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沈鑫剡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6961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49页
- 文件大小:221MB
- 文件页数:567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网络发展过程1
1.1.1从ARPA网络到Internet1
1.1.2从低速网络到高速网络3
1.1.3从数据网络到统一网络5
1.2 Internet结构和标准化工作7
1.2.1 Internet结构7
1.2.2网络标准化工作9
1.3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9
1.3.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9
1.3.2计算机网络分类10
1.4计算机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20
1.4.1分层的必要性20
1.4.2 OSI体系结构23
1.4.3 TCP/IP体系结构25
1.4.4 OSI和TCP/IP体系结构比较26
1.4.5服务和协议之间的关系27
1.4.6 TCP/IP体系结构数据封装过程28
习题129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31
2.1数据通信基本知识31
2.1.1基本概念31
2.1.2通信方式32
2.1.3数字通信和模拟通信32
2.2传输媒体34
2.2.1同轴电缆34
2.2.2双绞线35
2.2.3光纤36
2.3信号调制技术38
2.3.1振幅键控调制技术39
2.3.2移频键控调制技术40
2.3.3.移相键控调制技术40
2.3.4正交幅度调制技术41
2.4复用技术43
2.4.1频分复用技术43
2.4.2时分复用技术44
2.4.3波分复用技术47
2.5差错控制技术48
2.5.1数据检错和纠错48
2.5.2网络数据传输过程52
2.5.3停止等待算法57
2.5.4连续ARQ61
2.6拥塞控制技术66
2.6.1网络结点监测拥塞机制68
2.6.2网络结点通知拥塞机制69
2.6.3流量控制机制70
习题270
第3章 以太网73
3.1局域网拓扑结构73
3.1.1总线型拓扑结构73
3.1.2星状拓扑结构73
3.1.3环状拓扑结构74
3.1.4树状拓扑结构74
3.1.5网状拓扑结构74
3.2以太网体系结构75
3.3总线型以太网76
3.3.1基带传输与曼彻斯特编码76
3.3.2 MAC帧结构78
3.3.3 MAC层差错控制功能80
3.3.4 CSMA/CD操作过程81
3.3.5冲突域直径和最短帧长84
3.4网桥与冲突域分割87
3.4.1网桥工作原理87
3.4.2生成树协议94
3.5以太网交换机与交换式以太网100
3.5.1 VLAN与广播域分割100
3.5.2 802.1Q与VLAN内数据传输105
3.5.3基于MAC地址配置VLAN的方法110
3.6以太网标准111
3.6.1 10Mb/s以太网标准111
3.6.2 100Mb/s以太网标准112
3.6.3 1Gb/s以太网标准114
3.6.4 10Gb/s以太网标准115
3.6.5以太网结构和端到端传输距离115
习题3116
第4章 无线局域网121
4.1无线局域网概述121
4.1.1无线局域网体系结构121
4.1.2无线电传输123
4.1.3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124
4.1.4无线局域网标准126
4.2无线局域网物理层127
4.2.1扩频技术127
4.2.2 802.11 FHSS128
4.2.3 802.11 DSSS129
4.2.4 802.11b132
4.2.5 802.11a134
4.2.6 802.11g136
4.3无线局域网MAC层136
4.3.1 MAC帧结构137
4.3.2差错控制和寻址过程137
4.3.3 DCF140
4.3.4 PCF146
4.3.5帧间间隔147
4.4无线局域网工作过程149
4.4.1同步过程149
4.4.2认证过程150
4.4.3建立关联过程150
4.5无线局域网数据传输过程151
4.5.1同一BSS内终端之间数据传输过程151
4.5.2不同BSS内终端之间数据传输过程152
4.5.3同一VLAN内终端之间数据传输过程154
4.5.4 MAC层漫游过程158
习题4159
第5章 广域网163
5.1公共电话交换网164
5.1.1 PSTN结构164
5.1.2 PCM和时分复用过程165
5.1.3随路信令168
5.1.4 No.7信令系统171
5.2 SDH175
5.2.1 SDH帧结构175
5.2.2 SDH复用结构176
5.2.3复用过程179
5.2.4 SDH构件180
5.2.5 SDH配置182
5.2.6 PSTN和SDH的关系183
5.2.7电路交换方式下的同步传输过程184
5.2.8 SDH通路结构和开销的层次结构187
5.3 ATM188
5.3.1产生ATM的原因188
5.3.2 ATM和SDH的关系189
5.3.3 ATM结构189
5.3.4信元交换方式下的异步传输过程192
5.3.5 ATM信元格式193
5.3.6 ATM信元定界和差错控制193
5.3.7 ATM适配层194
5.3.8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设想197
5.4其他广域网技术199
习题5201
第6章IP和网络互连203
6.1网络互连203
6.1.1用网桥互连不同类型的传输网络203
6.1.2路由器互连不同类型的传输网络207
6.1.3路由器和网桥结构210
6.2网际协议212
6.2.1 IP地址分类213
6.2.2无分类编址216
6.2.3 IP分组格式220
6.3路由协议建立路由表过程222
6.3.1路由协议分类223
6.3.2 RIP建立路由表过程224
6.3.3 OSPF建立路由表过程234
6.3.4 BGP和分层路由结构254
6.4IP over以太网262
6.4.1 ARP和地址解析过程263
6.4.2三层交换265
6.5网络地址转换274
6.5.1端口地址转换275
6.5.2动态NAT276
6.5.3静态NAT277
6.6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278
习题6279
第7章IP组播和移动IP285
7.1 IP组播285
7.1.1距离向量组播路由协议287
7.1.2 Internet组管理协议291
7.1.3剪枝292
7.1.4 IP组播分组的传输过程294
7.1.5其他组播路由协议296
7.2移动IP297
7.2.1正常通信过程297
7.2.2移动IP工作原理298
7.2.3发现外地代理301
7.2.4注册301
7.2.5建立隧道302
7.2.6数据传输过程302
习题7304
第8章IPv6307
8.1 IPv4的缺陷307
8.1.1地址短缺问题307
8.1.2复杂的分组首部308
8.1.3 QoS实现困难308
8.1.4安全机制先天不足308
8.2 IPv6首部结构309
8.2.1 IPv6基本首部309
8.2.2 IPv6扩展首部311
8.3 IPv6地址结构313
8.3.1 IPv6地址表示方式313
8.3.2 IPv6地址分类315
8.4 IPv6操作过程319
8.4.1邻站发现协议320
8.4.2路由器建立路由表过程323
8.5 IPv6 over以太网324
8.5.1地址解析过程324
8.5.2 IPv6组播地址和MAC组地址之间的关系326
8.5.3 IPv6分组传输过程326
8.6 IPv6网络和IPv4网络互联327
8.6.1双协议栈技术327
8.6.2隧道技术328
8.6.3网络地址和协议转换技术330
习题8337
第9章Internet组成339
9.1 Internet接入技术340
9.1.1拨号接入技术340
9.1.2 ADSL接入技术352
9.1.3以太网接入技术371
9.2 Internet主干技术375
9.2.1 IP over ATM375
9.2.2 IP over SDH378
9.2.3 IP网络成为统一网络的趋势379
习题9380
第10章 运输层385
10.1运输层端口的概念386
10.2用户数据报协议387
10.2.1 UDP报文格式387
10.2.2 UDP用途387
10.3传输控制协议388
10.3.1 TCP报文格式390
10.3.2 TCP建立连接过程391
10.3.3 TCP差错控制393
10.3.4 TCP拥塞控制机制399
10.3.5 TCP连接吞吐率分析404
10.3.6 TCP释放连接过程405
10.3.7 TCP和RED406
习题10408
第11章 应用层411
11.1域名系统DNS411
11.1.1域名结构412
11.1.2域名解析过程413
11.2动态主机配置协议416
11.3 HTTP和WWW418
11.3.1统一资源定位符419
11.3.2 HTTP419
11.4电子邮件420
11.4.1 SMTP发送邮件操作过程421
11.4.2 POP3读取邮件操作过程422
11.5文件传输协议422
11.6网络管理424
11.6.1网络管理功能424
11.6.2简单网络管理协议424
11.6.3网络管理系统424
习题11425
第12章 网络安全427
12.1网络安全概述427
12.1.1网络安全目标427
12.1.2网络威胁类型428
12.1.3网络安全机制429
12.2传输安全机制430
12.2.1加密技术430
12.2.2报文摘要技术434
12.2.3数字签名技术435
12.3系统安全机制437
12.3.1防火墙437
12.3.2入侵检测446
12.4应用层安全协议447
12.4.1安全插口层447
12.4.2电子邮件安全协议449
12.5认证过程449
12.5.1 EAP450
12.5.2 802.1X454
12.6无线局域网安全机制457
12.6.1 802.11 WEP认证和加密机制457
12.6.2 802.11 WEP算法的安全缺陷459
12.6.3 802.111安全机制461
12.7 IPSec和VPN466
12.7.1二层隧道技术和VPN466
12.7.2三层隧道技术和VPN468
12.7.3 IPSec471
习题12473
第13章MPLS和VPN477
13.1 IP交换概述477
13.1.1快速转发机制477
13.1.2 MPLS的产生背景479
13.2 MPLS的工作原理480
13.2.1MPLS基本工作过程480
13.2.2 LDP和LSP建立过程482
13.3基于MPLS的VPN485
13.3.1 VPN概述485
13.3.2基于MPLS的第二层VPN486
13.3.3基于MPLS的第三层VPN493
13.3.4 VPN内部结点访问Internet过程499
习题13502
第14章VOIP505
14.1端到端QoS实现机制505
14.1.1多媒体传输网络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法505
14.1.2信息流分类508
14.1.3队列调度509
14.1.4 RSVP和综合服务510
14.1.5区分服务513
14.1.6流量管制516
14.2实时传输协议518
14.2.1 RTP的作用518
14.2.2 RTP报文格式519
14.2.3 RTP传输数字语音数据过程521
14.3基于H.323的VOIP系统522
14.3.1系统结构523
14.3.2 H.323523
14.3.3基于H.323的VOIP系统的操作过程527
14.4基于SIP的V OIP系统531
14.4.1系统结构531
14.4.2 SIP532
14.4.3基于SIP的VOIP系统的操作过程534
14.5 MGCP和软交换535
14.5.1 MGCP和语音数据传输通路536
14.5.2软交换系统操作过程539
习题14541
附录A英文缩写词543
参考文献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