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与现代社会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与现代社会研究
  • 刘保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780198242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与现代社会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的历史发展1

一、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产生的社会条件和思想来源1

(一)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产生的社会条件1

(二)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的思想来源3

二、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5

(一)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的产生(1842~1848)5

(二)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在实践中的丰富(1848~1871)10

(三)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的重大发展(1871~1883)14

(四)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的进一步阐述和补充(1883~1895)18

三、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产生的影响23

(一)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的特点23

(二)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的地位和影响25

第二章 阶级形成理论29

一、生产发展状况与阶级形成29

(一)阶级的产生和存在依赖于生产发展的状况29

(二)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32

(三)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34

(四)阶级产生的途径38

二、政治思想因素与阶级形成40

(一)暴力不是阶级产生的原因40

(二)阶级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42

(三)阶级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的形成44

三、社会历史变迁与阶级形成49

(一)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形成不同的阶级4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私营企业主50

(三)知识经济社会和知识分子57

第三章 阶级划分理论66

一、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决定阶级差别66

(一)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阶级划分思想66

(二)阶级区分取决于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70

(三)阶级划分是政治划分的基础74

二、阶级划分与阶层划分77

(一)阶级划分标准问题上的多元性和一元性77

(二)对几种阶级划分标准的分析83

(三)社会分层中的阶层划分89

三、社会发展与阶级划分92

(一)生产关系标准与发达国家无产阶级92

(二)现实社会主义阶级划分探因101

第四章 阶级结构理论109

一、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历史变迁109

(一)阶级结构概述109

(二)阶级结构的历史变迁115

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119

(一)资本主义生产条件决定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的基本形态119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123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中间阶层129

三、现代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133

(一)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133

(二)发达国家中间阶层的新变化不能否定马克思关于中间阶层的科学预见137

(三)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148

第五章 阶级斗争理论157

一、阶级斗争是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对抗和冲突157

(一)阶级斗争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157

(二)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64

(三)社会不平等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根源169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174

(一)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174

(二)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178

(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182

三、阶级斗争理论与当代189

(一)阶级斗争理论之反思189

(二)发达国家阶级斗争沉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99

(三)我国阶级斗争扩大化失误的原因及其教训207

第六章 阶级消亡理论215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215

(一)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215

(二)无产阶级专政是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218

(三)无产阶级专政与剥削阶级的消灭223

二、阶级消亡的条件228

(一)生产力的高度发达是阶级消亡的经济基础228

(二)人们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的空前提高是阶级消亡的精神前提229

(三)旧式分工的消灭是阶级消亡的社会条件230

三、阶级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233

(一)私有制、剥削和阶级存在的长期性233

(二)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阶层关系的变化和趋势239

第七章 阶级分析理论244

一、阶级分析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244

(一)阶级分析的基本前提244

(二)阶级分析的基本要求249

(三)阶级分析不排除阶层分析252

二、适应历史条件变化,坚持和深化阶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256

(一)坚持阶级分析256

(二)与时俱进,深化阶级分析262

(三)将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结合起来,使两者形成有益的互补268

第八章 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的基本精神和现代发展273

一、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的基本精神和重大意义273

(一)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的基本精神273

(二)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的重大意义276

二、马克思恩格斯阶级理论的现代发展280

(一)列宁的阶级理论281

(二)斯大林的阶级理论287

(三)毛泽东的阶级理论289

(四)邓小平的阶级理论295

(五)江泽民的阶级理论302

结束语305

参考文献308

后记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