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校务公开与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规范化管理实用全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校务公开与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规范化管理实用全书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9/32255563.jpg)
- 张勇主编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ISBN:720406815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88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513页
- 主题词:教育法令规程-汇编-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校务公开与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规范化管理实用全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学校应收费用的制定规范3
第一节 实行教育收费的依据与基础3
一、教育投资的生产性3
二、教育成本与分担4
第二节 学杂费收费政策及其收费标准10
一、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10
二、非义务教育的学费11
第三节 学校后勤服务收费标准13
一、膳食服务14
二、物业管理17
三、修缮服务20
四、车队服务21
五、环境卫生服务22
六、绿化服务22
第四节 教育收费的规范化管理25
一、高等学校收费的管理25
二、义务教育阶段收费的管理27
第二章 教育乱收费治理及收费标准31
第一节 教育乱收费的根源31
一、教育乱收费有两个动力:一是学校,二是家长31
二、教育乱收费何以成“顽症”32
三、学校乱收费为何屡禁不止?33
第二节 乱收费的主体与责任34
第三节 教育乱收费的治理措施37
一、治理乱收费应对症下药37
二、根治教育乱收费从转变观念做起38
三、治理乱收费的“八项措施”39
四、治理教育乱收费“十条硬措施”42
第四节 农村中小学乱收费现状与治理44
一、农村中小学收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44
二、农村中小学乱收费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47
三、治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的建议48
第五节 教育乱收费治理案例与收费操作规程49
附:全国与地方治理教育乱收费及确定收费标准文件与政策71
第三章 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及其实施120
第一节 教育收费公示制度120
第二节 “一费制”与“三限”政策120
一、“一费制”120
二、“三限”政策120
第三节 部分省市教育公示制度实施121
一、陕西制定教育收费公示制度121
二、上海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122
三、辽宁将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123
四、江西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123
五、甘肃推出教育收费公示制收费“明码标价”123
六、广州市教育收费公示全面铺开124
七、深圳五项统一确保学校收费规范125
第四节 《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最新转发执行文件与政策126
第一章 教育收费与经费管理的理论基础153
第一节 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理论基础153
一、高等教育的成本与收益153
二、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154
三、大学收费对社会公平的影响157
第二节 中国高等教育的成本与分担160
一、高等教育成本概念161
二、中国高等教育成本状况164
三、中国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与成本分担的必然性172
第三节 在校生私人教育支出及其付费意愿176
一、样本、问卷和数据176
二、在校大学生的私人教育支出及其影响因素177
三、学生获得教育资助的来源及其水平187
四、假设学费水平提高后受教育者的付费意愿188
第四节 收费对不同家庭收入学生群体的影响193
一、研究背景193
二、研究方法194
三、主要调查结果和讨论195
第五节 城镇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202
一、研究的目的和方法202
二、数据的采集与描述203
三、明瑟收入函数及明瑟收益率204
四、明瑟收入函数的估计及明瑟收益率206
五、个人的教育支出及家庭、个人对教育的负担210
六、教育的私人内部收益率217
七、各级教育的私人内部收益率220
八、结论225
第六节 高等教育的预期收益与劳动力市场化225
一、中国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226
二、中国高等教育收益率低下的原因分析229
三、高等教育的预期个人收益230
四、高等教育个人收益与劳动力的市场化程度232
五、结论及其政策含义234
第二章 教育经费供需预测与规划236
第一节 概念与分类236
第二节 经费需求预测238
一、绝对数法239
二、相对数法240
第三节 可供财力分析预测242
一、总教育经费与国民生产总值242
二、公共教育经费243
三、学杂费244
第四节 全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研究与探讨245
一、发展目标与事业规模245
二、教育经费与师资规划259
第三章 教育财政管理与教育预决算270
第一节 中国的教育财政体制270
一、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历史沿革及现状270
二、我国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趋势274
第二节 教育预算与管理279
一、教育预算的编制280
二、教育预算的审批与管理281
第三节 教育经费的拨付283
一、教育经费的拨付标准283
二、教育经费的拨付程序287
三、教育经费的拨款模式290
四、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拨款模式的改革设想292
第四节 教育财政决算299
一、教育财政决算在教育财政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299
二、教育财政决算的程序和方法302
第五节 教育经费问题的总概与展望308
一、我国在解决教育经费投入问题发展延革概况308
二、建立和完善了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和办法311
三、提高了教育经费使用效益314
四、教育经费科学管理的未来展望319
五、教育收费改革问题328
第四章 教育资金筹集途径及其规范管理332
第一节 教育经费来源及其构成332
一、我国教育经费的结构特点332
二、影响教育经费来源的因素分析341
三、教育经费分析方法347
四、实例分析350
第二节 我国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352
一、教育财政拨款体制352
二、财政预算与拨款358
三、政府直接教育投入与间接投入365
四、政府教育投入分析367
第三节 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376
一、开征教育税费的必要性和意义376
二、国家教育税费的征收、管理与使用379
三、地方政府开征的教育附加费的征收、管理与使用385
四、农村教育费附加:江西个案分析389
第四节 我国居民家庭的教育支出391
一、居民家庭收入支出的范围与类别391
二、家庭收入与支出的构成分析398
三、教育支出及其构成分析407
四、居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经济可行性分析412
第五节 社会捐集资渠道425
一、社会捐集资的基本格局426
二、社会捐集资的政策分析430
第六节 教育基金433
一、教育基金的基本格局433
二、教育基金形成及其因素分析439
三、教育基金的运作445
第五章 教育经费管理的监测与评价457
第一节 教育投入监测与评价的意义457
第二节 教育经费监测与评价的主体459
一、各级人大459
二、各级政府教育部门459
三、各级各类学校460
四、公众与舆论461
第三节 教育经费监测、评价的内容与对象462
一、教育经费监测与评价的内容462
二、教育经费监测与评价的对象463
第四节 对教育经费实施监测和评价的手段464
一、执法监督464
二、行政管理465
三、舆论监督465
第五节 教育经费监测与评价案例466
第一章 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机构人员473
第一节 教育行政体制473
一、教育行政体制及其类型473
二、教育行政体制的比较分析477
三、我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及其改革480
第二节 教育行政机构489
一、中央教育行政机构489
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494
第三节 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506
一、公务员制度506
二、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511
三、适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充分发挥公务员制度在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管理中的内在有效机制513
第四节 教育行政组织的效率和效益518
一、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效率不高,效益不大的原因518
二、提高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效率和效益的措施518
第五节 教育行政的国际比较520
一、亚太地区国家的教育行政521
二、阿拉伯国家的教育行政525
三、欧洲国家的教育行政528
四、非洲国家的教育行政530
五、拉丁美洲国家的教育行政534
六、美国和加拿大的教育行政536
七、当前国际教育行政中的主要议题540
第二章 教育收费公示制度与教育政策执法实施543
第一节 教育政策概述543
一、政策的基本概念543
二、教育政策的基本概念544
三、教育政策的特点和作用545
第二节 教育政策的制定558
一、制定教育政策的机关558
二、教育政策的种类和制定依据560
三、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574
四、制定教育政策的原则579
第三节 教育政策的实施582
一、教育政策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582
二、教育政策的实施过程598
三、教育政策实施的原则604
第四节 教育行政执法609
一、教育行政执法的地位与作用609
二、教育行政执法的内容与方式616
三、教育行政执法的主体与监督626
第五节 教育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632
一、教育行政复议632
二、教育行政诉讼637
第三章 教育收费公示与教育督导643
第一节 教育督导的意义、任务与职能643
一、教育督导的意义643
二、教育督导的任务645
三、教育督导的基本职能649
第二节 教育督导的机构与人员655
一、教育督导机构的设置655
二、教育督导人员655
第三节 教育督导的原则658
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据的原则658
二、科学性原则658
三、民主性原则658
四、发挥集体功能的原则659
五、合作性原则659
六、促进性原则659
第四节 教育评价与教育督导660
一、应强调“整体性”、综合性661
二、需建立有效的评价标准661
三、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功能,更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功能662
四、应采用合作的方式662
五、应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662
第四章 教育收费公示与教育财政664
第一节 教育经费与教育财政664
一、教育经费664
二、教育财政665
三、教育财政的作用667
第二节 教育经费的筹措、分配及使用667
一、教育经费的筹措667
二、教育经费的分配672
三、教育经费的使用682
第五章 教育收费公示与教育评价687
第一节 教育评价概述687
一、教育评价的概念687
二、教育评价的种类688
三、教育评价的对象690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定量方式692
一、定量评价概述692
二、定量评价问题的选取694
三、定量评价的抽样695
四、定量评价工具的编制696
五、定量评价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697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定性方式699
一、定性评价的概述699
二、定性评价问题的选取700
三、定性评价的抽样701
四、定性评价资料的收集702
五、定性评价资料的分析704
附:收费公示与教育行政相关案例706
第一章 校务公开总述739
第一节 学校校务公开制度739
一、组织机构739
二、校务公开的内容740
三、校务公开的途径与形式741
四、公开的程度742
第二节 校务公开推行概况742
第三节 推行校务公开的重大意义745
第四节 校务公开基本经验与原则747
一、党政重视,推动校务公开顺利开展747
二、建章立制,促进校务公开落到实处748
三、把握重点、难点,保证校务公开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748
四、量化考核,加强对校务公开工作的检查监督748
第五节 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措施749
一、抓住重点、积极探索校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749
二、推行校务公开的初步经验和体会749
第六节 校务公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751
第二章 校务公开——学校公关形象设计753
第一节 学校公共关系形象设计工作步骤753
一、学校形象分析753
二、学校形象设计755
三、计划实施761
四、形象评估764
第二节 学校公共关系具体事务768
一、学校公共关系交际事务768
二、综合性活动771
第三章 校务公开与教育信息统计和发布786
第一节 教育信息统计与发布的作用786
一、教育信息786
二、教育信息统计的作用788
三、教育信息发布的作用791
第二节 教育信息的基本内容793
一、按范围来分793
二、按教育统计调查、分析指标来分795
三、按教育信息的功能来分798
四、按教育信息发布的渠道来分798
第三节 教育信息统计与发布的原则和方法798
一、教育信息统计与发布的原则798
二、教育信息的统计801
三、教育信息的发布808
第四章 校务公开的校长负责制810
第一节 校长负责制的涵义810
一、校长全面负责810
二、党支部保证监督811
三、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811
第二节 校长负责制及校长的权力和责任812
一、实行校长负责制时校长拥有的权力812
二、实行校长负责制时校长应有的责任814
第三节 校长负责制原则与关系处理815
一、实行校长负责制时校长应遵循的原则815
二、实行校长负责制时校长应处理好几个关系818
第四节 校长负责制的辅助机制821
一、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821
二、全员聘任制823
三、岗位责任制825
第五章 校务公开推行经验与操作案例典范828
第一节 地方教育部门与协会推行校务公开案例典范828
第二节 高校校务公开操作案例典范861
第三节 中小学实施校务公开案例典范927
第六章 校务公开常规管理制度概览952
附:校务公开相关文件与讲话精神988
第一章 现代学校管理总论1027
第一节 学校管理的意义1027
一、深化学校教育改革与学校管理学1027
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与学校管理学1028
三、培训学校管理人员与学校管理学1029
第二节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030
一、学校管理活动是古老的社会现象1030
二、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1033
三、学校管理学发展历程的考察1035
四、我国学校管理学的演变过程1038
第三节 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040
一、管理和学校管理1040
二、学校管理学的研究范围1044
三、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1046
四、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1048
五、学校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综述1051
第四节 学校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051
一、研究学校管理学的基本原则1052
二、研究学校管理学的常用方法1053
第二章 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1056
第一节 学校管理过程的特性1056
一、以人为主导的双边性1058
二、以育人为主旨的目的性1060
三、以分段推进为主线的有序性1060
四、以一定条件为前提的控制性1062
第二节 计划1064
一、计划环节的作用和制定计划的依据1064
二、制定计划的步骤1067
三、良好计划的标准1069
第三节 实行1070
一、实行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1070
二、实行阶段的管理活动1071
三、实行阶段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条件1075
第四节 检查1076
一、检查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1076
二、检查阶段的管理活动方式1077
三、集中性检查的活动步骤1078
四、有效检查的基本要求1079
第五节 总结1081
一、总结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1081
二、总结的种类和进行步骤1082
三、总结阶段的管理活动1082
第六节 优化的学校管理过程1084
一、优化问题的提出1084
二、学校目标的优化1084
三、管理程序的优化1086
四、学校管理过程与环境1090
第三章 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093
第一节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概说1093
第二节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1095
一、拓展性原则1095
二、政策性原则1096
三、用人之长的原则1096
四、重视绩效的原则1097
五、激励性原则1097
六、合理结构的原则1098
第三节 学校人力资源的规划1098
一、学校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099
二、编制学校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1100
第四节 教职工的聘用与培训1101
一、教师的任用1101
二、教师培训1103
第五节 教职工的激励1105
一、积极性概述1105
二、怎样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1106
第四章 教育设施与环境管理1111
第一节 校舍的建设和管理1111
一、校舍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原则1111
二、校舍建设的主要规范及校舍的使用管理1113
三、校舍建设的基本建设程序及管理、维修1122
第二节 学校设备的配置与管理1125
一、学校教育设备的组成及配置的基本要求1126
二、学校主要教育设备的配置与使用1126
三、学校教育设备配置的组织保证与管理1133
第五章 教育科学研究1135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1135
一、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1135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1137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1139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和规划1140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1140
二、教育科学研究规划1143
第三节 教育科研队伍的建设1144
一、教育科研人员应具备的条件1145
二、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的必要性1145
三、教育科研队伍的建设1146
第四节 教育科研成果的奖励、推广和应用1147
一、教育科研成果的鉴定与评价1147
二、教育科研成果的奖励1149
三、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1149
第六章 现代学校管理通用文案、表格精选1151
第一节 学校简介、招生、招聘文书1151
一、中学简介1151
二、大学简介1153
三、大学学院简介1155
四、大学系的简介1157
五、中学招生简章1159
六、大学招生简章1161
七、培训班招生简章1163
八、远程教育考生报名及学籍管理表1164
九、中学校历1167
十、大学招聘人才启事1168
十一、中小学学生登记表1170
第二节 信函、申请、邀请、推荐文书1172
一、致新同学的信1172
二、致家长的信1173
三、学生请假单1174
四、大学工作人员事假申请单1175
五、教师调课申请表1176
六、学校电教室使用注意事项及预约清单1176
七、中学特长生申请表1177
八、转学申请书1179
九、学生实习费用申请表1179
十、学校推荐函1180
十一、关于毕业生成绩的证明1181
十二、毕业生推荐表1182
十三、学生简历1187
十四、研讨会邀请信1188
十五、挑战书1189
十六、倡议书1189
第三节 会议纪要、调查问卷、住宅小区配套学校竞投办法程序1191
一、学校会议纪要1191
二、教师问卷1192
三、教师备课情况调查问卷1194
四、家长问卷表1197
五、学校聘用临时工协议书1198
六、住宅小区配套学校竞投办法与程序1200
第七章 现代学校内部管理常用规章制度概览1203
第一节 教学工作常规管理制度1203
第二节 德育工作常规管理制度1241
第三节 校内评价方案1277
第四节 学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制度规范1317
附: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中小学杂费、学费收费标准的通知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