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变革中作为 面向知识经济的政府作用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蔡典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ISBN:780140331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国家干预-知识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变革中作为 面向知识经济的政府作用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摘要1
ABSTRACT6
导论 知识经济是不可逆转的新型经济形态1
一、知识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5
二、知识经济形态下的制度与模式新特点14
三、美国经济的跌宕没有逆转知识经济的前景18
四、知识经济发展是中国繁荣富强的重大契机25
第一章 知识经济时代政治发展走向与政府作用新要求31
第一节 知识经济“创造了新的政治学”34
一、促进制度安排的调整与创新35
二、推动国家主权观和行政理念的拓展与转变37
三、形成新型民主化和“专家治国”的趋势与走向40
四、引发公共职能的转变与重构42
五、拓展“互联网政治”的视野与范畴44
六、催动管理理论和政府角色的更替与转型47
第二节 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新型作用51
一、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理论纷争51
二、美国知识经济发展中政府作用的实证分析56
三、关于政府作用的几点结论59
第三节 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政府作用新模式62
一、职能配置合理化的新型责任政府64
二、能与社会各种力量良性互动的新型效能政府69
三、严谨依法行政的新型法治政府74
四、杜绝“权力市场化”的新型硬性政府79
第四节 我国政府迎接知识经济来临的历史使命82
一、深刻领会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紧迫性83
二、充分认识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可行性84
三、清醒了解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局限性87
四、倍加珍惜知识经济为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机遇88
五、明确我国政府迅速进行相应改革的必要性90
第二章 我国政府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改革与战略策略95
第一节 我国政府更有效作用于知识经济发展的改革原则98
一、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良性互补98
二、“有限政府”与“强势政府”的内在统一102
三、职能转变与体制改革的协调并进106
四、“渐进式完善”与“弹性动态发挥作用”的相兼相融110
第二节 我国政府应对知识经济发展的战略策略113
一、“梯度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113
二、实施“梯度发展”战略的策略选择115
三、“梯度发展”战略的实施并不排斥跨越式发展121
第三节 我国政府应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122
一、培育与维护知识经济的关键要素——智力资源122
二、担负知识经济发展所需之公共成本127
三、以政府管理现代化实现服务现代化135
第三章 我国政府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143
第一节 全球化与区域创新紧密糅合的政策新理念146
一、确立“互利”与“共赢”的新型政策观147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创新政策支持系统151
第二节 吻合WTO基本原则的政策新思维157
一、加强宏观调控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159
二、增强透明度与提高稳定性162
三、国际趋同与多边协调164
四、结构性调整与制度化创新166
五、非歧视原则与促进公平竞争169
第三节 切实服务于知识创新与知识管理的政策新范式172
一、在激励与调剂间有效平衡173
二、有利于知识应用于知识179
三、科研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并进189
第四节 促成市场经济效能最大化的政策新趋势194
一、为知识经济保驾护航的财经政策194
二、内涵式增长取向的就业政策199
三、强劲拉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开放政策203
第四章 我国政府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207
第一节 一定条件下制度因素重于技术因素210
一、制度决定论与技术决定论之争210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不同于“技术决定论”213
三、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217
四、几点基本结论219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知识经济发展的制度基础226
一、健全的产权制度与利益分配制度227
二、严谨的知识产权制度230
三、多元化的筹融资制度235
四、适宜知识生产的经营活动制度241
五、周密的信息安全制度245
六、以创新为核心的教育制度250
七、促进创新的高效的科技制度256
第三节 发挥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宏观主导作用261
一、政府管理与政府职能的制度化263
二、以政府职能社会化引导社会中介组织的繁荣268
三、全方位构建社会信用体系273
四、以高新技术园区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发展平台279
结语 抢抓新机遇,实现新突破,促成大发展287
一、组织框架:小政府,大社会290
二、实践方向:强职能,优服务294
三、必然选择:抓改革,促发展299
后记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