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改变世界的科学丛书 生物学的足迹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岑少宇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286203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222页
- 主题词:生物学-青少年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改变世界的科学丛书 生物学的足迹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公元前14—前3世纪 中国早期文字和典籍记述动植物知识1
公元前4世纪中后期 亚里士多德撰写《动物志》等著作3
公元前3世纪 狄奥弗拉斯图为植物学奠基6
公元77—79年 普林尼著成《自然史》7
17世纪上半叶 海耳蒙特完成柳树生理实验9
1665—1681年 显微镜开始应用于生物学研究11
1668年 雷迪用实验挑战自然发生说14
1694—1766年 发现植物的性别和有性生殖15
17—18世纪 机械论与活力论相抗衡17
17—18世纪 预成论与渐成论相抗衡18
1727—1733年 黑尔斯将力学实验法导入生理学19
1735—1758年 林奈提出自然系统分类方法21
18世纪下半叶 布丰《自然史》出版24
1775年 布鲁门巴赫开创体质人类学研究26
1786年 伽伐尼发现生物电27
1798年 马尔萨斯《人口论》出版29
18世纪末19世纪初 洪堡为植物生态学奠基31
1800—1805年 居维叶《比较解剖学讲义》出版33
1804—1864年 索叙尔等阐述光合作用35
1809年 拉马克《动物哲学》出版38
1828年 维勒《论尿素的人工合成》发表40
1828年 贝尔创立比较胚胎学41
1830—1833年 赖尔《地质学原理》出版42
1831年 布朗发现细胞核44
1838—1839年 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细胞学说45
1839年 米尔德发现蛋白质的化学组成47
1848—1868年 华莱士创立动物地理学48
1850—1936年 贝尔纳等研究糖代谢50
1854—1897年 布赫纳等发现酵母发酵液中存在酶51
1857年 萨克斯开创植物生理学52
1857—1885年 巴斯德创立细菌学说54
1859年 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56
1861年 布罗卡发现大脑皮层语言区59
1863年 欧文描述始祖鸟化石60
1863年 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出版62
1865年 孟德尔提出两大遗传学定律64
1866年 海克尔绘制第一棵“生命之树”67
1868年—20世纪初 米歇尔等发现核酸并研究其组成69
1873—1891年 神经元学说建立71
1875年 地球生物圈概念提出73
1877年 默比乌斯提出生物群落概念74
1879—1907年 法布尔《昆虫记》出版75
1882—1888年 发现和命名染色体77
1883年 高尔顿创立优生学79
1883—1890年 发现减数分裂80
1885—1892年 魏斯曼系统提出种质学说81
1888—1891年 鲁和德里施开创实验胚胎学82
1890年代 埃尔利希提出免疫机制的侧链理论84
1892—1898年 伊万诺夫斯基和贝杰林克发现病毒86
1893年 赫特维希揭示细胞核的重要性88
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 从还原论、整体论到生物系统论89
1902年 斯塔林和贝利斯发现促胰液素91
1903年 巴南洛夫发现条件反射93
1905年 威尔逊和史蒂文斯发现性染色体同性别的关系95
1906年 谢灵顿《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出版97
1907—1908年 哈里森和卡雷尔开创动物组织培养技术99
1908年 哈代和温伯格提出群体遗传平衡学说100
1910年 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101
1910—1984年 沃尔科特等发现三大生物群103
1910年代—1935年 希尔等阐明糖酵解原理106
1910年代—1930年代 弗里施等在动物行为学方面作出开创性贡献108
1915—1917年 特沃特和德雷勒发现噬菌体110
1916年 克莱门茨提出“演替顶极”概念112
1918—1924年 施佩曼推进胚胎发育研究113
1921—1930年 勒维和戴尔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115
1924年 发现南方古猿化石116
1925年 细胞膜脂双层模型建立117
1927年 缪勒证实X射线会诱发突变118
1928年 温特发现植物激素120
1928—1944年 格里菲思和埃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而非蛋白质121
1929年 裴文中发现北京人头盖骨123
1929年 菲斯克等分离出腺苷三磷酸125
1930年代 罗斯确定必需氨基酸126
1931年 赖特阐述遗传漂变问题127
1932年 豪泽提出“竞争排斥原理”128
1935年 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概念130
1936年 哈金斯和鲍林提出氢键理论131
1937年 杜布赞斯基《遗传学和物种起源》出版132
1940年代 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133
1940年代 克劳德等发现亚细胞结构136
1941—1942年 林德曼提出“食物链效率”和“能量金字塔”138
1942年 迈尔《分类学与物种起源》出版140
1943年 德尔布吕克和卢里亚发现细菌的自发突变现象141
1944年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出版144
1944—1952年 埃克尔斯等阐明神经信号的电传导机制145
1946—1952年 莱德伯格等发现细菌之间能交换基因147
1946—1978年 刘易斯等发现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遗传机理149
1949年 霍奇金测定青霉素的结构150
1949—1953年 伯内特和梅达沃提出获得性免疫耐受学说152
1950年 鲍林提出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模型154
1950年代 莱维-蒙塔尔奇尼和科恩发现生长因子156
1950年代—1990年代 卡茨等阐明神经信号的化学传导机制157
1950年代—1970年代 斯内尔等发现控制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遗传结构159
1952年 赫尔希证明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160
1953年 米勒实验模拟生命起源162
1953年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64
1955年 桑格测定牛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167
1957年 卡尔文循环阐明169
1958年 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71
1958年 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173
1959年 利基夫妇发现“东非人”化石174
1960年 佩鲁茨和肯德鲁解析蛋白质结构176
1960年代—1970年代 布伦纳等发现程序性细胞死亡177
1961年 安芬森令变性的核糖核酸酶复性179
1961年 雅各布和莫诺发现信使RNA180
1961—1966年 20种氨基酸的遗传密码全部破译181
1963年 埃德尔曼和波特建立人免疫球蛋白G的分子结构模型183
1965年 中国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84
1968年 木村资生提出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185
1968—1978年 基因工程技术发展186
1970年 巴尔的摩和特明发现逆转录酶189
1970年 斯佩里提出大脑左右半球分工理论190
1970年代 生物信息学诞生191
1972年 埃尔德里奇和古尔德提出间断平衡理论192
1975—1977年 实用的DNA测序法诞生193
1976年 利根川进阐明抗体生成的遗传原理194
1976年 毕晓普和瓦穆斯发现原癌基因195
1977年 罗伯茨和夏普发现割裂基因196
1978—1982年 奥尔特曼和切赫发现具有催化功能的RNA197
1982年 普鲁西纳发现朊粒198
1983年 穆利斯发明聚合酶链反应技术200
1983年 植物转基因技术取得重大进展203
1987年 威尔逊提出“线粒体夏娃”学说204
1989年 卡佩奇等创立小鼠的基因打靶技术206
1991年 阿克塞尔和巴克解开人类嗅觉之谜207
1996年 “多莉”羊诞生208
1998年 汤姆森和吉尔哈特获得可体外培养的人胚胎干细胞210
2000年 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212
图片来源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