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精神病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精神病学
  • 沈渔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0565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045页
  • 文件大小:394MB
  • 文件页数:1081页
  • 主题词:精神病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精神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精神病学概述1

第一节 精神病学学科发展概况精神病学的任务1

一、概述1

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在精神病学中的反映1

三、中世纪神学宗教对精神病学发展的影响1

四、18世纪工业革命和科学进步对西欧精神病学的影响1

第二节 我国近代精神病学科发展概况2

一、概述2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精神病学事业的主要成就2

第三节 现代精神病学学科发展概况3

一、生物精神病学的进展4

二、社会精神病学4

第四节 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精神疾病谱的变化及我国近代精神病学发展概况5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神经学基础7

第一节 意识和意识障碍7

一、意识的解剖基础7

二、意识障碍的程度9

三、特殊意识障碍9

第二节 睡眠与睡眠障碍9

一、睡眠的生理解剖10

二、睡眠障碍及其相关疾病10

第三节 记忆与记忆障碍11

第四节 大脑半球功能定位12

第五节 分裂脑14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神经生化基础17

第一节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7

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17

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17

三、神经元可塑性19

第二节 中枢神经递质20

一、神经递质的必要条件20

二、神经递质分类20

三、一些主要中枢神经递质神经通路、受体的特点以及代谢20

第三节 神经营养因子23

一、神经营养因子的分类23

二、神经营养因子的主要功能23

第四节 神经内分泌24

第五节 神经肽26

第六节 免疫功能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关系28

一、免疫系统概述28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28

三、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功能在生物学上的相互作用28

第四章 精神疾病的遗传学基础32

第一节 概述32

一、医学遗传学的分支学科32

二、医学遗传学的发展和展望33

第二节 细胞遗传学简介33

一、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33

二、遗传定律33

三、核型分析和染色体显带34

四、染色体畸变35

第三节 分子遗传学简介35

一、DNA和基因35

二、基因的复制36

三、基因的表达37

第四节 群体遗传学简介37

一、家族聚集性分析38

二、双生子研究38

三、寄养子和半同胞研究38

四、系谱分析39

第五节 多基因遗传病39

一、易感性、易患性、发病阈值与群体发病率39

二、遗传度40

第六节 医学遗传学检测技术41

一、分子杂交41

二、多聚酶链式反应42

三、DNA测序42

四、基因芯片42

五、转基因动物43

第七节 常用遗传学研究手段和分析方法44

一、基因的多态性44

二、遗传学研究分析方法45

第八节 遗传学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46

一、人类基因组学46

二、基因治疗47

三、遗传伦理学47

四、精神科临床工作中的遗传咨询48

第五章 精神障碍的心理学基础51

第一节 心理现象概述51

一、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51

二、个性心理52

第二节 与精神病学有关的心理学领域53

一、认知神经科学53

二、医学心理学及相关领域55

第三节 与精神障碍有关的心理学研究58

一、感知觉58

二、记忆59

三、注意60

四、情绪60

五、精神障碍的人格基础63

第六章 心理社会因素与精神卫生68

第一节 应激与健康68

一、应激与应激研究的进展68

二、应激因素或应激源71

三、应激反应的中介机制72

四、应激与生活事件75

五、应激与精神卫生76

六、对应激的处理78

第二节 文化与精神卫生79

一、文化的概念及其对精神卫生事业的意义79

二、中国的文化精神医学82

三、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与心理适应85

第七章 社会学、人类学与精神病学95

第一节 概述95

一、精神医学模式95

二、社会学与精神病学96

三、人类学与精神病学97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社会文化根源98

一、精神疾病的界定98

二、社会结构因素与精神疾病的分布99

三、社会动荡与精神疾病100

四、文化源性应激100

五、对精神病人的歧视101

第三节 社会文化与精神疾病的表现101

一、社会文化与精神疾病的症状101

二、文化与精神症状的表达102

第四节 民间对精神疾病的归因103

一、患者个体103

二、自然界104

三、社会界104

四、超自然界104

第五节 社会文化与精神疾病的诊断105

第六节 文化与精神疾病的治疗107

一、医疗保健服务系统的基本结构107

二、求医行为107

三、心理障碍的文化治疗108

第八章 精神障碍流行病学111

第一节 概述111

一、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的概念111

二、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的目的和用途112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12

一、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和发展史112

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类型112

第三节 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学问题115

一、调查设计中的有关问题115

二、诊断标准和标准化精神检查工具的选择115

三、评价工具的标准116

四、实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17

五、一致性检验117

第四节 国内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概况118

一、1982年全国12地区和1993年全国7地区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119

二、各地区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121

三、老年、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122

第九章 国外精神病学主要学派125

第一节 概述125

第二节 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派125

一、经典的弗洛伊德学说126

二、新弗洛伊德学派127

三、动力精神病学的新课题127

第三节 心理生物学派128

一、人类可以科学地研究自己的心理活动129

二、在医疗工作中要调动病人和医务人员的自发性129

三、精神疾病与社会因素130

四、精神病院的管理130

五、用“常识”判断问题131

六、心理生物学131

七、病态行为学132

第四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132

第十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133

第一节 概述133

第二节 人类对精神障碍病因的认识历程133

第三节 病因学的研究方法136

一、临床学方法136

二、流行病学方法136

三、遗传学方法136

四、神经科学方法136

五、心理学方法138

六、社会学方法138

第四节 致病因素的分类138

一、生物因素138

二、心理因素140

三、社会文化因素140

第五节 各类因素的相互作用141

一、致病因素与条件因素142

二、素质因素、诱发因素与附加因素142

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142

四、外因与内因142

五、远因与近因143

六、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143

七、原发因素和继发因素143

第六节 临床个案的病因分析143

一、临床资料收集143

二、病因分析143

第七节 发病机制144

一、遗传因素的发病机制144

二、脑器质性因素的发病机制144

三、全身性或内脏疾病等躯体因素的发病机制145

四、心理因素的发病机制145

五、社会因素对发病的影响145

第十一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146

第一节 概述146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146

一、认知过程和认知过程的障碍147

二、情感过程和情感过程的障碍167

三、意志、行为和意志行为的障碍170

四、意识和意识障碍174

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综合征178

一、幻觉-妄想综合征178

二、精神自动症综合征178

三、类妄想性幻想综合征179

四、疑病症综合征179

五、Cotard综合征179

六、科萨柯夫综合征180

七、紧张症性综合征180

八、情感综合征180

九、强迫状态180

十、病理性嫉妒综合征180

十一、Capgras综合征181

第十二章 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182

第一节 采取病史须知182

第二节 病历格式与内容183

第三节 精神检查须知184

第四节 精神检查提纲185

一、合作病人的检查提纲185

二、兴奋和木僵病人的检查提纲186

三、智力检查186

第五节 物理检查与实验室检查186

第六节 脑电图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187

一、脑电图187

二、脑诱发电位193

三、多导睡眠图201

四、定量药物脑电图203

五、用循证医学评价脑电生理检测205

第七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人的补充检查206

一、精神检查206

二、言语功能208

三、结构性脑成像及功能性脑成像检查213

第八节病例的诊断、分析方法213

一、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问题及其合理解决方法的探讨213

二、临床精神科医生的普遍的困惑和临床诊断失误214

三、临床诊断失误的实质及解决的可行性途径方法探讨215

四、“分两步走,纵横交叉的精神障碍病例分析,临床诊断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提出和说明216

五、病例分析217

第九节 病历的书写220

一、如何写好精神科病历220

二、病程记录的格式与要求220

三、出院志的格式和内容220

第十节 脑成像技术在精神科的应用223

一、结构性脑成像检查223

二、功能性脑成像研究226

第十一节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精神科的应用227

一、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227

二、功能磁共振成像的任务设计和分析228

三、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精神障碍研究中的应用229

第十二节 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检查在精神科临床应用229

一、眼球轨迹运动检查操作230

二、眼球运动轨迹与精神分裂症231

三、眼球运动与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231

四、眼球运动与精神分裂症脑结构研究232

第十三章 心理测量在精神卫生领域中的应用238

第一节 概述238

一、心理测量的概念238

二、心理测量的性质和水平238

三、心理测量的功用238

四、心理测量工具的种类238

五、心理测量的资料来源239

六、心理测量工具(量表)的信度、效度评价239

七、心理测量的误差239

八、正确使用和对待心理测量239

第二节 临床心理测量240

一、标准化精神检查工具——诊断性评定量表240

二、精神症状评定量表245

三、治疗中不良反应量表255

四、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257

第三节 人格测量258

一、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258

二、艾森克人格问卷259

三、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260

第四节 认知活动的测量261

一、儿童心理发育评估261

二、老人认知障碍检查评定表262

第五节 与应激有关的心理测量265

一、生活经历调查表265

二、亲属应激量表268

三、症状自评量表269

四、一般健康问卷273

五、社会再适应量表273

第六节 流行病学调查常用筛查表275

一、精神病筛选表275

二、神经症筛选表277

三、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278

四、饮酒情况筛查表280

第十四章 精神障碍的分类学和发展动态283

第一节 精神障碍分类学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方法283

一、研究目的283

二、研究意义283

三、研究方法283

第二节 国际分类学的发展趋势284

一、历史发展沿革284

二、精神疾病的分类原则285

三、症状与诊断286

四、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中的质别取向与量别取向286

五、单一诊断与多个诊断,单轴诊断与多轴诊断287

六、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学的发展趋势287

第三节 精神疾病国际分类法与美国分类法的比较287

第四节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现状与展望292

一、历史回顾与现状292

二、我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与分类方案发展展望294

第十五章 痴呆和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97

第一节 概述297

一、痴呆的原因297

二、痴呆的分类297

三、痴呆的诊断标准298

四、痴呆的流行病学研究300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300

一、概述300

二、流行病学301

三、神经病理学302

四、病因和可能发病机制304

五、临床表现308

六、病程及预后312

七、诊断313

八、鉴别诊断316

九、治疗319

十、护理与照料323

第三节 老年痴呆路易体型324

第四节 额叶痴呆和皮克病325

一、疾病分类学325

二、流行病学325

三、临床特征325

四、治疗与预后326

第五节 朊病毒病——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326

一、概述326

二、病理与病因326

三、临床表现327

四、治疗327

第六节 正常压力脑积水327

第七节 亨廷顿病327

一、概述327

二、病因与病理327

三、临床表现328

四、治疗328

第八节 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的精神障碍328

一、概述328

二、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329

三、临床表现329

四、实验室检查330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330

六、治疗330

第九节 帕金森病331

一、概述331

二、病理、病因和发病机制331

三、临床表现332

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332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333

六、治疗和预后334

第十节 多发性硬化所致的精神障碍335

一、概述335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335

三、临床表现335

四、实验室检查336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336

六、治疗336

第十一节 弥漫性硬化症所致的精神障碍337

一、概述337

二、病因和病理337

三、临床表现337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337

五、治疗337

第十六章 癫痫性精神障碍341

第一节 概述341

第二节 癫痫的分类342

一、癫痫发作的国际分类342

二、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国际分类343

三、难治性癫痫343

第三节 流行病学344

一、癫痫的流行病学调查344

二、癫痫患者合并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344

第四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345

一、癫痫的病因345

二、癫痫的发病机制346

三、癫痫性精神障碍的发生机制346

第五节 癫痫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348

一、发作期精神障碍348

二、发作前后精神障碍350

三、发作间歇期精神障碍351

四、与发作可能有关的行为障碍352

五、抗癫痫药物引起的精神障碍353

第六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54

一、癫痫发作和癫痫的诊断354

二、检查手段355

三、鉴别诊断356

四、癫痫性精神障碍的诊断356

第七节 治疗356

一、癫痫的药物治疗356

二、发作间歇期精神障碍的治疗357

三、心理治疗358

四、癫痫外科手术治疗358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精神障碍360

第一节 病毒性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360

一、概述360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360

三、临床表现及分型361

四、诊断363

五、鉴别诊断363

六、治疗363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36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65

二、临床表现365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365

四、治疗366

第三节 流行性甲型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36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66

二、临床表现366

三、预后366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366

五、治疗366

第四节 结核性脑膜炎所致的精神障碍366

一、临床表现367

二、预后367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367

四、治疗367

第五节 麻痹性痴呆36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368

二、临床表现368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370

四、治疗371

第十八章 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372

第一节 概述372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372

第三节 临床表现373

一、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共同特点373

二、几种常见的急性感染所致精神障碍373

三、HIV/AIDS相关的精神卫生问题376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79

第五节 治疗379

第十九章 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障碍381

第一节 概述381

一、流行病学381

二、TBI的分类381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382

一、原发性脑损伤382

二、继发性脑损伤——颅内血肿384

第三节 临床表现385

一、TBI所致的急性精神障碍385

二、TBI所致的慢性精神障碍385

三、幼儿期TBI所致远期精神障碍389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89

第五节 治疗和预防390

第二十章 颅内肿瘤所致的精神障碍391

第一节 概述391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391

一、精神症状的形式391

二、颅内肿瘤病理与精神症状392

三、影响颅内肿瘤引起精神症状的因素393

第三节 临床表现394

一、脑肿瘤的早期症状394

二、充分发展期(肿瘤诊断确立后)395

三、局限性症状397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98

第五节 治疗399

第二十一章 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401

第一节 概述401

一、概念401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401

三、临床特点及表现402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402

五、治疗原则403

第二节 内脏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403

一、心血管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403

二、呼吸系统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406

三、消化系统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407

四、肾脏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409

第三节 内分泌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410

一、甲状腺功能异常所致的精神障碍411

二、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所致的精神障碍413

三、脑垂体功能异常所致的精神障碍414

四、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所致的精神障碍417

五、性腺功能异常所致的精神障碍417

六、糖尿病所致的精神障碍422

七、低血糖症所致的精神障碍423

八、血紫质病所致的精神障碍424

第四节 营养缺乏所致的精神障碍425

一、烟酸缺乏所致的精神障碍425

二、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精神障碍426

三、叶酸缺乏所致的精神障碍426

四、水、电解质紊乱所致的精神障碍427

第五节 风湿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429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精神障碍429

二、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所致的精神障碍430

三、硬皮症所致的精神障碍431

四、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所致的精神障碍431

五、眼-口腔-生殖器三联征(白塞病)所致的精神障碍431

第六节 血液病所致的精神障碍432

一、白血病所致的精神障碍432

二、各类贫血所致的精神障碍433

第七节 癌症所致的精神障碍435

第八节 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436

一、手术前后(围术期)所致的精神障碍436

二、烧伤后所致的精神障碍437

三、染色体异常所致的精神障碍438

第二十二章 酒精相关的精神神经障碍440

第一节 概述440

一、流行病学440

二、与酒精有关的躯体及社会损害441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442

一、遗传因素影响酒依赖形成的证据442

二、乙醇代谢基因对酒精滥用和酒依赖的影响443

三、酒依赖的神经电生理改变444

四、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在酒依赖发生中的影响445

第三节 临床表现446

一、酒精依赖446

二、酒精相关的精神神经障碍448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452

第五节 酒精相关的精神神经障碍的治疗453

一、关于酒相关精神神经障碍有效治疗的一般原则453

二、酒依赖的治疗454

第六节 酒依赖的康复459

一、康复的定义459

二、引起复发的因素和对策459

三、康复的基础459

四、对于高危环境的对策460

第七节 酒精相关的精神神经障碍的预防460

一、年龄限制460

二、对酒类广告的管理460

三、酒的供应460

四、驾驶时酒浓度的检测460

五、对过量和有害饮酒者的短暂干预460

第二十三章 阿片类、其他精神活性物质伴发的精神障碍463

第一节 概论463

一、国际、国内毒品流行特征与趋势463

二、基本概念467

三、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468

四、精神活性物质使用的相关因素469

五、药物依赖解释模型473

六、药物依赖的动物模型474

七、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检查与诊断475

第二节 各论476

一、阿片类药物476

二、镇静、安眠和抗焦虑药480

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482

四、氯胺酮484

五、大麻486

六、烟草487

第二十四章 中毒性精神障碍491

第一节 概述491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491

第三节 临床表现及治疗491

一、工业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492

二、农药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497

三、医用药物中毒所致的精神障碍498

第二十五章 精神分裂症503

第一节 概述503

一、患病率503

二、发病率504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504

一、遗传因素504

二、环境中的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505

三、神经生化病理的研究505

四、大脑病理和脑结构的变化以及神经发育异常假说506

第三节 临床表现507

一、精神症状507

二、躯体和神经系统、实验室检查变化512

三、前驱期症状、早期症状和临床类型513

四、发病、病程和预后516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518

一、诊断依据518

二、鉴别诊断522

第五节 治疗527

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527

二、心理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531

第六节 预防532

第二十六章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534

第一节 概述534

第二节 临床表现、诊断、病程和预后534

一、临床表现534

二、诊断标准535

三、病程和预后536

第三节 治疗536

一、分裂情感性躁狂的治疗536

二、分裂情感性抑郁的治疗536

第二十七章 偏执性精神障碍538

第一节 概述538

第二节 偏执狂和偏执状态538

一、偏执狂538

二、偏执状态540

三、治疗541

第三节 急性妄想发作541

一、概述541

二、临床表现542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542

四、治疗543

第二十八章 情感(心境)障碍544

第一节 概述544

第二节 流行病学545

第三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548

一、生物化学548

二、神经内分泌552

三、神经免疫学554

四、睡眠与脑电生理异常554

五、脑影像学研究555

六、遗传学研究555

七、心理社会因素558

第四节 临床表现559

一、抑郁发作559

二、躁狂发作561

第五节 诊断标准562

一、抑郁发作562

二、复发性抑郁障碍563

三、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563

四、双相情感障碍564

五、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564

第六节 鉴别诊断565

一、躁狂(轻躁狂)发作的鉴别诊断565

二、抑郁发作的鉴别诊断565

第七节 对各种临床状态的经典描述567

一、当行概念567

二、经典分类概念569

第八节 病程与预后572

一、抑郁性障碍572

二、双相障碍573

第九节 治疗573

一、抑郁症的治疗573

二、心理治疗585

第十节 老年期抑郁性障碍586

一、概述586

二、流行病学586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586

四、临床表现587

五、预后588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588

七、治疗和维持治疗589

第二十九章 神经症592

第一节 概述592

一、共同特征592

二、分类594

三、流行病学594

第二节 恐惧症59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596

二、临床表现59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597

四、病程和预后598

五、治疗598

第三节 焦虑症599

一、病因与病理机制599

二、临床表现600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600

四、预后601

五、治疗601

第四节 强迫症60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603

二、临床表现603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603

四、预后604

五、治疗604

第五节 躯体形式障碍605

一、概述605

二、躯体化障碍605

三、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606

四、躯体形式疼痛障碍606

五、疑病症606

第六节 神经衰弱608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608

二、临床表现609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609

四、病程和预后610

五、治疗610

第七节 癔症611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612

二、临床表现613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614

四、病程和预后616

五、治疗616

第三十章心因性精神障碍620

第一节 急性应激反应620

一、概述620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620

三、临床表现621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621

五、治疗622

第二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622

一、概述622

二、流行病学623

三、临床表现62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623

五、治疗624

第三节 适应性障碍625

一、概述625

二、病因625

三、临床表现625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626

五、治疗627

第四节 感应性精神障碍627

一、发病因素628

二、临床表现628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628

四、治疗原则629

第三十一章 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630

第一节 恐缩症630

一、概述630

二、病因、发病机制探讨630

三、临床表现631

四、诊断、鉴别诊断、病程、预后631

五、预防、治疗631

第二节 气功偏差所致精神障碍631

一、概述631

二、病因、发病机制探讨632

三、临床表现632

四、诊断、治疗和预防632

第三节 亚文化性癔症性附体状态633

一、概述633

二、癔症性附体状态的临床和精神病学特点634

第三十二章 心理生理障碍与心身疾病637

第一节 心身医学的发展简史638

第二节 心身医学的基本理论与相关问题639

一、心理动力学与心理生理学639

二、情绪与躯体功能640

三、性格与心身疾病640

四、生活事件与心身疾病641

五、个体易感性与心身疾病641

六、心身疾病的中介机制641

第三节 常见的几种心理生理疾病及其中的心身关系642

一、睡眠与觉醒障碍642

二、性功能障碍644

三、某些疾病中的心身关系645

第四节 心身医学的当代研究方向646

一、实验研究模式646

二、观察和实验技术646

第五节 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治疗方法647

一、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647

二、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648

三、心身疾病的治疗方法648

第三十三章 人格障碍650

第一节 概述650

第二节 病因652

一、神经生物学652

二、心理社会因素654

第三节 人格障碍的特征655

一、反社会人格障碍655

二、偏执型人格障碍657

三、分裂样人格障碍658

四、强迫型人格障碍658

五、表演型人格障碍659

六、冲动型人格障碍659

七、边缘型人格障碍660

八、其他人格障碍661

第四节 人格障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662

一、人格障碍的诊断662

二、人格障碍的鉴别诊断663

三、人格障碍的共病664

第五节 病程和预后664

第六节 治疗664

一、药物治疗665

二、精神外科治疗666

三、心理治疗666

四、教育、训练和安排667

第三十四章 性心理障碍668

第一节 概述668

第二节 性功能障碍669

一、概述669

二、临床表现669

第三节 性变态670

一、概述670

二、病因、发病机制讨论670

三、临床类型和临床特征672

第四节 同性恋674

第五节 治疗675

第三十五章 妇女精神卫生676

第一节 概述676

第二节 精神病理学和精神药理学的性别差异678

一、精神病理学的性别差异678

二、精神药理学的性别差异678

第三节 妇女精神疾病678

一、心境障碍678

二、焦虑症679

三、进食障碍679

四、医学难以解释的躯体症状680

五、精神分裂症680

第四节 月经相关综合征682

一、经前综合征682

二、绝经期综合征685

第五节 生育相关精神疾病687

一、妊娠687

二、分娩687

三、产后心绪不良687

四、产后抑郁687

五、产后(产褥期)精神病688

六、不孕688

七、计划生育有关精神障碍689

第六节 孕产期精神药物使用690

一、各类精神药物在妊娠期使用问题691

二、治疗指南693

第三十六章 精神发育迟滞696

第一节 概述696

第二节 病因696

一、遗传因素696

二、环境因素697

第三节 临床表现及临床分级698

第四节 诊断标准和诊断步骤699

一、诊断标准699

二、诊断步骤699

第五节 精神发育迟滞与精神疾病700

第六节 治疗和预防701

一、治疗701

二、预防702

第七节 几种常见的临床类型702

一、地方性克汀病702

二、苯丙酮尿症703

三、Down综合征704

四、脆性X综合征705

五、性染色体异常705

第三十七章 儿童精神障碍概论707

第一节 儿童精神障碍的分类707

第二节 儿童精神障碍的特点708

第三节 儿童的心理发育709

一、内在因素为主论709

二、外界因素为主论710

第四节 儿童精神障碍的病史和检查711

一、病史采集711

二、病史内容711

三、神经系统检查和精神检查712

第三十八章 儿童特定心理功能发育障碍716

第一节 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716

一、构音障碍716

二、表达性言语障碍716

三、理解性、表达性混合言语障碍717

四、Landau-Kleffner综合征717

第二节 学校技能发育障碍717

一、诊断要点717

二、诊断标准718

三、临床常见类型718

第三节 运动功能发育障碍720

第四节 广泛发育障碍721

一、孤独症障碍721

二、童年瓦解性障碍723

三、Rett综合征723

四、Asperger综合征723

五、未特定的广泛发育障碍724

第三十九章 儿童期情绪与行为障碍725

第一节 儿童情绪障碍725

一、概述725

二、抑郁、焦虑与恐怖725

三、儿童情绪障碍的病因726

四、常见的儿童情绪障碍727

五、儿童情绪障碍的治疗730

第二节 儿童多动综合征731

一、流行病学731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732

三、临床表现734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734

五、预后736

六、治疗736

第三节 儿童少年品行障碍738

一、概述738

二、个体原因探讨739

三、临床案例的主要表现及预后741

四、预防干预和治疗741

第四节 抽动障碍742

一、抽动的概念742

二、抽动障碍的分类及其临床特点742

三、病因和发病机制743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744

五、治疗745

第五节 常见于儿童期的其他症状746

一、口吃746

二、选择性缄默747

三、梦魇与夜惊747

四、睡行症(梦游症)747

五、异食癖748

六、遗尿症748

第四十章 儿童器质性精神障碍752

第一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752

一、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752

二、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精神障碍753

三、结核性脑膜炎所致精神障碍754

四、变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754

五、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754

第二节 儿童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757

第四十一章 儿童精神障碍防治759

第一节 心理治疗759

一、儿童心理治疗的特点759

二、儿童心理治疗的适应证759

三、儿童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及要点760

第二节 住院治疗762

第三节 精神药物的治疗763

一、中枢兴奋剂763

二、抗精神病药765

三、抗抑郁药767

四、心境稳定剂768

五、抗焦虑药及催眠药769

六、抗癫痫药770

七、其他药物770

第四节 预防770

第四十二章 自杀和家庭暴力773

第一节 自杀和自杀预防773

一、自杀的定义、概念和历史沿革773

二、自杀的流行病学774

三、自杀的原因777

四、自杀的预防781

第二节 家庭内暴力及其干预782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及其意义782

二、发生率782

三、病因783

四、治疗与预防784

第四十三章 心理治疗788

第一节心理治疗绪论788

一、心理治疗之概念788

二、心理治疗之治疗模式788

三、心理治疗之施行方式789

四、心理治疗之治愈因素789

五、心理治疗之训练与督导790

六、心理治疗之评审与研究790

七、文化与心理治疗791

第二节 精神分析与分析性心理治疗791

一、定义与概念791

二、精神分析的理论演变与发展791

三、治疗原理794

四、治疗方法与步骤795

五、个案实例796

六、结语797

第三节 支持性心理治疗797

一、定义与概念797

二、基本施行方法798

三、治疗功效与运用范围799

第四节 认知疗法800

一、认知疗法的理论观点及有关概念800

二、认知疗法治疗过程与常用技术方法801

第五节 行为疗法803

一、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803

二、治疗技术804

第六节 家庭治疗808

一、定义与概念808

二、家庭治疗之发展808

三、家庭治疗之目标与病情了解810

四、家庭治疗的进行方法与技巧810

五、家庭治疗之各种模式811

六、家庭治疗之步骤812

七、个案实例说明812

八、结语813

第七节 森田疗法813

一、有关森田疗法的命名813

二、森田疗法的理论813

三、森田疗法的实施814

四、森田疗法的特点815

五、森田疗法在中国的现状816

六、21世纪森田疗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817

第八节 心理咨询818

一、心理咨询遵循的基本原则819

二、咨询人员的素质与条件821

第四十四章 精神药物治疗824

第一节 精神疾病治疗的发展824

第二节 精神药物的命名和分类824

第三节 抗精神病药825

一、典型抗精神病药825

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841

第四节 抗精神病药的维持治疗863

一、持续低剂量策略863

二、常规治疗和间断治疗策略863

三、药物治疗和社会心理治疗相结合864

第五节 长效抗精神病药864

一、口服长效制剂864

二、注射长效制剂864

第六节 联合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864

第七节 促智力药865

一、胆碱酯酶抑制剂865

二、抗氧化剂871

三、促脑代谢及脑循环药872

四、谷氨酸受体拮抗剂873

五、雌激素874

六、抗β-淀粉样蛋白药875

七、神经营养因子875

八、降脂药875

九、非甾体抗炎药875

十、钙拮抗剂875

第八节 抗抑郁药876

一、概述876

二、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880

第九节 心境稳定剂907

一、锂盐908

二、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915

三、丙戊酸盐918

四、新抗癫痫药920

五、苯二氮?类921

第十节 抗焦虑药922

一、概述922

二、苯二氮?类922

三、非苯二氮?类抗焦虑药929

第四十五章 中医治疗935

第一节 概述935

第二节 病因学与病理病机935

一、病因学说935

二、病理病机935

第三节 中医中药治疗936

一、辨证论治及其进展936

二、中药单方复方的临床应用939

三、针刺、电针及耳针治疗940

第四十六章 物理治疗和其他治疗942

第一节 胰岛素治疗942

一、概述942

二、胰岛素的作用及神经生理学资料942

三、适应证943

四、禁忌证943

五、治疗前准备943

六、昏迷治疗方法与技术943

七、昏迷时间944

八、昏迷的临床分期944

九、终止方法945

十、并发症及处理945

十一、胰岛素治疗与其他治疗联合946

第二节 电痉挛治疗946

一、适应证946

二、禁忌证947

三、治疗前准备947

四、治疗技术947

五、其他方法947

六、并发症及处理948

第三节 内分泌治疗948

一、甲状腺素948

二、雌激素949

三、黄体酮949

四、睾酮949

五、皮质醇950

六、促性腺激素950

第四节 降温人工冬眠及常温人工冬眠治疗950

一、适应证950

二、禁忌证950

三、治疗方法950

四、治疗中的反应及处理952

五、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注意事项952

第四十七章 精神障碍的护理954

第一节 护理工作的特点954

一、护理工作的特点954

二、精神科护士的职业素质和角色功能954

第二节 精神障碍病人的基础护理955

一、饮食护理955

二、睡眠护理956

三、个人卫生护理956

第三节 住院病人的组织管理956

一、分级护理956

二、建立休养员委员会956

三、病人组织活动的方式和内容957

第四节 精神科基本护理技能957

一、沟通交流957

二、观察病情957

三、护理记录958

四、给药治疗的方法958

第五节 精神异常状态的护理959

一、躁狂状态的护理959

二、抑郁状态的护理959

三、妄想状态的护理960

四、幻觉状态的护理961

五、紧张综合征的护理961

六、意识障碍状态的护理961

七、强迫状态的护理962

八、癔症性精神障碍和运动障碍的护理962

九、攻击性暴力行为的护理963

十、药物依赖戒断综合征的护理963

第六节 精神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964

一、吞咽困难的护理964

二、便秘和尿潴留的护理964

三、体位性低血压的护理964

四、皮疹的护理965

五、恶性综合征的护理965

六、白细胞下降的护理965

七、碳酸锂中毒的护理965

第七节 精神科意外事件的急救和预防965

一、意外事件发生的原因965

二、常见意外事件的急救处理966

三、意外事件的预防967

第八节 慢性精神病人的护理968

一、住院慢性精神病人发作期的护理968

二、要加强心理护理968

三、康复训练护理968

四、社区保健重返社会968

第九节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969

一、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特点和原则969

二、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重点969

第十节 家庭护理973

一、家庭形态、功能与发展过程973

二、康复期精神病人家庭护理974

三、精神症状明显时的家庭护理980

四、家庭精神病人意外事件的处理980

五、护理评价981

第四十八章 精神障碍的预防982

第一节 概述982

一、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982

二、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发展与现状983

三、我国社会制度提供了有利的预防条件983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卫生的基本内容984

一、胎儿时期984

二、婴幼儿期至学龄前期984

三、学龄前期与学龄时期985

四、青少年期985

五、更年期的心理卫生987

六、老年期的心理卫生987

第三节 各类精神疾病的预防988

一、心因性精神疾病988

二、性格不健康989

三、躯体性精神疾病989

四、精神发育迟滞989

五、对一些原因不明精神疾病的预防措施990

第四节 预防性干预990

一、对心理素质虚弱者的实验性干预990

二、针对已发生事件进行预防性干预992

第五节 精神疾病预防工作的前瞻992

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为寻求病因奠定基础993

二、开展精神病学的流行病学调查,找出疾病的发展规律993

三、研究早期干预和预防复发的方法993

第四十九章 社区精神卫生995

第一节 社区精神卫生概述995

一、社区精神卫生相关概念995

二、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必要性995

三、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特点996

四、社区精神卫生的服务内容997

第二节 国外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简介998

一、国外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发展史998

二、个案管理999

三、主动式社区治疗999

第三节 我国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史1000

第四节 社区康复的组织、实施与评估1001

第五十章 司法精神病学概要1003

第一节 司法精神病学的概念、范畴和主要任务1003

第二节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概念和内容1004

一、定义1004

二、鉴定人资格1004

三、法定程序1004

四、鉴定的任务范畴1005

五、鉴定方式1005

六、鉴定结论1005

第三节 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基本原则和思维方法1005

一、基本原则1005

二、思维方法1005

三、其他重要的思路和方法问题1006

第四节 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1007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1007

二、责任能力的理论依据1007

三、责任能力的等级1008

四、责任能力的法定标准1008

五、我国关于精神障碍者责任能力的法律规定的历史发展1009

六、对我国《刑法典》第18条的理解与运用1010

第五节 民事行为能力的评定1010

一、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1010

二、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1011

三、民事行为能力的评定原则和标准1011

第六节 与犯罪关系密切的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1012

一、精神分裂症1012

二、抑郁障碍1013

三、精神发育迟滞1015

四、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1016

五、癫痫所致精神障碍1017

六、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1018

七、老年期精神障碍1019

八、人格障碍1020

九、心因性精神障碍1023

十、冲动控制障碍1023

十一、性心理障碍1024

十二、其他短暂性精神障碍1025

十三、拘禁性精神障碍1027

十四、诈病1028

十五、无精神病1030

索引10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