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张楚廷教育文集 第5卷 校长学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张楚廷教育文集 第5卷 校长学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2205356.jpg)
- 张楚廷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555177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731页
- 文件大小:246MB
- 文件页数:751页
- 主题词:教育-文集;校长-学校管理-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张楚廷教育文集 第5卷 校长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校长学概论前言3
致谢5
第一编 绪论第一章 一份“校长调查”9
第一节 “校长”一词9
第二节 校长学业10
第三节 校长年龄与任期12
第四节 中国校长的苦与乐19
第二章 校长概述25
第一节 校长的职责25
第二节 校长的作用29
第三节 校长的地位与权威31
第四节 校长的任职条件35
第五节 校长与教育家39
第六节 校长研究述评41
第二编 校长观念第三章 校长的教师观47
第一节 教师在校长心目中的地位47
第二节 教师的实际地位48
第三节 谁感谢谁50
第四节 教师的挑选51
第五节 来去自由政策的意义52
第六节 教师队伍的结构53
第七节 与教师的相处58
第八节 教师的作用66
第四章 校长的学生观68
第一节 学生的地位68
第二节 两种“中心论”70
第三节 热爱学生72
第四节 尊重学生73
第五节 信赖学生75
第六节 学生的主体作用77
第七节 名师高徒之说79
第八节 主隐文化80
第九节 学生的“型”83
第十节 “强将手下无弱兵”87
第五章 校长的干部观89
第一节 三大要素与干部89
第二节 前后位置剖析92
第三节 核心层96
第四节 了解·理解·谅解99
第五节 需要训话吗101
第六节 谅解与原则103
第七节 人要少些,路要宽些109
第六章 校长的教育观113
第一节 校长需要有自己的教育观吗113
第二节 校长怎样形成自己的教育观115
第三节 教育本质论118
第四节 教育目的论125
第五节 教育价值论133
第六节 教育过程论138
第七节 教育管理论151
第三编 校长素质第七章 校长的知识结构157
第一节 专业知识157
第二节 哲学知识160
第三节 教育科学知识162
第四节 心理科学知识163
第五节 管理科学知识167
第六节 知识面问题169
第七节 知识更新问题171
第八节 大、中学校长对知识的看法与比较174
第八章 校长的人格结构178
第一节 条件与人格178
第二节 关于道德标准180
第三节 关于心理素质182
第四节 校长的见解185
第五节 民主作风与人格189
第九章 校长的能力结构191
第一节 对校长能力结构的不同看法191
第二节 校长决策能力193
第三节 校长实施能力195
第四节 校长交往能力199
第五节 校长组织能力201
第六节 校长认知能力205
第七节 校长们看重哪些能力206
第八节 能力结构分析208
第十章 校长作风、风度213
第一节 平等待人214
第二节 诚以待人215
第三节 宽以待人217
第四节 脚踏实地219
第五节 果断敏捷220
第六节 刻意创新221
第七节 百折不回223
第八节 校长作风与校风224
第四编 校长管理第十一章 目标管理229
第一节 目标管理的含义229
第二节 校长的目标管理231
第三节 目标管理的有效性233
第四节 目标的确定238
第五节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242
第六节 校长威望与目标管理245
第十二章 民主管理247
第一节 校长的民主作风与民主管理247
第二节 管理体制与民主管理249
第三节 教育目标与民主管理251
第四节 学校民主管理的特点252
第五节 学校决策过程民主化255
第六节 学校监督系统完备化261
第七节 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化265
第十三章 法规管理269
第一节 人治与法治269
第二节 法规管理与思想教育271
第三节 法规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276
第四节 学校法规建设的基本原则278
第五节 立法、执法、护法、守法283
第十四章 教学管理286
第一节 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学管理286
第二节 按照教学原则进行教学管理292
第三节 教学的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318
第四节 教学管理与三大管理321
第十五章 其他校务管理324
第一节 图书馆管理324
第二节 师资管理327
第三节 学生管理334
第四节 财务管理337
第五节 后勤管理344
第六节 科研管理348
第十六章 管理散论353
第一节 学会不管353
第二节 切忌画蛇添足356
第三节 少说些“不行”358
第四节 两面≠全面360
第五节 从哪里出发361
第六节 “没有先例”363
第五编 校长角色第十七章 一校之长367
第一节 校长与教师367
第二节 校长与学生369
第三节 校长与职工370
第四节 校长与教代会372
第十八章 一班之长374
第一节 主见与盲从之间374
第二节 可与否之间376
第三节 功与过之间377
第四节 校长与党委之间378
第五节 结构效应380
第十九章 社会一员384
第一节 校长与环境384
第二节 校长与政府387
第三节 校长与社会391
第四节 校长与校长393
第五节 校长的培训395
大学教学学前言399
第一章 大学教学学概论401
第一节 教学学与教学论401
第二节 大学教学学与一般教学论403
第三节 大学教学学研究的意义405
第二章 教学在大学的地位408
第一节 学校中心在哪里408
第二节 中心的偏离发生过410
第三节 教学与德育412
第四节 教学与教育方针413
第五节 回到最基本415
第三章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417
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417
第二节 科研对教学的作用419
第三节 教学对科研的作用421
第四节 作用发生的条件423
第四章 大学学生428
第一节 教学的本源428
第二节 学习的分类430
第三节 大学生元学习的意义440
第四节 高等教育特性与大学生442
第五章 大学教师444
第一节 大学的使命444
第二节 大学教师的使命446
第三节 大学教师的来源448
第四节 大学教师的选聘条件451
第五节 大学教师的组织456
第六章 大学课程458
第一节 课程含义458
第二节 课程与现实生活460
第三节 课程与教育理念464
第四节 课程与思维发展465
第五节 课程与价值观念471
第六节 与课程有关的几个概念的必要说明475
第七章 大学专业482
第一节 专业与学科482
第二节 专业与课程484
第三节 专业的宽窄487
第四节 大学与专业490
第五节 专业的建设494
第六节 专业、职业、学科与课程507
第七节 再论课程511
第八章 大学隐性教学516
第一节 隐性教学的特性516
第二节 隐性教学的若干问题521
第三节 体验课程与体验教学525
第四节 美育在教学中的地位527
第五节 隐性教学的展开532
第六节 教务部门关心什么537
第九章 大学教学过程541
第一节 教学的结构分析541
第二节 认识论问题545
第三节 反作用原理551
第四节 对于学生而言的过程554
第五节 对于教师而言的过程557
第六节 教学规律分析(一)559
第七节 教学规律分析(二)568
第十章 大学教学目的576
第一节 与教学目的相关的要素577
第二节 从大学功能看目的579
第三节 基于社会发展的目的581
第四节 基于个体发展的目的583
第五节 关于学习目的590
第六节 个性发展、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594
第七节 素质教育与教学目的602
第八节 专业性与教学目的606
第九节 目标分类问题608
第十节 关于对口、适应与超越613
第十一章 大学教学原则617
第一节 大学教学原则与其他617
第二节 教学原则的制订620
第三节 教学原则种种625
第四节 教学原则研究中的若干问题631
第五节 知识综合构成(原则一)643
第六节 讲述思路为主(原则二)647
第七节 增强学生参与(原则三)649
第八节 结合研究学习(原则四)653
第九节 指导自由选择(原则五)656
第十节 心理协调发展(原则六)658
第十一节 本章结束语663
第十二章 大学教学细则与方法666
第一节 关于抽象667
第二节 关于应用671
第三节 关于“学问”674
第四节 关于思维678
第五节 关于浅出683
第六节 关于过程685
第七节 关于权威689
第八节 关于方法692
第九节 关于技术696
第十三章 大学教学评价699
第一节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699
第二节 评价机制问题707
第三节 评价体系问题709
第十四章 教学改革719
第一节 改革什么720
第二节 教学思想改革721
第三节 教学方法改革722
第四节 专业改革,课程改革723
第五节 教学改革与其他725
第六节 教务处726
后记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