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茶经彩色图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茶经彩色图鉴](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1965959.jpg)
- 裴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775386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茶文化-中国-图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茶经彩色图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PART 1 话茶:中国茶文化概述2
第一章 茶起源于华夏大地2
一、“神树”茶的发现2
二、茶字的演变和形成6
三、中国的茶区和茶叶分类7
四、茶饮之风的形成10
第二章 认识茶文化15
一、中国茶文化的萌芽15
二、古代饮茶法的流变16
三、中国茶文化的内核20
四、五花八门的茶俗24
五、茶与少数民族生活29
六、茶与茶政30
七、茶的养生文化31
八、茶与茶具34
九、茶文化与地名、出版、农药、洗涤35
PART 2 传播: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38
第一章 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运输路线38
一、茶叶迈出国门历史综述38
二、丝绸之路与茶叶贸易39
三、茶马古道与茶叶贸易41
四、茶叶之路与茶叶贸易42
五、海上茶路与茶叶贸易46
第二章 中国茶扎根在世界各地47
一、中国茶传向朝鲜、日本47
二、中国茶两宋时期传向南亚诸国50
三、亚洲茶文化圈体系的形成52
四、日本茶道形成四阶段53
五、中日两国茶文化的比较59
六、朝鲜茶礼与中国儒家礼制62
七、欧洲人的饮茶习俗63
八、苏联的三种饮茶习俗66
九、美洲、非洲国家的饮茶习俗67
PART 3 茶艺:茶与人合一的至高境界70
第一章 茶艺:人之美70
一、仪表美70
二、风度美71
三、语言美73
四、心灵美75
第二章 茶艺:茶之美78
一、茶叶的名字美78
二、茶叶的外形美78
三、茶汤的色泽美79
四、茶汤的香气动人80
五、茶入口的味道美妙81
第三章 茶艺:水之美83
一、美水标准83
二、泡茶用水的分类84
三、古代名人眼中的水美86
第四章 茶艺:器之美90
一、茶具的造型美观90
二、茶具的选用和搭配传递美感93
第五章 茶艺:境之美94
一、环境美94
二、艺境美96
三、人境美96
四、心境美98
第六章 茶艺:艺之美99
一、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美99
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和神韵美100
第七章 品茶艺术鉴赏102
一、品饮四要义102
二、各类茶的品饮要求110
第八章 茶艺师的礼仪要求112
一、仪容仪态 与茶具、环境相匹配112
二、行为举止 走、站、坐有规矩113
三、言语谈吐 亲切大方且得体115
第九章 各类茶的茶艺鉴赏116
一、祁门工夫红茶茶艺116
二、台式乌龙茶茶艺117
三、绿茶茶艺118
四、禅茶茶艺123
PART 4 名茶:遇水即见真味130
第一章 江苏名茶130
一、碧螺春 形状卷曲如螺色碧绿130
二、雨花茶 茶芽入水个个直立131
三、无锡毫茶 色泽灰中透翠条索肥132
四、雀舌茶 形似雀舌汤色亮133
五、花果山云雾茶 汤色绿中透着清澈133
六、阳羡紫笋 鲜芽色紫形如春笋134
第二章 安徽名茶136
一、黄山毛峰 形似雀舌汤味厚136
二、太平猴魁 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137
三、九华毛峰 色泽绿润微泛黄139
四、祁门红茶 色泽乌黑射“宝光”140
五、顶谷大方、绿牡丹 产于歙县山水间141
六、涌溪火青 形若珠粒入杯有声142
七、天柱剑毫 浑身白毫最特色143
八、舒城兰花、岳西翠兰 出于舒城山川中144
九、宣城敬亭绿雪 形似雀舌露白毫145
十、六安瓜片 只含叶片无茶梗、芽尖146
十一、松萝茶 色绿香高味道浓148
第三章 浙江名茶149
一、西湖龙井 泡水散发豆香气最独特149
二、顾渚紫笋 鲜叶幼嫩比肩碧螺春151
三、天目青顶 条索紧结芽毫露152
四、安吉白片 外形扁平挺直翠色隐153
五、鸠坑毛尖、兰溪毛峰、千岛玉叶、清溪玉芽 千岛湖“四宝”154
六、建德苞茶 一芽一叶气质殊156
七、江山绿牡丹 外形条直似花瓣157
八、开化龙顶 身披银毫伴有幽兰香158
九、婺州举岩、双龙银针 产自金华山地区159
十、仙居碧绿 条索紧直香持久160
十一、华顶云雾 外形紧曲汤色绿明160
十二、雁荡毛峰 茶汤浅绿明亮味道醇161
十三、珠茶、日铸雪芽 出于绍兴史悠长162
十四、普陀佛茶 与洞庭“碧螺春”争胜164
十五、香菇寮白毫 一芽一叶香味浓164
十六、乌牛早茶 外形光滑体肥嫩165
十七、惠明茶 茶中珍品甲天下166
第四章 湖南名茶167
一、安化松针 条索长直浑圆像松针167
二、岳麓毛尖、高桥银峰 来自长沙大山里的茶芽167
三、碣滩茶 嫩香持久汤色明169
四、官庄毛尖 汤嫩水清回味悠长170
五、南岳云雾茶 香味浓郁味甘醇171
六、韶峰茶 条索肥壮汤色清171
七、君山银针 汤色红润芽头肥172
第五章 湖北名茶173
一、宜昌红茶、峡州碧峰、邓村绿茶 宜昌“三宝”173
二、隆中茶 茶汤清澈香气久174
三、恩施玉露 色绿贵如玉174
第六章 江西名茶176
一、婺源茗眉 外形弯曲似蛾眉176
二、云林茶 入水透出春兰香176
三、通天岩茶 色泽润绿银毫显177
四、上饶白眉 银毫披身似裹雪177
五、庐山云雾 茶芽隐绿气芬芳178
六、双井绿、宁红工夫茶 产于修水县的两种香茗179
七、井冈翠绿 茶芽遇水如天女散花180
第七章 河南名茶182
信阳毛尖 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182
第八章 福建名茶183
一、铁观音、黄旦 安溪山水孕育183
二、大红袍 茶叶冲水后红绿相间184
三、天山绿茶 集“三绿”于一身186
第九章 广西名茶187
一、西山茶 形似龙卷味甘爽187
二、桂林毛尖 香气清高味道醇188
三、象棋云雾 色泽翠绿油润189
第十章 广东名茶190
凤凰水仙 叶尖下垂如鸟嘴190
第十一章 四川名茶191
一、竹叶青、峨蕊 “普贤道场”峨眉山出品191
二、峨眉毛峰 汤色黄中夹绿驰名海内外193
三、蒙顶甘露 外形紧卷香气浓193
四、青城雪芽 芽叶壮丽耐冲泡194
五、文君嫩绿 古代爱情传说涨身价195
第十二章 云南名茶197
一、普洱茶 滋味醇厚药效高197
二、云海白毫 茶汤甘美如饴197
三、南糯白毫 品后齿颊留香198
四、滇红工夫茶 条索肥硕生金毫198
五、化佛茶 冷热闻香香不同199
六、苍山雪绿 色泽墨绿油润199
第十三章 贵州名茶200
一、都匀毛尖 “三绿透三黄”是个性200
二、遵义毛峰 汤色碧绿味鲜醇201
三、湄江翠片 形如瓜子沁鼻香201
四、贵定云雾 形似鱼钩身段美202
第十四章 台湾名茶203
冻顶乌龙 半球外形飘出焦糖香203
PART 5 解读中国茶文化的核心206
第一章 中国茶道的“七义一心”206
一、何为“七义”206
二、“一心”指什么216
第二章 中国茶道的真善美218
一、生命之美的延伸218
二、茶道即人道218
三、天人合一219
四、中国茶道的俭德思想222
五、中国茶道的修养方法222
六、中国茶道的养生观念224
七、中国茶道的人际关系内涵226
PART 6 选藏:挑选和存放茶叶有技巧228
第一章 茶叶选购是门大学问228
一、六大类茶的特点228
二、再加工茶的特点231
三、评价好茶的标准231
四、购茶前需要考虑的要素233
五、选购茶叶的方法235
六、茶叶品质的鉴别236
第二章 茶叶保存窍门多247
一、茶叶存放变质的五种因素247
二、影响茶叶品质的四个外界条件248
三、茶叶的包装250
四、茶叶的贮存251
PART 7 泡茶:茶叶的冲泡技艺256
第一章 沏茶使用的器具256
一、器具的分类256
二、茶具的选配、清洁及保养258
三、选件好茶壶从何处入手261
第二章 茶叶的冲泡263
一、泡茶要素263
二、泡茶用水的选择267
三、泡茶的一般程序270
四、各类茶叶的冲泡技巧271
PART 8 茶具:激活茶叶灵性的载体280
第一章 中国茶具发展概述280
一、茶具承载着人文情怀280
二、茶具是社会发展的缩影287
三、专用茶具的确立290
第二章 茶具的历史演变293
一、唐代茶具特点293
二、两宋茶具特点305
三、元代茶具特点312
四、明代茶具特点314
五、清代茶具特点319
第三章 古代名窑茶具的艺术特色322
一、古代茶具瓷为首322
二、长沙窑茶具 开创釉下彩先河328
三、越窑茶具 秘色瓷备受推崇329
四、两宋官窑茶具 烧制极精专供皇室329
五、建窑茶具 以烧制黑釉茶盏闻名330
六、德清窑茶具 烧制黑釉茶具技术精湛331
七、钧窑茶具 茶具釉色绚丽多变331
八、定窑茶具 白瓷彰显清逸典雅332
九、汝窑茶具 天青釉色最独到333
十、耀州窑茶具 精巧玲珑赛过金器玉雕334
十一、哥窑茶具 “紫口铁足”独成一派335
十二、德化窑茶具 “象牙白”享誉欧洲336
十三、邢窑茶具 质地细腻洁白如雪336
十四、龙泉窑茶具 器形雅釉色丰厚337
十五、吉州窑茶具 “剪纸漏花”名噪天下338
十六、湘阴窑茶具 多施半釉339
十七、景德镇窑茶具 青花瓷冠绝古今340
十八、宜兴窑茶具 紫砂传美名340
第四章 茶具的功能分类342
一、主茶具342
二、辅助用具345
三、备水器具348
四、备茶器具349
五、盛运器具349
六、泡茶席350
七、茶室用具350
第五章 茶具的材质分类351
一、金属茶具351
二、瓷器茶具352
三、紫砂茶具361
四、琉璃茶具364
五、搪瓷茶具364
六、竹木茶具365
七、漆器茶具366
八、木鱼石茶具367
第六章 茶具的日常保养368
一、紫砂茶具的保养十点368
二、红木茶具的保养要求369
三、木鱼石茶具的保养方法370
PART 9 保健:香茗常啜最养人372
第一章 茶为什么养人372
一、茶叶含有哪些营养成分372
二、饮茶的八大养生功效376
三、如何喝茶才科学379
第二章 11款保健治病药茶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