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蕲春罗州城 2001年发掘报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蕲春罗州城 2001年发掘报告](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2202342.jpg)
- 吴晓松主编;黄冈市博物馆,湖北省文物总店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9081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古城遗址(考古)-考古发掘-发掘报告-蕲春县-2001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蕲春罗州城 2001年发掘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地理位置与环境1
一、地理位置1
二、人文环境1
三、自然环境4
四、交通状况5
第二节 调查勘探发掘经过5
一、以往的工作5
二、发掘经过6
三、田野工作方法6
第三节 资料整理与报告的编排10
一、资料整理经过10
二、报告的体例与结构10
三、遗迹、遗物编号原则11
四、出土遗物统计方法11
第二章 罗州城概况与地层堆积13
第一节 罗州城概况13
一、第一重城垣的布局13
二、第二重城垣的布局16
第二节 层位关系与遗址分期17
一、层位关系17
二、遗址分期28
第三章 城址的发掘29
第一节 战国两汉遗存29
一、遗迹29
二、遗物41
三、小结86
第二节 隋唐遗存87
一、遗迹87
二、遗物106
三、小结161
第三节 宋代遗存161
一、遗迹162
二、遗物167
三、小结252
第四章 结语253
第一节 分期与年代253
一、战国两汉遗存分期与年代253
二、隋唐遗存分期与年代266
三、宋代遗存分期与年代280
第二节 文化因素分析与陶瓷窑系研究294
一、汉代遗存文化因素分析294
二、唐宋瓷器窑系研究297
第三节 罗州城有关问题的再认识328
一、关于罗州城的城市性质问题328
二、从地层堆积特征看蕲春县治的相关历史329
三、罗州城的城市类型与城市开发机理331
四、从罗州城出土的茶具看茶文化与宋代蕲州的茶业贸易335
五、余论337
附表342
附表一 战国灰坑登记表342
附表二 汉代灰坑登记表342
附表三 战国两汉水井登记表346
附表四 隋唐灰坑登记表346
附表五 道路(L1)登记表350
附表六 宋代灰坑登记表352
后记356
Abstract357
图一 蕲春县地理位置图2
图二 罗州城地理位置图3
图三 探方位置分布图7
图四 探方分布示意图8
图五 罗州城城垣平面图14
图六 罗州城第一重城垣分布图15
图七 罗州城遗迹分布图18
图八 T3821北壁剖面图19
图九 T4215、T4315北壁剖面图20
图一○ T4416东壁剖面图21
图一一 T4317南壁剖面图22
图一二 T4116东壁剖面图23
图一三 战国两汉遗迹分布图30
图一四 H10平、剖面图31
图一五 H20平、剖面图32
图一六 H31平、剖面图33
图一七 H32平、剖面图33
图一八 H38平、剖面图34
图一九 J1平、剖面图36
图二○ J2平、剖面图37
图二一 J3平、剖面图39
图二二 J5平、剖面图40
图二三 陶器纹饰44
图二四 陶器纹饰45
图二五 陶器纹饰46
图二六 陶器纹饰47
图二七 陶器纹饰48
图二八 瓦当及陶器纹饰49
图二九 陶盆50
图三○ 陶盆52
图三一 陶盆53
图三二 陶盆55
图三三 陶盆、甑、盒、钵57
图三四 陶罐58
图三五 陶罐、甗59
图三六 陶罐61
图三七 陶罐、硬陶罐62
图三八 陶瓮64
图三九 陶瓮65
图四○ 陶缸、壶66
图四一 陶甑68
图四二 陶鬲69
图四三 陶豆71
图四四 陶豆柄73
图四五 陶盘、盂、鼎75
图四六 陶器座、盘、匜77
图四七 陶量、釜78
图四八 筒、板瓦79
图四九 筒、板瓦81
图五○ 陶、铜、铁器83
图五一 陶井圈84
图五二 硬陶罐、釉陶壶85
图五三 隋唐灰坑分布图88
图五四 H2平、剖面图89
图五五 H7平、剖面图89
图五六 H8平、剖面图90
图五七 H9平、剖面图91
图五八 H24平、剖面图92
图五九 H37平、剖面图93
图六○ H47平、剖面图94
图六一 H48平、剖面图95
图六二 H51平、剖面图95
图六三 H55平、剖面图97
图六四 H56平、剖面图98
图六五 L1(T3717、T3817北壁部位)剖面图99
图六六 L1(T3817、T3717南壁部位)剖面图99
图六七 L1①层路面分布图100
图六八 L1②层路面分布图101
图六九 L1①层排水沟G1内铺置的板瓦104
图七○ L1③层路面分布图104
图七一 L1④层路面分布图105
图七二 瓷碗109
图七三 瓷碗110
图七四 瓷碗112
图七五 瓷碗114
图七六 瓷碗116
图七七 瓷碗118
图七八 异型瓷碗119
图七九 瓷盏121
图八○ 瓷盏122
图八一 瓷高足盘123
图八二 瓷盂、钵、盆125
图八三 瓷盘口壶、砚126
图八四 瓷执壶、四系壶、罐、杯、盖纽127
图八五 瓷塑129
图八六 瓷器花纹130
图八七 釉陶碗133
图八八 釉陶罐135
图八九 釉陶罐136
图九○ 釉陶罐、小瓶、执壶、杯138
图九一 釉陶钵、盂139
图九二 釉陶碟140
图九三 釉陶盅141
图九四 釉陶盆、盘、灯、器盖142
图九五 釉陶瓮143
图九六 硬陶盆、碾轮145
图九七 硬陶砚、陶砚、硬陶插座146
图九八 陶罐148
图九九 陶罐149
图一○○ 陶盆151
图一○一 陶盆152
图一○二 陶盆153
图一○三 陶釜154
图一○四 陶瓮、钵155
图一○五 筒瓦156
图一○六 板瓦、石磨盘157
图一○七 瓦当158
图一○八 铜、铁、骨器159
图一○九 铜钱161
图一一○ 宋代灰坑分布图163
图一一一 H17平、剖面图164
图一一二 H18平、剖面图164
图一一三 H21平、剖面图165
图一一四 H23平、剖面图166
图一一五 H26平、剖面图167
图一一六 H30平、剖面图168
图一一七 瓷器纹饰171
图一一八 瓷器纹饰172
图一一九 瓷碗173
图一二○ 瓷碗174
图一二一 瓷碗175
图一二二 瓷碗177
图一二三 瓷碗178
图一二四 瓷碗180
图一二五 瓷碗181
图一二六 瓷盏182
图一二七 瓷盏184
图一二八 瓷盏186
图一二九 瓷盘188
图一三○ 瓷盘190
图一三一 瓷盘191
图一三二 瓷盘193
图一三三 瓷盘195
图一三四 瓷碟196
图一三五 瓷碟198
图一三六 瓷钵200
图一三七 瓷执壶202
图一三八 瓷罐、盅203
图一三九 瓷粉盒203
图一四○ 瓷枕、瓶、杯205
图一四一 瓷器盖206
图一四二 瓷塑兽、塑人、围棋子、钉状器208
图一四三 鱼纹、铭记拓片209
图一四四 釉陶碗、碟212
图一四五 釉陶执壶、无耳壶214
图一四六 釉陶执壶215
图一四七 釉陶韩瓶、炉216
图一四八 釉陶带系瓶217
图一四九 釉陶双耳壶218
图一五○ 釉陶无刻槽钵219
图一五一 釉陶无刻槽钵、无耳壶220
图一五二 釉陶刻槽钵221
图一五三 釉陶小瓶、杯222
图一五四 釉陶盅223
图一五五 釉陶罐224
图一五六 釉陶罐226
图一五七 釉陶罐227
图一五八 釉陶罐229
图一五九 釉陶瓮230
图一六○ 釉陶缸231
图一六一 釉陶鸟首、人面232
图一六二 硬陶刻槽钵234
图一六三 硬陶罐235
图一六四 陶无流盆237
图一六五 陶无流盆239
图一六六 陶带流盆240
图一六七 陶钵241
图一六八 陶器纹饰243
图一六九 陶扑满244
图一七○ 陶插座、拍、灯座、构件245
图一七一 陶球、珠246
图一七二 瓦面、瓦当纹饰247
图一七三 筒瓦、板瓦、瓦当248
图一七四 陶碾轮、石碾槽249
图一七五 骨条、玉笄250
图一七六 铜钱251
图一七七A 战国两汉遗存陶器分期图256
图一七七B 战国两汉遗存陶器分期图258
图一七七C 战国两汉遗存陶器分期图260
图一七七D 战国两汉遗存陶器分期图261
图一七七E 战国两汉遗存陶器分期图262
图一七七F 战国两汉遗存陶器分期图263
图一七七G 战国两汉遗存陶器分期图264
图一七八A 隋唐遗存器物分期图270
图一七八B 隋唐遗存器物分期图272
图一七八C 隋唐遗存器物分期图274
图一七八D 隋唐遗存器物分期图276
图一七九A 宋代遗存器物分期图286
图一七九B 宋代遗存器物分期图287
图一七九C 宋代遗存器物分期图288
图一七九D 宋代遗存器物分期图289
图一七九E 宋代遗存器物分期图290
图一七九F 宋代遗存器物分期图292
图一八○ 标本15正交偏光照303
图一八一 标本29正交偏光照303
图一八二 标本29显微照303
图一八三 标本16的体视显微镜照303
图一八四 标本17的体视显微镜照303
图一八五 标本17显微镜照303
图一八六 标本14、15、29和30的X射线衍射图304
图一八七 瓷胎硅铝比散点图307
图一八八 标本瓷釉b值柱状图308
图一八九 宋代青白瓷胎微量元素聚类图317
图一九○ 宋代黑釉瓷胎成分聚类图318
图一九一 黑釉瓷釉成分聚类图319
图一九二 宋代绿釉陶X射线衍射结果320
图一九三 宋代绿釉陶的外观照322
图一九四 标本的表面照322
图一九五 标本的剖面照322
图一九六 标本不同部位扫描电镜下的形貌照及其能谱图323
图一九七 银釉的X射线衍射图谱324
图一九八 银釉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324
图一九九 绿釉表面铅的光电子能谱图325
表一 ⑤A层陶器胎质统计表41
表二 ⑤B层陶器胎质统计表42
表三 ⑤C层陶器胎质统计表42
表四 ⑤D层陶器胎质统计表42
表五 ⑤E层陶器胎质、纹饰统计表42
表六 ⑤A层陶器纹饰统计表43
表七 ⑤B层陶器纹饰统计表43
表八 ⑤C层陶器纹饰统计表43
表九 ⑤D层陶器纹饰统计表43
表一○ 第③层瓷器胎色统计表106
表一一 第④层瓷器胎色、釉色统计表107
表一二 第③层瓷器釉色统计表107
表一三 第③层瓷器纹饰统计表107
表一四 第④层瓷器纹饰统计表107
表一五 第③层釉陶器胎色统计表131
表一六 第④层釉陶器胎质、釉色统计表131
表一七 第③层釉陶器釉色统计表132
表一八 第③层釉陶器纹饰统计表132
表一九 第④层釉陶器纹饰统计表132
表二○ 第③层陶器胎质、纹饰统计表147
表二一 第④层陶器胎质、纹饰统计表147
表二二 ②A层瓷器胎色统计表168
表二三 ②B层瓷器胎色统计表168
表二四 ②A层瓷器釉色统计表169
表二五 ②B层瓷器釉色、纹饰统计表169
表二六 ②A层瓷器纹饰统计表169
表二七 ②A层釉陶器胎色统计表209
表二八 ②B层釉陶器胎色统计表210
表二九 ②A层釉陶器釉色统计表210
表三○ ②B层釉陶器釉色统计表210
表三一 ②A层釉陶器纹饰统计表210
表三二 ②B层釉陶器纹饰统计表211
表三三 ②A层硬陶器胎色、纹饰统计表233
表三四 ②B层硬陶器胎色、纹饰统计表233
表三五 ②A层陶器胎质统计表235
表三六 ②B层陶器胎质、纹饰统计表236
表三七 ②A层陶器纹饰统计表236
表三八 战国两汉遗存典型单位器物型式组合序列表……(插页)表三九 战国两汉遗存主要器物型式分期表255
表四○ 隋唐遗存典型单位器物型式组合序列表……(插页)表四一 隋唐遗存主要器物分期表268
表四二 宋代遗存典型单位器物型式组合序列表281
表四三 宋代遗存主要器物型式分期表284
表四四 隋唐遗存瓷器窑系统计表298
表四五 隋唐瓷器送检测标本登记表301
表四六 隋唐瓷器吸水率测试结果302
表四七 隋唐瓷器标本测试条件304
表四八 隋唐瓷器瓷胎化学组成305
表四九 隋唐瓷器瓷釉化学组成306
表五○ 宋代遗存瓷器窑系统计表310
表五一 宋代陶瓷器送检标本登记表313
表五二 宋代陶瓷器胎质化学组成表314
表五三 宋代陶瓷器瓷釉化学组成表315
表五四 宋代青白瓷胎微量元素组成表316
表五五 标本表面不同部位扫描电镜能谱的半定量成分分析结果323
表五六 铅单质及其氧化物的结合能325
表五七 磷酸盐的溶度积327
表五八 宋代部分州府治所与元代州府治所迁移对应表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