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法学的当代展开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法学的当代展开 上
  •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80185855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827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858页
  • 主题词:刑法-法学-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事法学的当代展开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刑事法的价值、方法与原则突破与突围:刑法学前沿报告&陈兴良3

一、刑法方法论的反思3

二、社会危害性理论的清理7

三、犯罪论体系的建构11

关于中国刑法理论研究方向的思考&刘守芬 韩永初14

一、立足于现实生活,当心定义的陷阱15

二、立足于中国现实,当心西方经验的陷阱16

三、立足于生活的逻辑,当心理论逻辑的陷阱19

四、立足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现实,当心学科专业化的陷阱21

民国时期朝阳刑法学人刑法思想述要——谨以此文敬献高铭暄教授、王作富教授八十华诞&韩玉胜 沈玉忠22

引言22

一、朝阳刑法学人刑法思想的概览24

二、对朝阳刑法学人刑法思想的评价32

结语35

中国刑法学的想象力与前景&周光权36

一、中国刑法学的研究现状36

二、制约中国刑法学再发展的因素40

三、中国刑法学的前景42

当代刑法价值理念及其借鉴&游伟47

一、犯罪的相对性理念47

二、刑法的不完整性理念50

三、刑法的经济性理念53

四、刑法的最后手段性理念54

五、刑法的非道德化理念56

面对各种新型犯罪的刑法&[德] 哈塞默尔著 冯军译59

一、状况59

二、解释66

三、预测68

敌人刑法:一个初步的清理&刘仁文72

一、“敌人刑法”的基本主张72

二、“敌人刑法”有可能将刑法研究引入歧途73

结语81

原由、方法与代价:中国传统社会犯罪控制的几个问题&翟中东82

一、为什么中国传统社会高度重视犯罪控制82

二、中国传统社会如何控制犯罪83

三、通过构建礼制而完成对引发行为人犯罪的外在因素与关系的基本控制83

结语93

刑法规范的二重性概论&刘志远94

一、刑法规范二重性之存在94

二、刑法规范二重性之关系99

论刑事法的历史分析&时延安102

一、历史法学派与历史分析:居于基本方法地位的历史分析法103

二、刑事法的历史分析与历史解释106

结语112

刑法的美学视角&韩瑞丽113

一、美与美学113

二、作为刑法理论的一种反思视角117

三、提出“刑法的形象”和“刑法的情感”119

在刑法精确化思维的延长线上——论应当重视刑法论证问题之研究&陈航123

一、关于刑法精确化问题的思考123

二、研究刑法论证问题的基本思路131

论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确定&许发民135

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135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确定139

善解罪刑法定&储槐植143

一、罪刑法定两种功能的和谐143

二、罪刑法定与刑法适用的和谐144

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若干问题研究&王政勋147

一、新旧法的轻重比较147

二、存在中间法时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157

论刑法的法官解释&聂洪勇162

一、刑法的法官解释的界定162

二、刑法的法官解释的必要164

三、刑法的法官解释的特点166

四、刑法的法官解释的原则166

论刑法学理解释的权力作用机制&林维171

一、状况171

二、作为权力影响手段的权威说服171

三、刑法学理解释的权威说服性173

四、刑法学理解释的权力说服途径175

五、刑法学理解释的权力影响要素179

刑法司法解释省际冲突问题研究&陈志军183

一、刑法司法解释省际冲突的表现形式183

二、刑法司法解释省际冲突的法律影响186

三、刑法司法解释省际冲突的原因探析187

四、刑法司法解释省际冲突的解决188

司法意义刑法目的存在论&曾明生192

一、“司法意义刑法目的存否”问题的提出192

二、司法意义刑法目的虚无论及其缺陷193

三、司法意义刑法目的存在论及其主要依据195

四、余论:司法意义刑法目的的内容202

论限时法——以刑法为例&黄明儒204

一、限时法的概念与学说205

二、委任行政规范与法律变更208

三、限时法变更之效力211

第二编 犯罪论略论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犯罪特征&欧阳涛217

一、社会危害性218

二、刑事违法性220

三、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222

双重的犯罪含义与两级的犯罪论体系&张明楷225

刑法上的犯罪概念若干问题探讨&孟庆华236

一、形式犯罪概念、实质犯罪概念与混合犯罪概念问题236

二、社会危害性是否属于认定犯罪的标准问题239

三、应受刑罚惩罚性是否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问题241

四、犯罪概念中是否存在定量因素问题243

五、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的关系问题245

论实质违法性的判定&徐岱247

一、各种犯罪概念中的犯罪本质的历史沿革248

二、实质违法性的确认250

三、实质性违法判定的双重标准的建构254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理性评价&王利宾258

一、制刑阶段258

二、司法阶段260

重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所面临的基本课题&付立庆264

一、重构论所面临的说服对手:维持论与改良论264

二、重构论对于维持论的说服方向——“两头轻”现象及其破除265

三、重构论对于改良论的说服——需要的是迎难而上266

四、重构论的实现途径:激进的重构还是保守的重构?——兼评所谓的并存说268

五、余论:重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理念支撑269

罪与非罪之疑罪的犯罪构成考察&段启俊272

一、犯罪客体的考察273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考察274

三、犯罪主体的考察278

四、犯罪主观方面的考察280

犯罪客体要件存废若干问题的思辨&庄劲282

一、犯罪客体是否会导致循环定义282

二、犯罪客体是否仅属于犯罪概念的范畴283

三、犯罪客体是否没有法律根据284

四、犯罪客体是否与其他构成要件不协调285

五、剔除犯罪客体是否不影响对行为定性287

六、客体是否只是构成要件的解释根据291

论定量因素在我国刑法中的存在根据&冯殿美 杜娟293

引言293

一、我国定量因素研究现状293

二、定量因素在刑法立法中的必然存在295

结语302

刑法上的结果新探&王仲兴304

一、刑法上的结果的内涵304

二、刑法上的结构的分类308

三、刑法上的结果的地位和作用312

突发性犯罪的主观罪过分析——兼议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之区别&刘隽315

一、案情重诉与理论争点315

二、突发性犯罪与突发性故意317

三、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319

结论:突发性故意属直接故意323

故意构成要件与过失构成要件——以被允许的危险为契机&[日] 佐久间修著 王昭武译325

一、被允许的危险与侵害结果325

二、被允许的危险中的故意、过失326

三、社会相当性与被允许的危险327

四、不被允许的危险与故意构成要件329

五、危险驾驶的故意与违法的人体试验331

六、构成要件性故意、过失与责任故意、过失333

结语335

论事实错误的分类&刘明祥338

一、事实错误的分类方式338

二、事实错误分类的争议焦点343

打击错误研究&向朝阳 汪洋349

一、打击错误的含义与特征349

二、打击错误的理论归属问题350

三、打击错误的处理354

假想防卫的界限分析&王剑波362

引言362

一、假想防卫的概念与特征362

二、假想防卫的存在范围界定365

三、假想防卫的刑事责任分析368

四、一件值得思考的案例——对假想防卫的再防卫371

结论372

有关紧急避险的法律性质的相关问题&[日] 奥村正雄著 王昭武译373

一、问题之所在373

二、与正当防卫之间的关系374

三、紧急避险的法律性质376

四、紧急避险的类型382

五、自招危难387

六、被强迫的紧急避险391

结语394

紧急避险:对物防卫性质问题上不应动摇的立场&陈璇396

一、中外刑法理论关于对物防卫性质的学说论争396

二、对物防卫在性质上属于紧急避险的系统论证401

小结408

共谋共同正犯论&[日] 西田典之著 刘隽译409

一、共同正犯的共犯性409

二、共同正犯的标准410

三、判例理论的检讨414

日本判例认定“共谋共同正犯”的根据&毕英达416

一、旧刑法下大审院时期的认定根据416

二、现行刑法下大审院时期的认定根据417

三、现行刑法下最高裁判所时期的认定根据419

四、简评423

共同正犯成立与责任的本质&甘添贵425

一、前言425

二、共同正犯成立的本质426

三、共同正犯责任的本质432

实行犯与正犯:一种概念上的考察&叶良芳438

一、实行犯概念的提出438

二、实行犯概念的界定442

教唆犯着手新论——兼及《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的废除&钱叶六450

一、“着手”判定的一般标准450

二、教唆犯的着手之学说及其评析454

三、《刑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应予废除461

网络共同犯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思路&张俊霞464

一、关于网络共同犯罪故意的认定464

二、关于网络单位犯罪问题469

刑法罪数论之行为个数与竞合体系&林钰雄476

前言478

一、基本立场481

二、判断行为数之三分说482

三、构成要件一行为/包括一罪483

四、自然的行为单数/接续犯488

五、立法之检讨496

结语499

六、附录:跨连新旧法之施用毒品行为499

七、本文见解503

八、结论506

罪数、数罪及并罚根据研讨&屈学武508

一、罪数、数罪与非典型数罪508

二、我国刑法关于特定“处断一罪”的范式反映及学理争议509

三、关于牵连数罪“并罚”及其处罚根据的法理评析512

四、牵连数罪应否“并罚”及其处断根据研讨516

我国刑法中结果加重犯新探&吴振兴520

一、人身伤亡类520

二、财产损失类525

三、特定指标类527

四、似是而非类528

情节加重犯基本问题研究&王志祥531

一、情节加重犯的构造531

二、情节加重犯的范围532

三、情节加重犯的加重情节的性质534

四、情节加重犯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分536

论刑法中的推定犯&初炳东539

一、推定犯的概念和相关立法条文539

二、推定犯的分类542

三、对“事实上允许被告人提出反证的推定犯”的理解(以刑讯逼供罪“致人伤残、死亡的”为例)543

四、推定犯的证明责任546

五、英美刑事法中的推定犯547

六、我国推定犯的立法理由和目的548

七、结论和建议550

论“出罪”&夏勇551

一、“出罪”与无罪551

二、“出罪”与定罪554

三、“出罪”与入罪558

四、“出罪”与疑罪563

第三编 刑事责任和刑罚论关于刑事责任的几个问题&齐文远567

一、刑事责任的概念与特征567

二、刑事责任的地位和功能570

三、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与实现方式574

论现代刑罚目的理论的种类与中国刑法理论的选择&王世洲579

一、中国刑罚目的的理论地位与功能性反思579

二、现代刑罚目的理论的种类584

三、中国刑法理论对刑罚目的的选择598

死刑与无期徒刑的选择标准&[日] 川崎一夫著 刘隽译610

一、序说610

二、在日本的死刑判决中所出现的量刑事实612

三、法定刑罚范围内的死刑与无期徒刑618

四、责任范围的认定与死刑621

五、犯罪预防判断与死刑以及无期徒刑的选择623

六、量刑论与死刑存废论625

七、最近最高裁判所所判决的死刑案件626

结语638

论生命权视野中的生命刑&朱本欣639

一、生命刑是对生命权的侵犯吗639

二、生命刑与生命权保护观念644

三、生命至上观念培育与死刑废除之渐进648

公众认同、政治抉择与死刑控制&梁根林653

一、废除还是保留死刑,这是一个问题653

二、死刑的公众认同——集体意识对死刑正当性和合法性的支撑655

三、集体意识的“两张脸”——死刑的公众认同的两面性解构661

四、死刑的政治抉择——什么是政治领袖应有的贡献665

死刑控制的司法方法论&刘树德672

一、死刑研究现状总体缺失方法论研究672

二、死刑控制的司法方法673

死刑裁量情节适用中的特殊问题&马松建684

一、民愤与死刑适用684

二、被害人过错与死刑适用689

三、被害方的态度与死刑适用693

中国当前死刑制度改革的现状和展望&赵秉志698

一、中国当前死刑制度改革的背景698

二、中国当前死刑制度的立法改革701

三、中国当前死刑制度的司法改革703

四、中国死刑制度改革的未来展望707

论死刑适用标准——以司法为视角&周道鸾709

一、刑法规定的死刑适用标准709

二、执行死刑适用标准应当以国家的基本死刑政策为指导713

三、正确掌握死刑适用标准,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714

结语723

死刑特殊威慑力之辨伪——以实证分析为视角&张远煌725

一、问题的提出725

二、死刑威慑力实证研究结论之展示726

三、死刑立法无特殊威慑力之论证729

四、死刑执行威慑力之辨析732

结论734

联合国死刑价值选择与中国死刑政策出路&谢望原738

一、联合国关于死刑的价值选择739

二、中国死刑政策之出路744

当代美国的死刑制度&唐世月749

一、死刑罪行较多,但死刑罪名相对集中749

二、死刑案件的诉讼程序比较复杂、诉讼成本高昂751

三、赦免(Clemency)普遍被列为死刑执行前必经程序754

四、死刑适用的对象范围在逐步缩小755

五、死刑判决和实际执行数相对较少755

六、死刑执行方式多样756

七、死刑错判率仍然较高758

精神障碍与死刑&[日] 川本哲郎著 王昭武译760

一、我国与美国的死刑实际状况762

二、精神障碍者的死刑767

三、死囚犯人的处遇770

结语773

罪刑关系的反思与重构——兼谈罚金刑在我国现阶段之适用&冯亚东776

一、存在的问题776

二、有必要确认“以刑定罪”刑事规律777

三、刑罚多样化对犯罪种类及外延的影响779

四、财产刑在长时期内均不应成为我国刑罚的独立责任方式782

五、以严格的身体刑划定犯罪圈784

必并制罚金刑立法探解&韩轶786

一、导言786

二、必并制罚金刑的立法之检讨787

三、思考与建议791

论量刑基准的确定&周长军 徐嘎 韩永初793

一、量刑基准是否存在793

二、量刑基准如何界定795

三、量刑基准如何确定798

论缓刑的矫正制度&李恩慈805

一、缓刑矫正制度的历史演变805

二、缓刑矫正制度的基本内容806

三、矫正缓刑犯的社区实践807

四、完善我国的缓刑矫正制度809

论前科效应的理论基础&于志刚813

一、前科效应的理论根据813

二、前科效应的经济学分析818

三、前科效应的规则合理性819

四、前科效应的刑罚构成特点:双重复合性821

五、前科效应的法律属性:刑罚效果的配套评估体系823

第四编 罪刑各论“犯前款罪”实考——兼论引证罪状的立法技术&楼伯坤831

一、对“犯前款罪”的实证考察831

二、“犯前款罪”立法规范与理论的冲突835

三、完善“犯前款罪”立法的思考838

恐怖主义犯罪:维护公共秩序与尊重人权的制衡&王秀梅840

一、关于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的认识840

二、惩治恐怖主义犯罪适用的法律规范845

三、惩治恐怖主义犯罪与尊重人权的制衡847

结语852

略论与交通肇事罪相关的几个问题&李希慧854

一、使用非机动车辆肇事能否按照交通肇事罪处理的问题854

二、“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问题856

三、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之质疑860

交通肇事罪若干问题研究&赫兴旺863

一、罪种分工与交通肇事罪存在的范围863

二、罪状的描述与客观要件的理解864

三、混合罪过与本罪主观方面的认定865

四、刑事责任的转移与本罪主体的认定868

五、共同过失犯罪与本罪的认定869

六、允许的危险、信赖原则与本罪的认定873

七、危险犯的设立与事故的预防874

经济犯罪的规范解释刍议&肖中华876

一、注重刑法价值的独立判断,防止规范解释的从属性876

二、注重构成要件的实质解释,防止规范解释的形式化884

三、注重构成要件的体系解释,防止规范解释的片面性890

金融领域经济犯罪新形态研究——以近期证券市场涉罪问题为重点&顾肖荣896

一、打着委托理财旗号的犯罪897

二、操纵证券市场和违规披露信息900

三、“老鼠仓”与违规运用资金罪904

四、“代理一级半市场股权买卖”引发的涉罪问题907

非法承销证券罪识别与学理解构&顾雷912

一、非法承销证券罪刑事立法的必要性912

二、非法承销证券罪概念及构成要件914

三、非法承销证券罪的罪名和罪状设置918

四、非法承销证券罪司法认定问题919

中国反洗钱立法发展:问题与展望&阮方民924

一、中国反洗钱立法发展简要回顾924

二、反洗钱法律规范与国际反洗钱规则的趋同化与差异化926

三、中国反洗钱立法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展望930

金融诈骗罪在立法上的若干问题&杜江933

一、我国金融诈骗罪在立法上所存在的问题934

二、英国刑法对类似我国金融诈骗罪的有关规定943

结语947

我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法完善&樊凤林 刘东根948

一、立法指导思想的缺陷及完善948

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选择与完善950

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刑法立法的缺陷与完善951

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若干问题研究&党建军958

一、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逻辑思路之辨正958

二、故意杀人罪适用死刑立即执行具体情形的把握960

三、故意杀人罪适用死缓具体情形的把握962

四、被害人过错对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影响965

五、“民意”对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影响967

六、共同(包括雇凶)杀人案件的死刑适用968

“公平交易法”与“刑法”之交错——以诽谤罪为例——以人文主义法学为视角&张丽卿971

一、前言971

二、禁止营业诽谤之立法例972

三、“公平法”营业诽谤之禁止975

四、“刑法”之诽谤罪983

五、比较“公平法”营业诽谤罪与“刑法”诽谤罪985

六、“公平法”营业诽谤罪与“刑法”诽谤罪之竞合987

七、个案评析988

结语995

网游虚拟财产:刑法保护中的价值冲突和选择&青锋996

一、虚拟财产的概念和特征简析996

二、虚拟财产刑法保护的必要性:两种对立的主张998

三、虚拟财产刑法保护的实证解读和价值冲突1001

抢劫杀人案的定罪研究&于同志1011

一、关于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的定罪1011

二、关于在抢劫过程中致人死亡的定罪1014

三、关于实施抢劫后,为杀人灭口、逃避罪责又将被害人杀害的定罪1018

略论毒品犯罪刑罚问题&曾粤兴 蒋涤非1021

一、毒品犯罪的刑罚配置是否合理1021

二、毒品犯罪的刑罚适用1026

为非法持有毒品犯罪分子藏匿毒品的行为应如何定性&李莹1032

一、由一真实案例引发的思考1032

二、分歧意见1032

三、评析意见1034

毒品犯罪再犯与累犯竞合时应以累犯论&朱建华1041

一、毒品犯罪再犯与累犯的相互关系1041

二、毒品犯罪累犯与毒品再犯竞合时的现行处理规定1042

三、对特殊毒品再犯只适用再犯处理的缺陷1043

四、应对特殊毒品再犯中符合累犯条件的按照累犯进行处理1045

关于斡旋受贿的几个问题&朱孝清1047

一、如何理解“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1047

二、如何理解“谋取不正当利益”1053

三、对第三人应当如何处理1057

我国刑法贿赂犯罪制度的历史演变与特征之评析&戴玉忠1060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贿赂犯罪制度的主要特征1060

二、1979年刑法典中贿赂犯罪规定的主要特征1061

三、1982年《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中贿赂犯罪规定的主要特征1062

四、1988年《补充规定》中贿赂犯罪规定的主要特征1064

五、1995年《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中贿赂犯罪规定的主要特征1065

六、1997年修订刑法和刑法修正案中贿赂犯罪规定的主要特征1066

七、我国现行刑法贿赂犯罪制度几个问题的分析1068

商业贿赂犯罪有关适用法律问题研究&韩耀元1073

一、关于商业贿赂犯罪的范围及管辖问题1073

二、关于商业贿赂犯罪主体方面的问题1074

三、关于商业贿赂犯罪对象方面的适用法律问题1076

四、关于“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认定问题1077

五、关于商业贿赂犯罪中“经济往来”和“违反国家规定”的认定问题1078

六、关于“经济往来”中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问题1080

回扣详议——以商业贿赂罪为视角&赵冬燕 范德月1082

一、回扣的界定1083

二、回扣的性质1083

三、回扣的特征1085

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文峰1091

一、关于商业贿赂案件的管辖1091

二、关于单位实施的商业贿赂犯罪1093

三、谋取利益在商业贿赂犯罪构成中的作用1095

四、关于商业贿赂犯罪的对象1096

五、影响商业贿赂定罪量刑的情节1097

谁在杀“贪官”?谁在反腐败?谁在监督监督者?——写在郑筱萸被判处死刑之际&李翔1099

一、缘起1099

二、建立预防腐败犯罪法律体系的依据1102

三、我国应建立一部《预防腐败犯罪法》1104

挪用公款罪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讨&王琼1107

一、挪用公款罪立法简介1107

二、疑难问题探讨1108

第五编 刑法立法97刑法之思索与展望&孙力1119

一、刑法现状的分析与评价1119

二、未来我国刑事立法的走向1126

刑法再修改的理念与规则——以现今的议论为根据&冯军1131

一、修改刑法的理念1131

二、修改刑法的规则1138

对我国刑法立法的简要回顾与未来发展走向的两点期许&周振晓1145

一、1979年以来我国刑法立法的简要回顾1145

二、对我国刑法未来发展走向的两点期许1146

从《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看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趋势&彭凤莲1149

一、《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中的法人犯罪1149

二、我国刑法中“单位犯罪”与公约中“法人犯罪”的差异1151

三、我国在“单位犯罪”上与公约的协调与完善1152

关于改革与完善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建议&郭建安 张桂荣1157

一、在刑法典中设立环境犯罪专章1159

二、将环境犯罪专章的名称确定为“危害环境罪”1161

三、降低环境犯罪构成要件中对传统结果的要求1161

四、合理确立环境犯罪体系1163

五、改革与完善对环境犯罪人的处罚体系1170

六、对环境犯罪刑事责任的追究应当采用责任推定原则或者责任举证倒置原则1170

七、对环境犯罪应当采用特殊的追溯时效1171

八、对环境犯罪的罪名与罪状应当进一步明确1172

再论我国缓刑制度之立法完善&但未丽1173

一、明确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1173

二、完善缓刑考验期内行为规范的规定1175

三、完善撤销缓刑的相关规定1176

四、增加被缓刑人的刑事义务1178

司法职务犯罪的刑法立法缺陷与完善——以遏制司法职务犯罪为视角&聂立泽1180

一、刑法对司法职务犯罪规定的主要缺陷1180

二、防治司法职务犯罪的刑法立法完善对策1188

论我国贿赂犯罪罪名体系的完善——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参照&胡隽1191

一、我国刑法与《反腐败公约》对贿赂犯罪罪名体系规定的比较1191

二、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的增设1193

三、影响力交易罪的增设1201

第六编 刑事政策学、犯罪学和刑事执行法学刑事政策与自由主义&林东茂1211

前言1211

一、刑事政策的意义1212

二、刑事政策与其他刑事学1213

三、刑事政策的基本原则1215

四、自由主义要论1217

五、对于美国若干犯罪抗制法案的批评1220

六、死刑不抵触自由主义1223

结语122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辩证关系&姜伟 卢宇蓉1228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哲学基础1228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背景1231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含义辨析1233

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实践123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含义及实现方式&黄京平1243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定位与评价1244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现方式1247

宽严相济政策的司法适用&张智辉1251

一、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宽与严1251

二、宽严相济与严格执法1257

刑事和解:价值冲突和制度架构&孙国祥1269

一、刑事和解的价值冲突及评述1269

二、刑事和解的制度架构1273

试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决策与实现&陈敏1277

一、刑事政策的概念、目标与作用1277

二、中国现阶段刑事政策的决策1279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含义1281

四、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建议1282

对非公有制经济刑法平等保护的思考&李邦友1286

一、刑法第91条、第92条关于财产的解释性规定1286

二、关于国有公司、企业对其控股、参股的上市公司挪用资金犯罪问题1288

三、将涉及国有公司、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犯罪扩大到所有的企业及其工作人员1290

论刑法的平等保护&苏惠渔1294

一、平等适用刑法首先是一个历史意义的概念1295

二、刑法平等保护的基本特征1297

三、平等原则是以刑罚的人道主义为基础的1301

促进刑事司法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成员的公正追求&刘德法 孔德琴1304

一、公平正义是刑事司法的价值取向1304

二、司法公正是社会公众对刑事司法的基本诉求1308

三、公平正义在刑事司法中的实现1313

对我国吸毒问题的刑事政策思考&肖怡1318

一、我国处理吸毒行为的立法与司法现状1318

二、将吸毒行为纳入“犯罪圈”不是我国理性的立法政策1319

三、“吸毒合法化”也不是我国当前立法政策的正确选择1321

四、我国目前戒毒体制的弊端1323

五、完善我国戒毒体制的建议1326

犯罪被害人与刑事立法——犯罪被害人对策的历程&[日] 大谷实著 王昭武译1329

一、日本被害人学会15年的历程1329

二、刑事立法的动向1330

三、犯罪被害人援助与立法问题1332

四、犯罪被害人与重刑化1334

五、几个课题1337

从犯罪的刑罚学到刑罚的犯罪学&张小虎1339

一、前科学时代的犯罪与刑罚1339

二、犯罪的刑罚学1342

三、刑罚的犯罪学1344

四、刑罚的犯罪学的研究趣旨1346

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犯罪预防&[日] 西原春夫著 任继鸿译1350

中国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与少数民族犯罪问题分析&吴大华1358

一、中国少数民族人权状况及其评价1359

二、中国少数民族的特别刑事关护1362

职务犯罪生成机理和治理对策研究&陈正云 钱舫1366

一、职务犯罪生成要素和机理分析1367

二、治理职务犯罪的层级目标1370

三、治理职务犯罪的措施体系1371

解读人性化改造——以人文主义法学为视角&冯卫国1377

一、人性化改造的基本内涵1377

二、人性化改造的提出与罪犯改造观的变革1380

三、人性化改造的实现路径1383

21世纪的监狱行刑:外来资源还是本土资源?&王云海1387

一、问题的所在1387

二、西方行刑理论的到达点与问题点1388

三、美国行刑的经验与教训1396

四、“劳动改造”的“功”与“过”1400

五、“外来资源”还是“本土资源”?1402

刑罚执行法律监督基本问题研究&周洪波1408

一、刑罚执行法律监督的概念与特点1408

二、刑罚执行法律监督的根据1409

三、刑罚执行法律监督的价值1410

四、刑罚执行法律监督权的性质与内容1411

五、刑罚执行法律监督的对象和内容1413

六、刑罚执行法律监督的主体1414

七、刑罚执行法律监督权的介入时间1415

八、刑罚执行法律监督的手段与效力1415

罪犯特许权论&柳忠卫1418

一、罪犯特许权的界定1419

二、罪犯特许权的价值分析1423

对法治背景下监狱职能相关问题的思考&周海洋1435

一、监狱法治与罪犯人权1435

二、对与监狱职能相关问题的认识1441

第七编 国际刑法、外国刑法、比较刑法和区际刑法论全球化时代的刑法国际协调&王文华1451

前言1451

一、我国刑法国际协调问题的提出1451

二、我国刑法国际协调的主要对象1453

三、我国刑法国际协调的主要领域1455

结语1457

引渡的司法审查&薛淑兰1459

一、我国引渡司法审查的基本内容1459

二、引渡司法审查的标准1460

三、我国引渡司法审查的性质1463

四、我国引渡司法审查的特点1463

五、引渡司法审查的地位和作用1466

六、引渡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引渡司法审查中的作用1467

七、引渡司法审查的主体1467

德国犯罪原理的发展与现代趋势&[德] 克劳斯·罗克辛著 王世洲译1471

一、导言1471

二、刑法体系中的三个中心范畴1472

三、古典犯罪体系1473

四、目的主义的犯罪体系1475

五、我的方案:一个以刑事政策为基础的目的理性的(功能性的)刑法体系1477

六、罪责扩展到责任及其从刑罚目的理论的派生1482

七、总结和展望1486

荷兰刑法的历史和特色&张杰1488

一、荷兰刑法的发展历史1488

二、荷兰刑法的内容及特色1493

结语1496

苏维埃犯罪客体理论:过程、特点与评析&薛瑞麟1498

日本少年司法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最近的动向&金光旭1511

一、序言1511

二、日本少年法的理念及基本制度设计1512

三、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少年法修改议论1517

四、近年来对少年法的批判1518

五、2000年少年法修改的内容1521

六、日本少年司法的展望1524

结语1525

中外反商业贿赂立法的比较与思考&傅跃建1527

一、“天津德普回扣门事件”引起的法律思考1527

二、国外反商业贿赂立法介绍1528

三、我国反商业贿赂立法现况1531

四、我国反商业贿赂立法缺陷与完善1532

论“一国两制”下的移交逃犯机制&赵国强1535

一、坚持“一国”原则,共同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1535

二、恪守“两制”原则,平等协商,相互尊重,互不干涉1539

三、以“属地管辖原则”为基石,以迅速、有效打击刑事犯罪为目的1543

新修定“刑法总则”之理论基础&陈子平1546

前言1546

一、立法例之比较1547

二、未遂犯之处罚根据1550

三、实行之着手1554

四、不能未遂(有关危险之有无)1559

五、检讨1564

六、中止未遂1566

结语1578

海峡两岸片面共犯理论比较研究&杨俊1580

一、问题的提出1580

二、中国台湾地区关于片面共犯成立性的争论点1583

三、我国大陆关于片面共犯成立性的争论点1587

四、海峡两岸关于片面共犯成立范围的争论点1591

五、比较研究结论15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