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论 崛起的机制与课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经济论 崛起的机制与课题](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2269275.jpg)
- 周牧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6931X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经济-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论 崛起的机制与课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章 重新鼎立的中国1
第一章 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变19
第一节 信息革命的冲击22
1.电子产业的大发展24
2.产业技术的信息化26
3.生产系统的网络化30
第二节 全球供应链时代35
1.供应链的全球扩张35
2.全球供应链的特征36
3.从金字塔型到网络型38
第三节 全球供应链型产业集聚40
1.从全套型到全球供应链型40
2.全球供应链型集聚的条件41
3.新型集聚在中国的崛起51
第四节 东亚盛衰52
1.产业革命与两极结构54
2.战后南北差距的扩大60
3.信息革命与东亚工业化68
第二章 大城市群的崛起77
第一节 大城市群引领中国经济发展80
1.大城市群的发展80
2.新型产业集聚的巨大化82
3.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85
4.世界资源的大规模利用88
5.华人商业社会的作用92
6.中国的世界工厂化92
第二节 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94
1.电子产业起爆的工业化94
2.走向复合集聚98
3.产业集聚的特征100
4.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106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大城市群111
1.改革开放初期的成长和停滞111
2.浦东开发启动的大发展117
3.长江三角洲大城市群127
第三章 工业化的艰难历程135
第一节 重工业化的光和影138
1.推行重工业化的理由138
2.激进的重工业化政策139
3.低效率的产业布局143
4.“文化大革命”的混乱146
5.重工业化的特征147
第二节 中国社会的割裂149
1.户籍制度的导入150
2.农村人民公社化151
3.对城市人口的严格控制154
4.农村疲惫和改革开放156
第三节 从小城镇到大城市群157
1.农村工业化政策157
2.乡镇企业的盛衰160
3.小城镇政策的失败162
4.国有企业改革和主角交替163
5.大城市群时代的到来167
第四节 地区间竞争带来的课题169
1.开发区圈地运动的弊端170
2.地区间竞争的压力172
3.财政结构上的缺陷173
4.土地公有制的问题176
第四章 挑战与展望181
第一节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183
1.高涨的社会紧张感184
2.转换发展目标185
3.实现内需型经济发展187
第二节 社会结构的改革190
1.复原被割裂的社会结构190
2.构建再分配体制192
3.改革财政机制196
4.再造农村社会201
5.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203
第三节 大城市群的持续发展207
1.大城市群的重要性207
2.面对大规模高密度城市社会209
3.应对汽车社会210
4.打破“诸侯经济”213
5.京津冀大城市群向渤海湾的扩展214
6.确立大城市群自律发展的机制218
7.促进内陆地区城市群的发展219
第五章 贸易大国的光荣和挫折223
第一节 东西贸易的主角交替225
1.无有后继的郑和伟业225
2.亚洲贸易圈的崩溃228
3.大航海时代欧洲的地壳变动230
第二节 贸易盛世230
1.美洲白银与东西贸易230
2.贸易扩大与康乾之治233
3.繁荣带来的隐患234
4.欧洲对华的早期经略237
第三节 鸦片战争与国运衰落238
1.印度棉的冲击与产业革命238
2.茶叶贸易的世纪240
3.无可避免的鸦片战争244
4.中国的战略缺位248
第四节 近代变革途径的局限250
1.激进与落后的太平天国运动252
2.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253
3.日本明治维新的制度建设255
4.从戊戌变法到革命256
第五节 重造制度优势258
1.三种错误认识258
2.总结教训,再造辉煌259
第六章 世界经济中的中国265
第一节 知识经济与大城市群的发展267
1.工业产品贬值268
2.资源产品升值269
3.创造知识经济的平台272
第二节 亚洲经济的紧密化和课题278
1.从国民经济到开放经济279
2.东亚交流的扩大283
3.走向区域经济统合286
后记289
参考文献293
索引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