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构整合型精神卫生社会服务模式 家庭资源与政策资源的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建构整合型精神卫生社会服务模式 家庭资源与政策资源的视角
  • 邓明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9588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01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构整合型精神卫生社会服务模式 家庭资源与政策资源的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背景1

1.1.1 中国的精神疾病状况日趋严峻1

1.1.2 精神疾病社会负担沉重3

1.1.3 中国精神卫生服务现状3

1.1.4 精神障碍患者照料模式的变迁与“去机构化”5

1.2 研究的问题6

1.3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技术路线7

1.3.1 研究方法7

1.3.2 数据来源8

1.3.3 研究流程8

1.4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9

1.5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10

1.6 本书的结构安排11

第2章 文献综述12

2.1 疾病行为理论12

2.1.1 社会过程性12

2.1.2 影响求诊路径的因素12

2.1.3 社会因素13

2.1.4 社会网络14

2.1.5 可用的卫生资源14

2.2 生命周期理论与生命历程理论16

2.3 精神病学的历史18

2.4 医学模式转型与精神障碍患者照料模式的转型20

2.4.1 医学模式的转型20

2.4.2 精神障碍患者照料模式的转型21

2.5 精神疾病对家庭、社会、医疗系统的影响22

2.5.1 患病率增加迅速22

2.5.2 精神障碍患者就诊率低23

2.5.3 我国精神疾病的经济负担和社会成本巨大26

2.5.4 我国精神疾病的家庭负担巨大,直接影响到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保障水平28

2.5.5 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的抗逆力29

2.6 国际经验31

2.6.1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是应对精神疾病挑战的基础31

2.6.2 国际社会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31

2.6.3 国际社会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体系33

第3章 概念界定与研究框架35

3.1 核心概念的界定35

3.1.1 精神障碍35

3.1.2 精神卫生服务35

3.1.3 政策资源36

3.1.4 家庭资源36

3.1.5 照料模式36

3.2 理论框架的历史维度:照料模式的发展路径36

3.2.1 机构照料模式的兴起是文明进步的产物37

3.2.2 “去机构化运动”与机构照料模式的衰落39

3.3 照料模式发展路径给本研究的启示42

3.3.1 照料模式:考察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切入点42

3.3.2 考察照料模式的政策含义:研究精神障碍患者的政策需求43

3.4 研究框架43

3.4.1 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直接关系到照料模式的选择44

3.4.2 家庭照料是患者回归社会的重要基础44

3.4.3 家庭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影响着患者照料模式的选择和持续性45

3.4.4 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应当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康复支持”的“全人医疗照顾”理念45

3.4.5 政策资源影响着患者的照料模式和照顾质量45

第4章 精神疾病的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精神卫生政策体系分析46

4.1 生活保障体系分析46

4.1.1 劳动收入47

4.1.2 退休金或基本养老保险金48

4.1.3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50

4.1.4 家庭成员的供养56

4.1.5 社会捐赠57

4.2 医疗保障体系分析57

4.2.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58

4.2.2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59

4.2.3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61

4.2.4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俗称686项目)64

4.2.5 贫困精神障碍患者基本治疗药品补贴项目66

4.3 精神卫生政策体系分析66

4.3.1 中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简况66

4.3.2 《精神卫生法》67

4.3.3 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政策71

4.3.4 精神残疾政策73

第5章 精神障碍患者的生命周期、支持体系及对应策略76

5.1 社会支持的维度分析77

5.2 精神障碍患者的生命历程78

5.3 未成年期的社会支持体系79

5.3.1 收入保障体系79

5.3.2 医疗保障体系81

5.3.3 精神卫生服务体系81

5.4 就业期的社会支持体系83

5.4.1 收入保障体系83

5.4.2 医疗保障体系84

5.5 老年期的社会保障体系85

5.5.1 退休金或基本养老金85

5.5.2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5

5.5.3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5

5.5.4 监护人或其他近亲属的扶助86

5.6 应对策略86

第6章 精神障碍患者照料模式的相关因素研究90

6.1 研究地区精神障碍患者的抽样调查情况90

6.1.1 基本信息90

6.1.2 患者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92

6.1.3 当前的照料模式92

6.1.4 就业状况92

6.1.5 患病及治疗情况93

6.1.6 政策支持96

6.1.7 患者生活质量自评情况98

6.2 个案调查情况99

6.2.1 基本信息99

6.2.2 照料模式100

6.2.3 发病年龄100

6.2.4 婚姻状况101

6.2.5 家庭结构101

6.2.6 不同照料模式的精神障碍患者家庭资源和政策资源分布102

6.2.7 精神障碍患者照料模式的相关因素研究105

第7章 精神障碍患者的居家照料107

7.1 唐H:居家照料的患者108

7.1.1 案例描述108

7.1.2 唐H案例分析109

7.2 家庭资源的影响110

7.2.1 稳定的照料人是精神障碍患者能够及时得到专业治疗和生活照料的重要资源110

7.2.2 婚姻状况、家庭结构与照料资源111

7.2.3 家庭及其家庭经济状况是患者疾病得到持续、有效治疗并稳定居家生活的重要保障115

7.3 收入保障和医疗保障政策对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118

7.4 家庭建设对于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的重要作用120

7.4.1 精神疾患:人生的危机事件及诊治120

7.4.2 居家照料是实现社会再融入的必由之路121

7.4.3 《精神卫生法》对家庭照料责任有明确的规定122

7.4.4 家庭关系建设有助于增强家庭的自助能力123

7.4.5 自助精神是建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卫生社会福利系统的核心理念124

第8章 精神障碍患者的机构照料127

8.1 我国精神卫生机构数量快速增长127

8.2 长期机构照料模式不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修复128

8.3 一个长期机构照料患者的生命历程130

8.4 赖××生命历程解析133

8.4.1 父母宠爱与有缺陷的社会化133

8.4.2 职场失败导致社会地位边缘化134

8.4.3 社会边缘地位导致被动单身134

8.4.4 心情郁闷导致嗜酒、发病134

8.5 家属积极促使赖××早期求诊和住院135

8.6 家庭照料资源逐渐枯竭:赖××疾患恶化的直接导因136

8.7 进一步的思考: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缺位137

8.7.1 父母照料型的风险137

8.7.2 赖××的案例尖锐地提出了精神卫生服务社区建设的问题137

8.7.3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138

第9章 政策思考140

9.1 改善精神卫生服务的近期目标140

9.2 长远目标:构建整合型精神卫生社会服务模式141

9.2.1 医学干预型精神卫生服务模式创新与不足142

9.2.2 整合型精神卫生社会服务模式的构建145

附录154

附录1 抽样样本基本情况表154

附录2 精神障碍患者生活状况调查问卷163

附录3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167

附录4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178

附录5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184

参考文献1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