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陕西民国战争史 中 共产党人在陕西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陕西民国战争史 中 共产党人在陕西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
  • 郭润宇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三秦出版社
  • ISBN:7806282823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500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5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陕西民国战争史 中 共产党人在陕西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起义(1927年7月—1929年10月)1

第一节 史可轩部起义 许权中旅成立(1927年7月中旬)1

第二节 “八·七”会议精神的传达与清涧起义(1927年9月26日—1928年1月底)4

一 “八·七”会议精神的传达(1927年9月26日)4

二 陕北形势和石谦旅情况5

三 起义爆发(1927年10月13日—16日)7

四 起义军内部分歧和退往韩城10

五 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和二次起义(1927年11月下旬—1928年1月底)11

六 经验、教训和意义14

第三节 渭华起义(1928年5月—7月上旬)14

一 中共中央指示和中共陕西省委的部署14

二 渭华地区的革命力量及“宣化事件”16

三 农民武装暴动 建立西北地区第一批苏维埃政权(1928年5月上旬)19

四 许权中旅参加暴动和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22

五 暴动的高潮27

六 冯玉祥三次派兵镇压29

七 失败33

八 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的猖狂反扑37

九 意义和经验、教训39

第四节 麟游、栒邑等起义和暴动(1928年3月末—7月5日)42

一 形势42

二 三原起义(1928年4月24日—5月3日)44

1.背景44

2.革命武装的建立44

3.起义爆发45

4.二次起义及起义失败47

5.尾声47

三 泾阳起义(1928年4月26日—27日)47

1.前奏和准备47

2.经过49

3.失败51

四 礼泉起义(1928年5月1日—2日)52

1.前奏和准备52

2.爆发54

3.失败56

附:礼泉游击队(1930年1月—5月)60

五 栒邑起义(1928年5月6日—30日)62

1.中共栒邑党组织的建立和起义的准备62

2.起义爆发62

3.攻克县城64

4.建立县苏维埃政府 打土豪分财粮65

5.失败66

6.余部坚持战斗70

六 淳化起义(1928年5月9日—6月30日)71

1.淳化的中共党组织和起义爆发71

2.攻克县城 成立县苏维埃政府72

3.失败73

七 长安、咸阳暴动(1928年5月上中旬)74

八 永寿起义(1928年5月18日—21日)75

1.背景75

2.经过75

3.失败78

4.经验、教训及意义79

九 澄城起义(1928年5月26日—7月5日)79

1.背景79

2.准备81

3.经过81

4.意义和教训84

第五节 蓝田、盩厔、鄠县、兴平等起义和暴动(1928年秋—1929年10月下半月)84

一 蓝田暴动(1928年秋)84

二 盩厔、鄠县、兴平起义(1929年10月下半月)85

1.形势85

2.爆发85

3.失败87

4.二次起义87

第二章 饥民暴动和兵运、兵变(1929年春—1936年12月)89

第一节 饥民暴动(1929年春—1930年春)90

第二节 兵运(1929年春—1931年8月)92

一 夺取保安县民团(1929年夏)93

二 在杨庚武部的兵运(1929年秋冬间)95

三 第一次在苏雨生部的兵运(1929年冬—1930年春)98

四 在谭世霖部的兵运(1930年春—8月)100

五 太白镇收枪(1990年11月)105

六 初打红旗 冲破“围剿”及第一次在陈珪璋部的兵运(1931年1月—2月)110

七 第二次在苏雨生部的兵运(1931年2月—6月)113

八 第二次在陈珪璋部的兵运(1931年7月—8月)115

第三节 兵变(1930年春—1936年12月)118

一 麟游兵变(1928年3月—4月)119

二 神木兵变(1930年春)121

三 麟游兵变(1931年12月—1932年1月)122

四 两当兵变(1932年2月)125

五 靖远兵变(1932年5月—1933年3月)128

1.共产党在靖远王子元旅的组织和形势128

2.第一次兵变,建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四支队(1932年5月)129

3.第二次兵变 建立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八支队(1932年5月—7月)131

4.第三次兵变 成立西北抗日义勇军(1932年12月—1933年3月)134

六 西华池兵变(1932年7月)136

七 蒿店兵变(1932年9月)139

1.背景139

2.准备140

3.经过140

八 商南兵变(1932年10月)141

1.背景141

2.准备和变故142

3.经过143

4.失败143

九 巉口兵变(1932年秋)144

1.背景和准备144

2.爆发145

3.转战靖宁地区146

4.失败147

十 邠县永乐堡兵变(1932年—1935年2月18日)148

1.背景148

2.经过148

3.结局149

十一 保安民团兵变(1935年6月下旬—9月)149

1.金玉贵起义 解放永宁山(1935年6月下旬)149

2.芦仲林等起义(1935年9月)150

十二 铁佛寺兵变(1936年9月)151

1.派进共产党员 发动起义151

2.奇袭监军镇152

3.转战西府和失利、散伙153

4.意义和经验教训153

十三 延安兵变(1936年12月)154

1.中共东线东北军工委的艰苦工作154

2.反动民团的猖狂进攻154

3.起义155

4.意义和经验教训156

第三章 初创红军的战斗(1928年2月—1933年8月)159

第一节 从红军游击队到红四团的战斗(1928年2月—1933年8月)159

一 红军游击队等的战斗(1928年2月—1929年11月)159

二 灾民自救队的战斗(1930年6月—7月)160

1.形势160

2.中共党组织的决策160

3.灾民自救队的成立及战斗161

4.失败162

三 武装赤卫队的战斗(1931年5月—10月)163

四 义勇队的战斗(1932年3月—4月)163

五 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来三原(1932年4月下旬)164

六 武字区游击队——渭北游击队的战斗(1932年6月—9月)165

七 渭北苏区的形成(1931年9月—1932年9月)166

八 与国民党地方武装的较量(1932年9月—10月)167

1.第一次反“围剿”(1932年9月)167

2.杨森率陕甘游击队第二大队来渭北苏区(1932年9月18日—29日)168

3.渭北苏区的巩固和游击战争的扩大(1932年10月)169

九 渭北苏区的第一次失陷(1932年11月)171

十 渭北苏区和武字区——渭北游击队恢复(1932年12月—1933年1月)173

十一 渭北游击队第二大队的战斗(1933年1月中下旬)176

十二 渭北游击队第一大队的战斗(1933年1月—3月)178

十三 渭北游击队总指挥部的战斗(1933年3月—6月)179

十四 红四团的战斗和渭北根据地的最后陷落(1933年7月—8月)180

第二节 从晋西游击队、南梁游击队到陕甘游击队的战斗(1931年4月—1932年12月)181

一 晋西游击队——陕北游击支队的战斗(1931年4月—10月上旬)181

1.晋西游击队成立(1931年4月)181

2.永安镇起义(1931年4月末)183

3.成立苏维埃政府 斗争土豪劣绅(1931年5月)183

4.晋西游击队几次较大的战斗(1931年5月—7月)184

5.西渡入陕(1931年9月2日)186

6.转战陕北(1931年9月上中旬)187

7.收编土客武装 成立陕北游击支队(1931年9月下旬)189

8.陕北游击支队的战斗(1931年9月末—10月初)190

二 南梁游击队的战斗(1931年10月上旬)191

三 南梁会师 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的战斗(1931年10月中下旬—1932年1月)194

四 红军陕甘游击队的战斗(1932年2月—12月)199

1.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三甲原改编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1932年2月上半月)199

2.职田镇打土豪 阳坡头首战告捷(1932年2月中旬)202

3.东下耀县、宜君 连战连捷(1932年2月下半月)203

4.一攻正宁县城 成立正宁县革命委员会(1932年3月19日—22日)204

5.二攻正宁县城(1932年4月12—16日)205

6.奔袭栒邑县城(1932年4月21日)206

7.出击永寿、乾县和渭北(1932年4月23日—5月上旬)207

8.转战中、宜、洛(1932年5月15日—31日)208

9.攻打临镇(1932年6月3日)210

10.东进韩城(1932年6月8日—下旬)211

11.梁掌会议(1932年6月末)212

12.强攻王郎坡寨子和五顷原失利(1932年8月13日—21日)213

13.照金战斗(1932年9月12日)215

14.奔袭保安(1932年9月24日—10月初)216

15.度过难关(1932年10月—12月)217

第三节 红二十六军第二团的战斗(1932年12月24日—1933年6月)219

一 红二十六军第二团成立(1932年12月24日)219

二 关于创造照金苏区的决定(1932年12月末)221

三 旗开得胜(1932年末—1933年1月)221

四 强攻庙湾和死守照金(1933年1月17日—2月4日)222

五 出击正宁 智取王郎坡寨子(1933年2月上旬)223

六 照金苏区的形成和巩固(1933年3月—4月上旬)224

七 反“围剿”和南下失败 全军覆没(1933年5月25日—6月9日)225

八 死里逃生(1933年6月10日—10月4日)228

第四章 从耀县起义到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的战斗(1933年7月下旬—1935年1月)231

第一节 耀县起义和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等部的战斗(1933年7月下旬—8月上旬)231

一 形势和十七路军骑兵团状况231

二 耀县起义的准备233

三 耀县起义 成立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1933年7月21日)235

四 成立耀县革命委员会和耀县游击队打土豪、分粮食,烧债券、地契236

五 南下三原失利238

六 意义和经验、教训239

第二节 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的成立和战斗(1933年8月14日—10月29日)241

一 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成立(1933年8月10日—14日)241

二 东西出击(1933年8月18日—9月3日)242

三 会合陕北一支队 攻占栒邑县城(1933年9月25日—10月3日)242

四 抗击白军、民团进攻(1933年10月5日)244

五 奇袭合水县城(1933年10月12日—18日)244

六 薛家寨失陷(1933年10月16日)248

七 杨家店子反击战(1933年10月21日)252

八 北上庆阳的四次战斗(1933年10月下旬)252

九 毛家沟门战斗(1933年10月29日)253

第三节 红二十六军第四十二师的战斗(1933年11月—1935年2月)255

一 红四十二师成立(1933年11月上旬)255

二 杨家店战斗(1933年11月中旬某日)256

三 两路出击 扩展根据地(1933年11月中旬—12月初)257

四 第一路游击队的战斗(1933年11月8日—28日)260

五 第二路游击队的组建和早期战斗(1934年1月8日—2月上旬)261

1.保安游击支队的组建和战斗261

2.合水支队的建立和战斗263

3.庆阳支队的组建和战斗263

4.安塞支队的建立和战斗264

5.游击支队的发展264

六 第三路游击队和恢复、扩展照金苏区的战斗(1933年11月—1934年初)265

七 两次南下和粉碎国民党“围剿”(1934年1月8日—2月末)266

1.第一次南下 王泰吉遇难(1934年1月8日—下旬)266

2.二次南下 跳出包围圈(1934年2月5日—2月末)267

3.白军九路合击扑空(1934年2月10日—14日)268

4.奇袭义生堡 智擒杨谋子(1934年2月14日—2月末)272

八 声东击西打击张廷芝 半路遭遇教训谭世霖(1934年3月)275

九 西华池战斗(1934年4月11日)277

十 黄堡寨、三里原、五顷原战斗(1934年5月)281

十一 成立中共陕甘边军委 各部6月的几次战斗(1934年5月28日—6月)285

十二 阎家洼子会议(1934年7月28日)287

十三 第三路游击队和红一团巩固扩展照金苏区的战斗(1934年秋)290

十四 突袭旦八寨和川北窨(1934年秋)291

十五 二路游击队的发展和组建红二团的战斗(1934年秋)294

十六 粉碎白军新的“围剿”(1934年10月后半月)295

十七 西北抗日义勇军成立 庆北苏区巩固扩展(1934年11月)296

十八 智缴梁占魁枪支(1935年2月)298

十九 突袭长武和护送刘志丹去陕北的战斗(1935年1月)302

第五章 从延川游击队到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的战斗(1932年3月—1935年3月)304

第一节 形势和背景304

一 阶级压迫304

二 陕北的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305

三 红二十四军转战陕北(1931年9月)305

第二节 从延川游击队到陕北一支队的战斗(1932年秋3月—1933年5月)307

一 延川游击队的创建和战斗(1932年3月—4月)307

二 西北先锋队的成立和战斗(1932年4月—7月)308

三 第九支队的成立和战斗(1932年7月—1933年春)310

四 第一支队的成立和战斗(1933年4月—5月)311

第三节 第二支队的成立、战斗及一支队的挫折和恢复(1933年8月—1934年3月)312

一 第二支队的成立和战斗(1933年8月—1934年3月)312

二 第一支队的发展、挫折和恢复(1933年9月—1934年3月)313

第四节 从临时特务队到三支队及四、七、十一支队的成立和战斗(1931年冬—1934年9月)314

一 临时特务队的成立和战斗(1931年冬—1932年春)314

二 夺枪 筹款买武器(1932年6月—1933年6月)315

三 第二个临时特务队的成立和战斗(1933年7月—8月)316

四 特务队的成立和战斗(1933年10月)317

五 三支队的成立和战斗(1933年11月—1934年6月)318

六 菜园沟起义(1934年6月28日)322

七 从抗日义勇队到四支队的战斗(1934年1月—2月)323

八 三支队南下北上 张德超起义七、十一支队的成立和战斗(1934年8月—9月)324

第五节 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及五、六、八支队的成立和战斗(1934年3月—7月)325

第六节 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反“围剿”战斗(1934年3月—9月)326

一 白军“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开始(1934年3月)326

二 陕甘二路游击队支援陕北红军的战斗(1934年4月—5月)327

三 红四十二师骑兵团、第三团支援陕北红军的战斗(1934年6月—9月)329

四 陕北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战斗的总结333

第七节 各独立团和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的战斗(1934年8月—1935年3月)334

一 陕北红军游击队的迅速发展(1934年8月28日—1935年1月)334

二 蒋介石为“剿共”调兵遣将 白军高桂滋部犯驻陕北(1934年10月—1935年3月)337

三 红四十二师三团再援陕北 陕北红军独立一团等部的战斗(1934年9月18日—1935年1月)339

四 陕北红军独立二、三团的战斗(1934年9月18日—11月)342

五 红二十七军八十四师的成立和战斗(1935年1月30日—3月)344

第六章 粉碎和反击蒋介石全面“围剿”的战斗(1935年2月—9月上半月)346

第一节 蒋介石首次拼凑全面“围剿” 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成立(1934年10月—1935年2月)346

第二节 西北红军主力兵团组建前的战斗(1935年2月—4月)353

一 开辟咸榆路东地区的战斗(1935年2月—4月)353

二 陕甘边反“围剿”开始 柳村原战斗因误会失利(1935年4月3日)358

三 神府苏区轻敌遭惨败(1935年2月—4月)361

第三节 西北红军组建主力兵团和解放安定县城(1935年5月1日—10日)364

一 组建主力兵团和成立前敌总指挥部(1935年5月1日)364

二 杨家园子——吴家寨战斗(1935年5月7日)365

三 马家坪战斗(1935年5月7日—9日)367

四 解放安定县城和延川永坪镇(1935年5月10日)369

第四节 解放延长、延川县城(1935年5月30日—6月1日)370

第五节 解放安塞、靖边、保安县城(1935年6月)373

一 攻甘泉未果 拿下高桥镇(1935年6月4日—15日)373

二 攻兴隆寨 解放安塞县(1935年6月中下旬)374

三 强攻李家塌(1935年6月17日—22日)374

四 攻占靖边城(1935年6月28日)376

第六节 西南线战斗(1935年4月—7月)380

一 白军、民团、土匪的猖狂进攻(1935年4月—5月)380

二 红军骑兵团降头原以少胜多(1935年5月20日)382

三 红军骑兵团连下十二寨(1935年6月)383

四 红四十二师的其他战斗(1935年4月—7月)385

第七节 北线战斗(1935年3月—秋季)386

一 红军独立团突袭毛家坬和强攻瓦窑渠(1935年4月27日—5月20日)386

二 白军猖狂进犯神府苏区 红军独立团化整为零(1935年5月—7月)388

三 白军诱降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1935年5月—秋季)390

四 三位巾帼舍身救乡亲 四个好汉绝壁战白军(1935年3月—8月)392

第八节 蒋介石第一次全面“围剿”被粉碎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派团到西北(1935年2月7日—7月5日)395

第九节 反击蒋介石再次全面“围剿”的战斗(1935年7月12日—9月上半月)397

一 蒋介石重新调兵遣将策划全面“围剿”(1935年7月)397

二 三皇峁和老君殿战斗(1935年7月12日—17日)397

三 刘志丹粉碎蒋介石新“围剿”的部署(1935年7月下旬)398

四 慕家原战斗(1935年8月11日)399

五 定仙墕战斗(1935年8月20日)401

六 文安驿会议(1935年8月27日)403

七 奉命去攻瓦窑堡 无奈奔袭横山城(1935年9月上半月)405

八 恢复红军独立团和李治舟起义(1935年9月12日)407

第七章 南方红军入陕后的战斗(1932年11月8日—1937年3月)409

第一节 红四方面军长征过陕的战斗(1932年11月8日—1935年2月17日)409

一 转战入陕 威胁西安(1932年11月8日—26日)409

二 省南大战显威风(1932年11月28日—29日)410

三 血战户县炉丹村(1932年12月1日)411

四 历尽艰辛 南下汉中(1932年12月2日—9日)411

五 城固升仙村口夹击白军 陕南第一游击大队成立(1932年12月10日)412

六 夜渡汉江(1932年12月11日—17日)413

七 胜利入川(1932年12月18日)413

八 镇巴剿匪(1933年秋)414

九 与十七路军再次交战(1935年2月3日—17日)414

第二节 红二十九军的战斗(1932年10月5日—1933年4月7日)416

一 成立和挫折(1932年10月5日—9日)416

二 机构逐步健全(1932年12月12日—1933年2月13日)417

三 战斗和失利(1933年1月—4月7日)419

第三节 红三军长征过陕的战斗(1932年11月下旬)421

第四节 安康起义(1934年2月21日—28日)422

一 背景422

二 决定和动员423

三 起义爆发423

四 浴血奋战和失败425

五 不屈的战士427

六 教训和意义428

第五节 红二十五军长征到陕北的战斗(1934年12月8日—1935年9月15日)429

第六节 劳山、榆林桥战役(1935年10月1日—12日)433

一 成立红十五军团(1935年9月17日)433

二 劳山战役(1935年10月1日)434

三 西北代表团错误肃反(1935年9月—10月)436

四 套通、羊泉镇和榆林桥战役(1935年10月5日—12日)438

第七节 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1935年10月19日)441

一 成立陕甘支队 继续北上(1935年9月11日)442

二 突破天险腊子口 发现陕北根据地(1935年9月16日—19日)442

三 胜利到达吴旗镇(1935年10月19日)443

四 切尾巴战斗(1935年10月20日)445

五 挽救陕北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3日—月底)446

第八节 直罗镇战役(1935年11月21日—24日)448

一 形势448

二 准备449

三 经过451

四 战果和结论455

第九节 红一方面军抗日东征(1936年2月20日—5月5日)456

一 决策456

二 白军防守情况和红军作战计划458

三 准备458

四 经过460

1.强渡黄河 越过吕梁山460

2.兑九峪战斗462

3.兵分南下北上463

4.收缩兵力 集中歼灭白军464

5.西渡黄河返陕465

五 战果、意义和经验466

第十节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战斗(1936年8月13日—1937年2月)468

一 前身——陕南游击纵队的战斗(1935年12月11日—1936年4月)468

1.成立和扩大468

2.战斗和发展469

3.就编和斗争469

二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成立(1936年8月13日)470

三 转战陕南(1936年9月—12月)472

四 编入红十五军团(1937年2月)473

第十一节 红一方面军西征(1936年5月19日—7月下旬)473

一 形势和决策473

二 经过475

三 战果、意义和经验476

第十二节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和山城堡战役(1936年10月8日—11月下旬)478

一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8日—22日)478

二 毛泽东呼吁共同抗日,蒋介石坚持要打内战479

三 山城堡战役480

1.红军应战的方针480

2.张国焘破坏海打战役部署481

3.何家堡战斗481

4.白进红退481

5.集结山城堡和萌城战斗482

6.白军行踪和红军战斗部署的修订483

7.歼灭胡部廖旅 击溃胡部李旅484

8.战斗经验和意义485

第十三节 恢复和扩展神府苏区的战斗(1935年10月15日—1937年3月)486

一 恢复神府苏区的战斗(1935年10月15日—1936年3月)486

1.太和寨战斗(1935年10月15日)486

2.六战六捷(1935年10月—1936年3月)486

3.红二十八军的战斗(1935年末—1936年3月)487

二 独立师的创建和战斗(1936年4月—8月)488

1.成立红四团(1936年4月)488

2.神府苏区和红军的迅速扩大(1936年4月)489

3.贺家川战斗(1936年4月18日—20日)489

4.烟洞山战斗(1936年4月—5月)490

5.独立师的成立和战斗(1936年8月)490

三 粉碎白军第四次“围剿”和收复失地(1936年9月下旬—1937年初)492

1.主动出击,粉碎第四次“围剿”(1936年9月下旬—11月)492

2.打破土围子(1936年11月)494

3.乔岔滩战斗(1936年11月末)494

4.沙峁镇战斗(1936年12月上半月)495

5.三进哈拉寨(1936年末—1937年初)495

四 为了停战的战斗(1937年1月—3月)496

后记4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