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
  • 彭成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9755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499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1533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实验动物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的概念1

一、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的概念1

(一)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的含义1

(二)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的性质2

二、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的范围2

(一)基础理论知识2

(二)实验技术方法2

第二节 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的发展概况4

一、学科萌芽4

(一)动物用药本能的观察5

(二)有意识的动物实验5

二、方法探索6

三、理论总结6

四、广泛应用7

五、学科形成7

第三节 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的地位与作用8

一、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能促进中医药理论的创新与发展8

二、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能促进中药新药的开发和研究8

三、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能促进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的沟通与融合8

第二章 中医药动物实验思维原理11

第一节 中医药动物实验的思维方式11

一、有机联系观11

二、系统整体观12

三、类比相似观12

四、审证求因观13

五、动态平衡观13

第二节 中医药动物实验的技术原则13

一、相似性原则13

(一)选择与人的形态结构相似的实验动物14

(二)选择与人的生理功能相似的实验动物14

(三)选择与人的代谢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15

(四)选择与人的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15

二、特殊性原则15

(一)选择解剖特点、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15

(二)选择某些品种、品系对实验出现特殊反应的实验动物17

三、模型化原则18

(一)选择人兽共患病动物18

(二)选择疾病或病证动物模型18

四、标准化原则18

(一)实验动物的标准化18

(二)实验动物规格的标准化19

五、重复性原则20

(一)实验的重复性20

(二)动物的重复性20

六、经济性原则20

第三节 中医药动物实验的一般方法21

一、实验方法的选择及定量21

二、实验指标的选择及建立21

三、实验方法的稳定及控制22

四、实验方法的建立及佐证22

五、实验方法的重复及应用22

第三章 实验动物与中医药动物实验25

第一节 小鼠25

一、生物学特征25

(一)外观形态25

(二)内脏器官25

二、生理功能与行为习性26

(一)体型小,易于饲养管理26

(二)性成熟早,繁殖力强26

(三)性情温顺,胆小怕惊26

(四)体小娇嫩,环境适应性差26

(五)喜黑暗,昼伏夜动26

(六)雄鼠好斗,体臭传情26

(七)喜群居,不耐孤独26

三、常用品种品系26

(一)近交系动物26

(二)封闭群动物27

(三)突变系动物27

(四)系统杂交动物28

四、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28

第二节 大鼠29

一、生物学特征29

(一)外观形态29

(二)内脏器官29

二、生理功能与行为习性30

(一)繁殖快,全年多发情动物30

(二)喜好啃咬,昼伏夜动30

(三)神经系统反应灵敏,内分泌功能发达30

(四)嗅觉视觉灵敏,味觉退化迟钝30

(五)营养缺乏敏感,易产生营养缺乏症30

(六)汗腺极不发达,有重复性好的特殊心电图30

(七)性情较温顺,对外界环境敏感30

(八)肝再生能力强,无呕吐反应31

三、常用品种品系31

(一)近交系动物31

(二)封闭群动物31

(三)突变系动物31

(四)系统杂交动物32

四、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32

第三节 地鼠33

一、生物学特征33

(一)外观形态33

(二)内脏器官33

二、生理功能与行为习性33

(一)昼伏夜动,胆小易惊33

(二)性成熟早,生殖周期短34

(三)生长发育快34

(四)杂食动物,生活力强34

(五)嗜睡,有冬眠习惯34

三、常用品种品系34

四、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34

第四节 豚鼠35

一、生物学特性35

(一)外观形态35

(二)内脏器官35

二、生理功能与行为习性36

(一)草食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36

(二)生殖慢发育快,属于晚成性动物36

(三)性情温顺,喜群居,胆小易惊36

(四)对抗生素过敏,易出现变态反应36

(五)体温调节力弱,环境适应性差36

(六)性成熟早,有奇特的性行为36

三、常用品种品系37

(一)品种37

(二)品系37

四、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37

第五节 家兔39

一、生物学特征39

(一)外观形态39

(二)内脏器官39

二、生理功能与行为习性40

(一)草食性动物,对粗纤维的需求量大40

(二)刺激性排卵动物,繁殖力强40

(三)食粪性动物,生长发育快40

(四)胆小怕惊,夜间活动量大40

(五)厌湿喜干燥不耐热,每年换毛两次40

(六)同性好斗宜笼养,有特殊的血清型和唾液型41

三、常用品种品系41

(一)日本大耳白兔41

(二)新西兰兔41

(三)青紫蓝兔41

(四)中国白兔41

四、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41

第六节 猫42

一、生物学特征42

(一)外观形态42

(二)内脏器官42

二、生理功能与行为习性43

(一)肉食动物,生性孤独多疑43

(二)喜登高望远,好明亮干燥的环境43

(三)发情变态,刺激性排卵动物43

(四)瞳孔变化剧烈,有敏锐的感觉器官43

三、常用品种品系43

四、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44

第七节 犬44

一、生物学特征44

(一)外观形态44

(二)内脏器官45

二、生理功能与行为习性45

(一)四种神经类型,五种血型45

(二)好动喜欺弱,但易驯养45

(三)听觉嗅觉触觉发达,但味觉视力较差45

(四)喜肉食和腥味,环境适应能力强45

三、常用品种品系45

(一)Beagle犬45

(二)四系杂交犬45

(三)华北犬和西北犬45

(四)其他犬种46

四、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46

第八节 小型猪46

一、生物学特征46

(一)外观形态46

(二)内脏器官46

二、生理功能与行为习性47

(一)性成熟较早,产仔率高47

(二)杂食性动物,听嗅觉灵敏47

(三)不耐寒热,易于调教47

三、常用品种品系47

(一)贵州小香猪47

(二)西双版纳微型猪47

(三)戈廷根小型猪47

(四)亨浮德系(Hanford)小型猪47

(五)明尼苏达-荷曼系(Minnesota-Hormelstain小型猪47

四、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48

第九节 猴48

一、生物学特征48

(一)外观形态48

(二)内脏器官48

二、生理功能与行为习性49

(一)昼行性动物,社会优胜序列制严格49

(二)杂食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49

(三)细菌病毒易感,也易感染寄生虫49

(四)高级神经活动发达,生理生化代谢与人相似49

(五)嗅觉退化迟钝,视觉色觉灵敏49

(六)两种血型,繁殖群中不需考虑雌雄血型配合49

(七)性反应明显,与人生殖生理相似49

三、常用品种品系49

(一)恒河猴50

(二)平顶猴50

(三)戴帽猴50

(四)熊猴50

(五)台湾岩猴50

(六)日本猴50

四、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50

第十节 鱼51

一、生物学特征51

二、生理功能与行为习性51

三、常用品种品系51

(一)金鱼51

(二)青鲣52

(三)红鲫52

(四)剑尾鱼52

(五)斑马鱼52

四、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52

第四章 中医药动物实验中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59

第一节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59

一、阴阳五行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59

二、脏腑经络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59

三、气血津液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0

四、病因病机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0

五、治则治法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0

第二节 中医临床各科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0

一、中医内科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0

二、中医外科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1

三、中医妇科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2

四、中医儿科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2

五、中医五官科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2

六、中医皮肤科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3

第三节 中医方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3

一、解表方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3

二、清热方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3

三、泻下方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4

四、祛风湿方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4

五、芳香化湿方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5

六、利水渗湿方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5

七、温里方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6

八、理气方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6

九、止血方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7

十、活血化瘀方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7

十一、化痰止咳平喘方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8

十二、安神方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8

十三、平肝息风方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9

十四、补益方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9

十五、消食方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69

十六、开窍方药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70

第四节 非药物疗法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70

一、针灸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70

二、其他非药物疗法中实验动物的选择70

第五章 中医药动物实验材料的准备与实验室的操作规范74

第一节 中医药动物实验材料的准备74

一、动物的准备74

(一)实验动物的购买74

(二)实验动物的饲养74

(三)健康动物的识别74

二、药物的准备74

(一)受试药物的制备74

(二)阳性药物的选择及制备95

(三)造模药物的选择及制备96

三、针灸动物实验器具97

(一)针灸动物实验常用固定器具97

(二)针法动物实验常用针具97

(三)灸法动物实验常用器材98

第二节 中医药动物实验室的操作规范98

一、一般实验室操作规范98

(一)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98

(二)实验室仪器操作规范99

二、动物实验室的操作规范99

(一)开放系统实验室的操作规范99

(二)屏障系统实验室的操作规范100

(三)隔离系统实验室的操作规范102

第六章 中医药动物实验基本技术方法104

第一节 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方法104

一、哺乳类动物的抓取与固定104

(一)小鼠的抓取与固定104

(二)大鼠的抓取与固定105

(三)地鼠的抓取与固定105

(四)沙鼠的抓取与固定106

(五)豚鼠的抓取与固定106

(六)猫的抓取与固定106

(七)家兔的抓取与固定106

(八)犬的抓取与固定108

(九)猪的抓取与固定108

(十)羊的抓取与固定109

(十一)猴的抓取与固定109

二、非哺乳类动物的抓取与固定109

(一)禽鸟类动物的抓取与固定109

(二)爬行类动物的抓取与固定110

(三)两栖类动物的抓取与固定110

(四)鱼类动物的抓取与固定110

第二节 实验动物的编号、标记和去毛方法110

一、实验动物的编号与标记方法110

(一)颜料染色法110

(二)油漆法111

(三)剪趾法111

(四)标签号牌法111

(五)剪毛法111

(六)打耳(背甲)孔法111

(七)烙印法111

(八)针刺法112

(九)去鳞法112

二、实验动物被毛的去除方法112

(一)剪毛法112

(二)拔毛法112

(三)剃毛法112

(四)脱毛法112

第三节 动物的性别鉴定与日龄判断113

一、雌雄鉴别113

(一)小鼠、大鼠、沙鼠、地鼠113

(二)豚鼠113

(三)兔113

(四)犬和猫113

(五)猴113

(六)鸟类113

(七)两栖动物113

(八)爬行动物114

(九)鱼类114

二、日龄判断114

(一)小鼠114

(二)大鼠115

(三)豚鼠115

(四)猫115

(五)兔115

(六)犬116

第四节 实验动物的动情和受孕动物的检查方法116

一、动物动情的检查116

(一)动物动情各期的生理特征116

(二)动情期检查117

二、受孕动物的检查118

第五节 常用实验动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118

一、经口给药119

(一)灌胃(ig)119

(二)强制口服120

(三)自动口服给药120

二、注射给药121

(一)皮下注射(s.c)121

(二)皮内注射(i.d)121

(三)肌内注射(i.m)121

(四)腹腔注射(i.p)121

(五)静脉注射(i.v)122

(六)椎动脉注射123

(七)椎管内注射124

(八)脑内注射124

(九)脚掌注射124

(十)鼻内注射124

(十一)小脑延髓池注射124

(十二)关节腔内注射125

(十三)淋巴囊注射125

(十四)角膜注射125

(十五)腘窝淋巴结注射125

三、吸入给药126

(一)瓶式给药法126

(二)柜式给药法126

(三)特制流动柜式给药法126

(四)气管注入法126

四、经皮给药126

(一)浸尾法126

(二)浸皮法126

(三)浸眼法126

五、其他途径给药128

(一)直肠给药128

(二)滴鼻给药、口腔给药和滴耳给药128

(三)阴道给药128

第六节 实验动物的麻醉方法128

一、实验动物麻醉前的准备与处理128

(一)动物的准备128

(二)麻醉方法的选择128

(三)麻醉剂的准备129

二、常用麻醉药物及麻醉剂用量129

(一)挥发性麻醉剂129

(二)非挥发性麻醉剂129

(三)中药麻醉剂130

(四)常用麻醉剂的用量与用法130

三、常用麻醉方法132

(一)全身麻醉的方法132

(二)局部麻醉的方法134

四、中药麻醉134

(一)犬的中药麻醉方法134

(二)猴的中药麻醉方法134

(三)兔的中药麻醉方法134

五、麻醉后的护理134

(一)麻醉动物应注意保温134

(二)必须保持动物气道的通畅和组织的营养134

第七节 实验动物血液的采集方法135

一、小鼠、大鼠、沙鼠、地鼠的血液采集方法135

(一)尾静脉采血135

(二)颈动(静)脉采血136

(三)股动(静)脉采血136

(四)断头采血136

(五)心脏采血136

(六)眼部采血136

(七)腹主动脉采血137

(八)阴茎静脉采血137

二、兔和豚鼠的血液采集方法137

(一)耳缘动脉采血137

(二)耳缘静脉采血137

(三)耳缘剪口采血138

(四)前(后)肢皮下静脉采血138

(五)眼底静脉采血138

(六)背中足静脉采血138

(七)股动(静)脉采血138

(八)心脏采血138

三、犬和猫的血液采集方法138

(一)股动脉采血138

(二)颈静脉采血138

(三)前(后)肢皮下静脉采血138

(四)耳缘静脉采血138

(五)心脏采血138

四、猪、羊和猴的血液采集方法138

(一)毛细血管采血138

(二)颈静脉采血139

(三)前(后)肢皮下静脉采血139

五、禽鸟类的血液采集方法139

(一)翼下静脉采血139

(二)心脏采血139

六、血液标本的处理与保存139

第八节 动物各种体液的采集方法139

一、唾液的采集方法139

(一)直接抽吸法139

(二)唾液采集器采集法139

(三)导管引出法139

二、胃液的采集方法139

(一)灌胃针抽取法139

(二)置管法139

(三)剖胃采集法140

(四)造瘘法140

三、胆汁的采集方法140

(一)大鼠胆总管插管采集140

(二)犬胆囊造瘘采集140

(三)犬十二指肠瘘管采集140

四、胰液的采集方法141

(一)犬的胰液采集141

(二)大鼠的胰液采集141

五、肠液的采集方法141

(一)剖腹法141

(二)肠瘘管法141

六、脑脊液、脊髓液的采集方法141

(一)脑脊液的采集142

(二)脊髓液的采集142

七、骨髓的采集方法142

(一)穿刺部位142

(二)采集方法142

八、淋巴液的采集方法142

九、尿液的采集方法143

(一)代谢笼采集尿液143

(二)压迫膀胱采集尿液143

(三)反射排尿采集尿液143

(四)尿道插管采集尿液143

(五)输尿管插管采集尿液143

(六)膀胱手术插管采集尿液143

(七)穿刺膀胱采集尿液144

(八)剖腹采集尿液144

十、精液、阴道液、前列腺液和乳汁的采集方法144

(一)精液的采集144

(二)阴道内液体的采集145

(三)前列腺液的采集145

(四)乳汁的采集145

十一、胸水和腹水的采集方法145

(一)胸水的采集145

(二)腹水的采集145

第九节 动物实验外科基本操作146

一、手术前后处理146

(一)术前准备146

(二)术后护理146

二、动物实验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146

(一)无菌原则146

(二)技术操作原则147

三、组织切开、分离与止血147

(一)暴露147

(二)组织切开147

(三)组织分离147

(四)止血147

四、缝合、打结、拆线与换药148

(一)缝合148

(二)打结148

(三)拆线149

(四)换药149

五、气管、尿道及血管内插管149

(一)气管内插管149

(二)尿道内插管150

(三)血管内插管150

六、血管与神经的分离151

(一)血管的分离151

(二)神经的分离152

七、器官切除术154

(一)甲状腺切除术154

(二)甲状旁腺切除术154

(三)脾切除术154

(四)胃切除术155

(五)肝脏切除术155

(六)垂体切除术155

(七)胸腺切除术156

(八)肾脏切除术156

(九)肾上腺切除术157

(十)睾丸切除术157

(十一)卵巢切除术157

第十节 实验动物一般指标的检查158

一、体温158

二、体重158

三、脉搏次数检查158

四、血压158

(一)直接测压158

(二)间接测压159

(三)中心静脉测压160

五、呼吸次数160

(一)气管插管描记呼吸法160

(二)鼻插管描记呼吸法160

(三)膈肌运动记录法160

(四)生理记录仪测定法160

六、心电图160

七、脑电图160

八、胸内压161

九、舌诊161

十、脉诊161

(一)小动物的脉诊161

(二)中等动物的脉诊161

(三)大动物的脉诊161

第十一节 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161

一、机械暴力法161

(一)颈椎脱臼法161

(二)断头法162

(三)击打法162

(四)破坏脑脊髓法162

二、空气栓塞法162

三、急性失血法162

四、注射麻醉剂法及二氧化碳吸入法162

(一)吸入或注射麻醉剂162

(二)吸入二氧化碳162

五、开放性气胸法162

六、化学药物致死法162

(一)静脉注射氯化钾溶液162

(二)静脉注射甲醛溶液162

(三)皮下注射士的宁溶液163

(四)经口或注射DDT163

第十二节 动物的尸体解剖与送检方法163

一、动物的尸体解剖163

(一)物品准备163

(二)尸体剖检前的其他准备163

(三)尸体剖检的注意事项163

(四)尸体的外部检查方法164

(五)脏器取出与检查方法165

二、脏器固定和送检167

第七章 中医药动物实验设计及数据处理分析169

第一节 中医药动物实验设计169

一、实验动物随机分组的方法169

(一)单纯随机169

(二)均衡随机169

(三)均衡顺序随机169

(四)随机化方法169

二、动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169

(一)随机的原则170

(二)对照的原则170

(三)重复的原则171

(四)均衡的原则171

三、动物实验设计的要求171

(一)处理因素172

(二)研究对象172

(三)观察指标和效应172

(四)样本容量的确定172

四、常用动物实验设计方法173

(一)单组比较设计173

(二)配对比较设计173

(三)随机区组设计174

(四)完全随机设计175

(五)拉丁方设计176

(六)正交设计176

(七)均匀设计176

(八)序贯设计177

(九)交叉实验设计177

第二节 中医药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常用统计分析方法178

一、中医药动物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178

(一)实验数据的来源、记录和贮存178

(二)实验数据的核对与处理178

(三)实验数据的分组178

(四)实验数据的统计描述178

二、实验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依据179

(一)根据研究目的选择179

(二)根据资料类型选择179

(三)根据统计设计类型选择179

(四)根据资料的总体分布类型是否已知选择182

(五)结合统计学与专业知识选择183

三、中医药动物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与技巧183

(一)t检验184

(二)F检验184

(三)X2检验185

(四)急性毒性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85

(五)长期毒性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87

(六)特殊毒性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87

(七)药效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87

(八)一般药理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87

(九)药代、毒代动力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87

四、常用数据管理系统及统计软件的运用与操作188

(一)计算器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188

(二)计算机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188

第八章 中医药动物实验的影响因素及控制193

第一节 影响中医药动物实验的动物因素193

一、遗传因素193

(一)种属193

(二)种系194

(三)体质195

二、性别因素196

三、年龄因素196

四、健康状况因素197

五、生理状态因素197

六、病理状态因素198

第二节 影响中医药动物实验的环境因素198

一、气候因素198

(一)温度199

(二)湿度201

(三)风202

二、物理因素202

(一)光照202

(二)噪声205

三、化学因素206

(一)饲料与营养206

(二)气味211

四、居住环境212

(一)笼具212

(二)垫料212

(三)空气洁净度212

(四)通风和换气213

(五)实验设施系统213

五、生物因素215

(一)病原体215

(二)动物饲养密度215

第三节 影响中医药动物实验的实验因素216

一、动物选择216

二、实验季节216

三、昼夜过程217

四、麻醉深度218

五、手术技巧218

六、实验药物218

(一)药物制备218

(二)给药方案218

(三)给药方法219

七、对照问题219

第九章 实验动物管理法规和中医药动物实验的局限性225

第一节 实验动物管理法规225

一、实验动物管理法规发展概况225

(一)实验动物管理法规产生的萌芽期225

(二)实验动物管理法规产生的形成期226

(三)实验动物管理法规产生的成熟期227

二、与实验动物科学有关的主要组织机构228

(一)国际组织228

(二)美国231

(三)欧盟232

(四)日本237

(五)中国238

三、与实验动物管理和使用有关的主要法律、法规239

(一)国际组织的法规——ICLAS实验动物监测中心系统239

(二)美国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241

(三)欧盟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242

(四)日本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243

(五)中国的实验动物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244

四、国外有关实验动物的管理模式247

(一)美国247

(二)欧盟247

(三)日本248

(四)中国248

五、实验动物管理法规的发展方向249

(一)3R运动对实验动物管理的影响249

(二)新技术、新品系动物的产生对实验动物管理的影响249

(三)动物实验模型走向商品化对实验动物管理的影响250

第二节 中医药动物实验的局限性250

一、生命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250

(一)非线性研究模式问题250

(二)复杂科学体系问题250

二、动物进化问题251

三、模型与原型问题251

四、中医药自身发展限制问题252

第十章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实验方法253

第一节 中医心脏证候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54

一、心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54

(一)睡眠剥夺法254

(二)睡眠剥夺加垂体后叶素注射法254

(三)限食、力竭加大剂量心得安复合因素法255

(四)限食、力竭、大剂量心得安加垂体后叶素法255

(五)高脂饮食、免疫损伤加慢性放血法256

(六)心气虚血瘀冠状动脉结扎法256

(七)心气虚心肌细胞缺氧后再给氧损伤257

二、心血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57

三、心阴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58

四、心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58

五、心血瘀阻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59

第二节 中医肝脏证候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60

一、肝郁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60

(一)夹尾激怒法260

(二)枷锁模具束缚激怒法260

(三)铁筒束缚水浸郁怒法261

(四)慢性应激程序法261

(五)艾叶注射法262

(六)电刺激加噪音干扰法262

二、肝血瘀阻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63

三、肝血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63

四、肝阴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63

(一)四氯化碳加甲状腺素法263

(二)四氯化碳加温热中药法264

五、肝火上炎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64

六、肝阳上亢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65

(一)多巴胺注射法265

(二)肾动脉狭窄加灌附子汤法265

第三节 中医脾脏证候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65

一、脾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65

(一)苦寒泻下法266

(二)耗气破气法266

(三)饮食失节法267

(四)偏食五味法267

(五)劳倦伤脾法268

(六)化学药物法268

(七)X射线照射法269

(八)复合因素法269

二、脾阴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72

(一)番泻叶加甲状腺素法272

(二)劳倦过度、饮食失节、甲状腺素加利血平法273

三、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73

(一)饮食失节、劳倦过度加苦寒泻下法273

(二)伤湿法274

(三)化学药物法274

(四)泻剂结肠法274

四、脾不统血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75

(一)偏食酒醋加阿司匹林喂饲法275

(二)水蛭、番泻叶加游泳法276

第四节 中医肺脏证候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76

一、风寒犯肺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76

二、寒饮蕴肺证家兔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77

(一)寒冷刺激加生理盐水输液法277

(二)烟熏、寒冷刺激、控气加生理盐水输液法277

三、肺热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77

(一)仙台病毒气管滴入法278

(二)仙台病毒鼻腔滴入法278

四、肺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79

(一)二氧化硫烟熏加风寒刺激法279

(二)烟熏刺激法279

(三)脂多糖加烟熏刺激法279

五、肺阴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80

六、肺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80

七、肺阴阳两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81

八、肺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81

九、肺虚痰阻证模型的复制方法282

(一)烟熏刺激法282

(二)SO2烟熏加风寒刺激法282

第五节 中医肾脏证候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83

一、肾气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83

(一)恐伤肾法283

(二)慢性悬尾应激法284

二、肾阴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85

(一)甲状腺素加利血平灌胃法285

(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注射法285

三、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85

(一)房事不节加劳倦过度法286

(二)自然衰老法286

(三)氢化可的松注射法287

(四)腺嘌呤灌胃法287

(五)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法287

(六)羟基脲灌胃法287

(七)氨基导眠能法288

(八)锁阳灌胃法288

第六节 中医六腑病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88

第七节 中医脏腑兼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89

(一)心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89

(二)肝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89

(三)肝肾亏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91

(四)肝肾阴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92

(五)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92

(六)肾虚肝郁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92

第八节 中医伤寒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93

一、胸胁苦满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93

二、土燥水竭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93

三、蓄血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94

四、太阴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94

五、少阴病心肾阳虚水停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95

第九节 中医温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95

一、卫分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95

二、气分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96

(一)气分证大肠杆菌内毒素法296

(二)邪热壅肺证肺炎双球菌法296

三、气营两燔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97

(一)气营两燔证内毒素法297

(二)气营两燔证病原菌法297

四、气血两燔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98

(一)内毒素注射法298

(二)D-氨基半乳糖注射法298

五、营分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98

(一)高热伤阴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299

(二)营热伤阴证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合法299

(三)阴虚热盛证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合法299

六、血分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00

七、温病厥脱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00

八、热毒伤络细胞模型的复制方法301

九、湿热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02

(一)大鼠大肠湿热证模型的复制方法302

(二)猕猴大肠湿热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02

(三)多因素法湿热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02

(四)脾胃湿热中阻证模型的复制方法303

(五)湿热证湿重于热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03

第十节 中医血瘀证候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03

一、气滞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04

二、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04

(一)大鼠冷冻法305

(二)小鼠冷冻法305

(三)家兔冷冻法305

三、热毒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06

四、痰浊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06

五、外伤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07

六、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07

七、血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08

(一)股动脉放血法308

(二)放血加冷冻法308

八、阴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09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加高盐饮食法309

(二)地塞米松注射法309

(三)肾上腺素加肾上腺皮质激素注射法309

九、阳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10

十、肾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10

十一、衰老型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11

十二、血凝块腹腔埋置致瘀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11

十三、药物注射致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11

(一)兔脑粉注射法311

(二)高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法312

(三)兔脑粉加高分子葡聚糖注射法312

(四)胎儿羊水注射法312

第十一节 中医血虚证候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13

一、失血性贫血法血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13

二、综合放血法血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13

(一)放血加限量营养法313

(二)放血、限量饮食加劳倦过度法314

三、喂饲缺铁饲料法血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14

四、药物损伤法血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14

(一)乙酰苯肼注射法315

(二)环磷酰胺注射法315

五、放射线损伤法血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15

六、免疫介导血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316

第十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24

第一节 中医阴阳五行及天人相应学说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25

一、阴阳学说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25

二、五行学说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26

三、天人相应学说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26

(一)月廓盈亏与机体阴阳消长变化规律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27

(二)五脏与四时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27

第二节 中医藏象学说的动物实验研究方法329

一、中医五脏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29

(一)中医心脏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29

(二)中医肝脏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33

(三)中医脾脏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37

(四)中医肺脏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42

(五)中医肾脏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研究方法347

二、中医六腑相关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54

(一)胆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54

(二)胃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55

(三)小肠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55

(四)大肠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55

(五)膀胱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56

三、中医奇恒之腑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56

四、中医脏腑关系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56

(一)五脏之间关系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57

(二)六腑之间关系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63

(三)五脏与六腑之间关系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64

(四)中医其他脏腑关系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68

第三节 中医经络学说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69

一、经络实质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69

(一)经络与神经体液关系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69

(二)经络与结缔组织关系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73

(三)经络与血管关系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74

(四)经络与淋巴系统关系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74

(五)经络与大脑皮层功能关系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75

二、经穴特异性的动物实验研究376

(一)经穴与脏腑特异性的动物实验研究376

(二)经穴与钙离子浓度的特异性的动物实验研究377

(三)经络与中枢神经关系特异性的动物实验研究378

三、循经感传的动物实验研究379

(一)“中枢学说”的动物实验方法379

(二)“外周体表说”的动物实验方法380

第四节 中医气血津液学说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2

一、气的生成和气的防御作用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2

二、气化作用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2

三、“气为血帅”与“血为气母”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2

四、血能载气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3

五、先天之精气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3

六、血濡养作用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4

七、血液循行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4

八、津血同源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5

第五节 中医病因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5

一、中医六淫病因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5

(一)风邪、寒邪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5

(二)暑邪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6

(三)湿邪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6

(四)燥邪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7

(五)火(热)邪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8

二、中医疠气病因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8

(一)SARS的动物实验研究方法388

(二)流行性出血热的动物实验研究方法389

三、中医七情内伤病因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9

(一)“怒伤肝”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89

(二)“恐伤肾”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90

四、中医饮食劳逸病因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92

(一)饮食致病学说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92

(二)劳逸致病学说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94

五、外伤病因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95

(一)跌打损伤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95

(二)外伤及肾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96

(三)外伤致疮疡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96

(四)冻伤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96

(五)烧烫伤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97

六、中医痰饮瘀血病因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97

(一)痰饮病因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98

(二)瘀血病因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399

(三)痰瘀相关病因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0

第六节 中医病机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2

一、邪正盛衰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2

二、阴阳失调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2

三、气血失常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2

(一)气的失常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3

(二)血的失常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4

(三)气和血互根互用关系失调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6

四、津液代谢失常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6

(一)津液不足与津液输布代谢障碍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6

(二)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常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7

五、内生五邪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8

(一)风气内动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8

(二)寒从中生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8

(三)湿浊内生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8

(四)津伤化燥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9

(五)火热内生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9

第七节 中医诊断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9

一、中医四诊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09

(一)中医舌诊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10

(二)中医脉诊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11

二、中医八纲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12

(一)中医阴证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13

(二)中医阳证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13

(三)中医表证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13

(四)中医里证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13

(五)中医寒证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14

(六)中医热证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15

(七)中医虚证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17

(八)中医实证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17

第八节 中医防治原则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18

一、治未病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18

(一)未病先防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18

(二)既病防变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19

二、扶正祛邪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20

三、三因治则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20

(一)因时治宜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20

(二)因地治宜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21

(三)因人治宜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22

第十二章 中医临床各科动物实验方法437

第一节 中医内科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39

一、感冒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39

(一)中医疾病动物模型439

(二)体内抗菌、抗病毒试验440

二、咳嗽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41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442

(二)疾病动物模型443

三、肺痿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45

(一)博莱霉素法445

(二)放射法446

(三)粉尘法446

(四)百草枯法447

四、肺痈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47

(一)细菌性肺炎448

(二)病毒性肺炎449

(三)支原体肺炎450

(四)衣原体肺炎451

(五)肺孢子虫肺炎451

五、哮喘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52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452

(二)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454

六、肺胀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56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456

(二)疾病动物模型458

七、肺痨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61

八、血证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62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462

(二)疾病动物模型464

九、心悸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68

(一)药物诱发468

(二)电刺激诱发469

十、胸痹心痛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70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470

(二)疾病动物模型474

十一、不寐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76

(一)物理因素法476

(二)化学因素法477

十二、厥脱证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77

(一)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478

(二)出血性休克动物模型478

(三)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479

(四)心源性休克479

十三、郁病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79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480

(二)疾病动物模型480

十四、癫狂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82

(一)多巴胺(DA)模型482

(二)谷氨酸模型483

十五、癎病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83

(一)点燃法484

(二)匹罗卡品法485

(三)盐酸毛果芸香碱法485

(四)窒息性脑缺血法485

十六、痞满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86

(一)胃肠功能障碍486

(二)消化不良487

十七、胃痛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88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488

(二)疾病动物模型490

十八、呕吐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94

(一)颅内高压法494

(二)阿朴吗啡法494

(三)顺铂法494

(四)硫酸铜法494

(五)其他495

十九、泄泻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495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495

(二)疾病动物模型498

二十、痢疾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02

(一)小鼠体内感染法502

(二)猕猴菌痢503

(三)犬菌痢503

(四)兔急性菌痢503

(五)豚鼠角结膜免疫法504

二十一、腹痛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04

(一)急性胰腺炎505

(二)慢性胰腺炎507

(三)腹膜炎508

(四)肠梗阻509

二十二、便秘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09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510

(二)疾病动物模型511

二十三、胁痛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12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512

(二)疾病动物模型513

二十四、黄疸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20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520

(二)疾病动物模型521

二十五、头痛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22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522

(二)疾病动物模型523

二十六、眩晕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25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525

(二)疾病动物模型526

二十七、痰浊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31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531

(二)疾病动物模型532

二十八、中风病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32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533

(二)疾病动物模型535

二十九、痴呆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37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537

(二)疾病动物模型539

三十、痉病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41

(一)痉挛性脑瘫541

(二)脑膜炎541

(三)破伤风542

三十一、水肿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42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542

(二)疾病动物模型544

三十二、淋证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52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552

(二)疾病动物模型552

三十三、消渴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53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553

(二)糖尿病动物模型555

(三)自发性糖尿病556

三十四、痹病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57

(一)中医疾病动物模型558

(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558

(三)疾病动物模型559

三十五、痿病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62

(一)实验性重症肌无力模型562

(二)被动转移重症肌无力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模型563

三十六、颤震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63

(一)6-羟基多巴胺法564

(二)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法564

三十七、虚劳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65

(一)多器官衰竭566

(二)衰老566

三十八、肥胖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567

(一)营养性肥胖568

(二)下丘脑损伤性肥胖568

(三)自发性肥胖568

第二节 中医外科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00

一、肠痈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01

(一)急性阑尾炎601

(二)阑尾脓肿601

二、乳房疾病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02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602

(二)乳腺增生动物模型602

三、瘿病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03

(一)气瘿603

(二)瘿痈605

(三)瘿气606

(四)瘿劳606

(五)侠瘿瘅607

四、肛肠疾病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07

(一)痔607

(二)脱肛609

五、瘤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09

(一)毛细血管瘤610

(二)海绵状血管瘤611

六、青蛇毒、股肿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11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612

(二)疾病动物模型612

七、脱疽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15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615

(二)疾病动物模型615

八、冻疮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17

(一)足冻伤617

(二)皮肤冻伤618

(三)耳冻伤618

九、水火烫伤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19

(一)热力接触烫伤法619

(二)热水烫伤法619

(三)蒸汽烫伤法620

(四)酸、碱烧伤法620

(五)火烧伤法620

(六)电烧伤法621

(七)光辐射烫伤法621

第三节 中医皮肤科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28

一、疮疡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28

(一)中医疾病动物模型628

(二)脓毒血、毒血症、败血症动物模型629

二、热疮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29

(一)皮肤单纯疱疹630

(二)生殖器疱疹630

三、漆疮、膏药风、马桶癣、肥风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30

(一)原发性刺激法631

(二)化学诱导法631

(三)光诱导及光激发法631

四、湿疮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32

五、痒风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32

六、疠风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33

(一)免疫抑制小鼠模型633

(二)犰狳模型634

(三)灵长类动物模型634

七、油风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34

(一)正常动物脱毛模型635

(二)病理性体毛脱落模型635

(三)化疗性体毛脱落模型635

八、白癜风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35

九、白疕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36

(一)诱发性银屑病动物模型636

(二)移植性银屑病动物模型636

(三)自发性银屑病动物模型637

(四)小鼠尾部鳞片模型637

(五)雌鼠阴道上皮模型637

十、红蝴蝶疮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38

(一)自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638

(二)诱导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639

第四节 中医骨伤科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43

一、骨折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43

(一)标准缺损骨折643

(二)粉碎性骨折643

(三)骨质疏松骨折643

(四)感染性开放性骨折644

(五)闭合性骨折644

(六)应力性骨折644

二、伤筋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45

三、漏肩风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45

四、骨关节痹病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46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646

(二)疾病动物模型647

五、腰腿痛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50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650

(二)腰椎间盘退行性变651

(三)腰椎管狭窄652

六、骨痿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52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652

(二)疾病动物模型652

七、骨蚀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55

(一)激素诱导法655

(二)手术诱导法655

(三)液氮冷冻法656

(四)酒精诱导法656

八、骨痈疽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56

九、骨畸形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57

(一)先天性脊柱裂657

(二)脊柱侧弯658

(三)肘内翻畸形658

第五节 中医五官科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63

一、中医眼科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64

(一)上胞下垂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64

(二)暴风客热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65

(三)白涩症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66

(四)聚星障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68

(五)凝脂翳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68

(六)湿翳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69

(七)宿翳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70

(八)五风内障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70

(九)晶珠混浊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74

(十)暴盲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76

(十一)近视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84

(十二)目偏视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84

二、中医耳鼻喉科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84

(一)耳胀、耳闭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84

(二)脓耳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86

(三)耳鸣、耳聋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87

(四)耳眩晕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90

(五)鼻鼽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91

(六)鼻槁、鼻窒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94

(七)鼻渊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95

(八)喉痹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97

三、中医口腔科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98

(一)口疮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98

(二)齿龋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699

(三)兔唇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00

(四)狼咽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00

(五)牙宣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01

(六)牙痛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02

(七)面瘫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03

第六节 中医男科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15

一、阳痿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15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715

(二)疾病动物模型716

二、子痈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16

(一)免疫性睾丸炎动物模型717

(二)无菌性睾丸炎动物模型717

三、隐睾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17

四、精冷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18

(一)无精718

(二)少精719

五、无子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19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719

(二)疾病动物模型719

六、精癃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20

(一)丙酸睾酮前列腺增生模型720

(二)激素结合去势前列腺增生模型721

(三)尿生殖窦诱导的前列腺增生模型721

七、精浊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21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721

(二)疾病动物模型722

第七节 中医妇科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25

一、月经病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26

(一)经期延长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26

(二)痛经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27

(三)经行情志异常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30

二、带下病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30

(一)输卵管炎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30

(二)阴道炎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31

(三)慢性盆腔炎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32

(四)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动物实验方法733

三、妊娠病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33

(一)堕胎、小产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33

(二)胎萎不长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35

(三)妊娠眩晕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37

四、产后病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37

五、妇科杂病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38

(一)不孕症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38

(二)癥瘕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39

第八节 中医儿科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44

一、厌食、疳证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45

二、积滞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45

三、小儿暑温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45

第九节 其他类型疾病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46

一、急性重症呼吸系统综合征/非典型肺炎(SARS)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47

二、干燥综合征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48

(一)免疫诱发型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748

(二)自发性干燥综合征动物模型748

三、痤疮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49

四、癣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50

五、性传播疾病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50

(一)梅毒751

(二)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syndrome)751

六、舌癌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53

(一)化学致癌物诱导法753

(二)人舌癌裸鼠移植法754

七、喉癌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55

八、鼻咽癌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55

(一)诱导性鼻咽癌动物模型755

(二)人鼻咽癌裸鼠移植模型756

九、甲状腺癌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56

十、乳腺癌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56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757

(二)疾病动物模型757

十一、肺癌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59

(一)诱发性肺癌动物模型759

(二)鼠瘤细胞转移性肺癌动物模型760

(三)人癌细胞转移性肺癌动物模型760

十二、食管癌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61

(一)食管鳞癌模型761

(二)食管腺癌模型761

十三、胃癌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62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762

(二)疾病动物模型762

十四、肝癌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64

(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764

(二)疾病动物模型765

十五、大肠癌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66

(一)化学诱导法767

(二)移植法768

十六、骨恶性肿瘤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68

(一)自发性肿瘤模型769

(二)诱发性肿瘤模型769

(三)移植性肿瘤模型769

十七、前列腺癌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69

(一)原位移植性前列腺癌770

(二)异位移植性前列腺癌771

十八、宫颈癌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71

(一)诱导性宫颈癌动物模型771

(二)移植性宫颈癌动物模型771

十九、卵巢肿瘤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72

(一)诱发性卵巢肿瘤动物模型772

(二)移植性卵巢肿瘤动物模型772

二十、泪腺炎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74

二十一、胎儿窘迫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75

二十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75

二十三、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75

第十三章 中医方药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82

第一节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83

一、“四气”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84

(一)正常动物的实验方法784

(二)动物模型的实验方法785

(三)对反映寒热药性指标的影响787

二、“五味”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89

(一)辛味药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研究790

(二)酸味中药复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研究791

(三)酸辛甘与纯酸味药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791

(四)酸甘配伍对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血糖含量的影响792

(五)半夏泻心汤不同性味拆方对胃溃疡大鼠血清胃泌素的影响792

三、归经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793

(一)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观测法793

(二)微量元素分布观测法797

(三)药理效应观察法798

(四)体内相关物质水平变化观察法799

(五)受体效应观察法801

四、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802

五、有毒无毒理论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803

第二节 中医方药治疗作用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806

一、解表方药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807

(一)发汗实验方法808

(二)其他作用实验方法810

二、清热方药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811

(一)抗病原微生物实验方法812

(二)抗内毒素实验方法816

(三)解热实验方法818

三、泻下方药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822

(一)泻下作用实验方法822

(二)通下作用实验方法826

四、祛风湿方药研究的动物实验方法830

(一)抗炎作用实验方法830

(二)镇痛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