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公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公法学
  • 本书编委会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46525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5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公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国际法的重要性与国际法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

一、国际法的地位与作用1

二、国际法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4

三、学习和研究国际法的理论指针和基本方法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际法的贡献8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法观点8

二、列宁的国际法立场12

第三节 中国国际法学的形成与发展14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国际法学14

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中国国际法学16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国际法学18

四、21世纪中国国际法学发展的方向24

第一章 国际法的性质与发展28

第一节 国际法的概念与特征28

一、国际法的名称与定义28

二、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29

三、国际法的性质与特征30

四、国际法效力的根据与范围34

第二节 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39

一、古代社会及中世纪的国际法39

二、近代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40

三、现代国际法的发展43

四、当代国际法的趋势与挑战47

第三节 中国与国际法49

一、中国古代国际法的遗迹49

二、近代国际法输入中国50

三、中国与20世纪上半叶的国际法51

四、新中国对现代国际法的贡献52

第二章 国际法的渊源56

第一节 国际法渊源的内涵与类别56

一、国际法渊源的内涵56

二、国际条约58

三、国际习惯59

四、一般法律原则61

五、司法判例63

六、公法学家的学说64

七、国际组织的决议65

八、单边行为在国际法上的意义65

第二节 国际法渊源的位阶与强行法66

一、国际法渊源的位阶66

二、国际强行法67

第三节 国际法的编纂69

一、国际法编纂的含义与类型69

二、联合国编纂国际法的活动72

第三章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77

第一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学说77

一、一元论77

二、二元论79

三、协调论81

第二节 国际法在国内的适用82

一、国际法在国内适用的方式82

二、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冲突及其解决86

三、国际法在中国的适用90

第三节 国内法对国际法的影响94

一、国内法对国际法实体规则的影响94

二、国内法对国际法程序规则的影响96

第四章 国际法基本原则98

第一节 概述98

一、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特征98

二、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形成与发展99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地位与贡献105

第二节 国际法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109

一、国家主权平等原则109

二、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原则110

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112

四、不干涉内政原则114

五、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117

六、民族自决原则118

七、国际合作原则120

八、保护基本人权原则122

第五章 国际法的主体126

第一节 概述126

一、国际法主体的概念126

二、国际法主体的范围127

第二节 国际法主体的种类129

一、国家的国际法主体资格129

二、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131

三、争取独立民族的国际法主体资格135

第三节 个人的国际法地位问题136

一、自然人作为国际法的主体问题136

二、法人作为国际法的主体问题139

第六章 国际法上的国家143

第一节 国家的要素与类型143

一、国际法上国家的构成要素143

二、国家的类型144

第二节 国家的基本权利与义务147

一、独立权148

二、平等权149

三、自卫权149

四、管辖权150

第三节 国家豁免156

一、国家豁免的概念156

二、国家豁免原则的发展157

三、国家豁免的主体159

四、不得援引国家豁免的诉讼161

五、国家豁免权的放弃162

第四节 国际法上的承认163

一、承认的概念与方式163

二、国家承认164

三、政府承认167

第五节 国际法上的继承170

一、国际法上继承的概念170

二、国家继承171

三、政府继承175

第七章 国际组织法179

第一节 概述179

一、国际组织的概念与特征179

二、国际组织的类型182

三、国际组织法的基本内容184

第二节 国际组织的一般法律制度187

一、国际组织的章程187

二、国际组织的成员资格187

三、国际组织的组织结构与职权190

四、国际组织的议事规则192

第三节 联合国及其法律制度194

一、联合国概述194

二、联合国的宗旨与原则196

三、联合国的会员国197

四、联合国的主要机关及其职权199

第四节 专门性国际组织及其法律制度207

一、概述207

二、专门性国际组织的基本体制207

三、联合国专门机构209

第五节 区域性国际组织及其法律制度210

一、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建立与发展210

二、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基本特征211

三、区域性国际组织与全球性国际组织的法律关系211

第六节 中国与国际组织212

一、中国与联合国213

二、中国与专门性国际组织216

三、中国与区域性国际组织217

第八章 国际法上的个人221

第一节 个人的国籍221

一、国籍的概念及意义221

二、国籍的取得与丧失223

三、国籍的抵触(冲突)及其解决225

四、中国的国籍法228

第二节 外国人的法律地位与待遇231

一、外国人的概念与法律地位231

二、外国人待遇的一般原则233

三、外交保护235

四、中国对外国人的管理制度237

第三节 引渡和庇护241

一、引渡241

二、庇护245

第四节 难民247

一、难民和国际难民法的概念247

二、难民身份的确定248

三、难民的法律地位249

四、中国保护难民的基本立场和实践251

第九章 国际人权法253

第一节 概述253

一、国际人权法的概念253

二、国际人权法的形成与发展256

三、国际人权法的渊源259

第二节 国际人权法保护的对象与范围261

一、国际人权法保护的对象261

二、国际人权法保护的权利范围与类型262

三、关于和平权问题264

四、关于发展权问题265

五、关于环境权问题267

第三节 国际人权保护的监督机制268

一、国际监督机制268

二、国内监督机制275

第四节 中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与实践278

一、中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基本立场278

二、中国积极践行人权保护的努力与成就280

第十章 国家领土法283

第一节 国家领土的概念与构成283

一、国家领土的概念283

二、国家领土的构成283

第二节 领土的取得与变更285

一、传统国际法取得领土的方式285

二、现代国际法变更领土的方式288

三、领土争端及其解决289

第三节 领土主权及其限制290

一、领土主权290

二、对领土主权的限制291

第四节 边界和边境制度293

一、边界的形成与划分293

二、边境制度294

三、中国的边界现状295

第五节 南极和北极296

一、南极的法律地位296

二、北极的法律地位298

第十一章 国际海洋法301

第一节 国际海洋法的发展301

一、海洋的重要性301

二、国际海洋法的概念302

三、国际海洋法的编纂与发展303

第二节 领海与毗连区306

一、领海的概念与法律地位306

二、领海基线与领海宽度308

三、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领海界限的划定310

四、毗连区制度310

五、中国的领海与毗连区法311

第三节 专属经济区312

一、专属经济区概念的形成312

二、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313

三、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制度314

四、中国的专属经济区制度315

第四节 大陆架制度315

一、大陆架的概念315

二、大陆架的法律地位316

三、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问题317

四、中国的大陆架制度319

第五节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及群岛水域320

一、用于国际通行的海峡与过境通行制度320

二、群岛与群岛国322

三、南沙群岛、钓鱼岛的法律地位323

第六节 公海326

一、公海的概念与法律地位326

二、公海的法律制度327

第七节 国际海底区域制度328

一、国际海底区域的概念及其意义328

二、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329

三、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与管理制度329

四、关于实施《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协定330

第十二章 空间法332

第一节 概述332

第二节 空气空间法333

一、空气空间法的法律渊源333

二、空气空间的法律地位335

三、国际民用航空运输法律制度336

四、国际航空安保法律制度338

五、中国的航空法律制度341

第三节 外层空间法342

一、外层空间法的法律渊源342

二、外层空间的法律地位343

三、外层空间的基本法律制度344

四、中国的外层空间立法351

第十三章 条约法353

第一节 概述353

一、条约的概念与特征353

二、条约的名称与种类354

三、条约法的编纂355

第二节 条约的缔结356

一、缔约权能356

二、缔约程序358

三、条约的加入361

四、条约的保管、登记与公布361

五、中国的缔结条约程序法362

第三节 条约的保留363

一、条约保留的定义363

二、条约保留的范围363

三、条约保留的接受与反对及其法律效果364

四、条约保留的程序366

第四节 条约的生效与暂时适用366

一、条约的生效366

二、条约的暂时适用367

三、条约的有效期367

第五节 条约的遵守与适用367

一、条约必须遵守367

二、条约的适用368

第六节 条约与第三方370

一、条约的相对效力原则370

二、条约为第三方创设权利371

三、条约为第三方创设义务371

第七节 条约的解释371

一、条约解释的意义371

二、条约解释的主体372

三、条约解释的原则与基本方法372

第八节 条约的修订、终止与无效374

一、条约的修订374

二、条约的无效375

三、条约的终止及暂停施行378

第十四章 外交与领事关系法382

第一节 概述382

一、外交与外交关系382

二、外交关系法的编纂与发展383

第二节 外交关系机关与外交人员384

一、国内外交机关384

二、外交代表机关386

三、特别使团390

四、外交团391

五、外交代表职务的终止392

第三节 外交特权与豁免393

一、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根据393

二、使馆的特权与豁免394

三、使馆人员的特权与豁免395

四、特别使团及其人员的特权与豁免398

五、外交代表机关及其人员对接受国的义务401

六、防止和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402

第四节 领事关系法406

一、领事关系法的编纂406

二、领事关系的建立与领馆的设立407

三、领事职务408

四、领馆人员409

五、领事特权与豁免410

六、领馆及其人员对接受国的义务413

第五节 中国关于外交和领事特权与豁免的规定41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41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416

第十五章 国际责任法419

第一节 概述419

一、国际责任的概念419

二、联合国框架下有关国际责任的编纂活动420

三、国际责任制度的新发展422

第二节 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424

一、国际不法行为责任的概念424

二、国际不法行为责任的构成要件424

三、国际不法行为责任的免责事由427

四、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形式429

第三节 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造成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432

一、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造成损害性后果国际责任的概念及适用范围432

二、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造成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的构成要件435

三、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造成损害性后果国际责任的形式436

第十六章 国际争端解决法437

第一节 国际争端的特点与类型437

一、国际争端的概念与特征437

二、国际争端的类型438

三、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440

第二节 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方法441

一、谈判与协商441

二、斡旋与调停442

三、其他方法443

第三节 国际争端的法律解决方法445

一、仲裁445

二、司法或准司法方法447

第四节 中国解决国际争端的立场与实践454

一、一贯坚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454

二、坚持协商与谈判为首选方法454

三、不排除法律方法或准司法方法457

第十七章 国际刑法460

第一节 概述460

一、国际刑法的概念与特征461

二、国际刑事司法机构464

第二节 国际刑法的基本原则474

一、国家主权原则475

二、合法性原则477

三、司法公正原则479

四、被告的人权保障原则480

第三节 国际罪行481

一、种族灭绝罪481

二、反人道罪482

三、战争罪484

四、侵略罪486

第四节 国际刑事责任的原则487

一、个人刑事责任487

二、“指挥官责任”489

三、官方身份不免责491

四、执行命令引起的刑事责任493

第十八章 国际人道法495

第一节 概述495

一、基本概念495

二、形成与发展497

第二节 国际人道法的适用范围与特点499

一、适用范围500

二、基本特点501

第三节 对战争受难者的保护506

一、保护体系的形成507

二、保护体系的基本原则510

三、保护体系的内容及范围511

第四节 对作战手段和方法的限制513

一、区分原则513

二、避免不必要痛苦原则514

三、比例原则515

第五节 战俘待遇517

一、战斗员地位的基本定义517

二、战俘的权利与义务518

三、反恐及战俘的最新发展520

阅读文献523

国际机构译名对照表528

人名译名对照表532

后记5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