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城市 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知识城市 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https://www.shukui.net/cover/8/32250156.jpg)
- 王志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 ISBN:978750741955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51页
- 文件大小:307MB
- 文件页数:565页
- 主题词: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知识城市 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城市化:21世纪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议题1
全球化与城市化、信息化共存时代的现状及特征2
全球化给城市化到底带来什么7
中国城市化走上快车道10
知识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12
第一章 全球背景下城市文明的发展(上)18
第一节 远古时代的城市19
美索不达米亚城市类型文明21
尼罗河流域埃及古城文明25
印度河流域的城市文明27
中国两河(长江、黄河)流域的城市文明30
第二节 古代的城市文明32
古希腊城邦与城市文明32
古罗马时期的城市文明37
中国古代城市文明41
第三节 中世纪文明与城市的发展46
拜占庭帝国文明与城市49
基督教文明与城市50
与中世纪相近的中国城市文明53
中世纪美洲的城市文明55
中世纪非洲的城市文明57
中世纪城市的主要功能58
第四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文明59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62
美洲大陆的发现及对“新世界”的征服65
文艺复兴时期的中国城市文明67
第五节 启蒙运动与城市文明68
古典主义思想具有特殊地位69
城市公共服务引发深刻革命71
广场文化成为城市美学公共课堂72
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74
新大陆城市文明奠定未来发展基础74
古老中国文明揭开神秘面纱76
第二章 全球背景下城市文明的发展(下)86
第一节 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文明86
城市空间放大促使建筑领域百花齐放89
欧洲城市化在工业革命浪潮中扬帆起航92
反思中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新探索95
俄罗斯城市发展在徘徊中缓慢起步98
多种因素促北美城市化后来居上100
移民对拉丁美洲城市发展具有双重作用105
亚太地区城市发展中存在明显差距109
非洲城市发展缓慢留有殖民痕迹113
第二节 20世纪城市文明——伟大而进步、患难与迷惘并存116
工业化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119
日本城市化发展周期短模式独特124
前苏联及俄罗斯城市化显著改观126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中“病态”多128
城市化进程中学派思潮百家争鸣135
城市文化价值构建的多学科思考137
城市化带给人类并非都是美好生活149
后现代主义与第二次城市化的兴起152
第三章 知识城市诞生的历史背景163
第一节 工业革命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164
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水平发展165
加速了人口聚集和市民素质的提高166
影响城市功能定位和空间形态结构167
社会思潮影响城市规划设计的内涵170
城市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175
第二节 知识经济催生“知识城市”176
知识经济与知识管理运动的兴起177
知识信息经济成就知识城市理念182
知识城市的衡量标准与基本原则185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化与知识城市189
何谓全球化190
全球化,让城市与世界紧密连接194
知识城市,竞争中完成的一次城市功能转化201
第四章 知识城市的框架要素与全球知识城市范例207
第一节 转型为知识城市的基础、类型及对应措施208
知识城市必备的基本条件208
知识城市转型的母体类型212
不同知识城市的对应措施219
第二节 构建知识城市需要的核心元素221
竭尽所能吸引和留住知识工作者221
创造新知识223
应用新知识223
构筑新的联合体224
开发新的增长群225
第三节 实施知识城市战略所需的外部环境227
充分考虑政治社会因素,制定可操作性开发战略227
以多元金融支持为依托,组建专门实施管理机构228
拥有国际化多种族视野,形成开放性包容性城市个性229
建立大都市的公共网站,为市民提供价值创造机会231
挖掘利用城市创新引擎,保障市民知识社会权利232
廉价进入先进通信网络,确保研究取得优秀成果233
第四节 全球知识城市范例分析234
伦敦234
曼彻斯特238
巴塞罗那241
斯德哥尔摩244
慕尼黑246
蒙特利尔248
都柏林251
代尔夫特253
波士顿256
里斯本259
东京261
第五章 创新生态学与知识城市构建272
第一节 生态学与创新生态学272
什么叫生态学272
何谓创新生态学275
创新生态学研究的范围277
第二节 创新生态学的发展现状279
创新生态学对制定国家创新战略的影响280
创新生态学在创新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281
创新生态学对原创与技术创新结合的效能282
第三节 创新生态学特性及其对知识城市构建的意义283
复杂性(complexity)284
高技术,高接触(high-tech,high-touch)284
网络与网络化的组织285
知识领袖285
知识工作者、自由代理人和微型企业286
顾客知识286
知识资产的未来287
未来定位287
可持续性288
知识创新区288
第四节 知识城市的创新生态学思考289
对空间多学科思考是构建城市创新生态的基础289
创新引擎是知识城市创新的种子和创新的源泉291
完善知识创新体系是知识城市成功的体制保障295
知识创新区是知识城市起步的范式和导航仪296
第六章 知识城市视野下的城市知识资本运营306
第一节 知识、知识资本及知识资本的形态307
关于知识的认识307
何谓知识资本309
知识资本的形态或构成要素312
第二节 城市知识资本比较框架模型316
城市知识资本网络模型(IC Navigator Model for Municipalities)320
城市知识资本标杆系统(Cities Intellectual Capital Benchmarking System,CICBS)321
知识城市资本系统(KC Capital System)322
第三节 知识资本的运营326
全球知识资本运营的现状326
我国知识资本运营的现状328
知识资本运营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329
第四节 城市知识资本运营的有效方式方法331
增强对知识管理和知识资本运营的认识331
充分了解知识资本运营的基本特点332
以整合资源为重点构建起城市知识网络333
采取实际措施提高城市知识资本的效率334
建立知识共享文化系统和知识社区组织335
从长计议加大对城市无形资产的投入336
加速培植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产)业集群336
大胆探索知识资本运营的有效模式338
发挥大学在城市知识资本运营中的先导作用339
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知识资本评价体系340
打造高素质的城市首席知识执行官管理团队342
第七章 城市治理与知识城市政府的新职能346
第一节 城市治理,城市管理的一次重要革命346
何谓城市治理346
“治理”与“统治的区别何在348
城市治理,从国际组织到各国政府面临的新课题349
第二节 城市治理中的公民社会356
公民社会组织的特征357
知识城市公民社会组织形态358
知识城市公民社会组织的角色362
第三节 知识城市政府的新职能368
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建立法律法规保障系统370
整合知识基础设施资源,实施有效目标管理371
促使创造力的最大化,确保知识城市资产增值374
瞄准国际发展前沿,培植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377
做好人才战略储备,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加后劲378
建立好公共政策网络,密切政府与公民社会关系380
持好牌精心打好牌,做好知识城市的战略营销381
第八章 知识城市与地球学习村战略——以澳大利亚休谟市为例389
第一节 地球学习村诞生的背景及定义390
第二节 地球学习村模式395
匹兹堡——个以整个城市为主体的地球学习村395
库芳达——个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的地球学习村(Kufunda Global Lea-rning Village)397
香港教育城——个以政府全资拥有的网上地球学习村(Hked City)400
北京学习村——个以企业模式运作的地球学习村403
第三节 休谟地球学习村——一个成功地球学习村的典范408
休谟地球学习村的基本构架410
休谟地球学习村战略开发与实施411
地球学习村战略评估框架413
评估框架理论实践的基本要素415
第四节 地球学习村的基本特点417
战略目标的针对性417
政府倡导终身学习的主导性418
地球学习村形式的多样性419
学习方式的开放性419
合作伙伴参与的广泛性420
效果评估的可操作性420
第九章 知识城市与城市吸引力及魅力构造——以荷兰港口城市鹿特丹为例423
第一节 吸引力与城市魅力的尺度与城市类型424
何谓城市魅力425
城市魅力的衡量标准427
吸引力和魅力城市的类型431
第二节 城市魅力打造与城市营销437
制定提升城市吸引力和魅力的战略438
强化对城市营销意义的认识443
确保城市吸引力和魅力的可持续性444
选择增强城市吸引力的合作伙伴447
第三节 文化旅游,城市吸引力的催化剂448
确立视觉项目目标451
设计制定战略政策451
坚持可持续文化政策的原则452
注意规避相关问题454
第四节 鹿特丹——一个转型城市吸引力的成功典范455
鹿特丹的昨天和今天456
新政对城市吸引力的影响458
新空间的拓展对复兴周边邻里社会经济的作用459
注重投资对城市吸引力的效果效益462
第十章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知识城市战略——以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为例468
第一节 中国城市与城市化的特点468
作为知识密集的城市469
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问题469
知识城市战略与中国城市化474
第二节 重庆,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知识城市476
文化形态的多样性赐予重庆成为知识城市的土壤478
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为市民分享知识创造了条件481
“城市创新引擎”凸显知识城市的个性482
第三节 重庆,离知识城市到底有多远484
市民分享知识的资源需要整合485
知识资本的贡献率偏低486
大学融入城市创新环节不紧490
创新文化环境急需改善490
第四节 重庆,成为知识城市的路径在何处491
知识城市战略与建设创新型国家491
用知识城市的谋略建设好“新特区”493
计划好重庆知识城市战略的“牌局”494
营造实施知识城市战略良好的外部环境498
调整研发经费结构,提升城市知识资本的贡献率499
集中实力,优先把重庆建成一个“知识创新区”499
构架起知识共享和有中国特色的知识资本评价系统500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知识工作者队伍501
第十一章 未来城市——个可持续的知识城市508
第一节 人类正在经历着全球城市化时代509
全球城市化与城市人口509
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几种模型514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大都市圈”517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继续遭遇新挑战523
人口过快流入城市加重承载力523
快速城市化造成土地严重流失524
环境遭遇破坏,污染日趋严重524
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压力增大525
第三节 未来城市化的出路在何方527
“六种”资本决定未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528
城市空间结构与信息化赋予城市不同的职能535
城市交通,社会公平性的具体体现538
规划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539
后记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