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夏地理研究 边疆历史地理学的探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夏地理研究 边疆历史地理学的探索
  • 杨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113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73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490页
  • 主题词:历史地理-研究-中国-西夏(1038~1227)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夏地理研究 边疆历史地理学的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关于西夏学、研究资料、基本框架及基本思路1

二 学术史回顾6

第一章 疆域的形成及其演变20

第一节 定难军的五州之地20

第二节 宋夏疆界的演变24

一 西夏建国初期的宋夏疆界(1038—1067)25

二 宋神宗亲政与“元祐分疆”(1067—1093)39

三 “绍圣罢议”与北宋对西夏疆土的进一步蚕食(1094—1127)50

四 余论58

第三节 夏辽疆界70

一 西夏与辽朝的东段疆界71

二 西夏与辽朝的西段疆界78

第四节 夏金疆界83

一 西夏东北缘的夏金疆界83

二 西夏南缘的夏金疆界87

第五节 西夏的西缘疆界98

一 沙州及沙州回鹘的问题100

二 伊州问题104

第二章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与西夏政区109

第一节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中的地名翻译及其地望考证111

一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中西夏地名的翻译111

二 有关地望考证118

第二节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反映的西夏政区140

一 关于西夏政区的类型和数目141

二 关于西夏政区的排序和层级问题147

三 西夏政区的边界153

第三节 西夏的基层组织与社会156

一 汉式“乡里”制度对西夏基层社会的渗透和影响158

二 西夏基层社会中的部落制161

三 西夏基层社会中存在“一国两制”的原因探析171

第四节 西夏政区特点之归析175

第五节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反映的西夏地方官制179

一 学术背景180

二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中西夏地方官制的信息183

第三章 自然地理(上):气候状况189

第一节 相关的学术背景和汉文史料所反映的西夏气候信息191

一 唐宋时期中国气候变迁的相关讨论191

二 汉文史料所反映的西夏气候信息195

第二节 《月月乐诗》和《圣立义海·月之名义》所反映的西夏气候203

一 关于资料反映的地理范围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204

二 《月月乐诗》和《圣立义海·月之名义》所反映的物候现象209

三 从古今物候现象的对照看西夏气候的特点213

第三节 水旱等气象灾害与西夏气候的干湿状况218

一 西夏的水旱灾害概况218

二 西夏气候干湿状况的初步估计229

第四节 相关问题的讨论238

一 气象灾害与西夏社会238

二 气候与北方民族南下——以党项为参照248

第五节 简短的结论252

第四章 自然地理(下):生态与植被254

第一节 关于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255

第二节 西夏分区的植被状况257

一 鄂尔多斯地区257

二 夏宋(金)沿边地区279

三 河套平原298

四 阿拉善高原306

五 河西走廊地区311

第三节 西夏境内的野生动物313

第四节 西夏时期自然环境遭受破坏之表现及西夏人朴素的环保意识322

一 西夏时期自然环境遭受破坏之表现322

二 西夏人朴素的环保和生态意识327

第五节 小结332

第五章 经济区的形成及其相关问题336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336

第二节 经济区形成的诸因素分析339

一 自然条件339

二 宋夏沿边的居民结构345

三 党项内附以及宋夏双方对沿边人口的争夺358

第三节 经济区的形成367

一 畜牧区:鄂尔多斯干草原区和阿拉善高原荒漠区368

二 半农半牧区:宋夏沿边和河西走廊地区375

三 农耕区:宁夏平原389

第四节 相关问题的讨论391

一 内附党项从“客人”——“主人”的转变391

二 宋夏沿边的生产方式与黄河泛滥392

结语403

附录一 《圣立义海》407

附录二 《月月乐诗》的俄译文之汉译413

附录三 西夏文资料中的西夏地名421

参考文献430

地名人名索引453

后记468

地图:40

一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1044年)的宋夏疆界示意图40

二 西夏天仪治平元年(1087年)的宋夏疆界示意图51

三 西夏贞观三年(1104年)的宋夏疆界示意图59

四 西夏天仪治平元年(1087年)的夏辽疆界示意图84

五 西夏人庆二年(1145年)的夏金疆界示意图99

六 西夏疆域示意图(1087年)107

七 西夏及周边地区水系示意图344

表格索引:52

表1-2-1 “绍圣罢议”后宋朝新修筑及收复的部分堡寨52

表1-4-1 金朝鄜延路部分城寨及地望92

表1-4-2 西夏犯边状况96

表2-1-1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中西夏地名汉译112

表2-1-2 诸州到京师所用时间139

表2-2-1 《天盛律令·司序行文门》所载西夏州县等政区的等级141

表2-2-2 汉文、西夏文文献所载的西夏州县等政区142

表2-2-3 西夏十七监军司的辖区范围154

表2-3-1 出土的西夏首领印163

表2-3-2 《文海》所载的族姓165

表2-3-3 乡里制与部落制的区别172

表2-3-4 墓志铭所反映的今陕北地区的乡里状况172

表2-5-1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所载的西夏地方官制184

表2-5-2 北宋地方官制187

表2-5-3 西夏设立转运司的政区和官职188

表3-1-1 唐宋时期气候冷暖分期之对照194

表3-1-2 银川市平均月气温表197

表3-2-1 《月月乐诗》、《圣立义海·月之名义》与今宁夏固原、永宁、海原物候现象之对照210

表3-3-1 西夏干旱时段221

表3-3-2 10—13世纪中叶(黄土高原)水旱等级序列表221

表3-3-3 我国9—14世纪雨土年表228

表3-3-4 西夏重大气象灾害229

表3-3-5 西夏水旱灾害一览表235

表3-4-1 西夏及周边地区的饥荒240

表3-4-2 西夏重大战事与气象灾害之对照246

表4-2-1 西汉元始二年鄂尔多斯高原各郡人口数265

表4-2-2 隋朝鄂尔多斯有关郡县及户口数266

表4-2-3 唐代鄂尔多斯高原各州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数266

表4-2-4 《乾隆宁夏府志》所载今银川市周边的湖泊301

表5-2-1 党项内附状况358

表5-2-2 宋夏沿边党项部族的分布状况364

表5-3-1 宋夏沿边的堡寨381

表5-4-1 宋金时期黄河较大的决口3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