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柘林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柘林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2047156.jpg)
- 上海市奉贤区《柘林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978751440185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760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870页
- 主题词:乡镇-地方志-奉贤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柘林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述1
大事记12
专记56
一、柘林境域海陆变迁56
二、海防墩台和蔡庙港城堡61
三、柘林古镇区62
四、明代倭寇占据柘林64
五、柘林城始末68
六、太平军在柘林70
七、柘林古文化遗址71
八、华亭东石塘72
九、二月十九柘林庙会香市75
十、柘林土布纺织76
第一篇 地理 自然80
第一章 地理80
第一节 境域成陆81
第二节 位置面积81
一、位置81
二、面积82
第三节 境域演变82
一、解放前境域82
二、解放后境域82
第四节 地貌地势83
第五节 水系潮汐83
一、水系83
二、水文84
三、柘林海潮84
第二章 自然85
第一节 气候85
一、四季特点85
二、气温86
三、日照88
四、雨量90
五、寒潮92
六、严寒93
七、霜期93
八、雪日93
九、台风93
十、龙卷风94
十一、地震94
十二、倒春寒、十月印小春95
第二节 灾害95
一、旱灾95
二、水灾96
三、风灾96
四、病虫灾害97
第三节 土壤97
一、土壤种类97
二、土壤特性98
三、土种分布98
第三章 生物资源99
第一节 海涂资源99
一、贝类软体动物99
二、甲壳动物99
三、节肢动物99
四、鱼类动物99
第二节 动物资源99
一、禽类99
二、畜类100
三、水产类100
四、昆虫类100
第三节 植物资源100
一、粮棉油类100
二、瓜果类100
三、蔬菜类101
四、药材类101
五、竹木类101
六、花卉类102
七、柴草类102
第四节 柘林土特产102
一、柘林“袁盐”102
二、柘林铁梗青蒿102
三、柘林香花桥黄蟹103
四、柘林海鲜103
五、柘林东方对虾103
第二篇 建置 地名104
第一章 建置沿革104
第一节 先秦时期105
第二节 秦至初唐105
第三节 初唐以后105
第二章 行政区划106
第一节 清朝中后期区划106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区划10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区划107
一、区、乡、村制时期107
二、撤区并乡后107
三、人民公社时期107
四、政社分设后108
第三章 集镇简介108
第一节 历史集市蔡庙港108
第二节 柘林集镇109
一、唐代为市的古镇区109
二、近现代镇区109
第四章 各村简介111
第一节 盐业村简介112
一、冯桥村112
二、营房村113
三、央路村113
第二节 农业村简介114
一、柘林村114
二、郊南村115
三、船浜村115
四、东海村116
五、奉海村117
第三节 渔业村简介117
第五章 地名由来118
第一节 集镇名118
第二节 袁浦盐场名119
第三节 城堡名119
一、蔡庙港城堡名119
二、柘林城名119
第四节 各村村名119
一、盐业村村名119
二、农业村村名120
三、渔业村村名120
第五节 集镇小区街路名120
一、镇区居民小区名120
二、镇区街路名120
第六节 海塘河流名121
一、海塘名121
二、部分河流名121
第七节 乡村公路名122
第八节 其他地名122
第三篇 海塘水利125
第一章 海塘修筑125
第一节 天然海岸125
第二节 古海塘126
一、唐代开元海塘126
二、宋代皇祐里护塘126
三、元代大德海塘127
四、清代康熙土塘128
五、清代雍正外护土塘128
六、清代雍正华亭石塘129
第三节 围垦海塘129
一、盐场海塘129
二、柘林东塘130
三、柘胡塘130
四、水利二、三号海塘130
五、水利一、四号海塘131
六、化工区围海大堤柘胡段131
第四节 围海造地131
第五节 海塘古文献132
一、清雍正皇帝为筑华亭石塘谕旨132
二、明徐阶《华亭县修筑捍海塘记》132
三、清陈时夏全线改建石塘疏132
第二章 兴修水利133
第一节 县级骨干河道133
一、南竹港133
二、南横泾134
三、贝港134
四、上横泾135
第二节 县级其他主要河道135
一、运石河135
二、东横泾135
三、清水港135
四、渔塘港136
第三节 镇(乡)级河道136
一、郊奉港136
二、新农河136
第四节 制盐区河道136
一、夹塘河136
二、沿村河136
三、盐场河137
四、沿塘河137
五、东西场沿塘河137
第五节 农业区村内河道137
第六节 湮没河道137
一、盐区袁浦港、蔡庙港137
二、农业扩耕填河138
三、工业用地填河138
四、柘林镇区扩展填河138
第七节 出海闸、纳潮闸、涵洞138
一、南竹港出海水闸138
二、纳潮、排污水闸139
三、清代华亭石塘涵洞139
第四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141
第一章 人口141
第一节 人口源宗与流徙141
第二节 人口普查与管理142
一、历次人口普查时间142
二、人口管理142
第三节 人口总量与分布142
一、人口总量142
二、人口密度143
三、人口分布143
四、家庭规模146
第四节 人口构成146
一、性别构成146
二、年龄构成147
三、农业、非农业构成147
四、文化程度构成147
五、民族构成148
六、姓氏构成148
第五节 老年人口149
一、年龄状况149
二、90岁以上寿星150
三、百岁寿星150
第六节 劳动力人口150
第七节 外来流动人口151
一、流入缘由与时间151
二、外来人数与省籍152
三、外来人口年龄与劳动力152
第二章 计划生育153
第一节 计划生育组织服务机构153
一、管理机构153
二、计划生育协会154
三、计划生育综合服务站154
第二节 计划生育政策154
第三节 晚婚晚育法规156
第四节 奖励和限制法则157
一、奖励法则157
二、限制法则157
第五节 人口出生调节158
一、计划生育宣传158
二、节育方法实施159
三、计划生育经费160
四、人口生、死、自然增长状况160
第六节 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161
第七节 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状况161
一、先进集体161
二、先进个人161
第五篇 党政组织16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柘林地区组织162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柘林地区中共组织16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柘林地区中共组织163
一、解放初期163
二、人民公社时期164
三、中共奉贤盐场(总支)委员会165
四、中共柘林镇(乡)委员会167
第三节 党务机构171
一、中共奉贤盐场(总支)委员会171
二、中共柘林镇(乡)委员会171
第四节 党员代表大会172
第五节 组织建设173
一、基层组织173
二、党支部换届选举173
三、党员状况174
四、创先评优174
第六节 纪律检查175
一、历届纪律检查委员会175
二、决议选摘176
三、党风廉政建设176
四、违纪案件177
第七节 宣传教育177
第八节 政法177
一、法制建设177
二、政法工作178
第九节 党校178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柘林地区组织178
第三章 议会,人民代表大会178
第一节 议会制度179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179
一、柘林镇(乡)人民代表大会机构179
二、代表选举179
三、镇(乡)人民代表大会181
四、代表活动182
第四章 行政设置183
第一节 机构沿革183
一、宋代机构设置183
二、清代机构设置183
三、中华民国时期机构设置185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的行政机构186
第二节 政府办事机构191
一、政府机关机构191
二、政府事业机构193
三、驻柘林镇(乡)区(县)属事业单位194
第三节 行政事务195
一、政务分工195
二、政务内容195
三、政务公开195
四、政务监察195
第四节 施政纪实195
第五节 政府实事196
第五章 经济机构设置196
第一节 柘林乡经济管理委员会197
第二节 柘林镇(乡)农工商联合社197
第六篇 社群团体200
第一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柘林地区组织200
第一节 组织机构200
一、共青团新寺乡(公社)委员会200
二、共青团奉贤盐场委员会201
三、共青团柘林镇(乡)委员会201
第二节 团代表大会201
第三节 基层团组织202
第四节 团组织活动202
第二章 妇女联合会203
第一节 组织机构203
一、新寺乡(公社)妇女联合会203
二、奉贤盐场妇女联合会203
三、柘林镇(乡)妇女联合会203
第二节 基层妇联组织204
第三节 妇联组织活动204
一、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204
二、维权保健活动204
三、家庭美德建设活动204
第三章 工会205
第一节 组织机构205
一、柘林盐场工会205
二、柘林集镇工会205
三、柘林镇(乡)工会205
第二节 基层工会206
第三节 工会职责与活动206
一、工会职责206
二、主要活动207
第四章 农民协会207
第一节 民国时期农会20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农会207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207
一、农业贫下中农协会207
二、盐业贫下中农协会208
第五章 其他社群组织208
第一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柘林地区组织208
第二节 制盐业工业同业公会208
第三节 晒盐业同人福利会208
第四节 袁浦盐场公署工会福利委员会209
第五节 船民协会209
第六节 柘林镇(乡)计划生育协会209
第七节 柘林镇(乡)科学技术协会210
一、协会组织机构210
二、科协活动210
第八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柘林分会210
一、协会组织机构210
二、柘林分会活动211
第九节 柘林镇(乡)残疾人协会211
一、组织机构211
二、主要活动211
第十节 柘林镇关心下一代协会211
第十一节 柘林商会212
一、组织机构212
二、主要活动212
第十二节 奉贤区虾业协会212
第七篇 军事武装213
第一章 柘林军事设施213
第一节 烽火墩台和城堡214
一、烽火墩台214
二、蔡庙港城堡214
三、柘林城214
第二节 碉堡与哨楼214
一、碉堡214
二、哨楼215
第三节 驻军营房215
一、明清代营房215
二、民国时期营房21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营房216
第二章 柘林境内驻军216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柘林驻军216
一、宋代柘林驻军216
二、明代柘林驻军216
三、清代柘林驻军217
四、民国时期柘林驻军22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柘林驻军220
一、驻柘林盐警部队220
二、驻柘林中国人民解放军221
第三章 历代兵役制度221
第一节 秦代至宋代兵役制221
一、秦、汉征兵制221
二、三国、两晋世袭制221
三、北朝、隋唐府兵制221
四、五代募兵制222
五、宋代募兵制与世袭制222
第二节 元、明、清代兵役制222
一、元代世袭制222
二、明代卫所兵役制222
三、清代世袭制、募兵制222
第三节 中华民国兵役制222
一、募兵制222
二、征兵制223
三、志愿兵制223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制223
一、志愿兵役制223
二、义务兵役制223
三、预备役制224
第四章 柘林地方武装224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地方武装224
一、壮丁训练224
二、守望队225
三、自卫组织225
四、对海监视所(哨)225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武装225
一、武装机构225
二、国防教育226
三、民兵227
四、预备役229
五、柘林海防哨所229
第五章 征集兵员229
第一节 中华民国后期征兵230
一、国民党军征兵230
二、人民武装征兵23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征兵230
一、征集志愿兵230
二、征集义务兵231
第六章 柘林境内兵事231
第一节 明代抗击倭寇斗争231
第二节 太平军与英、法联军激战柘林城231
第三节 国民党军在柘林抗日232
第四节 侵华日军在柘林暴行232
第五节 日伪清乡柘林设大检问所233
第六节 浙东纵队北撤过柘林234
第七节 国民党军于柘林兵事235
第八节 柘林解放纪实235
一、柘林人何天放接应解放大军235
二、解放军宿营柘林农村及作战会议236
第八篇 公安 司法237
第一章 公安237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警察机构237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安机构238
第三节 公安机构职责239
一、治安管理239
二、户籍(政)管理240
三、消防管理241
四、交通管理241
五、安全防范管理242
第四节 荣誉榜242
一、先进集体242
二、先进个人242
第二章 社会综合治理242
第一节 综治机构243
第二节 治安组织243
一、柘林检查站243
二、柘林镇(乡)治安联防队243
三、柘林消防队伍244
四、柘林镇(乡)交通联防队244
五、柘林治安巡逻队伍244
第三章 司法244
第一节 司法机构244
一、柘林镇(乡)司法办公室244
二、柘林镇(乡)法律服务所244
三、人民调解委员会245
第二节 普及法律知识教育245
一、“一五”普法教育245
二、“二五”普法教育245
三、“三五”普法教育246
第三节 民事调解246
一、新中国成立前调解246
二、新中国成立后调解246
第四节 法律服务247
第九篇 民政248
第一章 民政机构248
第一节 机构沿革248
第二节 工作范围与职责249
第二章 基层政权建设249
第一节 换届选举状况249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250
一、机构设置250
二、村委会工作职责250
第三节 居民委员会252
一、机构设置252
二、居委会工作职责252
第三章 优抚安置252
第一节 拥军优属253
一、机构253
二、拥军253
三、优属253
第二节 复退安置254
一、复退军人安置254
二、烈士褒扬254
第四章 社会保障255
第一节 社会救助255
一、农村贫困户救济255
二、城镇居民低收入补助256
三、“五保户”照顾256
第二节 退休养老制度256
一、镇(乡)级企业退休养老256
二、农村村民退休养老257
第三节 农村养老保险257
一、机构设置257
二、农保工作职能257
三、工作运行状况257
第四节 小城镇养老保险258
第五节 失业保险258
第五章 残疾人事业259
第一节 福利企业259
第二节 残疾人状况259
第三节 助残帮困260
第六章 老龄工作260
第一节 工作机构260
第二节 老龄人口261
第三节 老年人权益保护261
第四节 老年人事业261
第五节 柘林敬老院262
第七章 婚姻与收养管理263
第一节 婚姻状况263
一、准结婚年龄演变263
二、结婚263
三、离婚263
第二节 婚姻登记管理264
第三节 收养管理264
第十篇 盐业265
第一章 管理机构与体制265
第一节 管理机构265
第二节 管理体制266
第二章 盐田与制盐267
第一节 盐田267
第二节 制盐方法267
一、煎熬法267
二、板晒法267
三、滩晒268
第三节 制盐工具268
第三章 盐产量与销售268
第一节 盐产量269
第二节 盐销售270
一、引销270
二、统购包销270
第四章 缉私270
第一节 缉私机构271
第二节 缉私政策271
第三节 缉查272
第十一篇 对虾养殖274
第一章 机构设置274
第一节 管理机构275
第二节 业务单位275
一、奉贤区柘林镇对虾养殖公司275
二、上海东方特种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76
第二章 经营体制、管理276
第一节 试养276
第二节 村级养殖业277
第三节 镇级养殖企业279
一、上海富林食品冷冻厂279
二、奉贤县对虾育苗场279
三、奉贤对虾合成饲料厂280
四、柘林对虾养殖场280
五、柘林西区对虾养殖场280
六、柘林对虾实验场280
第四节 经营管理281
第三章 对虾饲养管理281
第一节 虾塘设施281
第二节 苗期管理282
一、放苗前虾塘管理282
二、虾苗采运282
第三节 养成期水环境管理282
第四节 养成期日常检测283
第五节 饲料及投喂283
一、饲料283
二、投喂283
第六节 污水处理284
第七节 对虾收捕284
一、集体捕捞284
二、个体捕捞284
第四章 对虾灾害与科研284
第一节 对虾灾害284
第二节 科研286
第五章 养殖效益287
第一节 历年养殖实绩287
一、柘林乡养殖状况287
二、对虾养殖品种及面积288
第二节 对虾产品价格288
第十二篇 工业290
第一章 工业管理290
第一节 机构设置291
第二节 工作职责291
第二章 工业区域292
第一节 新工业区292
第二节 老工业区292
第三节 上海南华亭经济小区292
第四节 村级工业区293
第三章 区(县)级工业293
第一节 上海振泰化工厂293
第二节 上海振泰漂染厂294
第四章 镇(乡)级工业294
第一节 发展沿革294
第二节 工业门类297
一、电器仪表297
二、五金机械297
三、压铸297
四、焊条297
五、服装298
六、其他门类298
第三节 企业选介298
一、上海海滨电器(集团)有限公司298
二、上海市奉贤县新寺电器厂299
三、上海柘林机械厂299
四、上海市柘林压铸厂300
五、上海市柘林轻化机械厂300
六、上海市柘林电控设备厂300
七、上海沪江电焊条厂301
第四节 经济效益301
第五章 村(队)级工业304
第一节 发展沿革304
第二节 工业门类309
一、电器、电箱309
二、电机、配件309
三、五金、机械309
四、制罐印铁310
五、水泥制品310
六、粮食加工310
第三节 企业选介310
一、上海奉贤县海光企业(集团)有限公司310
二、上海海光电机厂310
三、上海无线电二十七厂柘林分厂311
四、上海申光铰链厂311
五、上海奉贤营房制罐厂311
六、柘林郊南五金工具厂312
七、上海东江电器配套厂312
八、上海船浜制药粉碎设备厂312
第四节 经济效益313
第六章 港台资、外资企业319
第一节 港台资企业319
一、基本情况319
二、上海丰林铝合金轮圈有限公司简介319
第二节 外资企业320
一、基本情况320
二、有魁隆(上海)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经营概况321
第七章 校办企业322
第一节 发展沿革322
第二节 上海柘中电器厂322
第八章 私营企业323
第一节 发展沿革323
一、新中国成立前私营企业323
二、新中国成立后私营企业323
第二节 工业门类324
第九章 工业经济体制改革324
第一节 改制机构设置324
第二节 企业改制324
一、改制政策324
二、改制方式325
第三节 转制企业 资产管理330
一、资产管理机构330
二、资产管理方式330
三、企业资产管理330
第四节 转制企业 职工利益330
一、转制企业职工去向330
二、转制企业职工生活保障330
第五节 关停撤并企业职工331
一、关停企业职工331
二、撤并企业职工331
第十章 招商引资331
第一节 招商机构与规划331
一、招商机构331
二、招商规划331
第二节 招商工作与管理332
一、招商工作332
二、招商管理332
三、上海南华亭经济小区332
第三节 招商实绩332
第十三篇 农业334
第一章 机构设置334
第一节 管理机构334
第二节 业务单位335
一、农业公司335
二、农机公司335
三、柘林水利排灌管理站336
第二章 经营体制336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336
一、土地占有336
二、地租336
第二节 土地改革337
第三节 互助合作社337
一、互助组337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37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37
第四节 人民公社338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38
第六节 土地延包339
一、土地延包政策339
二、土地延包实施339
第三章 农业资源341
第一节 劳动力341
第二节 农村土地341
第三节 农田水利342
一、河流水网342
二、水系治理342
三、农田灌溉343
第四节 农业耕畜343
第四章 农机具344
第一节 传统农具344
一、铁制农具344
二、木制农具344
三、竹制农具345
四、改良农具345
第二节 机械农具346
第三节 农机管理347
一、管理机构347
二、管理方式347
第五章 耕作制度34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熟制34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熟制348
第六章 作物品种349
第一节 水稻349
一、早稻349
二、中稻350
三、晚稻350
四、糯稻350
第二节 棉花350
一、小棉花350
二、大棉花350
第三节 油菜351
一、本地油菜351
二、甘蓝油菜351
第四节 三麦351
一、小麦351
二、大麦351
三、元麦351
第五节 杂粮352
第七章 栽培技术352
第一节 水稻栽培技术352
一、直播(扎散)稻352
二、绿肥茬(三熟制)早稻353
三、后季(双季)稻353
四、单季晚稻353
第二节 棉花栽培技术354
第三节 油菜栽培技术354
第四节 三麦栽培技术354
第八章 肥料355
第一节 有机肥料355
第二节 无机肥料356
第三节 细菌肥料356
第九章 植物保护356
第一节 植保队伍356
第二节 器械演变357
第三节 作物病虫害防治357
一、水稻病虫害防治357
二、棉花病虫害防治358
三、油菜病虫害防治358
四、三麦病虫害防治358
第四节 农业药剂358
第五节 植保措施359
一、种子处理359
二、种子检验359
三、松土除草359
四、预测预报359
第十章 粮棉油产量360
第一节 粮食产量360
第二节 棉花产量363
第三节 油菜子产量364
第十一章 经营管理365
第一节 劳动管理365
一、互助组时期365
二、初级生产合作社时期365
三、高级生产合作社时期365
四、人民公社时期366
五、政社分设时期366
第二节 财务管理366
一、会计管理366
二、财务制度367
三、收益分配政策367
第十二章 农业灾祥368
第一节 主要丰收年368
第二节 主要歉收年368
第十四篇 副业370
第一章 管理机构370
第一节 机构设置370
第二节 业务部门371
一、副业公司371
二、畜牧兽医站371
三、渔政管理检查站371
第二章 种植业372
第一节 瓜果种植372
一、西甜瓜372
二、网纹瓜372
三、西洋南瓜372
四、长络丝瓜373
第二节 林果种植373
一、果树373
二、林业373
三、花卉374
四、上海海上花园艺有限公司374
第三节 蔬菜种植375
第三章 养殖业375
第一节 牲畜饲养375
一、耕牛376
二、猪376
三、羊377
四、兔377
第二节 水产养殖377
一、淡水鱼377
二、淡水对虾378
第三节 禽类饲养378
第四节 昆虫类饲养380
一、养蚕380
二、地鳖虫380
三、蝎子、无菌蝇380
第五节 企业选介380
一、上海华倡实业经营公司380
二、上海奉羽禽业有限公司381
三、奉贤兴发养鸡场381
第四章 捕捞业381
第一节 海洋捕捞381
一、捕捞单位381
二、渔场变迁382
三、捕捞工具和方法382
四、鱼产量、品种382
第二节 内河捕捞383
第五章 其他副业383
第一节 编结383
一、编结383
二、纺织刺绣384
第二节 药材采集385
一、植物类385
二、昆虫类385
第十五篇 城乡建设386
第一章 规划管理386
第一节 管理机构387
第二节 柘林新镇区总体规划387
一、总体规划387
二、总体规划实施388
第二章 村镇建设388
第一节 镇区公共建筑388
第二节 镇区居民住房建筑390
第三节 乡村住房建筑390
第三章 道路392
第一节 秦皇驰道392
第二节 公路392
一、沪杭公路392
二、莘奉(四号线延伸段)公路393
三、莘奉金高速公路393
四、奉柘公路393
五、金海公路393
第三节 乡村公路393
一、郊奉路393
二、沿村路394
三、沿塘河路394
四、奉陆路394
五、郊胡路394
六、东海中心路394
七、农业园区路394
八、南华亭经济小区路394
第四节 乡村机耕路395
第四章 桥梁396
第一节 建桥沿革396
第二节 桥梁399
一、集镇桥梁399
二、主要河道桥梁399
三、主要道路桥梁400
四、其他要道河流桥梁401
五、解放后废除桥梁401
第三节 桥梁管理和维修402
第五章 供水 供电 燃气402
第一节 供水402
第二节 供电403
一、供电沿革403
二、管理机构403
三、变电站404
第三节 燃料404
一、燃料演变404
二、沼气404
三、石油液化气404
第六章 园林绿化405
第一节 古代园林绿化405
第二节 园林绿化建设406
第三节 绿化企业406
一、奉贤县林场406
二、上海晨光园林有限公司407
三、上海海霞绿化工程公司407
第十六篇 交通 邮电408
第一章 水陆交通4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409
一、柘林商运装卸管理409
二、柘林盐运装卸管理409
三、柘林陆运管理409
四、汽车维修单位410
第二节 水上交通410
一、水路状况410
二、水上运输410
第三节 陆路交通412
一、陆路演变412
二、陆路运输演变413
三、过境公交客运413
第四节 装卸搬运414
一、装卸演变414
二、装卸实绩415
三、装卸工具415
四、劳保待遇415
第二章 邮政416
第一节 邮政机构416
第二节 邮政业务417
一、业务项目417
二、业务量417
第三节 邮件接送419
第四节 乡村邮路419
第三章 电信419
第一节 电信机构420
第二节 电信设施420
第三节 电话发展421
第四节 电话线路424
第五节 业务与资费424
第十七篇 财税 金融425
第一章 财经425
第一节 机构设置425
一、柘林财政所425
二、柘林经营管理站426
三、柘林会计服务所426
四、柘林统计426
第二节 财政收支426
一、财政收入426
二、财政支出427
第三节 经营管理428
一、会计事务管理428
二、审计工作429
三、收益分配429
四、集体固定资产431
第二章 税务432
第一节 税种及税制改革432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税种432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税种与税制改革432
第二节 税收实绩433
第三章 金融434
第一节 机构434
一、典当434
二、柘林服务组434
三、柘林信用社434
四、农业银行柘林营业所435
五、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柘林支行435
六、柘林邮政储蓄435
第二节 货币演变和贬值435
一、货币演变435
二、货币贬值437
第三节 民间借贷437
一、新中国成立前民间借贷437
二、新中国成立后民间借贷439
第四节 贷款发放440
一、私人贷款440
二、集体贷款440
三、农贷豁免440
第五节 储蓄存款442
一、折实储蓄442
二、整存整取定期储蓄442
三、零存整取储蓄442
四、活期储蓄442
五、零存整取有息有奖储蓄442
六、定期定额实物有奖储蓄442
七、其他储蓄442
八、存款储蓄443
第六节 公债、保险444
一、人民胜利折实公债444
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444
三、国库券445
四、保险445
第十八篇 商业贸易446
第一章 商业类型与管理机构446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447
一、新中国成立前私营商业447
二、新中国成立后私营商业448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450
第三节 综合合作商业451
一、盐业合作社451
二、渔业合作社451
三、综合合作商店451
第四节 连锁超市451
一、金叶七店451
二、联华超市451
第五节 其他经济类型商业452
一、农村下伸店452
二、农村代购代销店452
三、企事业单位自办商店452
第六节 工商联合会452
一、柘林商会组织机构452
二、主要工作453
第七节 柘林工商行政管理所453
一、概况453
二、工作职责453
三、工商登记情况453
四、办案概况454
第二章 农副产品购销454
第一节 粮油管理机构454
第二节 粮油购销454
第三节 棉花收购455
第四节 粮棉加工456
一、粮食加工456
二、棉花加工456
三、油料加工456
第五节 副食品购销457
一、副食品收购457
二、副食品销售457
第三章 供应销售457
第一节 主要生产资料供销458
一、农用生产资料458
二、建筑装潢材料,燃料458
第二节 主要生活资料供销458
一、棉布百货458
二、五金交电459
三、糖业烟酒459
四、中、西药460
第四章 商业体制改革464
第一节 机构改革464
第二节 经营机制改革464
第三节 管理体制改革465
第五章 农村粮油保管与留用465
第一节 农村粮食保管465
第二节 农村粮油留用466
一、口粮、口油466
二、种子粮466
三、饲料粮466
四、储备粮466
第六章 庙会节场集市贸易467
第一节 柘林庙会香市467
第二节 柘林农贸市场468
第十九篇 教育470
第一章 教育管理470
第一节 管理机构沿革471
第二节 学校内部管理471
一、校长负责制471
二、教职工聘任制471
三、校务公开制472
四、学校等级达标管理472
第三节 教材、教法472
一、学制变更472
二、考试制度473
三、教材变更473
第二章 学前教育473
第一节 公办幼儿园473
第二节 队(村)办幼儿园474
第三章 初等教育474
第一节 发展史略474
第二节 小学简介477
一、柘林中心小学477
二、乡村小学477
三、外籍民工子弟学校480
第四章 中等教育480
第一节 发展史略480
第二节 柘林中学简介480
第三节 营房中学简介481
第五章 九年制义务教育482
第一节 柘林学校简介482
第二节 入学率与普及情况483
第三节 中考升学情况483
第六章 专业职业教育机构483
第一节 柘林技校484
第二节 柘林镇(乡)党校484
第三节 农业中学485
一、公社农业中学485
二、东海农中485
第七章 成人教育485
第一节 业余教育机构485
第二节 扫盲识字教育486
第三节 业余文化教育486
一、大队(村)办业余学校487
二、企事业单位办业余学校487
第四节 学历教育488
一、电视中专、大学488
二、函授大学488
三、中央农业广播学校488
第五节 职业教育488
一、中职、中专教育488
二、职业岗位培训488
第八章 教育设施489
第一节 校舍修建489
第二节 教学设备490
第三节 学校图书490
第九章 教师队伍491
第一节 师资情况491
一、教师学历491
二、教师职称491
第二节 师德教育491
第三节 教师培训492
第四节 教师待遇492
第五节 教师退休493
一、退休教师管理493
二、退休教师待遇493
第十章 人才培养493
第一节 部分人才493
第二节 柘林籍部分大学生497
第十一章 教育经费497
第一节 中小学教育经费497
一、新中国成立前教育经费497
二、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经费497
第二节 成人教育经费499
第二十篇 文体 科技501
第一章 文化艺术501
第一节 文化机构502
一、文化管理部门502
二、柘林文化站502
三、柘林电影放映队502
第二节 文化阵地503
一、俱乐部503
二、图书馆(室)503
三、茶园书场503
四、书店503
五、影剧院(大礼堂)503
六、文化画廊504
七、老龄活动室504
第三节 群众文艺团体504
一、清音班504
二、秧歌队505
三、业余剧团505
四、业余文艺宣传队505
五、老年丝竹班505
六、老妈妈腰鼓队505
第四节 文化活动505
一、广场文化505
二、文化下乡506
三、优秀节目选介506
四、文艺演出获奖情况506
第五节 民间文娱506
一、迎神赛会506
二、灯会509
三、荡湖船509
四、狮子舞509
五、打腰鼓509
六、打连哨509
七、放风筝510
八、讲故事510
九、猜谜语510
十、唱山歌512
十一、吹打512
十二、民间游戏512
第六节 民间艺术512
一、剪纸刻纸512
二、编织刺绣512
三、书画雕刻513
四、扎制灯彩513
第七节 民间歌谣513
第二章 著作文章515
第一节 著作516
第二节 文章存目516
一、科技理论文章存目516
二、其他文章存目517
第三章 艺文选录517
第一节 散文选录518
第二节 诗词选录519
一、明代诗词519
二、当代对联521
第四章 新闻广播电视522
第一节 柘林广播电视站523
一、奉贤盐场广播站523
二、柘林乡广播电视站523
第二节 有线广播业务523
一、业务开展状况523
二、稿件与稿费523
第三节 有线电视524
一、光缆铺设524
二、收费情况524
第四节 报刊发行524
第五章 档案工作525
第一节 档案管理系统525
第二节 档案管理526
一、档案室设施526
二、机关档案汇集526
三、档案保管和利用526
第三节 基层档案管理527
一、村级档案管理527
二、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528
第四节 档案工作先进简介528
第六章 文物古迹遗址529
第一节 出土新石器时代文物529
第二节 古银杏529
一、唐代古银杏529
二、明代古银杏529
第三节 出土宋代古井文物530
第四节 明代石拱(环龙)桥530
第五节 清代华亭东石塘530
第六节 古迹遗址531
一、柘林古文化遗址531
二、柘林境内秦皇驰道遗址531
三、柘林古镇区遗址531
四、明代蔡庙港城遗址531
五、明代柘林城遗址532
六、清代松江府海防同知署、水利通判署遗址532
第七节 牌坊 石碑 石雕532
一、柘林城牌坊 碑记532
二、华亭石塘碑记533
三、柘林樊政升碑记533
四、柘林史碑534
五、“醒狮”石雕535
六、报恩桥石碑535
第八节 墓冢园林536
一、墓冢536
二、园林536
第七章 宗教信仰536
第一节 佛教536
第二节 道教537
第三节 天主教537
第四节 耶稣教538
第五节 宗祠540
第八章 体育540
第一节 管理机构540
第二节 体育设施540
第三节 群众体育活动541
第四节 学校体育活动541
第五节 体育竞赛获奖情况542
一、群众性体育获奖情况542
二、学校体育获奖情况542
第九章 科技543
第一节 科技组织543
一、柘林科技协会543
二、科技企业543
第二节 农业科技活动544
一、农业新品种试验与推广544
二、农药使用与除害545
第三节 副业科技活动545
一、水产养殖科技推广545
二、畜牧业养殖科技推广546
第四节 工业科技活动547
一、工业科技活动547
二、工业技术改造547
三、新产品试制547
四、科技项目获奖548
第五节 电脑应用与普及549
第二十一篇 医疗卫生550
第一章 机构550
第一节 管理机构550
一、行政机构550
二、柘林镇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551
三、柘林镇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551
第二节 医疗单位551
一、施疗所551
二、柘林私人诊所551
三、柘林联合诊所551
四、新寺卫生院柘林诊所551
五、奉贤盐场医务室551
六、柘林卫生院552
七、村队卫生室552
八、学校卫生室552
第二章 医疗事业553
第一节 医疗制度553
一、医疗制度沿革553
二、公费医疗553
三、农村合作医疗553
第二节 医疗服务554
一、门诊急诊554
二、住院555
三、应急救护555
第三节 医技队伍555
一、镇卫生院医务人员555
二、乡村卫生室医务人员556
三、医技人员培训556
四、医德、医风建设557
五、医疗卫生文章选介557
第三章 卫生防疫557
第一节 血吸虫病防治558
一、螺情病况558
二、治病、灭螺558
第二节 疾病防治559
第三节 计划免疫562
第四节 预防“非典”564
第四章 爱国卫生565
第一节 卫生健康教育565
第二节 除“四害”565
一、消灭蚊蝇565
二、消灭老鼠565
三、消灭蟑螂565
第三节 水、粪管理566
一、饮用水管理566
二、柘林镇自来水厂566
三、粪便管理567
第四节 环境卫生整治567
一、环境卫生检查567
二、城乡垃圾集中处置567
第五节 卫生单位创建568
一、卫生集镇创建568
二、卫生村卫生企业创建568
第六节 食品卫生管理569
第七节 劳动卫生管理570
第八节 学校卫生管理570
第五章 妇幼保健571
第一节 妇女保健571
一、新法接生571
二、“围产期”保健571
三、妇女病普查571
四、劳动保护572
第二节 婴幼儿保健572
第二十二篇 人事 劳动574
第一章 管理机构574
第一节 人事管理机构574
一、机构设置574
二、工作职责574
第二节 劳动管理机构575
一、机构设置575
二、工作职责575
第二章 人事575
第一节 人事管理575
一、干部录用575
二、干部列编575
第二节 干部编制576
一、机关干部576
二、事业单位干部(含集体干部)576
第三节 干部调配576
一、党政机关干部576
二、镇(乡)企事业单位干部577
三、区(县)、镇(乡)双管单位干部577
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577
第四节 干部考核577
第五节 工资待遇577
一、工资制度改革577
二、干部待遇578
第六节 离退休干部管理578
一、离休干部578
二、退休干部578
第三章 劳动578
第一节 劳动安全管理579
一、管理机构579
二、安全宣传教育579
三、特殊工种持证上岗579
四、安全生产责任制579
五、消防管理579
六、劳动保护580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580
一、柘林籍劳动力管理580
二、外来劳动力管理580
三、劳动争议580
第三节 劳动就业581
一、劳动力就业581
二、外来劳动力就业581
三、再就业581
四、劳务输出581
第四节 劳动工资582
第五节 安全生产重大事故582
一、工伤事故582
二、火灾事故583
三、触电事故583
第二十三篇 精神文明建设584
第一章 精神文明创建584
第一节 机构584
一、柘林镇(乡)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584
二、柘林市容监察分队585
第二节 文明单位创建585
一、文明单位585
二、文明村585
三、文明小区586
第三节 军(警)民共建586
一、军民共建586
二、警民共建586
第二章 精神文明活动587
第一节 社会公德教育587
一、“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587
二、“四有”新人教育587
三、“七不”文明教育587
第二节 职业道德教育588
一、师德教育588
二、医德教育588
三、企业职工教育588
第三节 家庭美德教育589
一、创“五好文明家庭”活动589
二、新风户活动589
第四节 主题教育活动589
一、“三下乡”活动589
二、破除迷信活动590
三、争做文明人活动590
四、学习市劳模王罗昌活动590
五、志愿者活动590
第五节 各种捐赠活动591
一、集体单位捐赠591
二、私营企业捐赠591
三、个人捐赠592
第三章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及选例592
第一节 创建成果名录592
一、上海市级592
二、奉贤区(县)级593
三、“五好”文明家庭594
第二节 创建市级文明选例594
一、上海海滨电器(集团)有限公司594
二、营房村595
三、柘林集镇康乐小区596
第二十四篇 人物599
第一章 已故人物599
第一节 革命英烈599
第二节 政坛军界602
一、政坛602
二、军界602
第三节 学者文人604
第四节 能工巧匠605
第五节 地方良医606
第六节 先进人物606
第七节 其他闻人607
第二章 在世人物608
第一节 人物简介608
第二节 人物名录615
第二十五篇 民情风俗618
第一章 崇拜习俗618
第一节 祖先崇拜618
一、供奉祭祀618
二、尊崇怀念619
第二节 民俗神崇拜619
一、供奉民俗神像619
二、祭祀民俗神620
三、张贴民俗神像620
第三节 福喜崇拜621
一、悬挂福禄寿三星图621
二、张贴“福”、“喜”字621
第四节 吉祥物崇拜621
一、吉祥动物崇拜621
二、吉祥物品崇拜622
三、红色崇拜622
第五节 方位崇拜623
一、崇尚左位623
二、东位崇拜623
第六节 吉利话崇拜624
一、俗信言有所为624
二、崇信的吉利话624
三、崇拜吉利偶数624
第二章 礼仪习俗624
第一节 婚姻嫁娶625
一、普通婚俗625
二、便亲婚俗629
三、特异婚俗630
第二节 治丧安葬631
一、治丧631
二、祭祀633
三、安葬633
第三节 添喜庆寿634
一、喜添婴孩634
二、成人庆寿635
第三章 岁时习俗636
第一节 传统节日时令636
一、传统节日636
二、岁时节令640
第二节 新节假纪念日641
一、新节假日641
二、新纪念日642
第四章 生活习俗643
第一节 衣着644
一、服装644
二、饰物645
第二节 饮食645
一、主食645
二、菜肴645
第三节 住房646
一、新中国成立前民房状况646
二、新中国成立后住房变化646
第四节 出行647
一、新中国成立前状况647
二、新中国成立后变化647
第五节 发型647
一、新中国成立前发型647
二、新中国成立后变化647
第六节 照明648
第七节 室内用具648
一、煮餐用具648
二、坐卧用具649
第五章 迷信习俗650
第一节 祈求福祥650
一、看风水650
二、做关社650
三、求签卜卦650
四、争吃祭物650
五、偷寿碗650
六、置放“镇邪石”650
七、安“退箭镜”651
八、算命651
第二节 济阴纳吉651
一、念经651
二、攀鬼亲651
三、放生鱼651
第三节 预兆吉凶652
一、人身现象652
二、动物现象652
第四节 求神治病653
一、献菩萨653
二、叫喜653
三、送野客653
四、斋五圣653
五、踏药渣653
六、夜啼郎654
七、问仙654
第六章 民间往来礼节654
第一节 岁时往来礼节654
第二节 婚丧往来礼节654
一、婚事往来礼节654
二、丧葬往来礼节655
第三节 举事往来礼节655
第四节 日常往来礼节655
一、路遇礼节655
二、待人礼节656
三、社交礼节656
第七章 民间禁忌658
第一节 婚丧喜禁忌658
一、婚姻忌讳658
二、丧事禁忌658
三、生儿育女禁忌659
第二节 日常生活禁忌659
第三节 生产禁忌659
第四节 人生礼数禁忌660
第八章 生产习俗660
第一节 造桥习俗660
第二节 造房习俗661
一、选址看风水661
二、建房盼吉利661
三、待匠防魇捣661
四、屋周栽花木662
第三节 农渔业祭祀662
一、农民祭天地662
二、渔民“买路”祭海662
第九章 社会风尚662
第一节 旧风尚663
一、纳妾663
二、吸毒663
三、赌博663
四、敲诈663
五、缠足664
六、守节664
七、弃婴664
八、偷窃664
九、抢劫664
十、绑票664
十一、卖淫嫖娼665
第二节 新风尚665
一、婚姻自主665
二、尊老爱幼665
三、遗体火葬665
四、敞门入场665
五、婚事简办666
六、参军光荣666
七、助人为乐666
第二十六篇 方言 新言语667
第一章 方言选录667
第一节 柘林农村方言选667
一、时间 地点667
二、时令 气象667
三、行为 形态668
四、物品 数量669
五、称谓代词670
六、勤劳认真671
七、生老病死671
八、其他用语672
第二节 柘林盐民方言选675
第二章 俗语与称呼676
第一节 群众俗语676
第二节 称呼词语683
一、父系亲属683
二、母系亲属685
三、兄弟姐妹亲属686
四、夫系亲属687
五、妻系亲属688
六、晚辈亲属689
七、师友、同事称呼691
八、对社会上非亲属的称呼692
第三章 歇后语与谚语692
第一节 歇后语692
第二节 谚语696
一、农谚696
二、气象谚语697
三、敬老和睦谚语700
四、饮食卫生谚语700
五、健身防病谚语701
六、生活处世谚语701
第四章 新言语与鄙称703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新言语选录703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703
二、农业合作化时期705
三、整风反右时期706
四、“大跃进”时期706
五、三年困难和“四清”时期707
六、“文化大革命”时期709
七、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710
第二节 民间鄙称714
第二十七篇 杂志716
第一章 要事简述71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历次要事716
一、四十年代末要事716
二、五十年代要事716
三、六十年代要事718
四、七十年代要事719
五、八十年代要事720
六、九十年代要事720
七、二十一世纪初要事721
第二节 哀悼中央领导逝世721
一、哀悼周恩来总理逝世721
二、哀悼毛泽东主席逝世721
第二章 来访视察721
第一节 国外贵宾来访722
第二节 国内来访视察722
一、国家级来访视察722
二、上海市级来访视察722
三、外省市来访考察723
第三章 商品票证723
第一节 粮油等食品票证724
第二节 棉布及针织品票证724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票证725
第四节 燃料票证725
第四章 掌故传说725
第一节 柘林城无北门传说725
一、禁出人才,北门不开725
二、诬害忠臣,不造北门726
三、心术不正,禁筑大城726
四、为尊神灵 免造北门726
五、迷信鬼神 筑没北门727
六、效忠朝臣 勿建北门727
第二节 庙宇传说727
一、柘林“东海神坛”逸闻727
二、柘林“小普陀庙”传说728
第三节 桥名传说729
一、素衣桥传说729
二、叫化石桥来历729
三、天打桥来历729
第四节 人物传说730
一、秦始皇到柘林观海730
二、徐阶巧辞回故里730
第五节 墓冢和海塘传说731
一、要离墓传说731
二、华亭石塘传说731
第六节 柘林渔民不食竹笋733
第五章 奇闻轶事733
第一节 柘林城内古银杏轶事733
第二节 柘林镇北何家惨案734
第三节 柘林海滩奇闻734
一、冯桥村海滩鲸鱼搁浅734
二、东海村何金龙陷亡海滩734
三、央路村海边插网鱼大丰734
第四节 东海广裕庵尼姑自焚735
第六章 生活事象反比735
第一节 邻里关系反比735
第二节 服饰、发型反比736
一、服饰736
二、发型736
第三节 老年人丧偶再婚反比737
第四节 水产、禽类食品反比737
一、水产类737
二、禽类738
第五节 商业经营反比738
一、经商者738
二、售货形式738
第七章 附录738
第一节 文件辑录738
第二节 小城头742
一、地址面积742
二、建筑状况743
三、衰落简况744
第八章 下限外增记747
第一节 柘林镇党、政领导人员更迭748
一、中共柘林镇委员会领导人员更迭748
二、中共柘林镇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人员更迭749
三、柘林镇人大正副主席更迭749
四、柘林镇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更迭749
五、副调研员与社区负责人更迭750
第二节 机关科室、事业单位负责人更迭750
一、工、青、妇组织负责人更迭750
二、机关科室负责人更迭750
三、事业单位负责人更迭751
第三节 柘林镇村级行政区划嬗变752
一、村级负责人更迭752
二、行政村区划撤并753
三、村级撤并后负责人更迭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