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 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 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1966217.jpg)
- 马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8374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 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金融不稳定:现象、理论与分析框架1
1.1 不稳定的金融体系:全球视角1
1.1.1 金融危机的历史与国别维度2
1.1.2 金融危机的经济成本与社会影响6
1.1.3 金融危机的阶段性特征与演变趋势10
1.2 金融不稳定的理论基础:系统性金融风险16
1.2.1 被掩盖的金融风险:主流理论忽略了什么?17
1.2.2 系统性风险与金融“原罪”:内生的制度困境20
1.2.3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动态过程:几个核心问题26
1.2.4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信贷机制:货币、信用与利率35
1.2.5 结论性评价39
1.3 金融不稳定与实体经济:一个周期分析框架42
1.3.1 文献回顾与评价45
1.3.2 周期性泡沫中的金融与实体经济:理论模型48
1.3.3 周期性泡沫推动的金融危机:阶段与机制56
1.3.4 结论性评价62
第2章 金融不稳定与宏观审慎:目标与政策的关联74
2.1 信贷扩张、监管错配与金融危机:微观审慎忽略了什么?74
2.1.1 信贷扩张与金融危机:典型事实76
2.1.2 实证分析与检验81
2.1.3 对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与延伸96
2.1.4 结论性评价102
2.2 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目标、工具与政策关联104
2.2.1 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为什么必要?104
2.2.2 宏观审慎的目标与对象109
2.2.3 宏观审慎的相关政策工具113
2.2.4 宏观审慎与主要经济政策的关联119
2.3 宏观审慎的政策框架与实施方案:结构性重建121
2.3.1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基本原则121
2.3.2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基本结构122
2.3.3 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实施方案125
第3章 宏观审慎的实施I:货币政策支柱131
3.1 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如何相关?131
3.1.1 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政策目标的背离131
3.1.2 货币政策如何影响金融稳定137
3.1.3 走向稳定的货币政策框架:本轮危机的启示139
3.2 基于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理论与实证141
3.2.1 纳入稳定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理论模型141
3.2.2 货币政策与系统性风险的关联:经验与实证研究149
3.2.3 基于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结论性反思156
3.3 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整:目标与方向158
3.3.1 利率扭曲、泡沫倾向和经济结构僵化159
3.3.2 利差管制、市场分割与金融失衡160
3.3.3 价格噪音、隐性通胀与政策偏误162
3.3.4 货币政策的调整:目标与方向166
第4章 宏观审慎的实施Ⅱ:金融监管支柱171
4.1 从巴塞尔协议Ⅰ到巴塞尔协议Ⅲ:金融监管范式的转变171
4.2 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工具:结构与比较178
4.2.1 逆周期资本监管178
4.2.2 动态拨备制度184
4.2.3 资产准备金制度190
4.2.4 其他工具194
4.3 中国的宏观审慎监管:以逆周期资本缓冲为例198
4.3.1 逆周期资本缓冲的理论模型199
4.3.2 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计算方法与步骤201
4.3.3 中国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基于不同挂钩变量的模拟分析203
4.3.4 结论性评价215
第5章 宏观审慎的实施Ⅲ:预警机制与危机处置218
5.1 危机的预警机制:理论与方法219
5.1.1 危机的早期预警系统219
5.1.2 宏观压力测试229
5.1.3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与评估:最新进展235
5.2 危机的遏制与救助:政策措施及有效性评价239
5.2.1 文献回顾与评价240
5.2.2 研究样本、变量设置与模型设定241
5.2.3 实证分析与检验245
5.2.4 结论性评价254
5.3 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程序与方法255
5.3.1 问题金融机构处置与金融稳定的关系255
5.3.2 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方案257
5.3.3 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程序259
5.4 构建中国的“金融失衡指数”:方法与应用261
5.4.1 金融失衡的测度与危机预警:理论基础与指标选择261
5.4.2 构建中国的“金融失衡指数”:测度方法与结果265
5.4.3 “金融失衡指数”的应用:基于中国的实证评估276
5.4.4 结论性评价287
第6章 宏观审慎政策协调:基于中国的模拟分析289
6.1 文献回顾289
6.2 模型框架293
6.2.1 家庭部门293
6.2.2 企业部门294
6.2.3 资本过程296
6.2.4 金融部门297
6.2.5 政府部门与市场出清304
6.3 参数校准与模型动态305
6.3.1 参数校准305
6.3.2 模型稳态与变量表现306
6.3.3 外生冲击与模型动态308
6.4 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与搭配312
6.4.1 宏观审慎的货币政策:盯住目标与反应规则312
6.4.2 宏观审慎的信贷政策及与货币政策的搭配319
6.4.3 宏观审慎的金融监管及与货币和信贷政策的搭配325
6.4.4 政策叠加与反应过度:一个初步检测330
6.5 结论性评价333
参考文献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