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主义抑或人本主义:转型中国法律运行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洪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063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法律-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主义抑或人本主义:转型中国法律运行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第一章 导论:转型中国法律运行研究1
第一节 实践意义1
一、为什么研究法律运行?1
二、为什么研究中国的法律运行?5
三、为什么研究转型中国的法律运行?10
第二节 理论意义22
一、法律运行研究概览23
(一)民法法系法律运行研究分析23
(二)普通法系法律运行研究分析27
(三)我国法律运行研究概览35
二、法律运行研究之评价38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38
(二)实质及其危害41
三、法律运行研究之转向47
(一)研究路径:由分阶段研究路径转向整体研究路径47
(二)研究重心:由重视反常现象研究转向重视正常现象研究49
(三)研究视角:由外在视角转向内在视角50
(四)最核心的观念层面:由国家主义转向人本主义51
(五)小结:法律运行的含义52
第三节 研究目的、方法和结构框架54
一、目的和方法54
二、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57
第二章 理论进路的历史回顾——国家主义抑或人本主义法律运行观62
第一节 法律运行研究整体主义进路(一)64
一、法律运行研究整体主义进路的开路先锋孟德斯鸠64
二、法律运行研究整体主义进路的重要人物马克思65
三、法律运行研究整体主义进路的集大成者涂尔干67
四、帕森思及其影响70
第二节 法律运行研究整体主义进路(二)72
一、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73
二、费孝通的《乡土中国》75
三、《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论文集)中的有关研究78
四、苏力的《送法下乡——中国基层法律制度研究》83
五、赵旭东的《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威多元》86
六、黄建武的《法的实现——法的一种社会学分析》89
第三节 法律运行研究个人主义进路(一)95
一、庞德的“著名法律人的解释”95
二、卡多佐的围绕法官行为的法律运行问题研究98
三、弗兰克、舒伯特的个人人本主义法律运行观99
第四节 法律运行研究个人主义进路(二)101
一、布莱克的研究:从宏观法社会学到微观法社会学101
二、韦伯的社会人本主义法律运行研究101
三、哈耶克的真自由主义法律运行研究107
第五节 两条方法进路的比较与评价:国家主义抑或人本主义?118
一、整体主义进路和国家主义法律运行观118
二、个人主义进路和个人人本主义法律运行观123
三、个人主义进路和社会人本主义法律运行观124
第三章 人本主义视野中的法律运行过程——一种社会学解释128
第一节 人的社会化与法:法律运行过程建构的理论前提128
一、前人研究概况128
二、人的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的过程与程度131
三、人的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的机制132
(一)持内在的观点133
(二)持外在的观点135
(三)比较与评价136
四、作者的研究:人的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的内容、程度和机制138
第二节 法律运行过程横向的动态展开146
一、法律运行过程的横向展开146
二、法律运行过程横向的动态展开152
第三节 法律运行过程纵向的动态展开159
一、法律运行过程的纵向展开159
二、前法律因素和前法律社会化161
(一)法律运行过程纵向的动态展开161
(二)宏观考察:以习惯为主163
(三)微观透视:案例研究174
三、前其他社会因素和前其他人的社会化180
(一)法律运行过程纵向的动态展开180
(二)宏观考察:以道德为主183
(三)微观透视:案例研究192
第四节 小结:人本主义视野中的法律运行过程208
一、法律运行顺畅的内部问题209
二、法律运行顺畅的外部问题210
第四章 法律运行模式——社会因素进入法律运行过程的制度化途径211
第一节 法律运行模式的含义211
一、千叶正士对解决法律运行外部问题的介绍和研究211
(一)西方法律的“吸纳/排斥挑战机制”212
(二)日本法律的“官方法通向非官方法的法律原理”214
二、法律运行模式是制度化地解决法律运行的外部问题215
第二节 西方现行法律运行模式之比较217
一、西方现行两种主要的法律运行模式217
二、现行西方两种法律运行模式之比较219
三、现行西方两种法律运行模式在世界各国的分布224
第三节 中国古代法律运行模式:从秦朝至清末226
一、中国古代法律运行模式的演变226
二、中国古代行政主导的法律运行模式230
(一)立法与行政230
(二)司法与行政233
(三)评价237
第四节 中国古代法律运行模式的现代转型239
一、清末法律运行模式的选择与转型239
二、清末法律运行模式转型的失败241
(一)检讨的必要241
(二)失败的原因243
(三)失败的表现:立法独立和司法独立之艰难245
第五节 转型中国法律运行模式的“名”与“实”248
一、实证考察248
(一)内部考察249
(二)外部考察250
(三)立法过程考察253
(四)以司法机关为参照物的考察257
二、比较制度分析260
(一)何谓制度分析?260
(二)西方立法独立之制度分析:法国为主的考察262
(三)中国立法独立之制度分析269
(四)进一步的反思279
三、功能比较281
(一)目标取向和价值取向之功能比较282
(二)灵活性之功能比较286
(三)合法性获得之功能比较287
(四)专业化之功能比较290
(五)非法律之功能比较291
(六)结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92
第六节 转型中国法律运行模式的反思292
一、中国社会与法律运行模式292
二、中国转型社会与法律运行模式295
第五章 法律运行动力机制——国家主义抑或人本主义303
第一节 法律运行动力机制303
一、法律运行机制的含义303
二、法律运行动力机制306
(一)内部力量306
(二)外部力量315
第二节 西方法律运行动力机制:从人本主义到国家主义319
一、西方法律本位的演变:从人本主义到国家主义319
(一)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320
(二)从权利本位到社会本位325
二、西方法律运行动力机制的转变:从人本主义到国家主义330
(一)外部力量为主的法律运行动力机制331
(二)内部力量为主的法律运行动力机制335
(三)内部力量为主、外部力量为辅的法律运行动力机制339
三、西方法律运行动力机制的成因及其制度性影响:法治341
第三节 中国古代法律运行动力机制:国家主义344
一、中国法律本位的演变:国家主义344
(一)家本位:西周、春秋345
(二)国本位:战国、秦朝347
(三)国—家本位:西汉至清末349
(四)中国法律本位的制度体现:刑法或“公法”354
二、中国法律运行动力机制:国家主义356
(一)内部力量356
(二)外部力量361
三、中国法律运行动力机制的制度性影响:人治369
第四节 中国法律运行动力机制的现代转型:人本主义373
一、我国法律运行动力机制转型的艰难启动:清末至文化大革命373
(一)清末法律运行动力机制的转型373
(二)清末法律运行动力机制转型的失败:新国本位的形成374
二、我国法律运行动力机制的真正转型:改革开放之后380
(一)法律运行动力机制转型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381
(二)法律运行动力机制转型的政治基础:有限政府383
(三)法律运行动力机制转型的社会基础:市民社会385
主要参考文献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