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君毅全集 第26卷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唐君毅全集 第26卷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下
  • 唐君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751084103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君毅全集 第26卷 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部 超主观客观境3

第十九章 归向一神境—观神界(上)3

一、泛论此后三境之为超主客观之不可思议与思议3

二、人类宗教思想与西方归向一神之哲学思想之发展10

三、西方之上帝存在之本体论论证之思想应循之正途与其歧途16

第二十章 归向一神境—观神界(中)23

四、西方上帝存在之宇宙论、目的论论证思想中之歧途与颠倒见23

五、康德之上帝存在论证之评论及其论证上帝存在之理由之不当27

六、完全存在之本义与斯宾诺萨之归向一神境之论31

第二十一章 归向一神境—观神界(下)39

七、来布尼兹至康德、菲希特之归向一神境之道路39

八、对归向一神境之真实的理解46

第二十二章 我法二空境—众生普度境—观一真法界(上)55

一、泛论佛家思想之方向与有情生命以苦痛烦恼为本质义55

二、有神论之目的论之忽视有情生命愿欲与佛陀之悲愿60

三、我执之破除与空性之体悟66

第二十三章 我法二空境—众生普度境—观一真法界(中)76

四、佛家之因缘义76

五、善恶染净之因缘与超凡入圣之可能85

六、业识不断及三世中之善恶因果义89

第二十四章 我法二空境—众生普度境—观一真法界(下)95

七、佛家之无量世界之理解95

八、佛家之三世义之理解102

九、佛家之善恶因果义之理解106

一○、佛家之普度有情义之理解108

一一、解行顿成及当下普度之意义114

第二十五章 天德流行境—尽性立命境—观性命界(上)117

一、儒家之天德流行境——与前二境之异同117

二、生命之自身之非执120

三、生命之偶然性与死之智慧及生命之本性之善124

四、生命中之超分别我执性132

五、天伦、人伦与圣贤之德135

第二十六章 天德流行境—尽性立命境—观性命界(中)142

六、生命的灵觉之破空而出之创生义与天德流行142

七、尽性立命之涵义145

八、尽性立命之道152

九、礼乐与祭祀之意义157

第二十七章 天德流行境—尽性立命境—观性命界(下)163

一○、客观万物之自命与天命之问题163

一一、观天命之正道与天自身之性命及万物自身之自正性命之实义173

一二、物之自命义183

一三、略说中国儒者观性命之思想发展187

第四部 通观九境193

第二十八章 通观九境之构造与开阖193

一、九境之互为内外在义193

二、九境之次序之先后与种类同异及其层位之高低197

三、九境之转易、进退、开阖与博约203

第二十九章 专观尽性立命境之通达余境义——当下生活之理性化——超越的信仰——精神的空间、具体的理性与性情之表现为余情211

一、当下生活之理性化——保合太和211

二、当下生活中之超越的信仰——毕竟成圣之信仰之消极的运用及神圣不二义215

三、众生界不空义与善恶果报之信仰之消极的运用223

四、宗教信仰在生活中之地位226

五、精神的空间之建立230

六、精神空间中之具体的理性之三度及知与行中之理性与直观233

七、心灵之活动之深度、广度与强度,及有余情之性情为理性之超理性的表现,与性情之际237

第三十章 论生命存在心灵之主体—其升降中之理性运用—观主体之依理成用242

一、生命存在与心灵之主体之超越于其“相”义242

二、主体之超越及内在于其“用”之积极与消极之二义,及其用之有限与无限,及境之顺逆,与主体之升降249

三、知识概念之运用对生命升降之诸义及自觉心之陷落之几256

四、道德宗教生活中之升降之几及神心、佛心,与人之本心之异义与同义261

五、神圣境界中之一与多之思议与超思议268

六、执两用中之道272

第三十一章 理事一如与理行于事之大事因缘—观生命存在之事用中之理277

一、西方哲学之理事分离论277

二、佛家之如法言理、如事言理义280

三、事事无碍而遍法界义288

四、依事理一如、法界缘起,说三世善恶因果与有情普度义293

五、中国思想之言理不以有无生灭为第一之理,而以隐显始终为第一义之理,与儒家人间世界之大缘起中之超生死义300

六、事之隐显始终中之理性意义306

七、阴阳乾坤之理与性命之理311

第三十二章 生命存在中之“真理或道”与“存在”之意义一观生命存在中之“存在之理”之相318

一、存在之名义318

二、人对存在之次第发现感受中,求其生命存在之正道与魔道322

三、存在之意义之次序的升进328

四、结论:感而能通,与生命存在之德性337

后序:当前时代之问题,本书之思想背景之形成及哲学之教化的意义342

一、人类世界毁灭之可能之认识342

二、西方古典文化之上转与内转及近代文化之外转与下转344

三、中国文化之过去与现在349

四、今日之宗教道德与哲学智慧之方向350

五、本书思想之缘起352

六、本书之写作之道与西方之理性主义理想主义之衰落364

七、理想主义完成之道路与信心之根原的性情367

八、宗教信仰与客观的形上学之价值375

九、性情之形上学意义379

一○、不同形态哲学之永存及性情之形上学之二型382

一一、二型形上学之不通与通388

一二、哲学言说之目标与所对3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