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夏书系 创造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夏书系 创造心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8/31964115.jpg)
- 阎力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755696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26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夏书系 创造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创造心理学概论2
第一节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
第二节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
一、观察法3
二、实验法3
三、测验法5
四、内省法5
五、访谈法6
六、问卷法6
七、案例分析法7
八、作业/作品分析法8
九、传记分析法8
第三节 创造心理学研究的职业道德8
一、真实性原则9
二、自愿的原则9
三、无害的原则9
四、保密的原则10
第四节 创造心理学的历史发展10
一、兴起时期(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11
二、思辨研究时期(20世纪初期—30年代)13
三、实证研究阶段(20世纪30年代——70年代)14
四、综合研究阶段(1970年—)19
第二章 创造与创造力24
第一节 创造与创造力24
一、创造与创新的概念24
二、创造力的概念25
第二节 关于创造力的理论28
一、现有创造力理论的综合评价28
二、创造力的基本理论30
三、创造的过程模型38
第三节 创造力的评估41
一、创造力评估的方法41
二、创造力的常见测量工具48
三、创造力测量的简短评价55
第四节 创造力发展的理论问题56
一、关于创造力的若干基本问题56
二、创造力发展问题的研究范式57
三、创造力的发展变化57
四、创造力的开发与发展57
第三章 创造的认识过程60
第一节 创造性知觉60
一、知觉及其特点60
二、创造性知觉的特点61
三、创造性知觉产生的必要条件64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66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67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68
三、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和作用68
四、类比72
五、联想75
六、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79
七、科学假说82
第三节 创造性想象87
一、想象的概念与特点87
二、想象在科学创造过程中的作用87
三、“理想模型”与“理想实验”88
四、梦91
第四节 理论对创造的影响95
一、理论决定着观察和实验的设计95
二、理论影响着对问题的理解96
三、理论的错误和缺陷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机会97
第四章 创造的情感过程100
第一节 情绪状态对创造活动的影响100
一、创造性焦虑100
二、激情101
三、热情102
四、心境103
第二节 高级社会情感形式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104
一、理智感与创造活动104
二、道德感与创造活动105
三、美感与创造活动107
第五章 意志与创造116
第一节 创造是一种艰苦的心智活动116
第二节 创造过程中的外来压力120
一、来自理性方面的挑战121
二、来自非理性的反对123
第三节 顺境与逆境125
第六章 创造过程中的直觉、灵感和顿悟130
第一节 直觉130
一、直觉的概念130
二、直觉的特点131
三、直觉在创造中的作用132
四、直觉能力的培养133
第二节 灵感134
一、灵感的概念134
二、灵感导致创造的典型案例134
三、灵感的特点136
四、灵感产生的模式137
五、科学家和艺术家论灵感及其作用138
第三节 顿悟142
一、顿悟的概念142
二、科学创造中的顿悟案例143
三、顿悟的特点147
四、顿悟发生的条件和模式147
第四节 直觉、灵感与顿悟的区别与联系147
第七章 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化方法150
第一节 创造方法概说150
一、创造方法的概念150
二、创造方法的特点151
三、创造方法的作用151
第二节 创造的若干方法152
一、智力激励法152
二、默写式智力激励法(635法)154
三、德尔菲法154
四、逆头脑风暴法(缺点列举法)155
五、反向思维法157
六、缺点利用法158
七、希望点列举法158
八、移植法160
九、组合法160
十、系统综合法161
第三节 创造方法的简要讨论162
第八章 创造与人格166
第一节 创造与人格概说166
一、人格的概念166
二、创造与人格的一般关系167
第二节 高创造力个体的人格特征169
一、不同创造力个体的人格特质差异169
二、高创造力个体的兴趣特征170
三、高创造力个体的智力特征172
四、高创造力个体的人际关系特征172
五、高创造力个体的自我特征173
第三节 创造性人格的塑造176
一、人格是否可塑176
二、创造性人格的塑造178
第九章 创造过程与人际相互作用184
第一节 创造过程中的人际相互作用184
一、人际相互作用的概念184
二、人际相互作用对创造活动的影响184
第二节 科学群体185
一、科学群体的概念185
二、科学共同体186
三、科学中的流派、学派与社团188
四、科研团队191
第三节 权威人物的影响194
一、什么是科学权威人物194
二、权威的积极作用195
三、权威的消极作用195
四、对权威的再认识197
五、权威的后续变化197
第十章 创造的社会—心理条件206
第一节 适于创造的社会环境206
一、政治环境206
二、经济环境207
三、文化思想环境208
第二节 思维方式与科学传统210
一、思维方式210
二、科学传统211
第三节 社会管理体制212
一、创造活动对社会管理体制的要求212
二、行政管理恰当性的标准213
三、防止科学以外的因素干扰学术创新214
四、社会管理体制对创新活动要有足够的宽容215
第四节 教育与人才培养216
一、教育的目标是什么216
二、人才的本质特征220
三、创造力保护与开发223
后记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