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 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 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下](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2294457.jpg)
- 周光召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3126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264页
- 文件大小:2MB
- 文件页数: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 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7 资源、生态与环境科学539
龙眼反季节催花及保果技术研究&郭翠英等541
杨梅根瘤的固氮特点&黄志宏等541
新形势下促进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的思路&张光敏541
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方法的统一和改进&梁德华542
海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唐少霞542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探索我国废弃塑料包装物再利用方法&陈重酉543
水库环境与改善对策&武周虎543
开发南极磷虾生物资源&孙松544
热转印技术的研究与设备的研制&段振云等544
沈阳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王洪涛等544
矮生桃杂交后代的生长和内源激素含量特征研究&董文轩等545
自然状态下森林树木释放N2O的研究&张秀君等545
煤的高效燃烧与脱硫技术&王庆顺等546
自激式除尘脱硫装置脱硫性能的实验研究&于庆波等546
固体水的研制开发&刘 伟等547
关于钢铁生产流程的环境负荷评价&蔡九菊等547
汤旺河流域天然林地对河水水质参数CODMn的影响&刘广君等548
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叶 珍等549
绥化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初探&秦新光549
有机废水发酵法生物制氢中试研究与开发&任南琪550
居住外环境的现象学分析&李滨泉等550
试论我国城市住宅热源的合理性&李丽群等550
减少资源浪费是一次性木质卫生筷子未来的出路&孟 刚等551
建设具有东北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刘玉梅等551
试论煤炭城市塌陷灾害与生态环境&纪万斌552
浅谈城郊绿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王丹虹552
21世纪初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王延明552
处理水回流法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的应用&孙树海等553
促进红松人工母树林结实技术的初步探讨&金学哲等553
山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孙 瑛等553
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容和评价指标&齐实553
紫色土区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何长高等554
合理安排生态用水是搞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王答相等554
对新世纪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指导思想的探讨&贾泽祥555
长江三峡库岸稳定性研究&杨达源等555
福建省崩岗侵蚀特征及治理研究&丁光敏555
ABSRACT-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机制及过程实验研究&张平仓等556
多功能环保陶瓷砖的研究&马养志556
ES - SOFM混合模型及其在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许世冈等557
含碳氨水集成分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陆懋筠557
改进白蚁防治技术 减少环境污染&严衡元558
环境会计及其在化工企业的应用探讨&洪芳柏558
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途径的研究&吴长文559
关于利用二氧化碳制取二氧化氯的研究&吴岳俊等559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有关对策的探讨&林翰章559
在西部大开发中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趋势及对策&田永和等560
小陇山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包卫东560
小陇山林区兴林富民的调查与思考&高三祥560
地表沉陷区交通运输安全性预测研究&李永树561
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发展趋势探讨&许士国等561
对我市国土资源与生态退耕的几点认识&王进洲562
焦化废水达标思考与试验&李国良562
惯性/卫星定位/地形匹配/景象匹配组合导航技术&王 翌等563
可吸入颗粒物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研究&陈玉鑫等563
浅谈窑街矿区开采沉陷与固体废弃物累积的环境效应及其治理模式&张相成563
农田林网锦丰梨副林带经营模式研究&赵克昌564
祁连山林区森林植被建设途径的探讨&刘建泉564
天水市水环境现状分析评价及水污染防治措施探讨&刘建平564
天水市水资源现状的思考与建议&雷维新565
小陇山林区林地立地类型划分与林地质量评价的研究&杨双宝等565
资源技术经济学概论&王在华566
35kV农村小型化无人值守变电所模式初探&李永江566
GPS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徐广海567
长白山地区森林生态资源及可持续发展&全庆武等567
萃取法处理丙烯酸丁酯废水的技术开发&王振山等567
大力提高城市中心区绿化水平&任春秀568
陕西韩城矿区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研究&华志钧等569
东丰县国有落叶松人工林定向培育的探讨&刘志军等569
中国东北西部退化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综合治理途径研究&裘善文569
对生态环境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的试验&刘志明等570
二滩水电站的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陈德川570
发挥后发优势推进吉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新跨越&朱乃芬等571
发展空间立体绿化拓宽我市环境绿化思路&侯俊桦571
废热锅炉在密闭电石炉生产装置的应用&周展民571
工业一氧化碳废气的回收与利用&陆军民572
关于完善和加强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思考&王海燕572
规划建设城市复合型绿地系统&王秉洛573
海南热带农业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探讨&黄慧德573
黑土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最优模式&宋庆华等573
环保节能型驱动技术的探讨&王国志等574
黄河治理与开发“十五”科技工作展望&陈效国574
黄土高原林草植被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高的配套技术措施&吴钦孝等575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金晶悦等575
吉林省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农业的基本思路与对策&盛国志等576
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研究&高树文等576
集体土地产权市场的地位和机制&曾永昌577
加快白城市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考&华景龙577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李超578
西北地区水资源的基本态势及可持续利用对策&冯国章578
旋转切向流强化管式膜微滤的机理研究&王成端579
长江上游区域气候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李跃清579
辽宁省水资源状况与发展策略&王才580
论通化市实施“蓝天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金成浩等580
甘肃西秦岭地区金矿及成矿区带划分&李通国580
对建立中国绿化生态建筑指标体系的构想&汪守庄581
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刘光华等581
论生态园林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应用&施维德581
1998年8月811日松花江、嫩江流域特大暴雨过程分析&孙永罡等581
人类力——现代环境变化的第一驱动力&孙广友等582
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价值评估研究——以长白山珲春林区为例&张三焕等582
陕甘宁蒙地区生态气候区划研究&杜继稳等582
陕西省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阎宏583
吉林省生态建设面临的若干气象问题及对策&刘实583
湿地对全球变化的影响与响应&吕宪国584
水资源实时调度模型应用研究初探&刘 恒等584
水资源与湿地保护&田竹君585
土工膜防渗体稳定分析的探讨&张亦冰等585
对西部开发中长江上游生态建设的思考&刘照光等585
分类经营与林业创新&吴志文586
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樊忠586
农药厂硫化氢及硫醇硫醚类恶臭工艺废气污染及治理对策&石 磊等587
园林植保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王素587
生态经济林业模式的研究&孙兴志588
只有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实现经济上的可持续增长&李培588
粘弹塑性统一本构理论&冯明珲589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技术研究&王淑芬等589
基于神经网络的内燃机排放预测方法研究&周 斌等590
抓住机遇 努力控制大气污染&余雄厚590
“西气东输”,与江苏能源发展战略&许祥左591
陕北地区植被、土地利用类型遥感本底调查研究&刘安麟等591
电脑和彩电电磁辐射特性及其屏蔽材料屏蔽效能的测试&黎国栋等592
对西部矿产资源开发问题的思考&古德生592
科教兴国 势在必然&陈立伟592
家用洗涤剂对水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徐立红等593
露天煤矿闭坑时期地质灾害及环境影响研究&李兰593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与减少煤烟污染对策之探讨&钟杰青594
煤对氧扩散特性的实验研究&罗海珠594
氢氧化镁对印染废水脱色处理&嵇 鸣等594
氢氧化镁吸附——陶瓷膜微滤对印染废水脱色的研究&赵宜江等595
区域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与协调机制&徐荣琴595
实行集中供热 推广热电联产&傅悦民596
“数字环保”体系及战略意义&张宝春等596
水污染控制系统和淮阴市区“碧水工程”的思考&缪金华597
铁法矿区的煤矸石治理与开发应用&罗春喜597
新世纪金属矿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周爱民等597
薪炭材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研究&贾 斌等598
氧化法生产AH70重交道路沥青工艺初步研究&吴培锦等598
21世纪环境教育研究&华同旭599
水网地区油田开发环境保护技术研究&陈健599
高耐折玻璃纤维过滤材料的研究&严荣楼等600
GC - AED法测定汽油中硫化物含量&李靖文600
盘锦市能源结构与空气环境质量分析&马 瑞等600
油井清防蜡技术&王锦生等601
游梁式有杆抽油系统优化设计&赵东伟等601
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陆元成601
关于盘锦市河道护岸工程施工方法的探讨&李金喜602
辽河流域盘锦段整治对策研究&陈 兵等602
兴一联采出水中COD的去除&范玉平等602
于楼、荣兴、大洼油田解堵机理研究&张 瑛等603
关于制定呼和浩特市科技兴水战略的商榷&任重远等603
从呼市水保治理成效看新时期水土保持发展方向&郑士顺等604
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问题的研究&王慧清等604
建设呼和浩特生态城市规划方法的思考&武文兰等605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反思与模式探索&方法林等605
人才资源开发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保障&王莉波等605
关于建议净水堡列入房屋大厦居民建筑设计规范条例的建议&张朝仪606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设现代化生态首府城市&云建东等606
土工织物布首次在呼市黄河险工段的应用&常淑明等607
试论呼和浩特市经济开发在水资源问题上应采取的战略对策&王国杰607
浅论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如何做&张保平608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城市防洪的任务与对策&卜音太等608
内蒙古经济建设中水资源供需对策研究&柴建华等609
论如何运用“水权和水市场”理论采取经济手段优化配置资源&樊继兵609
包钢球团矿全无氟生产技术攻关&刘继权610
试谈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工作的新思路&李晓红等610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实现可持续发展&郝春江等611
呼和浩特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及对策&元振国等611
荒漠化防治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张文军612
中小型制革厂废水处理的节能与环保技术&陶 梅等612
资源城市经济发展规律及战略研究&路世昌613
风幕集尘风机研究&刘雅俊等613
生态演替原理在排土场复垦中的应用&刘志斌等613
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及其应用&张宏伟614
环境容量模型在大气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陈建平等614
实现东北矿区产业转换的几项措施&赵国忱615
岩层移动与地表沉陷的有关理论&张向东等615
覆岩离层注浆中注浆量的确定&杨 逾等616
国家应保持对矿产资源开发产业的垄断地位&郭捷616
论煤炭企业生产集约化与发展&白润才617
煤矿床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梅晓仁等617
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肖兴田等618
粉尘浓度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李晓豁等618
地下水对地质环境稳定性的影响&何保619
玻纤/环氧复合材料锚杆杆体的研究&张树光等619
南沙珊瑚礁生态系营养源及其收支&李鹏程等619
渤海南部海域沉积物中吸附态氮和总氮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马红波等620
泥—水界面过程对渤海南部海域磷硅循环的影响&宋金明等620
几种红藻琼脂的组分结构及理化性质的比较&王 璐等621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监测长江洲湖滩钉螺扩散分布的研究&周晓农等621
中国近海沉积物在生源要素循环中的功能&孙云明等622
胶州湾黄色物质物理及生化特性现场试验初步分析&吴永森等622
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纪律623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天然气运移、聚集研究&王震亮等623
东北地区树木腐烂病流行及其思考&李清624
鞍山市西部第一污水处理厂一二次沉淀池设备浅议&栗 艳等624
新疆绵羊环境调控探讨&胡延春等625
华中地区水能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夏才清625
延河流域植物群落的基本类型及其生态特征&李思锋626
风力机设计软件包&贺德馨626
吉林省“十五”土地利用方向探讨&张生富627
小城镇建设中耕地保护问题研究&钱忠好627
借鉴世界银行移民安置政策推动我国征用土地制度改革&孙繁松等628
三江平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陶军德等628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区域控制——以河北省为例&余宝林628
实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耕地资源安全体系&邹玉川629
阿特拉津除草剂在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林学钰等629
放射性氡气测量动态监测煤炭地下气化燃空区机理探讨&刘菁华等630
生态材料与寿命周期评估&董志武630
长春市水源流域火箭增水的操作层次&李向云等631
环境标准与纺织品生态认证&朱丽杰等631
干旱缺水地区水文水井泡沫钻探配套示范技术研究与开发&孙友宏等632
舞阳铁矿开发难点的对策思考&赵治华等632
实施农民住宅商品化开发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杨睿632
完善征地制度是控制耕地非农化的关键&朱林兴633
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探讨&李树琮633
刍议中国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特殊性&赵景逵等634
高度重视我国工矿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白中科等634
合肥地区含磷洗衣粉对巢湖水质影响的研究&金庆海等635
平顶山市湛河水水质预报模型研究&王朝旭等635
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导向作用及实施的难点与对策&许有雄635
新世纪水利发展新观念&刘海声636
西部矿业应大力开展技术创新走生态矿业之路&王贵成等636
一个历史重镇的总体规划与可持续发展&许和本637
砀山县生态建设的研究&郭遵守等637
燃煤电厂冲灰水回用可行性研究&张玲玲638
城市工业污染控制的若干对策与建议&宋 鹭等638
伏牛山地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途径研究&李志华等639
用玉米加工可生物降解纤维的可行性研究&戴 飞等639
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对策研究&陈定贵等640
城郊绿化工程的建设与生态效益分析&韩振江640
大冶铁矿A区边坡加固和综合治理措施研究&陈荚放640
白龟山水库富营养化特征的研究&李丽娜等641
发展环保产业的契机分析&平志斌641
铜矿尾矿库复垦种植牡丹可行性研究&张敏641
吉林省西部退化土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经济工程研究&刘惠清642
固相萃取技术在烟草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曹爱华等642
贯彻条例 强化监督 科技推动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丁锦秀643
淮河淮南段区域生态规划中的农业生态系统研究&高志康643
淮南市行洪区安全建设现状与展望&管占芹644
环保召唤绿色变压器&吴中弧644
环境与行为主体&王宏645
火电厂锅炉酸洗柠檬酸废液处理试验研究&查智明645
火电厂有关多环芳烃排放的研究&张飚646
经济发展与人文回归&王山东646
浅谈当前物业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方黎646
山东 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对策研究&张林泉等647
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卢武强647
作为地基基础材料的河道淤泥再生资源化利用&顾欢达等648
山东省东平湖水生生物及富营养化防治&窦素珍等648
山东金矿尾矿的资源化研究&徐金芳649
青萍、紫萍、槐叶萍生产力研究&申保忠等649
构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体系&任建兰649
黄河三角洲湿地特点及可持续利用&田家怡650
封山育林的理论与实践&贾福功等650
企业清洁能源生产的经济行为分析&熊国强651
声化学降解水体污染物的应用与发展&吴胜举等651
室内人工环境控制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李安桂652
冷、热端温度对半导体热电堆发电性能的影响&张华俊等652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应用&彭怀德653
发展生态经济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童健生653
瓷都景德镇旅游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陈创华653
关于动能经济理论和评价方法的若干意见&王克明654
“3S”技术在江西省再生稻种植气候可行性研究中的应用&黄淑娥等654
家白蚁主巢群体品级的数量和比例分析&张传忠655
江西江口水库防洪调度策略分析&谢兆晋655
九江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对策思考&李军655
开发气候优势促进“西部大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吴述德656
开发特色经济树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德宏地区云南皂荚资源的开发利用&杨新凯656
抓住历史机遇,发挥潜在优势,推进苜蓿产业大发展&李守德657
考虑土体自重的一维大应变固结分析&李冰河等657
庐山旅游风景区可持续旅游探讨&汪爱元658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流体势场演化对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刘震658
南方红壤丘陵坡地土壤保持的生物学途径&陈 欣等658
企业经营观念的绿化趋势&陈凯659
提高稀土金属电解炉使用寿命的研究及生产实践&杨斌清等659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刍议&玉海洪660
我国草原火灾信息管理技术进展初探&苏 和等660
象山港网箱养殖对底质环境的影响研究&杨晓兰等661
新世纪草坪绿化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李敏661
城市垃圾处理资源化技术的研究&赵跃民等661
温州市山水城市空间初探&郑晓东662
西部开发与草业生态工程&陈佐忠662
澜沧江防洪气象服务系统构想&周德丽等663
制定科学的防灾对策&肖承煌663
丽江森林生态&方宝初663
松嫩草地的生态特点及其生态建设的优化模式&李建东664
智能型调湿材料的开发及其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陈从喜664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对策&李家勇664
环境激素的污染途径及对野生动物种群及人类的影响&包国章665
稻草快速熟化还田技术研究初报&蔡燕飞等665
电镀污泥的废物资源化——利用电镀污泥生产水处理絮凝剂&陈保雄等666
东深源水生物预处理工程停水期间及通水后填料上动物群落的研究&陈汉辉666
流域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陈利顶等666
生活污水垂直流人工花卉床处理系统&崔理华等667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党承林667
紫杉保育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杜凤国668
江南渠网景观的格局分析与生态规划——以江苏省扬中市为例&范闻捷等668
大丰市生态环境建设&高林669
生态资产价值的空间计量方法——太湖流域实例分析&胡 聃等669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之进展&黄光宇670
当前国际国内城市林业发展趋势与特点&蒋有绪670
中山市城市生态建设特色及其可持续发展策略&蓝盛芳等671
海口市居民生活子系统碳、氮代谢过程研究&李伟峰671
当前生态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前沿和热点&李文华672
论集中焚烧处置深圳市医疗废物&李俞瑾等672
控释肥与农业面源污染的源头治理&廖宗文等673
中国红树林湿地生物资源和研究进展&林鹏673
应用生态学原理促使幼儿建立起与环境相适应的内在机制&陆玲674
关于城市生态气候环境设计的自然调和理论与技术&孟庆林等674
中国生态环境胁迫过程区划研究&苗 鸿等674
西藏的贫困、生态与发展&闵庆文等675
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研究&欧阳志云等675
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动态稳定性探讨&潘晓玲676
四川西部雅安市营养体产业动态与未来&蒲朝龙676
建设生态城市 走向生态文明&苏泽群等677
西部开发中的生态安全与生态安全管理&苏智先677
土地处理系统——城市污水处理革新/替代技术&孙铁珩678
产业生态学与生态产业研究进展&王如松678
论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途径与措施——以上海为例&王祥荣679
松嫩草原对水淹的扰动生态学研究&王正文679
西双版纳橡胶种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吴兆录680
寓生态环境建设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徐 斌等680
金华市生态建筑的设计&余义耕等680
刀耕火种旱稻种植系统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动态&杨效东681
生态文化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关系&杨允菲681
深圳市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治理及对策探讨&喻本德682
低纬高原地区城市化对室内外气温的影响研究&张一平等682
涡阳县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张友礼等683
生态系统退化潜势的定量分析探讨&章家恩683
物种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性——兼论物种对生态安全的作用&钟章成684
加入WTO给珠海环保带来的机遇与对策&朱鹏飞684
太湖流域历史时期气候干湿变化及洪涝灾害成因分析&蔡永立等685
城市公园生态本底的研究——以长春市南湖公园为例&祝廷成等685
近十年生态工程在中国的进展&颜京松等685
典型农业生态工程模式运行机制分析&卢兵友686
津河水系的修复对天津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朱坦686
森林文化与森林经营&郑小贤687
中亚热带天然阔叶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问题研究&黄清麟等687
SSR分子标记与林木遗传育种&黄秦军等688
落叶松的遗传育种策略&王军辉等688
我国草原退化及草地荒漠化的研究&林富荣689
白杨不同倍性花粉的辐射敏感性及其应用&康向阳等689
林冠山地对GPS测定精度的影响研究&冯仲科等690
华山松大小蠹与真菌共生机制的研究&陈 辉等690
丛枝菌根真菌(AMF)提高沙棘抗旱机制的研究&唐 明等690
福建省火炬松适生性的研究引种栽培区气候区划&潘 辉等691
海岸带木麻黄防护小气候效应及梯度规律的研究&谭芳林等691
水分胁迫下木麻黄小枝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研究&叶功富等692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王树清692
对实施退耕还林(草)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吴志文692
西部开发与林木基因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郑勇奇693
杉木无性系生长与材性测定的适宜无性系株数与小区株数&胡德活等693
盐胁迫对三个树种苗木生长及光合等指标的影响&张川红等694
白皮松天然群体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研究&李 斌等694
端视ICP—AES测定水中的十五种金属元素&马学军等694
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土地资源的保护&陈朝辉695
发展生态林业 改善生态环境&陈聪695
城市化、西部大开发、经济结构调整的研究&董全庚696
城市垃圾热解焚烧技术的引进和国产化&杨 华等696
磁电效应在玉米淀粉有机废水回收利用应用实验研究&朱志昂697
我国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张荣曾697
石油跨国投资决策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董秀成等697
大气圈碳循环的模拟研究进展&李绚丽等698
废水综合处理&邓阿键698
福建无烟煤的洁净燃烧&方国坤699
小城镇建设:必须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甘并福等699
谷物粉尘危害的综合治理&吴国侠等700
广东沿岸海域近十年污染趋势分析&林 钦等700
果子狸细小病毒性肠炎首次诊断及防治初探&段文武等701
红水河流域生态形势、灾害趋势与经济开发带建立的建议与研究&郭纯青701
智能工程在电力供需分析中的应用&胡兆光等701
湖南省雀形目鸟类研究&邓学建702
民主党派与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黄信佳702
基于遗传算法的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方法研究&刘品高等703
家庭旅游与环境保护&张秀峰703
价格预测在采矿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刘朝马704
间歇吸附过程的孔隙-表面扩散模型&陈步宁704
黄河晋陕峡谷区域能源及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靳小钊704
充分利用气象卫星的时间分辨优势进行湖水实时监测&杨仁平等705
深部高应力条件下资源开采与地下工程&彭苏萍705
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应注重发展洁净煤技术&俞珠峰等706
中国湖泊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李世杰706
试析影响环保产业高速发展之原因&李喜红707
大亚湾海洋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综合评价&李学杰等707
含钛高炉渣中钛组分的选择性富集及钙钛矿结晶行为&李玉海等708
广西主汛期降水量异常诊断分析&李耀先等708
荔枝丰欠年型气候分析&刘流709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的时空择优技术及其应用&汪扩军等709
浅谈河源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构想&刘和生710
略论中国煤层气资源分布状况及开发前景&张新民710
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应先行&杨先梁710
采集太阳光的光纤照明系统研究&张耀明等711
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降雨入渗产流数学模型研究&郭庆荣711
宁南山区的生态重新恢复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任青峰等712
浅析烟尘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冯美兰712
动力煤优质化工程系统研究&秦俊杰等713
区域复合系统ESREn协调发展衡量研究&叶民强等713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许丽忆等714
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与建议&李 望等714
山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孙 瑛等715
山西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发展煤矸石电厂&祝平715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快速测定水中铝&罗津新等715
水稻淹涝灾损定量计算模型的研制及抗涝减灾气象技术研究&肖洁716
强化西部水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及对策&王学印等717
丁当林场荔枝低产园成因及增产途径&农慧珍等717
珠海市城市住区与居住现代化研究&王淳717
草地生态系统受损的耗散结构机制&王堃718
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及对策&郭德宝718
水土资源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陈福义等719
化学—生物联合絮凝的污水强化一级处理工艺&张悦719
以氟硫作矿化剂与环境保护背道而驰&刘自润719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发展&魏宜瑞720
迎接绿色挑战 加快企业发展&马志华等720
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李兆龙720
再论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周建新721
热带离岸海域珊瑚礁渴湖养殖生态环境研究&李纯厚等721
煤矿开采的若干水文效应初探&吴林娜等722
宁夏汝箕沟矿区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煤层火灾与治理&张子平722
环境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实践&许振成723
塔里木河流域欠水年配水方案的系统动力学分析&杨春伟等723
食用精炼油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郑里华等723
治污治旱走生态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刘焕清724
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王丽丽724
装备高新技术保障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鲍云樵725
珠江河口澳门附近水域水环境保护系统工程方案优化分析&刘晨725
中国水煤浆产业化现状与展望&詹隆7726
对晋城市工业造气型煤热稳定性能的探讨&杨旭林727
珠江口海底淡水资源的存在与意义&刘海龄727
创建绿色生态企业&曾云湘727
趋利避害 实现湖南气候产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沈绍尧728
亚热带山地侵蚀退化系统生态重建的探讨&杨玉盛等728
水土保持是九龙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蔡志发729
铁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王英椿729
污染因子对红树林湿地甲烷通量的影响&卢昌义等730
水源污染与水厂运行调度&施琪琛730
可拓工程方法在农业气候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晏路明730
GIS支持的闽东南地区荒地资源适宜性评价&陈松林731
福建山地土壤研究进展&陈健飞731
吉林省羊草害虫无公害综合治理的探讨&史树森等731
几种赤潮藻对温度、氮、磷的响应及藻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张冬鹏等732
生态工业与能源清洁生产&韩才元732
海上溢油应急计划的编制研究&乔 冰等732
鄱阳湖区风能资源及其利用前景&王保生等733
营销观念与资源和生态环境&殷庆林733
我国欠发达地区生态经济建设机制和有效途径&陈世昌等734
植物油废水处理技术研究&邹 敏等734
江西离子型稀土开发与应用的方向和重点&孟庆江735
加入WTO对土地管理的影响及对策&陈望新735
海洋滩涂水产养殖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林松良735
中国钢铁工业吨钢能耗剖析及未来节能对策研究&蔡九菊736
21世纪我国海洋经济与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展望&蒋铁民736
浙江乐清湾资源环境特征及其邻近海岸带综合管理&张灵杰737
黄河口附近护岸工程的风险分析&吴碧君737
矿产开发中的资源效益&姜澍737
济南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刘照胜738
特色经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选择&谷树忠738
青藏高原生态与环境问题分析&张镱锂等738
镉、锰在模拟红树林温地系统中的分配特征&缪绅裕739
中国南沙海区油气资源研究&张毅祥739
新世纪香港建造业环保管理策略的探讨&姚先成等740
市场经济条件下林木最佳采伐年龄的数学模型&马永春等740
试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胥德会等741
发挥资源优势,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对我国西部地区中药资源开发工作的一些建议&郑汉臣741
台湾石材业的现状与海峡两岸合作的前景&张光铁742
城市生态监测指标之一——热岛效应强度&孙飒梅等742
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对策&王明安742
建设沿路工程 发展沿路经济——陕北贫困山村脱贫和生态建设的思考&吴宽让等743
宝钢环境保护的实践与发展&沈晓林743
冷却塔配水不均影响冷却性能的分析方法&李秀云744
一种球状高分子聚合物对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分离作用&常玉芬等744
旋转闪蒸干燥最佳参数匹配研究&黄 英等745
可降解纸餐器具真空吸滤成形过程研究&张以忱等745
档案馆、图书馆的灭火剂替代产品应用与研究&崔效敬等746
我国车用燃油发展&徐小红746
干旱与冬小麦和玉米产量关系的分析&王位泰746
老煤城发展的对策研究&仲维清747
生态市建设突破口研究——仅以吉林省辽源市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为限&魏子臣747
21世纪初成都建筑节能展望及举措&刘玉成748
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张严明748
西北牧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荣生邦749
广州市垃圾压缩站环境影响分析研究&胡前胜等749
生物多样性在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张家兴等750
车间空气氢醌接触情况研究初探&严阵750
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许 黎等751
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周毓荃751
周期规律在气象、水文中长期预测中的应用&顾圣华等752
黄河上游地区云水资源开发与应用&德力格尔752
广西冬季重大霜冻天气过程特征分析&吴兴国753
内蒙古近50年气候变化及未来10~20年趋势展望&尤莉753
武汉市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疾病气象预报研究&陈正洪等754
近代(1700199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中国区域性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王汉杰等754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问题浅析&毛留喜等755
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方乾755
论餐桌污染及其控制的有效途径&戴素芬756
荒漠生态系统的动态效应与生态建设&黄培祐756
高等学校教师素质测试工作探索与研究&周 策等757
新疆人力资源开发之思考&许 衡等757
新疆矿产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战略构想&陈哲夫等757
新疆米泉市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崔云平758
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对策&章曙明758
地下水动态变化与地表土地环境的关系&海米提·依米提等759
新疆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林峻759
中国国际性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贾生元760
松花江水质有机素物污染研究&翟平阳等760
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实现山场经济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赵国余等760
综合利用水资源开发西淝河有关问题的探讨&王安康761
哈泰海水城十年污染趋势及防止建议&李国庆等761
数字微波接力通信系统在海岸电台中的应用&房少军等765
利用小波变换实现的雷达目标跟踪滤波器&索继东等765
VHF无线呼号计费系统设计&刘爱娟等765
柔性连续抽油杆表面防护材料的试验研究&莫易敏等766
高压开关液压机构远传显示装置的研制&孙永旺等766
汽车液压制动传动系统波动效应的仿真研究&王 琰等767
铝土矿选矿尾矿处理试验研究&黄健767
EPC铸造低铬磨球的研制与应用&付通顺等768
试论采用气态悬浮焙烧技术改造老式回转窑&桂康768
212-75/3.82锅炉排烟温度偏高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陈乔平768
管道化溶出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工业实践&侯用兴769
预脱硅分选拜耳法新工艺的理论依据和工业化技术&张伦和769
含能材料等离子体点传火过程数值模拟研究&张小兵等770
机匣支架精铸工艺研究&王树雄等770
磁力研磨中磁力系统工作间隙磁势的计算&王树逵等771
外圆磁力研磨的磁力系统设计与计算&贾向义771
非线性动力基础系统动态响应的优化&鲍文博771
金属分析仪原子吸收法分析金属材料&张吉忠等772
H329齿轮箱齿轮轴振动的分析&王飏772
菌料搅拌机的设计与实验研究&林 静等772
大型锅炉炉墙的密封技术&李 伟等773
国产首台600MW机组锅炉摆动燃烧器调节再热气温试验研究&路 野等773
绕包干式变压器最热点温升及绝缘老化的探讨&郑殿春等773
旋流式煤粉燃烧器应用分析&包建锋等773
沿边城市经济发展策略分析&薛 伟等773
论袖珍绿地在旧城区生态绿地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杜彦梅774
城市色彩规划研究&马淑英等774
发展休闲产业 促进经济增长&姚凤梅等775
大庆油田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油矿场试验综述&程杰成等775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电化学脱水技术研究&张良杰等776
“煮练—过蜡”,一步法工艺对亚麻黏针织纱的柔软处理&姜文侠776
磁—滤污水净化技术在炉渣废水循环再利用工程中的应用&吕其生777
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计算研究及软件开发&宋司兵等777
架体梁的结构优化设计&于维民等778
探讨三环传动机构在转炉、三辊弯板机及辊道上的应用&荆留纪等778
46MW斜推炉排热水锅炉实施微机监控&高崇彬等779
利用现有供热系统向市民供生活热水的探讨&王中岩779
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的技术探讨&匡嘉智780
利用热电联产 改善城市环境——牡丹江市江南新开发区供热设想&郝婉秋780
采用DAS系统对工业蒸汽用户实施供热计量&高崇彬等780
电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采暖与集中供热采暖的经济效益分析&于黎明等781
沥青砼路面剥离破坏分析及防治&刘利军781
关于换热站规模的经济分析&孙玉庆等782
论建筑绿化工程&张忠志等782
21世纪住宅建设展望&刘 晖等783
我国住宅地板供暖系统节能前景的展望&张唯毅等783
高层建筑无水箱直连供暖技术的展望&姜允涛等784
人居建筑与环境需要“精准性”设计&李桂文等784
城市功能定位规划的理论思考与案例研究——以大庆市为例&荣玥芳785
热力站控制模式的分析与探讨&张守礼785
立式浮放钢制储罐抗震减震研究&孙建刚等785
对金刚石结晶体几何模型亏缝隙的研究&张士庆786
电厂浓缩除灰系统漂珠自动打捞机的研制&苏 猛等786
住宅技术发展方向和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张佚铭787
混合电动汽车的开发&罗永革等787
一种新的内燃机理论循环——无氧化氮排放无压缩的二行程内燃机循环理论&刘少康788
韩庄闸公路桥T梁除险加固的碳纤维加固技术&金初阳等788
MPEG4编码技术在网络视频会议中的应用研究&张胜788
探索企业信息化之路&陆韧789
深搅桩单桩复合体空间轴对称有限元分析&孙 军等789
苏南地区市域公路交通发展战略初探&陆建790
对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新思考&尹红亮790
面向快速成型的逆向工程&吴栋华791
扬子20000Nm3/h空分装置的投用&金浩庭791
开发生产戊烷发泡剂&郭仕清792
组合网架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设计&曹晓中792
深基坑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保护施工实践&陈观胜等792
托换技术在既有建(构)筑物纠倾、地基基础加固中的应用&寇秉厚等793
汽轮机调速器系统的一些设计思想和分析方法&叶钟793
亚磷酸二甲酯连续精制过程的开发应用&季诚建等794
电厂干煤棚网壳结构选型及其技术经济分析&单鲁阳等794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裂缝控制&王银根795
超长地下室结构裂缝控制设计与计算&陆少连795
新世纪话变频&王占奎796
11组元高温平衡、非平衡空气光谱吸收系数计算&董士奎等796
120车辆分配阀及试验台的计算机模拟&魏伟797
宝钢高炉大喷煤冶炼的能耗状况及对环境的影响&陶荣尧等797
当代电炉炼钢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刘 晓等798
钢的连铸过程中采用间歇式高频电磁场代替结晶器机械振动的机能研究&周月明798
轮轨润滑对脱轨安全性及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王卫东等799
近岸波浪对结构物作用耦合数值模型及其工程应用&王永学等799
ALA转子磁阻同步电动机的动态不稳定性&王 英等800
大型半潜式钻井平台BINGO9000主体结构设计与建造质量控制&关伟姝800
DG75/1.57 - 8型锅炉水循环系统改造与水循环试验研究&周云龙等801
YL型烟气轮机的开发和应用&方文801
波纹管污垢特性的实验研究&徐志明等802
超高温空调系统及新型制冷剂应用研究&张怀宇802
城建档案重氮盐图缩微密度标准的试验研究&苏 文等803
大型水蒸汽喷射泵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王晓冬等803
二冲程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于秀敏等804
发动机叶片流道内辐射换热的数值计算&贺志宏等804
高马赫数、高负荷风扇设计和试验研究&陈葆实等804
在载人航天火箭系统中应用的惯性器件冗余技术&陈东生805
航空涡轮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工业燃气轮机开发的影响&李志广806
换热设备污垢的预测、监测和对策——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杨善让等806
建筑结构裂缝与温度裂缝的关系与鉴别&戴祥礼等807
进气涡流对车用直喷式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影响&刘忠长等807
石化大氮肥装置原料和产品结构调整建议及洞氮“煤代油”工程技改方案&蒋德军808
空间光学系统表面污染分析与模拟计算研究进展&康桂文等808
两极水环真空泵——大气喷射真空泵设计&燕洪顺809
漏电保护器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刘芳809
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科普美术——关于实施百城万米科普画廊工程&朱良忠809
创造先进造船模式 提高造船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曲堂伟810
死船起动设计解析&黄志勇810
内燃机缸内喷雾和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许思传等811
汽轮机真空系统严密性试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李 勇等811
青藏铁路内燃机车面临的主要问题&史成良等812
烧原油高效燃烧器的研究&张宝诚等812
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的一种计算格式&韦树英813
微机在线运行经济性监测与诊断系统基本功能简介&曲兆东813
梯度折射率半透明介质层的表观发射特性&黄 勇等814
基于生产目标的复杂连续工业过程集成与优化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邵诚814
网络工程的开发与应用&关勇815
稀薄流热化学非平衡DSMC方法模拟中两种位阻因子算法的比较研究&张小斌等815
谐波小波在转子系统动力参数识别中的应用&肖忠会815
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应用&马竞涛816
差动线圈轴线与半无限平板导体垂直的三维涡流场计算与分析&肖春燕等816
中意:中国微型车的骄傲——系列车技术改进&鲍永明817
自然化河流规划设计的研究&韩义超等817
基于CATIA的数控加工程序逆向转换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李 薇等817
需求方管理技术在煤矿企业节电中的应用&许永峰等818
HS2000/DEHM型DEH在长山#8、#9机上的应用&潘国琪818
EBGT130型公铁两用架桥机研制与运用&赵启819
Pd/改性A12O3上丙酮合成MIBK反应动力学研究&张晓杰等819
接触网免维护、防风沙、无轴承补偿装置的研究与应用&李 辉等820
摆式列车液压减振控制系统的研究&柯 坚等820
板料成形中的模具补偿&李柏林820
攀钢半钢炼钢工艺的完善&杨素波等821
本钢转炉复吹技术(BFC法)&宋满堂等821
本钢转炉气动挡渣技术&陶力群等822
常减压装置单炼俄罗斯原油的研究&温伟东822
初探微机在大规模线性电路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付远明823
对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漏电保护漏电动作电阻值选定的探讨&李灿欣823
钒钛转炉钢渣熔化特性的研究&文永才等824
工业链条钢(GL)化学成分的研究与确定&吕忠萍824
功能性核/壳结构ACR的合成研究与产业化&林润雄825
规整填料技术在RFCCU分馏塔中的应用&张士博等825
国内加氢裂化装置现状及我厂加氢裂化发展趋势探讨&杜冬华等825
海上石油平台拆除方法研究&周愫承等826
合理调整工业指标 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刘双伟826
激光焊接焊缝余高变形温升分析研究&杨家林等827
可视化技术在弹道仿真中的应用&何衡湘等827
结构参数法液体导热率理论方程&张宇英828
砾石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型式研究&陶永久等82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沈凤生829
攀钢高炉炉衬修补技术&李真才等829
试议木材检验中造材后的量材改锯问题&张彦春等829
桥门式起重机疲劳裂纹扩展机理研究与疲劳寿命模拟估算&程文明等830
秦汉历史背景的建筑创作浅议&陈建国830
铁路特长隧道设计中的几点体会&梁文灏等831
吉化RFCCU提高渣油掺炼比的操作分析&赵 欣等831
西电东输中山地电线覆冰成因研究及对策&张宗群等832
亚洲最大跨音速风洞增压试验振动安全监测&徐友钜832
用于润滑油改性的乙丙共聚物的合成&蔡小平等833
消除空气动力造成空货车脱轨事故的方法&王宝库833
牙齿破岩效率的评价及牙齿优选探讨&杨迎新等834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模糊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党建武834
斜拉桥在考虑风效应时的车 桥耦合振动&葛玉梅等834
小井眼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王 力等835
电流变减振器在机床切削颤振控制中应用的研究&于骏一等835
焦炭塔塔壁二维瞬态温度场有限元计算分析&陈孙艺836
面向对象的有限元程序设计方法&魏泳涛等836
埋弧焊技术在森运机车车辆修理方面的应用&刘晓辉837
城网配电系统自动化发展方向&朱晓明837
试论“西气东输”地面建设工程中的电气设计特点和应对措施&郑世同等838
110kV城区变电所设计技术探讨&吴烈838
跨世纪人居绿化环境的塑造&胡汉林839
300MW机组滑压运行锅炉若干问题的研究&程革新等839
200MW发电机组转子一点接地静态试验方案探讨&沈珏玮840
300MW机组锅炉电磁泄放阀(PCV阀)增压式辅助阀的研制与应用&申景泉等840
8LA250ZL型柴油机的研制&沈忆等841
CIPS系统网络技术发展的探讨——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的集成&张军841
深井阳极工程技术在城市及工业厂区地下管网腐蚀治理中的应用研究&武烈842
MRP与JIT的管理理念思考&熊茂842
波形钢腹板箱梁静载效应试验研究&王福敏843
采用燃气轮机功热联产 提高石化企业的竞争力&刘金平843
城市旧住宅供电改造的措施与方法&刘险峰844
垂虹变设计中对典型设计(B4类型)的改进&陆惠斌844
大开断能力开关装置中关键技术的研究&王尔智845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泰州城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李顺宗845
对青海卤水钾资源开发的几点建议&王学买846
两相流技术在电站锅炉连续排污流量测量中的应用&张殿梁等846
发动机盖类零件平面的砂带磨削工艺&张 健等846
发展中的中国稀土永磁电机&唐任远等847
电力通信网中IP over X的实现&高 芸等847
关于DF型喷吸钻喷嘴和导向支撑块的设计与计算&蒋世清848
改进型包埋渗铝钢耐进口原油腐蚀的应用&苏志文848
关于消弧线圈在所接变压器上附加电流的探讨&姜祥生849
国产200MW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中的液压调速系统故障诊断与治理&盖新华等849
局部放电模型中的不确定因素&刘双宝等850
房间空调器最新设计技术探讨&赵先美850
跨世纪我国低压电器发展策略探讨&何瑞华850
辽宁省区域性软土地基特性及其对工程的影响&赵俭斌等851
流动湿蒸汽湿度的双区加热法测量及其数采系统&逄诗燕等851
石油化工管式加热炉燃烧与“扩能”&毛鹏851
桓仁、西江电站协调运行方式的探讨&刘凤林等852
HO-11和G- 58C在乙炔脱除工艺中的应用&刘素丽852
喷粉桩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实例&严文穗853
企业实施PDM技术的策略&文 武等853
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大厦电梯交通控制中的应用&杨祯山等854
微型汽车空调负荷计算&李夔宁等854
我国隧道掘进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傅德明855
新旧标准中防雷保护计算方法分析比较&钱祖建855
一种实用的X射线灰度图像的压缩算法&周丽华等856
用函数极值方法确定立交倾斜巷道之间岩柱尺寸&刘天习856
有源电力滤波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卓 放等856
模拟工业炉温度特性下型煤固硫特性的试验研究&吴树志等857
智能建筑的接地技术&左 斌等857
自动协调磷酸盐加药系统研究应用&纪毓辉等858
浅析新疆兵团农用激光平地机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坎 杂等858
石河子垦区饲草收贮设备的现状与展望&田学艳等858
预应力锚索支护技术的应用&孙海良等859
2Bcm-6型茬地免耕播种机的设计与研究&王维新等859
液压钢管的酸洗处理&张冰859
技术创新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支撑与动力&刘万里860
技术创新 焕发企业生机&马槐旺860
非ODS水剂清洗控制系统&付军伟等861
改进G3A、B工艺控制 提高匹配优化率&秦英杰861
钢塑共挤型材缺陷产生原因与对策&张学红862
CRT用销钉冲压模具的结构改进&霍保强862
时速200km客运专线用铌稀土钢轨技术开发&智建国等863
抓住历史机遇 发展模具工业&胡惠岗等863
顶进框架桥施工中防止“扎头”的技术控制&毛永志等864
电工学实验辅助系统&房生凯等864
关于限额设计管理办法的初探&任春喜864
氧气球罐的低循环疲劳问题&徐铁燕865
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冶金重型工业厂房中的应用&尹子峰等865
鞍钢1700热连轧过程计算机二级与一级通讯系统&于临宁866
一炼钢连铸上位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设计&于淑媛等866
浅谈“鞍钢1780热轧线”工艺布局特点&张 巍等866
加热炉控制数学模型的设计&赵昌伟867
鞍钢1780热连轧步进梁式加热炉控制浅析&范光明等867
热轧带钢厂自动化系统的总体设计&李龙珍868
水泵轴承振动信号的时频分析&彭桂兰等868
高压水除磷系统设计与研究&曹天文等869
高炉钢冷却壁设计浅谈&陈兴家等869
浅析复杂条件下灌注桩水下砼的施工&黎汉进869
浅谈液压AGC在平整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刘林870
测定电离层电子密度的Klobucbar模型的探讨&程鹏飞870
采用网模法消除底拱砼麻面的探讨&汤宝东871
转炉余热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周洪明871
凌钢52平方米烧结机工程设计特点&王丽君872
鞍钢中型厂精整加工线设备设计研究&吴子骞872
浅谈冰上软体沉排的设计与施工&权伍明等872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周边缝新型止水&贾金生等873
优化电网电源结构 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刘晓亭873
基于“4D,的城市防涝减灾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研究&余学谦874
动态随机生产函数改进模型的初步探讨&郑筠874
超轻型飞机复合材料起落架设计研究&吴永康875
非对称非均衡层板拉弯、弯扭耦合效应研究&张晓东等875
高超声速技术发展对地面试验的要求和现状分析&唐志共875
激光点火控制技术&翁春生等876
未来的飞行器——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展望&阎超876
重庆鹅公岩大桥主桥照明设计&严永红等877
数字颜色工程&李 为等877
太阳能照明&陈哲艮878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陈涛878
脉冲光源检测分析系统&侯民贤等879
光辐射单位的国际比对在计量标准的国际互认中的作用&刘慧879
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夜景照明工程规划设计&杨春宇等879
复合材料层合梁接触问题的线性化及能量解法&胡伟平等880
复合材料层合板三维分层问题的断裂力学分析&白 静等880
疲劳强度参数概率分布的贝叶斯方法&费斌军等881
纯棉织物的抗皱免烫整理&宋曲一等881
物理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时建群881
集合式电容器在平顶山供电区的应用&李晶明882
连续性碱溶酸沉生产大豆分离蛋白特点分析&李晗882
中国住宅照明的发展与节能灯具的开发&詹庆旋等883
HMI、PLC及网络技术在高炉系统中的应用&朱展宇883
B样条曲面在汽车前照灯设计中的应用&周 军等883
600MW机组除灰除渣PLC Quantum技术改造&吴华明等884
船舶与海事数据库资源及技术发展&秦拴狮884
50钢车轴的热工工艺实验研究&邵泽伟885
城市高、中压配电网结线方式探讨&李青泉等885
大型分布光度计的控制与计算&宋贤杰885
测量控制网质量分析的实践与体会&朱春华等886
CCS主控制系统参数整定计算与分析&张伟康等886
轴颈测量中支承对测量影响的探讨&张景和等887
快硬型稀浆封层应用技术&钱培中等887
制动缸缸体旋压研制开发&张柏龙888
照明与科技发展&杨正名888
静止励磁发电机转子回路短路故障的分析与检测&施秀萍889
永磁力启闭的阀门&郑全逸889
张集矿井开拓部署优化&闫红新890
宣城市公路水毁防治经验简介&张国庆等890
谐波齿轮传动中柔轮和波发生器组件的动力学建模与实验&丁延卫等891
提高概预算编制质量 发挥其主动影响力&许笑慧891
提高东山选厂精矿品位与精矿回收率的工业试验研究&孙业长891
太阳的紫外辐射&郝允祥892
水闸老化病害指标分级综合评估法及应用&崔德密892
生态建设电光源&杨世光892
沙河集水库坝身裂缝及塌坡原因分析&王丽章等893
浅论预应力反拱对桥面铺装厚度的影响及对策&刘四五等893
汽车前照灯配光镜的仿真设计初探&陈 捷等894
气浮导轨止推盘的设计方法&董吉洪894
多光纤密集排列精密定位方法研究&高云国等894
内河散装运输LPG船舶设计研究&胡广宇895
某高层建筑结构整体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检测、验算及加固&卢傲云等895
煤矿立井井壁的破裂规律及防破裂措施研究&经来旺896
科技进步与技术改造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陈明杰896
间隙补偿式闭式气浮导轨性能的分析研究&徐宏897
居民住宅电气线路潜在火灾隐患及防范对策的探讨&徐晓鹏897
汽轮发电机进相运行的稳定性研究&濮 钧等898
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夜景照明&肖辉乾898
激光对抗告警定向技术&张景旭899
用活化粉煤灰料砖生产水泥&程晋庚899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Ⅰ形梁侧向位移预控和纠正&夏智海等900
发电机进相运行研究与分析&陆明智等900
断路器家族新成员——电子型直流磁场断路器&许成金900
单组分聚氨酯黏合剂的研究&张玉萍等901
超高回转精度空气静压轴系研制&李志来901
爆破质量控制系统的研制&刘为洲902
低成本控制技术在板坯连铸生产中的应用&蔡 栋等902
浅谈宣城旅游公路建设规划&章征学902
提高提升机行程控制准确性的方法研究&潘正云等903
照明工程系统经济分析&袁樵903
自由临界水跃跃后水深的探讨&张迎春904
分子热力学理论模型——氩模型与传递物性的理论研究&张克武904
高压旋喷技术在钻孔灌注桩桩端加固中的应用&杨立华905
桥梁的抗风稳定性研究&张召明905
电源技术的创新与特种电源的发展&季幼章等905
PFI模式下中国承建商的对策——论建筑施工企业如何面对和参与入世后的国际建筑市场&邓明胜906
东北地区的节能建筑与建筑节能&房家生906
大跨径简支预弯复合梁综合施工技术&刘桂新等907
古建园林设计的CAD运用和前景&沈惠身907
对用新经济的手段提升建设行业传统产业的几点基本想法&罗庚望908
论受污染水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戴之荷908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航站楼扩建工程施工技术&季万年909
桩基设计的历史性突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