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党、国家与法治:改革开放30年中国法治发展透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封丽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293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法制-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党、国家与法治:改革开放30年中国法治发展透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西方执政党理念及其在立法过程中的展开19
一、议会、政党与立法关系的一般性阐释20
二、西方“执政党”理念的区别及其对立法模式的影响25
(一)熔权制——以英国为代表的政党与立法模式27
(二)分权制一美国的政党与立法模式29
(三)混合制——以法国为代表的政党与立法模式32
三、西方政党参与立法过程的组织、形式与方法35
(一)政党作用于议会立法的主要方式35
(二)政党在立法程序中扮演的重要角色44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对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的探索与实践49
一、革命党对党与人民民主政权关系的探索(1921—1949)49
(一)根据地时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49
(二)革命党对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以及二者关系的认识52
二、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实践56
(一)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过渡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建56
(二)1956年之后: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的畸形发展(1956—1978)66
(三)传统执政方式下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的特点80
三、1978年之后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83
(一)20多年来关于党的执政方式的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83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建与发展91
(三)建国以来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101
四、现代执政党条件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105
(一)执政党的角色转换:从“传统意义上的执政党”到“现代意义上的执政党”105
(二)现代执政理念与依法执政理论的提出106
(三)依法执政条件下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107
第三章 执政党与人大立法关系的定位109
一、中国共产党与人大立法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09
(一)执政党在人大中的地位及其确定方式110
(二)执政党在人大中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112
(三)执政党在人大立法程序中的作用115
(四)执政党与人大关系的特点117
二、西方政党与议会立法关系的特点与启示119
三、从“传统意义上的执政党”走向“现代意义上的执政党”:对执政党与立法关系的重新阐释122
(一)“传统意义上的执政党”与“现代意义上的执政党”的概念内涵之比较122
(二)执政党与人大关系的制度安排与关系建构124
第四章 西方国家政府运作过程中的执政党与政府关系129
一、研究西方政党与政府关系的基本维度129
二、西方国家执政党与政府关系的范围与主要类型132
(一)政党主导型党政关系:政府依赖执政党134
(二)政府主导型党政关系:执政党依赖政府140
(三)政党与政府相对分离型党政关系150
三、西方国家执政党与政府关系发展的特点与一般规律161
(一)政府体制和政党体制是影响各国执政党与政府关系的两种主要因素161
(二)职务任免和政策制定是执政党与政府发生关联的两种主要方式167
(三)执政党与政府之间的互相依赖与双向作用171
(四)政府的独立性及其在政党—政府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172
(五)执政党对政府的影响应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内177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与政府关系的生成与演变181
一、1949年之前: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实践与理论思考181
二、1949年之后:传统执政方式下党与政府关系的确立与演变185
(一)1949—1953年:执政党与政府关系的确立与定位185
(二)1953—1956年:执政党与政府关系的历史倒退189
(三)1958年之后:执政党与政府的一元化193
(四)1962年:执政党与政府关系的局部调整196
(五)“文革”期间:执政党与政府关系的严重扭曲与变异199
三、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执政党与政府关系的特点201
(一)执政党功能的国家化201
(二)政府功能的政党化203
四、执政党与政府关系:从传统走向现代204
(一)20世纪80年代的党政关系改革204
(二)20世纪90年代党政关系的调整与变化210
(三)十六大之后:改革与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213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与政府关系的基本状况与实证分析217
一、执政党领导政府的组织形式217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的组织形式218
(二)执政党“党委”与政府“党组(党委)”222
(三)政府部门中的“党组”与“机关党委”225
(四)“一个核心、三个党组”领导方式的确立226
二、执政党领导政府的机构设置227
(一)执政党中央组织机构与政府部门的关系227
(二)执政党对政府机构“归口领导”制度的变迁233
三、执政党与政府的职务任免240
(一)执政党中央机构领导成员与中央政府首脑的高度重叠与融合241
(二)执政党在各级政府领导成员任命过程中的作用242
(三)执政党党内组织部门对各级政府的人事控制243
(四)党管干部原则:执政党对政府干部的“分部分级”管理243
四、执政党在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地位与影响245
(一)执政党中央全会决议与政府政策246
(二)执政党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地位与影响250
(三)一种特有的政治现象:执政党与中央政府的联合发文254
第七章 政党与司法:关联与距离287
一、美国政党与司法的“隐性”关联289
(一)司法角色选任上的党派倾向290
(二)法官惩戒(弹劾、罢免)和退休过程中的政党色彩298
(三)通过议会创设或变动司法行为准则301
二、司法何以公正——美国政党与司法之间的“显性”距离302
(一)联邦法官任命之后的独立303
(二)联邦法官独立背后的制度保障306
(三)民众信仰与社会观念的支持313
三、司法独立在政党政治背景下的真实含义315
(一)政党政治之下的司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独立315
(二)考察西方政党与司法关系的当前意义317
第八章 中国政党与司法关系之回顾与反思324
一、20世纪初政党与司法关系发展的历史图景324
(一)清末与北洋政府时期的“司法不党”324
(二)国民党的“以党治国”与“司法党化”330
(三)根据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司法的关系335
二、建国初期的中国共产党与司法关系337
(一)新中国司法体制的建立与司法改造运动337
(二)党外民主人士对“党政不分”和“以党代法”的批评342
(三)苏联共产党一司法关系模式对中国的影响344
三、非常年代的党与司法关系:党法一家与以党代法(1957—1976)346
(一)反右与“党管司法”的开始346
(二)“文革”时期司法的命运353
(三)来自党内的不同声音356
(四)司法理性在民主社会中的作用——对“非常年代”司法状况的反思357
四、重建与发展:党法分开与司法独立360
(一)重提“司法独立”与重建司法机构360
(二)司法工作的恢复与全面展开362
(三)党内关于执政党与司法关系的认识与定位365
五、当代中国执政党与司法关系之现状分析369
(一)地方保护主义与司法的地方化370
(二)司法腐败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374
六、余论:历史启示与改革进路377
第九章 当代中国政法治理方式的变迁383
一、历史渊源与制度沿革384
(一)中国古代的“三司会审”制度385
(二)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法工作的传统387
(三)建国之后:政法委员会制度的变迁390
二、社会功能与价值分析398
(一)政法委员会的社会职能分析399
(二)当前政法委员会制度的价值与现实意义406
三、存在的问题与制度缺陷412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法工作的方式与存在的问题412
(二)政法委员会制度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419
四、制度变迁:特点、背景与改革的路径429
(一)当代中国政法治理方式的传统与特点429
(二)变革的背景与基本思路435
(三)政法委员会制度的存废之争与改革方案441
主要参考文献449
后记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