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西通史 卷1 先秦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泽民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0304276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64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6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山西通史 卷1 先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记述3
第一章 远古时代山西的地理环境与气候3
第一节 概况3
第二节 早更新世时期4
第三节 中更新世时期6
第四节 晚更新世时期7
第二章 山西远古人类文化的诞生与初步发展12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12
一、早期的人类遗址12
二、西侯度遗址13
三、匼河遗址16
四、丁村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18
五、古交盆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20
六、大同青瓷窑旧石器遗址22
七、南海峪洞穴遗址和垣曲盆地的旧石器地点23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24
一、丁村遗址群24
二、许家窑遗址28
第三节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31
一、小石器文化系列31
二、细石器文化系列34
第四节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社会形态38
第三章 氏族社会的繁荣和华夏文明的形成42
第一节 新石器时代考古概况42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44
第三节 仰韶文化时期48
一、仰韶时期早期的文化48
二、仰韶时期中期的文化53
三、仰韶时期晚期的文化58
四、仰韶时期的文化成就与社会形态59
第四节 庙底沟二期文化71
第五节 龙山文化时期75
一、龙山时期的文化概况75
二、龙山时期的文化成就81
第六节 关于华夏文明起源的传说与考古发现的踪迹90
一、关于华夏文明起源的传说90
二、陶寺文化与唐尧文化94
三、虞舜文化与晋西南的考古遗存”97
四、华夏文明的形成99
第四章 夏朝与夏部族文化101
第一节 夏朝的范围和年代101
第二节 夏朝的社会结构105
第三节 考古学上的夏文化108
一、何谓“夏文化”108
二、二里头文化110
三、东下冯文化113
第四节 夏朝的经济和文化成就117
一、农业生产和历法117
二、手工业生产119
三、刻画符号、占卜与音乐舞蹈120
第五章 殷商文化与商代方国文化122
第一节 商族的崛起和成汤灭夏122
第二节 山西境内丰富多彩的商代方国文化130
一、与商朝关系友好的方国文化130
二、与殷商相对峙的方国文化133
第三节 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138
第四节 商代的社会经济141
一、农业和家畜的饲养141
二、手工业143
三、商业和交通147
第五节 商代的文化、科技148
一、文字148
二、历法和星象知识150
三、雕塑与乐舞151
第六章 晋国的创立与勃兴152
第一节 姬发灭商与周朝初年的统治152
第二节 晋国的创立与初步发展155
一、叔虞封唐155
二、“晋”的来历157
三、早期晋都“翼”与“绛”159
四、文侯勤王162
第三节 旁支代宗与晋国的勃兴164
一、“曲沃”代“绛”164
二、晋国的勃兴169
三、骊姬之乱172
四、韩原之战与晋惠公的失败174
第七章 晋国的霸业179
第一节 重耳的流亡生涯与归国执政179
第二节 晋文公的改革与霸业182
一、国内的政治、经济改革182
二、平叛与勤王183
三、晋楚城濮之战185
第三节 晋与秦、楚、齐之间的关系190
一、历史背景190
二、晋秦之间的关系191
三、晋与楚国的关系194
四、晋齐鞍之战199
第四节 卿大夫专政与迁都新田201
一、赵盾专政与下宫之役201
二、诛杀三郤的车辕之役207
第五节 晋悼公的改革与晋国的复兴209
一、晋悼公的即位209
二、晋悼公在国内的改革210
三、晋悼公的对外政策213
第八章 六卿专政与三家分晋216
第一节 铲除公室旧族216
第二节 晋公室的腐化堕落219
第三节 封建因素的成长221
一、人殉制度的衰落221
二、土地私有化和伍税制224
三、成文法的颁布227
四、郡县制的形成与发展228
第四节 三家分晋229
一、六卿执政与兼并前的准备229
二、范和中行氏的灭亡233
三、三家灭智238
第九章 韩、赵、魏三国的政治形势以及秦对三晋的崇并243
第一节 三晋各国的疆域243
第二节 三晋的变法改革245
第三节 战国前期的魏、赵、韩三国252
一、魏国的崛起252
二、赵国和韩国的发展256
第四节 秦对三晋的兼并259
一、魏国河东的失陷与最后灭亡259
二、韩国的灭亡263
三、秦对赵国的兼并265
第十章 晋及三晋的社会形态和各种制度272
第一节 晋及三晋的社会形态272
第二节 晋及三晋的法律制度与法制思想280
一、法律制度280
二、法制思想285
第三节 晋及三晋的军事制度292
一、军队编制292
二、将领与士兵294
三、兵种、兵器、战术与防御工事297
第四节 晋国的其他制度304
一、宗法制度304
二、职官制度307
三、婚姻制度310
第五节 晋及三晋的都城314
一、晚期晋国的都城——侯马新田314
二、赵国的晋阳与邯郸321
三、魏国的安邑与大梁324
四、韩国的都城326
第十一章 晋及三晋经济的发展329
第一节 农业和畜牧业329
一、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329
二、农作物种类和材木林334
三、畜牧业与狩猎337
第二节 手工业和营造建筑341
一、概况341
二、青铜器铸造和冶铁业343
三、制革与车船制造350
四、纺织和印染355
五、陶器、石器、骨器、木器的制造357
六、玉器、石圭等礼仪品的制作360
七、营造和建筑业362
第三节 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兴起364
第四节 交通道路与关税369
第十二章 晋及三晋时期的文化373
第一节 哲学思想373
一、从“以德配天”到“重民轻天”373
二、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萌芽376
第二节 史学、文学和音乐艺术377
一、文字377
二、史学和文学380
三、音乐、舞蹈和绘画384
第三节 科技文化387
一、天文历法387
二、数学、物理和化工392
三、医药和生物、植物学394
第十三章 晋及三晋与戎狄游牧部落的关系397
第一节 概说397
第二节 与晋毗邻的戎狄诸部398
第三节 晋及三晋的戎狄政策404
第四节 晋文化与戎狄文化的相互影响407
下编·专论411
从黄河流域的考古发现看中国古代氏族社会与铜石并用文化411
一、铜石并用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他411
二、母系氏族社会与我国铜器的起源413
三、父系氏族社会与铜石并用文化420
四、氏族制度的解体与青铜时代的到来426
从临汾陶寺墓地的发现看中国古代的氏族部落联盟432
一、考古资料所反映的贫富分化状况和等级观念432
二、部落联盟阶段的人祭与人殉435
三、古代文献记载的部落联盟阶段436
四、唐尧与陶寺墓地的关系439
五、部落联盟晚期的概况441
山西在华夏文明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443
一、关于创立华夏文明的古史传说444
二、山西在华夏文明形成中的地位与作用455
晋作爰田、作州兵考释465
一、晋作爰田、作州兵的横向考瘵465
二、晋作爰田、作州兵的内涵471
侯马陶范艺术研究483
一、概述483
二、侯马陶范简说493
三、侯马陶范分期503
四、侯马陶范的艺术特点509
春秋青铜器制作技术研究523
一、分铸法524
二、造型设计526
三、后加工技艺529
四、纹饰制作530
五、青铜合金的比例534
晋国鸟纹鸟造型铜器研究538
一、乌纹、鸟造型铜器举例538
二、艺术特征543
三、产生的原因545
中原地区春秋战国墓葬浅析550
一、族葬制的“公墓”与“邦墓”551
二、墓圹形制的变化553
三、从“人殉″到“人俑”的变化558
四、随葬陶器的组合及演变563
五、墓葬变化的原因及所反映的社会面貌565
从黄河中游地区的考古发现看中国国家形成的过程568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569
二、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的出现574
三、专职巫师和巫师集团的形成580
四、国家的最后形成586
春秋时代首屈一指的军事家先轸590
一、先轸具有忠于国事、勇于献身的高尚品质591
二、先轸具有多谋善断的过人胆略和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能594
三、先轸对春秋时期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602
三晋文化的一朵奇葩——名家文化605
一、名家文化产生的时代背景606
二、名家学说的特点610
三、名家的贡献与影响625
论战国时期三晋文化对秦文化的影响633
一、春秋时期晋、秦文化的特点633
二、战国时期三晋文化向秦的传播637
三、三晋文化对秦文化的影响641
晋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646
一、晋文化的概念646
二、晋文化的形成648
三、晋文化的特点652
四、晋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