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32261297.jpg)
- 刘燕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80231354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109MB
- 文件页数:368页
- 主题词:医药学:免疫学-医学院校-教材;病原微生物-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免疫学导论1
第一节 免疫学简史1
一、免疫学经验时期1
二、经典免疫学(微生物免疫)时期2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2
四、免疫学研究与应用展望4
第二节 免疫概述4
一、基本范畴与概念4
二、固有免疫概述6
三、适应性免疫概述8
第二章 免疫识别的分子基础10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11
第二节 免疫原12
一、抗原12
二、MHC分子15
附: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21
第三节 抗原受体21
一、B细胞抗原受体22
二、T细胞抗原受体22
第四节 黏附分子25
一、黏附分子的分类25
二、黏附分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26
第五节 模式识别受体27
一、PRR的分类27
二、几类重要的PRR28
三、PRR的识别特点29
第三章 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30
第一节 免疫器官30
一、中枢免疫器官31
二、外周免疫器官33
第二节 免疫细胞35
一、抗原特异性细胞35
二、抗原提呈细胞38
三、其他免疫细胞39
第四章 免疫效应分子42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42
一、免疫球蛋白的结构42
二、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与类别转换44
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45
四、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特性46
五、人工抗体46
第二节 补体系统48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与理化特性48
二、补体系统的命名49
三、补体的激活与调控49
四、补体的生物学作用51
第三节 细胞因子51
一、细胞因子的分类52
二、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55
第五章 免疫应答57
第一节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58
一、抗原的提呈与T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58
二、T细胞的活化59
三、T细胞介导的免疫效应60
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62
一、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62
二、再次免疫应答64
附: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64
第三节 免疫耐受65
一、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条件65
二、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66
三、免疫耐受的诱导与终止67
第六章 免疫应答的调节69
第一节 免疫应答反应类型的调节69
一、抗原对免疫应答反应类型的调节69
二、细胞因子与感染对免疫应答反应类型的调节69
第二节 免疫应答反应强度的调节70
一、免疫细胞对免疫应答反应强度的调节70
二、免疫分子对免疫应答反应强度的调节72
第三节 整体水平的调节73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73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74
第七章 免疫病理75
第一节 超敏反应75
一、Ⅰ型超敏反应76
附:类过敏反应77
二、Ⅱ型超敏反应78
三、Ⅲ型超敏反应79
四、Ⅳ型超敏反应81
第二节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82
一、概述82
二、常见自身免疫病举例85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86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86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87
第四节 免疫增殖88
一、概述88
二、常见免疫增殖性疾病举例89
第八章 免疫学实验技术及其应用90
第一节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90
一、抗原抗体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90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91
第二节 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有关测定95
一、免疫细胞的鉴定与分离95
二、淋巴细胞功能测定95
三、吞噬细胞功能测定97
四、细胞因子的检测97
五、补体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98
第三节 免疫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98
一、免疫学诊断98
二、免疫学监测99
第九章 免疫治疗学100
第一节 主动免疫疗法100
一、疫苗100
二、主动免疫疗法的应用102
第二节 被动免疫与过继免疫疗法103
一、抗体治疗103
二、细胞因子治疗105
三、细胞、器官治疗106
第三节 免疫调节疗法与抗炎治疗106
一、免疫调节疗法106
二、抗炎治疗108
第十章 医学病原生物学导论111
第一节 医学病原生物学绪论111
一、医学病原生物与人类健康111
二、医学病原生物学的范畴112
三、病原生物的分类与命名113
四、病原生物学发展概况114
第二节 病原生物的生态学基础116
一、生态系统中能量与物质流动116
二、生物的种间关系116
三、人体的微生物环境118
第三节 病原生物的代谢与繁殖121
一、病原生物的代谢121
二、病原生物的生长繁殖周期122
三、病原生物的人工培养123
第四节 病原生物的遗传学基础125
一、病原生物的遗传物质125
二、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机制与效应127
三、病原生物变异的医学意义131
第五节 病原生物的控制132
一、物理方法132
二、化学方法135
第十一章 感染性疾病概述138
第一节 病原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138
一、病原生物造成的感染138
附:医院获得性感染139
二、病原生物致病基本机制140
三、宿主的免疫作用141
四、病原生物的免疫逃避143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144
一、标本采集与送检144
二、常用病原学检查方法144
第三节 感染性疾病的流行与防治146
一、感染性疾病流行的特点与影响因素146
二、感染性疾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与防治措施147
三、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原则147
附:病原生物的耐药机制及控制原则148
第十二章 医学病毒学总论149
第一节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150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150
二、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150
三、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152
四、病毒的增殖152
第二节 病毒感染与抗病毒感染免疫154
一、病毒的感染155
二、抗病毒感染的免疫157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159
一、病毒感染的检查159
二、病毒感染的预防161
三、病毒感染的治疗161
第十三章 医学病毒各论163
第一节 呼吸道感染病毒163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163
二、麻疹病毒165
三、其他呼吸道感染病毒167
第二节 肠道病毒168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168
二、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170
第三节 急性胃肠炎病毒170
一、轮状病毒171
二、其他胃肠炎病毒171
第四节 肝炎病毒172
一、甲型肝炎病毒172
二、乙型肝炎病毒173
三、丙型肝炎病毒175
四、戊型肝炎病毒176
五、其他肝炎病毒177
第五节 黄病毒和出血热病毒177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177
二、其他黄病毒179
三、汉坦病毒179
四、其他出血热病毒180
第六节 疱疹病毒181
一、单纯疱疹病毒181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183
三、其他人疱疹病毒184
第七节 逆转录病毒185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85
二、人类嗜T细胞病毒188
第八节 其他病毒189
一、狂犬病病毒189
二、人乳头瘤病毒190
附:朊粒191
第十四章 医学细菌学总论193
第一节 细菌的生物学性状194
一、细菌的基本特征与形态194
二、细菌的结构195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抗细菌感染免疫201
一、细菌的致病性201
二、抗细菌感染免疫205
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205
一、细菌感染的检查205
二、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207
第十五章 医学细菌学各论208
第一节 病原性球菌208
一、葡萄球菌属208
二、链球菌属211
三、奈瑟菌属214
第二节 肠杆菌科217
一、沙门菌属219
二、志贺菌属222
三、埃希菌属224
四、其他肠道杆菌226
第三节 弧菌226
一、霍乱弧菌227
二、其他致病性弧菌229
第四节 螺杆菌和弯曲菌229
一、螺杆菌属229
二、弯曲菌属230
第五节 厌氧性细菌231
一、厌氧芽胞梭菌属231
二、无芽胞厌氧菌235
第六节 分枝杆菌237
一、结核分枝杆菌237
二、麻风分枝杆菌240
第七节 其他医学重要细菌241
一、棒状杆菌属241
二、其他医学常见病原菌243
第十六章 其他原核细胞微生物245
第一节 支原体245
第二节 衣原体246
第三节 立克次体248
第四节 螺旋体250
一、钩端螺旋体250
二、梅毒螺旋体251
三、其他致病性螺旋体252
第五节 放线菌253
第十七章 医学真菌学254
第一节 真菌概述254
一、生物学性状255
二、真菌致病性与抗真菌感染免疫256
三、真菌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257
第二节 常见病原性真菌258
一、皮肤感染真菌258
二、皮下感染真菌259
三、深部感染真菌260
四、机会致病性真菌261
五、产毒真菌262
第十八章 医学原虫学264
第一节 医学原虫概述264
一、原虫生物学概况264
二、原虫感染的检查266
第二节 腔道原虫268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268
附:其他消化道阿米巴271
二、阴道毛滴虫272
三、其他消化道原虫273
第三节 血液和组织原虫275
一、杜氏利什曼原虫275
二、疟原虫277
三、刚地弓形虫283
四、其他组织原虫286
第十九章 医学蠕虫学287
第一节 医学蠕虫概述287
一、吸虫288
二、绦虫288
三、线虫289
第二节 消化道吸虫290
一、华支睾吸虫290
二、布氏姜片吸虫292
三、其他消化道吸虫293
第三节 血液和组织吸虫295
一、日本血吸虫295
附:尾蚴性皮炎298
二、卫氏并殖吸虫299
三、斯氏狸殖吸虫301
第四节 消化道绦虫302
一、链状带绦虫302
二、肥胖带绦虫305
三、其他消化道绦虫306
第五节 组织绦虫307
一、细粒棘球绦虫307
二、其他组织绦虫309
第六节 消化道线虫310
一、似蚓蛔线虫310
二、钩虫312
三、毛首鞭形线虫315
四、蠕形住肠线虫316
五、其他消化道线虫(含棘头虫)318
第七节 血液和组织线虫318
一、丝虫318
二、旋毛形线虫322
三、其他组织线虫324
第二十章 医学节肢动物学326
第一节 医学节肢动物概述326
一、生物学概况326
二、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327
三、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327
第二节 医学节肢动物重要种类328
一、医学昆虫328
二、医学蜱螨类333
附录一 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的主要人CD分子的简要特征336
附录二 人体各部位常见感染病症与病原343
附录三 本书中一些常见(仅限于多章节较频繁出现的)缩写词的英汉对照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