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印前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字印前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2257237.jpg)
- 郝清霞,郑亮,刘艳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80000675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136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数字图象处理-前处理-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数字印前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第一节 数字印前技术概述1
一、数字印前技术的发展过程1
二、数字印前技术的工艺流程2
第二节 数字印前系统及其组成4
一、数字印前系统的基本构成4
二、数字印前系统的配置4
第二章 输入设备7
第一节 扫描仪7
一、滚筒扫描仪7
二、平面扫描仪9
三、扫描仪的主要技术参数13
四、滚筒扫描仪与平面扫描仪的比较16
五、扫描仪的发展16
第二节 电子扫描分色机22
一、电分机的历史沿革22
二、电分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2
三、电分机的功能23
四、电分机高端联网的发展过程24
五、高端联网的特点24
第三节 数码相机25
一、数码相机的构成25
二、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26
三、影响数码相机图像质量的因素28
四、数码相机的种类29
五、数码相机技术的发展30
第三章 输出设备31
第一节 显示器31
一、阴极射线管31
二、控制线路32
第二节 打印机32
一、激光打印机32
二、喷墨打印机35
第三节 激光照排机37
一、外滚筒式照排机37
二、绞盘式照排机39
三、内滚筒式照排机40
四、激光照排机的主要性能参数41
第四节 直接制版机43
一、外鼓式直接制版机43
二、内鼓式直接制版机44
三、平台式直接制版机46
四、直接制版机的发展46
第五节 数字印刷机47
一、各类数字印刷机成像原理48
二、典型数字印刷机51
第六节 其他印前设备57
一、传统胶印打样机57
二、胶片自动显影机58
三、晒版机与PS版自动显影机58
第四章 处理系统60
第一节 计算机及其操作系统60
一、Windows操作系统60
二、MAC OS操作系统61
第二节 常用印刷专业软件63
一、图像处理软件63
二、图形处理软件64
三、页面排版软件66
第五章 印刷图像复制基础69
第一节 网点69
一、网点的作用69
二、网点的大小70
三、网点形状70
四、网点角度71
五、加网线数72
六、调频网点74
七、混合加网75
第二节 图像层次的复制77
一、原稿标准复制曲线77
二、分色加网标准曲线的设定81
第三节 图像颜色的复制83
一、分色原理83
二、颜色的再现84
三、影响颜色再现的因素85
第四节 中性灰平衡88
第五节 黑版的应用90
一、黑版的作用90
二、黑版的种类90
三、黑版形成原理91
四、黑版的应用93
第六节 分色方法93
一、底色去除(UCR)93
二、灰成分替代(GCR)96
三、UCR、GCR、UCA的实际应用101
第六章 图像输入105
第一节 图像的数字化105
一、图像原稿的分类105
二、图像原稿的输入途径109
三、图像原稿输入的准备109
四、图像原稿的输入步骤110
五、图像的色彩模式111
第二节 图像扫描的定标原则112
一、扫描设备的白平衡定标113
二、白场、黑场定标113
第三节 层次调整118
一、层次调整的规律118
二、层次调整的方法120
三、层次调整的原则123
四、不同阶调的原稿层次调整规律123
第四节 颜色校正124
一、颜色校正的理论依据124
二、颜色校正的方法126
三、颜色校正的原则129
四、颜色正常的原稿颜色调整规律130
五、偏色原稿的校色规律131
六、不同颜色的网点配比132
第五节 清晰度强调135
一、影响图像清晰度再现的因素135
二、清晰度强调原理137
三、清晰度强调的方法139
第六节 图像扫描分色参数设定144
一、灰平衡参数设定145
二、分色参数的设定146
第七节 灰度图和线条稿的扫描148
一、灰度图扫描148
二、线条稿扫描149
第八节 原稿分析151
一、原稿的特性151
二、原稿的密度范围152
三、原稿的反差152
四、原稿的主体分布153
五、原稿的色调153
六、原稿的清晰度、颗粒性154
七、各类原稿的复制方法155
第九节 国画原稿的输入156
一、国画的特点156
二、国画的分类156
三、国画的复制规律157
第十节 人物肤色的复制160
一、三色版的关系160
二、面部不同部位的网点配比161
三、肤色复制经验162
第十一节 其他彩色原稿的复制163
一、油画的复制163
二、水彩画的复制164
三、水粉画的复制164
四、风景原稿的复制165
五、静物原稿的复制165
六、印刷品原稿的复制165
第十二节 数字摄影技术166
一、数字摄影基础知识166
二、摄影时要注意的问题171
三、在Photoshop中调整RAW图像172
第七章 印前制作与组版177
第一节 图像处理177
一、分色优先项设置177
二、图像与印刷适性相关的调整182
第二节 文字与图形制作186
一、文字字体186
二、文字与图形的制作187
三、套印与叠印的使用188
四、专色版的使用189
第三节 组版190
一、组版软件的选用190
二、组版应遵循的原则191
三、组版软件的预置方案191
四、版面文字的处理192
五、版面图像的处理193
六、颜色定义及应用色库193
七、PS或PDF文件的输出194
第四节 陷印技术195
一、做陷印的必要性195
二、陷印的基本类型196
三、陷印的原则196
四、做陷印的方法197
五、避免做陷印203
第五节 拼大版203
一、大版的版面结构204
二、常见的拼版方式206
三、数字化拼大版209
第八章 数码打样213
第一节 传统打样与数码打样213
一、传统打样的原理213
二、传统打样机的结构213
三、数码打样214
第二节 版式打样215
一、版式打样的原因215
二、版式打样方案215
第三节 色彩管理技术216
一、色彩管理技术的发展216
二、色彩管理技术原理218
三、色彩管理系统的“3C”219
四、色彩管理的技术体系222
第四节 数码打样软件226
第五节 数码打样的实施228
一、选择或制作参考特征文件228
二、彩色打印机的线性化229
三、制作纸张色彩特征文件229
四、打样输出230
第六节 数码打样的技术问题230
一、打样机校正(线性化)功能230
二、色彩调校功能230
三、远程打样技术230
第七节 成熟的数码打样系统231
一、EFI数码打样系统231
二、Serendipity Software数码打样系统231
三、网屏数码打样系统232
四、方正数码打样系统232
五、O.R.I.S数码打样系统233
六、GMG打样系统233
七、Approval打样系统234
第九章 激光照排输出技术235
第一节 光栅图像处理器(RIP)235
一、RIP概述235
二、RIP的专业设置239
第二节 输出前的准备243
一、输出数据文件的检查244
二、照排机的输出线性化245
第三节 激光照排输出流程249
一、开机预热249
二、装胶片250
三、文件准备251
四、命令发排251
五、启动照排252
六、下片252
七、胶片冲洗253
八、检查清点253
九、补片253
第四节 胶片检查254
一、密度254
二、划痕254
三、色数255
四、网点质量255
五、网点的均匀性255
六、网点角度255
七、加网线数255
八、套准255
九、大版的检查256
十、胶片尺寸256
十一、内容的检查256
第五节 胶片输出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256
一、文字图形失真257
二、断线257
三、跳字257
四、灰度图像被分成四色输出258
五、版面内容不全258
六、划片258
七、输出的胶片上有白色斑点258
八、胶片的重复定位精度259
九、冒点现象259
十、胶片密度不足259
十一、漏光260
十二、灰雾度过大260
第十章 直接制版技术261
第一节 直接制版工艺流程261
第二节 直接制版的版材263
一、光敏型CTP版材263
二、热敏型CTP版材268
三、喷墨型版材271
四、CTP版材的技术发展273
第三节 计算机直接常规制版(CTcP)技术275
一、CTcP出现的背景275
二、CTcP工作原理276
三、CTcP成像特点277
四、CTcP设备277
五、CTcP技术优点278
第十一章 数字印刷279
第一节 数字印刷概述279
一、数字印刷的定义279
二、数字印刷的系统构成280
三、数字印刷生产过程及技术基础280
四、数字印刷的市场定位281
五、数字印刷的限制与非限制条件282
第二节 数字印刷的关键技术287
一、数字印刷的关键技术287
二、数字印刷对纸张的要求289
三、数字印刷机的校正290
四、数字印刷机输出292
五、数字印刷印后加工注意事项293
第十二章 数字化工作流程295
第一节 数字化工作流程概述295
一、数字工作流程的概念295
二、印刷生产流程中的数字化信息流296
第二节 数字化工作流程中的数据交换格式299
一、CIP3组织和PPF299
二、CIP4组织和JDF301
第三节 数字工作流程示例304
一、启动流程(Prinergy Administrator操作)305
二、登录Workshop305
三、Prinergy工作流程306
参考文献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