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校园建设规划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学校园建设规划论
  • 陈于仲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14783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31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校园-规划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学校园建设规划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的科学发展观1

一、校园建设规划面临的矛盾与出路3

(一)问题的提出3

(二)建设规划所遇到的矛盾4

(三)科学发展观的统领8

二、校园建设规划的第一要义9

(一)校园建设规划与大学发展的特征10

(二)校园建设规划的理念创新11

三、校园建设规划的核心14

(一)为师生员工服务14

(二)依靠师生员工参与15

四、校园建设规划的要求与方法16

(一)校园建设规划的基本要求17

(二)校园建设规划的根本方法18

第二章 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的管理观21

一、校园建设规划的计划观23

(一)计划与规划23

(二)校园建设规划的计划特征24

二、建设规划中的人本观26

(一)人本管理的一般26

(二)人本观与校园建设规划29

三、建设规划中的“共同愿景”观31

(一)共同愿景和氛围的塑造31

(二)校园文化的塑造33

(三)哈佛大学“共同愿景”的塑造35

四、建设规划中的“人际沟通”观37

(一)和谐氛围的构筑37

(二)人际交往空间和环境的构筑39

(三)“人际沟通”观的链接41

第三章 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的文化观43

一、认识校园文化45

(一)校园文化的意义45

(二)校园文化的内容46

(三)校园文化的特征和功能48

二、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核49

三、校园建设规划与大学精神51

(一)校园规划的重心51

(二)大学精神指导规划52

(三)规划体现大学精神53

四、校园建设规划与校园的文化个性55

(一)认识校园的文化个性55

(二)文化个性是校园建设规划出发点56

第四章 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的宏观视角59

一、从物质空间延伸到精神空间61

(一)激励教师的提高与学生成才61

(二)激发师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62

(三)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62

(四)为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捷63

二、充分展现大学的价值取向64

(一)中国古代与当代大学的价值取向64

(二)欧美大学的价值取向64

(三)环境与价值取向匹配65

三、营造师生共同发展的环境65

(一)校园物质文化的导向功能66

(二)营造校园环境品质66

四、校园建设规划宏观视角的链接67

(一)校园建设的历史与现状67

(二)校园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68

(三)建设目标70

(四)校园建设规划中凸现的校园文化72

第五章 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的原则79

一、建设规划的人文性原则81

(一)校园建设规划与以人为本81

(二)交流性82

(三)开放性83

(四)文化性85

(五)公众参与86

二、建设规划的整合性原则88

(一)整体性88

(二)继承性90

(三)发展的可持续性91

三、建设规划的生态及园林化原则92

(一)生态化93

(二)绿色化95

(三)景观化96

(四)园林化97

第六章 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的微观视角99

一、教育在校园建设规划中的地位101

(一)校园处处体现出“教育”101

(二)校园分区的“教育”氛围101

(三)单体建筑物体现出“教育”102

二、校园建设规划的“四性”103

(一)规划的统一性103

(二)整体规划的开放性104

(三)空间环境的人文性104

(四)发展的可持续性105

三、功能布局和产学研相结合105

(一)功能布局科学适用105

(二)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平台108

四、建设规划中的“五化”109

(一)建筑物的“三化”110

(二)校园的“三化”110

(三)校园的差异化114

五、建设规划中的校园安全性116

(一)设备设施的安全116

(二)交通安全116

第七章 大学校园空间布局的建设规划117

一、校园的功能分区119

(一)教学区119

(二)学生生活区120

(三)体育运动区120

(四)后勤服务区121

(五)教工生活区121

(六)集中绿化区(带)122

(七)科技开发区(带)122

二、动态规划123

(一)认识动态规划123

(二)动态规划的典型模式124

三、教学区规划125

(一)建筑空间的典型化126

(二)相关建筑设施的集团化与公用化126

(三)建筑群体的网络化与密集化128

四、交往空间规划128

(一)认识交往空间规划128

(二)交往空间规划的手法129

五、校园空间形态规划131

(一)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131

(二)空间组合形态的要求133

(三)空间形态的选择133

第八章 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规划135

一、文化景观的教育功能137

(一)认识文化景观137

(二)校园文化景观的具体形式137

(三)文化景观的教育功能140

二、文化景观的规划143

(一)体现“三性”144

(二)遵循自然144

(三)塑造和谐145

(四)强调“立意”147

(五)统筹兼顾147

三、文化景观的建设149

(一)文化景观的功能性类型149

(二)校园大门的建设规划149

(三)校园雕塑151

(四)喷水池及其他152

第九章 大学校园建设规划中的风貌维护155

一、校园风貌维护的必然性157

(一)校园风貌维护及其意义157

(二)校园风貌的损毁158

二、校园历史风貌维护的内容160

(一)维护标志性建筑161

(二)优秀的历史建筑的使用161

(三)新建筑与原有历史风貌的协调162

三、校园历史风貌维护的途径162

(一)时间维度的延展163

(二)空间维度的延展166

(三)新校园建筑的灵魂168

四、校园历史风貌维护的对策168

(一)可持续发展的保护对策168

(二)有机的保护对策169

(三)制度保障的保护对策169

(四)公众参与的保护对策169

五、校园风貌维护的常规作业169

(一)建立维护档案170

(二)制定和执行维护制度170

(三)树立保护意识170

(四)保证维护资金171

(五)强化重点保护171

(六)保护信息的校际交流172

六、校园风貌维护的链接172

(一)南京师范大学宁海路校区172

(二)南京大学173

第十章 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的回顾展望175

一、大学校园建设规划回顾177

(一)1949年前的建设规划177

(二)1950~1976年的建设规划178

(三)1977~1998年的建设规划179

(四)1999~现在的建设规划180

二、校园建设规划的趋势183

(一)资源整合183

(二)平面形状的现代化教学空间183

(三)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特征184

(四)大型文体建筑和会所184

相关链接【Ⅰ】 国内外校区建设规划186

一、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规划186

二、英国巴斯大学188

三、美国加州大学克利斯基学院189

四、西南科技大学新校区190

(一)总体规划190

(二)空间布局190

五、山东理工大学西校区191

六、日本神户市流通大学192

七、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厚木校园193

八、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多摩校园193

九、新加坡南洋工学院194

相关链接【Ⅱ】 校区交通建设规划196

一、山东财经学院196

二、澳门东亚大学197

三、印度尼西亚大学第伯克校园197

四、新加坡大学肯特岗校园198

相关链接【Ⅲ】 厦门大学的建筑楼群199

一、群贤楼群199

二、上弦楼群202

三、芙蓉楼群203

参考文献205

后记2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