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审判前沿问题思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审判前沿问题思考
  • 刘树德,于同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3846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42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审判-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事审判前沿问题思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关于刑事法治建设的若干思考3

(一)法治需要激活宪法3

(二)法治需要善待刑法8

(三)法治需要刑法及时跟进宪法14

二、刑法修正案立法方式的评析18

(一)刑法修正案的必要性与局限性18

(二)刑法修正案引发的若干解释学问题21

(三)《刑法修正案(六)》法治视角的评析24

三、刑事政策视野中的恢复性司法39

(一)恢复性司法的刑事政策学考察40

(二)恢复性司法的刑事政策价值46

(三)恢复性司法对中国刑事政策的启示意义53

(四)中国引入恢复性司法的初步构想60

四、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刑事调解70

(一)刑事调解概述70

(二)刑事调解的价值72

(三)推行刑事调解的初步设想74

(四)刑事调解与法院审判76

五、和谐社会中的刑事审判78

(一)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78

(二)坚守民主法治原则,确保刑事审判公正79

(三)正确处理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82

(四)更新刑事司法理念,努力实现法律价值的平衡83

(五)深化刑事审判方式改革,推动刑事审判机制和制度的创新85

(六)提高刑事审判人员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长效有力的组织保障86

六、刑事审判中立的制度保障88

(一)中立的基本理念88

(二)刑事审判中立的保障机制89

(三)刑事审判中立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92

一、《刑法》第13条“但书”保留的具体论证105

(一)“但书”规定兼容刑事违法标准105

(二)“但书”规定适应罪状定量模式108

(三)“但书”规定契合现行犯罪构成理论112

(四)“但书”规定符合刑法谦抑精神115

二、正当防卫适用问题研究119

(一)问题的提出119

(二)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123

(三)为预防不法侵害发生而携带防范性工具的定性125

(四)互殴与正当防卫的界限128

(五)防卫过当的具体认定130

(六)余论134

三、共同犯罪中止形态研究136

(一)问题的提出136

(二)共同犯罪中止的概念139

(三)共同犯罪部分中止理论的评说140

(四)共同犯罪中止形态的再思考144

(五)余论151

四、关于“赔偿经济损失”、“赔偿损失”及“责令退赔”的思考153

(一)“赔偿经济损失”的含义、范围及定位153

(二)责令赔偿损失的含义、属性及程序完善158

(三)责令退赔的对象及程序完善161

五、死刑控制的司法方法165

(一)死刑研究现状总体缺失方法论研究165

(二)死刑控制的司法方法之一:采取严格解释方法适用死刑条款167

(三)死刑控制的司法方法之二:建立健全保障死刑条款适用相对统一的机制173

六、死刑裁量标准的司法运用178

(一)问题的提出178

(二)“罪行极其严重”的把握180

(三)“应当判处死刑”的裁量183

(四)“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掌握186

(五)余论190

七、自首适用问题研究192

(一)一般自首适用中的若干问题192

(二)特殊自首适用中的若干问题204

(三)单位犯罪情形中自首适用的若干问题208

八、立功适用问题研究211

(一)司法中应否认定立功的若干特殊情形212

(二)“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司法适用221

九、比较法视野中的数罪并罚223

(一)数罪并罚的刑法地位223

(二)数罪并罚的概念与要件的比较225

(三)数罪并罚具体原则的比较237

十、结果加重犯的结构分析252

(一)问题的提出252

(二)结果加重犯的概念之争258

(三)结果加重犯的客观构成263

(四)结果加重犯的主观构成269

(五)结果加重犯的刑罚构成271

(六)基于本案的分析272

(七)余论273

一、刑法分则若干条款的罪数形态分析279

(一)《刑法》第120条第2款的罪数形态279

(二)《刑法》第157条的罪数形态279

(三)《刑法》第171条第3款的罪数形态280

(四)《刑法》第196条第3款的罪数形态280

(五)《刑法》第198条第2款的罪数形态282

(六)《刑法》第208条第2款的罪数形态284

(七)《刑法》第229条第2款的罪数形态285

(八)《刑法》第241条第5款的罪数形态285

(九)《刑法》第253条第2款的罪数形态286

(十)《刑法》第263条第5项的罪数形态287

(十一)《刑法》第318条第2款的罪数形态289

(十二)《刑法》第321条第2款的罪数形态289

(十三)《刑法》第321条第3款的罪数形态289

(十四)《刑法》第329条第2款的罪数形态290

(十五)《刑法》第399条第4款的罪数形态290

二、减刑的程序正当化研究293

(一)程序正当化的一般考察293

(二)现行减刑程序的非正当化症状294

(三)减刑权性质及归宿之研讨298

(四)减刑程序正当化之路301

三、刑法“其他方法”术语的适用解释306

(一)“其他方法”术语的立法概览306

(二)“其他方法”术语的适用解释307

四、盗窃窨井盖行为之定性研究311

(一)案例的立场311

(二)“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外延的确定312

(三)盗窃井盖行为的定性315

五、保险诈骗罪适用问题研究317

(一)保险诈骗罪的刑事立法及评价317

(二)保险诈骗罪行为要件的具体认定321

(三)保险诈骗罪主体要件的认定332

(四)保险诈骗罪罪数形态的认定334

六、侵犯著作权罪适用问题研究337

(一)侵犯著作权罪定罪数量标准的把握337

(二)违法所得数额的认定和计算339

(三)“复制发行”的认定340

(四)侵犯著作权罪“营利目的”的认定342

(五)“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理解344

(六)侵犯著作权犯罪罪名的适用346

(七)单位与自然人犯侵犯著作权罪的标准掌握347

(八)侵犯著作权罪的缓刑适用350

(九)侵犯著作权罪的罚金适用351

(十)侵犯著作权罪的诉讼形式353

七、非法经营罪适用中的罪数形态及处理356

(一)非法经营罪适用中的法条竞合及处理356

(二)非法经营罪适用中的想象竞合及处理363

(三)非法经营罪适用中的其他罪数形态365

八、非直接致伤之故意伤害定性研究367

(一)问题的提出367

(二)非直接致伤情形的具体处理368

九、抢劫杀人的定性研究374

(一)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的定性374

(二)抢劫过程中致人死亡的定性378

(三)抢劫后又为灭口而杀害被害人的定性382

十、转化型抢劫罪适用问题研究385

(一)问题的提出385

(二)转化型抢劫的主观意图认定388

(三)实施轻微盗窃后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他人轻伤是否转化389

(四)转化型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391

十一、抢夺、抢劫、盗窃行为界限的划分394

(一)抢夺行为是独立设罪还是归属他罪394

(二)盗窃行为是限定在和平手段还是秘密方式396

(三)抢夺、抢劫及盗窃行为界限的认定396

十二、侵占罪适用问题研究403

(一)问题的提出403

(二)“拒不交还”行为方式的理解404

(三)“拒不交还”时间限定的把握407

(四)余论408

十三、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适用问题研究410

(一)问题的提出410

(二)“编造”与“传播”的内涵及其关系的界定412

(三)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量刑413

十四、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适用问题研究416

(一)问题的提出416

(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的具体认定419

(三)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包庇罪的界限433

(四)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伪证罪的界限436

(五)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窝藏罪的界限438

(六)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与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界限439

后记4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