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础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础心理学
  • 张述祖,沈德立编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 ISBN:753095146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710页
  • 文件大小:137MB
  • 文件页数:732页
  • 主题词:心理学-高等学校-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础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1

第一节 心理学的对象1

一、从日常现象说起1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6

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9

第二节 心理学的任务12

一、探索心理规律12

二、心理学的用途13

三、心理学的分类15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8

一、科学与观察18

二、心理学的论据19

三、心理学观察(收集论据)的方式25

四、心理学论据的处理32

第二章 反射、行为与心理40

第一节 反射弧40

一、神经冲动及其传导40

二、信息与刺激过程45

三、反应过程48

四、反射弧的特殊通路与非特殊通路51

五、环形通路57

六、体液调节61

第二节 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62

一、无条件反射62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63

三、工具性条件作用(工具性条件反射)66

第三节 中枢神经过程71

一、兴奋和抑制71

二、扩散与集中76

三、条件反射的接通76

四、大脑皮层机能定位81

第三章 心理与意识89

第一节 动物进化中的心理发展90

一、心理现象的发生90

二、动物心理的进化91

第二节 人的意识的特点96

一、概括性96

二、目的性(预见性)97

三、主观能动性98

四、社会制约性99

第三节 劳动与意识99

一、劳动使人的意识有了产生的必要100

二、劳动使人的意识有了产生的可能103

第四节 语言与意识105

一、语言与意识不可分105

二、动物语言问题107

三、语言为劳动所必需109

四、劳动使语言的产生有了可能110

五、语言与社会制约性111

第四章 情绪114

第一节 总述115

一、什么是情绪115

二、情绪与需要的关系117

三、情绪的各种形式124

第二节 情绪的效用140

一、激奋水平与心理活动的关系141

二、情绪的增力性152

三、情绪的减力性155

四、表情156

第三节 情绪的生理机制160

一、詹姆士、朗格的情绪学说160

二、情绪与信息加工163

三、情绪的中枢定位问题168

第五章 意志175

第一节 活动的随意与不随意性176

一、何谓随意或不随意活动176

二、随意与不随意的关系178

三、意志与目的性181

第二节 意志与动机182

一、需要、动机、目的182

二、意志与动机冲突183

三、动机的潜伏性与意志的持久性190

第六章 注意194

第一节 概述195

一、什么是注意195

二、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198

第二节 注意的生理基础204

一、注意与外周神经系统的关系204

二、注意与皮层下中枢的关系207

三、注意与大脑皮层的关系210

第三节 注意的品质213

一、注意的广度213

二、注意的稳定性219

三、注意的分配222

四、注意的转移228

第七章 感觉230

第一节 感觉的基本性质230

一、什么是感觉230

二、神经特殊能学说232

三、感觉的主动性234

四、感觉的分类235

第二节 感受性及其测定237

一、绝对感受性237

二、差别感受性238

三、心理物理法242

四、条件反射法244

五、信号侦察论245

第三节 视觉246

一、视觉的刺激246

二、视觉感受器248

三、感受野与特征侦察250

四、视觉现象255

第四节 听觉264

一、听觉刺激264

二、听觉学说268

三、听觉的感受野270

第五节 其他感觉271

一、肤觉271

二、味觉276

三、嗅觉277

四、动觉278

五、静觉281

六、机体觉282

第八章 知觉286

第一节 知觉的基本性质286

一、什么是知觉286

二、知觉区别于感觉的特点287

三、知觉中的基本理论问题297

第二节 知觉与信息加工299

一、什么叫做信息加工299

二、知觉与信息量304

三、多余信息305

第三节 空间知觉312

一、平面形状知觉313

二、特征侦察与图形识别315

三、深度知觉320

四、方位知觉329

五、空间知觉的先天性后天性问题332

第四节 错觉与图形后效337

一、视错觉337

二、形重错觉346

三、图形后效347

第五节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350

一、时间知觉350

二、运动知觉353

三、似动现象354

第九章 记忆360

第一节 总述360

一、什么是记忆360

二、记忆的重要性361

三、记忆的种类361

四、记忆的环节 365

第二节 表象367

一、表象与知觉的关系367

二、语言说与图像说的争论372

三、表象的概括性375

四、表象的个人差异376

第三节 短时记忆的特点377

一、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功能上的区别377

二、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容量上的区别378

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编码上的区别379

四、影响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因素不同383

五、短时记忆的储存与检索387

第四节 识记393

一、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394

二、意义识记的优越性394

三、复习396

四、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404

第五节 回忆和再认408

一、回忆与联想408

二、回忆中的信息加工410

三、再认与回忆的关系415

四、再认中的原型问题417

五、回忆和再认中的场合(context)因素423

第六节 保持和遗忘427

一、记忆痕迹的性质427

二、遗忘434

三、保持中的信息加工447

第十章 思维与想象453

第一节 总述453

一、什么是思维453

二、思维与分析综合457

三、思维中的生理变化461

第二节 概念的形成464

一、什么叫做概念464

二、概念形成中的外延和内涵问题466

三、概念在不同维度上的形成470

四、概念的改造475

五、概念形成中的策略问题477

六、知觉、表象、动作在概念形成中的作用478

七、知觉、表象对概念的掩蔽486

八、概念的非逻辑性487

第三节 问题的解决489

一、什么叫做问题489

二、思维中的求同与求异491

三、求同思维与定势493

四、问题解决与策略选择497

五、逻辑与思维501

六、关于以逻辑来衡量思维的问题508

七、创造性思维中的孕育问题511

八、创造性思维的一些有利条件513

九、人工智能问题518

第四节 想象520

一、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520

二、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524

第十一章 语言537

第一节 总述537

一、心理语言学和语言学的分工537

二、语言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538

三、语言的生成语法说540

四、语言的几种形式543

五、语言与心理的关系544

第二节 语言的知觉、理解与表述553

一、语言的知觉553

二、语言的理解560

三、语言理解与语言知觉的关系570

四、语言的表述576

第十二章 技能581

第一节 总述581

一、心理与动作的关系581

二、内化与外化问题582

三、什么是技能584

四、技能的生理机制592

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过程597

一、练习曲线597

二、技能形成的条件602

三、技能与习惯610

第三节 技能的保持和迁移612

一、技能的保持612

二、技能的迁移614

第十三章 能力622

第一节 能力差异的测量622

一、差异性规律的重要性622

二、智力量表624

三、常模与智力商数628

第二节 心理测量中的信度与效度634

一、信度问题634

二、效度问题635

三、心理测量中的经济原则639

第三节 能力的差异性规律641

一、能力的量的差异641

二、能力的质的差异646

三、特殊能力651

四、创造性能力655

第四节 能力差异的先天性与后天性657

一、两方面的论据657

二、遗传比率的分析663

三、素质与能力的关系664

第十四章 气质与性格668

第一节 总述668

一、效率差异与风格差异668

二、风格差异的先天性与后天性671

三、质的差异与量的差异673

第二节 气质677

一、体液气质说677

二、体型气质说678

三、神经活动类型气质说679

第三节 性格的表现684

一、简单的类型说684

二、复杂的类型说690

三、多特质说692

第四节 性格的测量695

一、作业法696

二、投射法698

三、问卷法701

四、评定法704

五、性格测量中的信度、效度、常模问题7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