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能源报告 2016 能源市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魏一鸣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50463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能源报告 2016 能源市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世界与中国能源发展概况1
1.1 世界能源发展回顾2
1.1.1 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呈正相关,能源弹性在不同时期差异显著2
1.1.2 能源消费方式日趋高效清洁,清洁能源占比逐年提升3
1.1.3 各主要国家能源强度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中国降幅最大4
1.1.4 能源资源潜力并不悲观,油气储采比无显著下降趋势5
1.1.5 能源消费增量基本来自发展中国家,出现能源峰值的国家日益增多5
1.2 世界能源发展的新变化和新格局7
1.2.1 一次能源消费增速明显减缓,未来15年能源需求仍将持续增长7
1.2.2 大宗工业品价格自2014年以来大幅下跌,油价降幅最大8
1.2.3 上游能源企业利润大幅缩减,能源投资下滑且并购业务遇冷9
1.2.4 清洁能源投资再创新高,清洁能源发展势头良好10
1.2.5 《巴黎协议》签订,全球清洁能源转型持续推进10
1.3 国际主要能源市场概况11
1.3.1 石油储量稳步上升,区域分布极不平衡11
1.3.2 石油市场供需增量结构发生变化,石油供应过剩现象严重11
1.3.3 油价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大幅下跌,并可能长期维持较低水平14
1.3.4 石油贸易量稳步上升,2015年贸易增速有所回升15
1.3.5 天然气储量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于伊俄卡三国15
1.3.6 天然气生产和消费增速放缓,亚太地区增速最高17
1.3.7 各主要区域天然气价格自2008年后分化明显,近两年价格明显下跌19
1.3.8 天然气贸易集中在少数国家,2015年贸易量有所复苏20
1.3.9 煤炭储量变化不大,区域分布不均21
1.3.10 煤炭生产、消费增速均减缓,2015年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缓解21
1.3.11 煤炭价格自2012年开始下滑,煤炭贸易量稳步上升22
1.4 中国能源发展概况23
1.4.1 能源供应量保持增长态势,多因素致其增速减缓23
1.4.2 化石能源仍占能源消费主要地位,清洁能源呈规模化发展25
1.4.3 能源强度随经济增长呈下降趋势,相比发达国家仍较高26
1.4.4 油气进口量平稳增长,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27
1.4.5 传统能源价格普遍下降,新能源竞争力减弱28
1.4.6 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发展迅速,但弃风弃光问题严重30
1.4.7 机动车保有量增长空间巨大,高补贴推动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31
1.4.8 天然气是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的关键,其供给呈多元化快速发展32
1.4.9 二氧化碳排放增速较快,碳减排压力增大33
1.5 中国能源市场发展新变化与新格局34
1.5.1 “十二五”规划节能目标实现,“十三五”规划总量控制压力减弱34
1.5.2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面临新挑战36
1.5.3 经济进入新常态,能源供给侧改革受到重视37
1.5.4 积极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现代能源体系建设37
1.5.5 电力天然气交易市场积极探索,新一轮电力改革全面实施38
第2章 中国能源市场要素40
2.1 中国能源市场生产者及其特点41
2.1.1 能源市场供给以煤为主,清洁能源比例不断上升41
2.1.2 不同能源市场集中度不同,同一品种不同环节也不尽相同42
2.1.3 能源市场不同环节准入门槛各异,供应链上游准入门槛较高44
2.1.4 各种能源定价情况不尽相同,煤炭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最高45
2.2 中国能源市场消费者及其特点45
2.2.1 宏观视角:政府影响较大,企业和居民用能结构有待提升45
2.2.2 行业视角:工业能耗占比高,建筑、交通等行业能耗增速快48
2.3 中国能源成本核算51
2.3.1 中国能源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51
2.3.2 成本核算的历史沿革及未来改进的方向51
2.3.3 气、油、电等代表性能源产品的具体成本核算方法52
2.4 中国能源定价机制54
2.4.1 中国能源定价机制的历史变迁54
2.4.2 中国能源定价机制的最新进展56
2.4.3 中国能源定价机制的未来改革方向57
2.5 中国能源市场效率与政府参与58
2.5.1 政府“看得见的手”对能源市场效率的宏观调控58
2.5.2 中国能源企业管理的改革方向:政企分开、职责明确58
2.5.3 能源市场中的政府定位需要进一步明晰和优化59
第3章 新常态下宏观政策对能源市场的影响60
3.1 中国经济再平衡对能源市场的影响61
3.1.1 新常态的内涵: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结构转型61
3.1.2 中国经济面临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61
3.1.3 严控高碳行业增长,强调能源效率提高62
3.2 人民币国际化对能源市场的影响64
3.2.1 人民币国际化:内涵及进程64
3.2.2 人民币贬值将减少煤炭进口,可能使中国成为煤炭净出口国67
3.2.3 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67
3.3 利率市场化对能源市场的影响69
3.3.1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对能源价格形成冲击70
3.3.2 利率主要影响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70
3.3.3 充分利用利率杠杆并促进能源市场发展71
3.4 财税体制改革对能源市场的影响71
3.4.1 财税政策有效支持能源市场发展71
3.4.2 目前能源财税政策实施存在问题72
3.4.3 完善财税体制改革并促进能源市场发展74
3.4.4 资源税:应采取“小步走”的渐进式方案75
3.4.5 征收环境税的利弊存在争议76
3.5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推广政策对能源市场的影响77
3.5.1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推广政策概述77
3.5.2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得到推广78
3.5.3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日益受到重视79
3.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能源市场的影响80
3.6.1 产能过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原因80
3.6.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81
3.6.3 基于“新供给经济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四个方面影响能源市场82
3.6.4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特点及最新动向83
第4章 能源市场风险及防范85
4.1 能源市场供需风险分析86
4.1.1 宏观经济对能源市场的传导机制86
4.1.2 能源需求风险87
4.1.3 能源供给风险88
4.2 全球资本市场对能源市场冲击及风险应对89
4.2.1 金融危机对能源市场短期风险溢出效应显著89
4.2.2 金融危机对能源供需影响效应持续93
4.3 国际能源市场政策溢出风险94
4.3.1 各国能源市场政策重点不一但发展方向一致94
4.3.2 新能源政策力度大且市场份额逐渐提升96
4.3.3 技术进步增大传统能源市场风险97
4.4 防范能源市场风险应对措施99
4.4.1 应对金融危机对能源市场影响的措施99
4.4.2 应对能源政策溢出效应风险的措施99
第5章 中国能源期货市场:金融属性研究101
5.1 中国能源期货市场发展现状102
5.1.1 中国能源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102
5.1.2 中国能源期货市场建设与主要品种103
5.1.3 中国石油期货市场发展评述109
5.2 中国能源期货市场发展趋势112
5.2.1 原油期货上市交易存在不确定性112
5.2.2 天然气期货旨在争夺定价权113
5.2.3 “互联网+”助推中国能源期货发展114
5.3 能源期货与能源现货市场中的价格发现116
5.3.1 能源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概述116
5.3.2 价格发现程度的评价方法118
5.3.3 中国燃料油与石油沥青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评价119
5.3.4 燃料油和石油沥青期现货市场具备价格发现功能121
5.4 燃料油期货价格影响因素122
5.4.1 政治与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价格走势122
5.4.2 基本面因素支撑期货价格水平123
5.4.3 市场交易因素主导期货价格波动124
5.5 激发能源期货市场活力的措施126
5.5.1 扩充能源期货品种来完善现货市场有效性126
5.5.2 保障基本能源战略储备以维护能源期货市场价格机制127
5.5.3 改进制度设计以促进市场活跃127
5.5.4 完善交易所内部监控机制以切实降低交易风险128
5.5.5 引入做市商制度来活化市场流动性128
5.5.6 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创新128
5.6 健全能源期货市场的市场监管模式129
5.6.1 建立石油基金体系以增强风险管理机制129
5.6.2 鼓励市场竞争以充分发挥现期货市场功能129
5.6.3 降低期货交易门槛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129
第6章 跨区域能源贸易130
6.1 中国能源资源禀赋的区域分布特征131
6.1.1 煤炭资源呈“北富南贫,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131
6.1.2 电力资源呈“火电为主,水电为辅”的结构特征133
6.1.3 油气资源呈“北多南少”的分布特征136
6.2 中国能源的跨区域消费特点138
6.2.1 煤炭消费呈“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特点138
6.2.2 电力消费呈“东部为主,其他次之”的特点139
6.2.3 石油消费呈“东部为主,产消不均衡”的特点141
6.2.4 天然气消费呈“集中于部分省份,区域间不均衡”的特点142
6.3 中国跨区域间的能源贸易144
6.3.1 以“西煤东运、北煤南运”为主导的煤炭贸易144
6.3.2 以“西电东送”为主导的电力贸易145
6.3.3 以“北油南调、西油东输”为主导的石油贸易146
6.3.4 以“西气东输”为主导的天然气贸易147
6.3.5 针对跨区域间能源跨贸易的政策建议148
6.4 能源的跨区域运输、交通网络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148
6.4.1 能源的跨区域运输原因及现状149
6.4.2 能源的跨区域运输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150
6.4.3 优化能源运输空间格局的建议151
6.5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区域能源市场间贸易结构及变化趋势152
6.5.1 “一带一路”背景及主要能源区域152
6.5.2 “一带一路”背景下主要能源区域间贸易结构152
6.5.3 “一带一路”主要能源区域间贸易的新格局正在形成153
第7章 中国煤炭市场154
7.1 我国煤炭市场供给特征155
7.1.1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但储采比偏低155
7.1.2 煤炭在我国能源供应中居基础性地位且有增强趋势156
7.1.3 我国煤炭供应主要集中于山西和内蒙古等九大省份157
7.2 我国煤炭市场需求特征158
7.2.1 我国煤炭需求占全球总需求的1/2以上158
7.2.2 我国能源需求中煤炭占比持续在65%以上159
7.2.3 我国煤炭需求集中于工业部门尤其是能源的加工转换部门159
7.2.4 我国重工业发达省份成为煤炭需求的重点区域162
7.3 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平衡分析162
7.3.1 国内煤炭市场需求疲软且投资下降162
7.3.2 煤炭净进口代替净出口意味着国内煤炭产品竞争力下降163
7.3.3 煤炭调出大省晋蒙陕与调入大省冀苏鲁形成对比165
7.3.4 2014年中国煤流图分析167
7.4 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历程及影响因素分析169
7.4.1 煤炭价格市场化改革历程169
7.4.2 煤炭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170
7.4.3 我国重要历史事件对煤炭价格的影响171
7.5 中国煤炭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173
7.5.1 中国煤炭产能严重过剩且煤炭价格低迷173
7.5.2 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分布格局相反制约煤炭生产175
7.5.3 煤炭产业集中度低,煤矿分布范围广,煤炭产量管控机遇与挑战共存176
7.5.4 我国煤矿安全问题仍然突出,煤炭安全生产工作需强化177
7.5.5 煤炭生产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矿区环境治理有赖于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效率178
7.5.6 煤炭企业转产发展负担严重,政策引导力度需加强178
第8章 中国电力市场:从寡头格局到市场化改革179
8.1 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正逐步推进180
8.1.1 电力装机和发电量逐年增长,供需总体形势处于上涨状态180
8.1.2 电力市场化经历了集资办电、政企分开、厂网分离等改革历程181
8.1.3 电力市场化改革在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和节能减排方面效果显著182
8.2 中国电力市场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183
8.2.1 我国当前电价主要由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三部分组成183
8.2.2 未来电价的发展方向要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能源效率提高184
8.2.3 电价主要受成本、经济水平、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186
8.3 国际电力市场基本特征研究188
8.3.1 依据国情选择合理的市场模式188
8.3.2 以电价作为电力市场改革的核心189
8.3.3 构建跨区域电力市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190
8.3.4 以安全、高效、清洁为目标191
8.3.5 以需求侧作为市场调节的重要手段192
8.4 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形势与要求192
8.4.1 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任务繁重要求深化电力市场改革,促进清洁能源发展192
8.4.2 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不均衡要求深化电力市场改革,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193
8.4.3 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矛盾突出要求深化电力市场改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193
8.4.4 电力行业自身发展要求深化电力市场改革,促进电力行业提质增效193
8.4.5 国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求深化电力市场改革,提升能源企业国际竞争力193
8.5 新一轮中国电力市场改革思考194
8.5.1 新一轮电改中电力市场以“监管中间,放开两头”为主194
8.5.2 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电价194
8.5.3 新一轮电改中输配电价依然由政府管理196
8.5.4 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促进新能源的发展196
8.6 促进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政策建议197
8.6.1 加强发电端改革,优化发电结构197
8.6.2 加强输配电改革,建设智能电网197
8.6.3 建立科学的电价机制,促进资源优化布局197
8.6.4 根据电力行业属性,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监管体系197
第9章 中国石油市场198
9.1 我国石油市场发展现状199
9.1.1 国际油价持续低迷199
9.1.2 低油价时代下的中国石油产业200
9.1.3 油改破题204
9.2 我国石油贸易与石油安全205
9.2.1 石油进口规模放缓205
9.2.2 我国石油进口渠道相对多元化207
9.2.3 海外石油投资风险显著增加208
9.2.4 石油安全形势复杂209
9.3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210
9.3.1 成品油价格逐步择机放开210
9.3.2 成品油成本结构优化利于改革211
9.4 石油行业改革正当时213
9.4.1 “三大油企”主导石油产业链213
9.4.2 油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应注重各产业链环节的协调配合215
9.5 石油市场改革相关政策建议217
9.5.1 石油贸易与石油安全政策建议217
9.5.2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政策建议218
9.5.3 油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政策建议219
第10章 中国天然气市场:市场化改革破题221
10.1 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现状与展望222
10.1.1 天然气需求增速高位回落222
10.1.2 天然气市场重心由内陆向沿海转移223
10.1.3 天然气消费主要集中在工业部门224
10.1.4 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市场主要驱动力225
10.1.5 国内天然气需求增长潜力巨大226
10.1.6 替代煤炭是天然气主要发展方向227
10.2 中国天然气供应能力分析229
10.2.1 天然气供应能力快速提升229
10.2.2 非常规天然气取得突破230
10.2.3 煤制气发展面临环境制约231
10.2.4 进口管道气供应潜力巨大231
10.2.5 进口LNG过剩问题开始显现232
10.3 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234
10.3.1 中国天然气价格改革历程漫长234
10.3.2 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仍然扭曲238
10.3.3 输配气缺乏监管导致费率偏高240
10.3.4 净回值定价法仍需进一步完善241
10.3.5 天然气交易体系是发展的重点241
10.4 中国天然气管网改革研究242
10.4.1 输气自然垄断与配气行政垄断并存242
10.4.2 输气管道建设运营的开放程度较高243
10.4.3 天然气储运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245
10.4.4 政策不确定性制约天然气管网发展246
第11章 中国能源市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48
11.1 能源市场现状249
11.1.1 市场准入在放宽,促进更加平等开放的能源市场249
11.1.2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市场化改革在加深249
11.1.3 电力行业应进一步扩大消费者选择空间,提升各类企业定价自主权250
11.2 能源市场化演进的历程和发展250
11.2.1 改革正当时:让市场在能源供给领域逐步发挥主导作用250
11.2.2 监管不可少:政府在能源市场化改革中寻找合理定位251
11.3 中国能源市场发展的时代机遇251
11.3.1 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正猛,清洁能源投资发展势头良好251
11.3.2 “互联网+”推进智慧能源发展,催生能源互联网新业态252
11.3.3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能源区域间贸易结构新格局正在形成,有利于倒逼运输网络优化252
11.4 中国能源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253
11.4.1 能源市场发展需要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发展新特点253
11.4.2 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制约能耗增长253
11.4.3 产能过剩和库存风险可能导致部分企业破产重组253
11.4.4 能源进口依存度快速提升凸显能源安全供应矛盾254
11.5 中国能源市场的发展监管254
11.5.1 能源效率管理与合同能源管理应相互兼顾254
11.5.2 能源监管架构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255
参考文献256
附录1 图目录269
附录2 表目录273
后记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