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2015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信用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22388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金融业-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2015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金融发展报告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2015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篇 社会信用体系的理论基础3
第1章 经济学思想中的信用3
1.1 信用概念的界定3
1.2 理性计算、机会主义行为与信用4
1.3 信息、博弈与信用6
1.4 制度、组织与信用16
第2章 信用体系中的市场、政府、法律与监管24
2.1 信用体系的构成24
2.2 信用体系中市场、政府、法律与监管的关系26
第3章 信用体系、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31
3.1 国际经验与比较31
3.2 中国的经验和证据34
第二篇 信用体系建设的国际借鉴49
第4章 美国信用体系49
4.1 美国信用体系发展概览49
4.2 美国信用体系运行现状54
4.3 美国信用体系对我国的启示63
第5章 欧洲主要国家信用体系66
5.1 欧洲主要国家信用体系发展概览66
5.2 欧洲主要国家公共征信系统发展经验70
5.3 英国模式73
5.4 法国模式77
5.5 德国模式80
第6章 日本、韩国的国家信用体系86
6.1 日本、韩国的国家信用体系发展概览86
6.2 日本、韩国的国家信用体系总体结构88
6.3 日本、韩国的国家信用体系对于中国的借鉴与启示95
第三篇 中国信用体系的制度演进103
第7章 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意义与内涵103
7.1 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石103
7.2 社会信用体系的内涵与构成109
7.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113
第8章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125
8.1 计划经济时期的信用制度125
8.2 社会信用体系的萌芽130
8.3 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146
8.4 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推进151
第9章 社会信用体系的数据环境与制度环境154
9.1 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154
9.2 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环境178
第四篇 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地方经验201
第10章 长三角地区信用体系建设201
10.1 长三角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概况201
10.2 上海市信用体系建设202
10.3 浙江省信用体系建设209
10.4 江苏省信用体系建设215
第11章 其他代表性省市的信用体系建设219
11.1 北京市信用体系建设219
11.2 天津市信用体系建设227
11.3 重庆市信用体系建设231
11.4 云南省信用体系建设235
11.5 湖北省信用体系建设238
第12章 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特色案例244
12.1 深圳市信用体系建设244
12.2 宁波市信用体系建设249
12.3 特色园区信用体系建设案例252
第五篇 信用服务市场267
第13章 信用服务市场概述267
13.1 信用服务市场的定位和功能267
13.2 信用服务市场中的机构和产品分类268
第14章 信用服务市场的发展276
14.1 信用服务市场的结构276
14.2 中国信用服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279
14.3 中国信用服务市场发展现状285
第15章 中国信用服务机构的发展290
15.1 中国的央行征信290
15.2 上海资信有限公司297
15.3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302
第六篇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热点专题研究315
第16章 如何重塑中国诚信文化的基石315
16.1 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基石315
16.2 中国传统文化基石被撼动的原因325
16.3 如何重塑社会诚信文化的基石328
第17章 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与征信体系构建331
17.1 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331
17.2 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的表现334
17.3 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的成因338
17.4 国外互联网金融的信用风险控制的三大支柱342
17.5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征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346
17.6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征信体系建设对策建议348
第18章 P2P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354
18.1 引言354
18.2 P2P网络借贷358
18.3 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特征以及与传统金融的区别363
18.4 国外P2P违约风险的现状367
18.5 我国P2P网络借贷违约风险实证分析372
18.6 结论与启示375
第19章 运用贷款信用保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机制设计376
19.1 引言376
19.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378
19.3 国内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方法380
19.4 国内贷款信用保险供需分析385
19.5 贷款信用保险机制设计393
19.6 结论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