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华杉讲透论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华杉讲透论语](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1949191.jpg)
- 华杉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 ISBN:753999073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80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7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华杉讲透论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学而第一1
学《论语》,要怎么学1
不要以为我知道,别人就有义务知道4
孝悌是为仁之本5
从说话的语气和神色,最可以观察人6
每天要问自己的三件事7
人人都是“民之父母”9
行有余力再读书11
人伦品格是大本,读书学习是末技12
“一听就懂,一用就不会”,是自己不厚重13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来自于祖先的付出15
温良恭俭让,不是让人服你,而是让人喜欢你16
子欲孝而亲不在,非孝子之言也!17
“以和为贵”的原意,不是要和平不要斗争,而是精妙完美的礼仪理念18
慎始才能善终。不搬起石头,就不会砸到自己的脚20
儒家论学,一是读事、一是读书、一是交友21
贫富的价值观,和学问之道22
拒绝了解别人,就是拒绝进步23
第二章 为政第二25
管住自己,是管住别人的最好办法,也是唯一办法25
有善无恶,思无邪26
耻感文化27
孔子学问进阶的六重境界28
关于孝的四条问对(一):孝就是不要违背礼节30
关于孝的四条问对(二):最难的是任何时候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没有一丝一毫的厌烦31
读书是为了照做,不是为了解说32
孔子三步观人法33
温故而知新,关键在温故。不温故,则无以知新34
君子和小人的本质差异36
学习之道,在于多读书、多实践、多拜师、多交友37
成功都是积累得来38
人们不知道的毛病,不在于不知道,而在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自以为自己全知道40
孔子讲升官之道41
一部《资治通鉴》对人君的教诲,主要就六个字:“亲贤臣,远小人。”42
你想别人对你怎样,一切尽在你自己怎样对别人43
我自己不变坏,就是对国家最大的政治贡献44
诚信则得自由,无信则卡死自己45
熟悉历史,就能预知未来46
不是你的神,你不要拜。该你担当的事,你不要躲47
第三章 八佾第三49
君子对不该做的事,不敢去做,就是不忍之心49
僭越其礼,必觊觎其位50
孔子论礼乐之道51
如果心中没有感情,礼仪就是虚文缛节52
凡事都有历史原型53
豪气让人快乐,也给人招祸54
君子之争,比如射箭55
敬礼,先有敬,后有礼57
学习的成果应放到自己身上,切己体察58
仪式一举一动都是神圣符号,是国家的神话原型,民族的精神原力59
我不知道有没有神,但我就跟有神一样要求自己62
君子有独立人格和价值,不搞人身依附,不找靠山63
不要信任,要确认。要谦虚,要谨慎,关键在多问64
射箭的礼仪,在于射中,不在贯穿皮革66
本质没了,我们仍然要尊重那形式67
儒家的君臣之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的本分是礼,臣的本分是忠68
从《诗经》说情绪管理69
孔子门下的问题青年:宰我70
孔子论管仲:只有经济战略,没有政治理论72
易乱为治,必待非常之人75
孔子论舜的音乐和周武王的音乐76
礼节仪式,需有恭敬相信之心77
第四章 里仁第四78
世风败坏,责任在谁?责任在“我”78
君子不怕吃亏,最怕占人便宜79
我们为什么老说做人太累,是因为自己有了私心80
“仁人志士”的原意,不是抛头颅、洒热血、闹革命,就是立志做个好人,自己不要变坏而已81
我处理这个事情,如果和圣人一样,那我就是圣人了!82
你自己愿意怎么要求自己,你自己想明白,别去要求别人83
从一个人犯的错,可以看出他是什么人85
不知道,本来就是人生的意义和游戏的乐趣,都知道了,真就可以结束了86
我们需要攀比的不是财富,而是自身的进步87
君子心中只有义,没有羡慕嫉妒恨88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是不同的思维方式89
什么都照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来干,那怨恨你的人就多了90
礼的根本精神是让90
实胜于名为善,名胜于实为耻92
学习难在一以贯之93
忠恕之道,就是将心比心95
安心做事,接受结果96
你是缺钱还是缺德?是见贤思齐,还是见钱思齐?97
孔子讲孝敬父母的四个要点98
“实在”,是人的最大价值100
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101
第五章 公冶长第五102
孔子和孙子,求全都是核心价值观102
学习即模仿。师友是贤德之本,择友是学习关键103
孔子论子贡:治国安邦之大器,但够不上君子104
口才够用就行105
有本事的人不缺机会,缺的是认识106
子路:性格即命运107
没有一点点私心杂念,没有一刻停息,才叫作仁108
自知之明与自屈之量109
惰气、暮气,是进步需要克服的110
原则本身就是我们的最大利益111
为什么孔子说子贡无法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2
四书的学习顺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113
学习一是要信服,不服老师你就别学;二是不要急于学“新东西”114
聪明的人常常不够勤奋,地位高的人往往耻于下问116
子产的四条君子之道,也是领导力之道117
和朋友相处之道:不管多熟,始终对对方保持尊敬118
所有祭天祭地祭祖宗,都是政治活动,不是迷信活动119
努力工作,等待被开除121
什么叫仁,词语本身并不精确,有很大的表达弹性和理解公差122
“三思而后行”,原意是不要想太多124
“愚不可及”,原意是大智若愚,谁也比不上124
没有机会在当世施展才华,就为后世投身教育125
伯夷叔齐的态度,就是真正的对事不对人126
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是就是,非就非,那才叫直127
君子一举一动,都是真心实意,光明正大来,坦坦荡荡去128
人生的三个志向,三个层次:义士、君子、圣人129
我们是不是都有这样的聪明才智呢:“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130
好学的四条标准:志有定向,知行合一,日日不断之功,温故而知新130
第六章 雍也第六133
可以放松别人,不能放松自己133
不迁怒,别把气撒在别人身上135
孔子用钱的道理:不该给你的,你来要也不给;该给你的,你不要也得要137
英雄不问出处,圣贤不问出身138
做一件仁德的事不难,难的是连续三个月不做一件不仁德的事,不动一点不仁德的念头140
什么样的人可以提拔?果决能断,通达事理,多才多艺141
一段公案:闵子骞为何拒绝去费邑做长官?142
冉耕得麻风病:贤人得恶疾的典故144
快乐论:志向是快乐的根本保障145
该做到的没做到,你别解释147
君子儒与小人儒。学问也分君子之学,和小人之学148
圣人教诲,千章万句,总结一句话:走大路,不找捷径150
君子可以装小人,小人不能装君子151
口才和外貌,是小人讨人喜欢的两大利器153
儒学非常简单,就是日用常行,但简单的事,人们就是不做155
文质彬彬,是一种领导力156
认识到自己是幸存者,就有敬畏心了157
人生即学习,学习是人生的全部目的158
儒家教学法四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159
儒家的“劳资关系”,就是劳动模范和最佳雇主的关系160
儒家的山水文化和精神163
万事都有次序,必须按次序取舍,不能哪头都占164
知道自己是干啥的,该守什么规矩,这很重要166
孔子说,宣扬舍己救人,就是愚弄人168
圣人经典流传两千多年,每一个字都深不可测170
孔子的八卦故事172
中庸不是平庸,而是恰到好处174
仁的方法论:不要做圣人,要做仁人176
第七章 述而第七178
述而不作,是思想认识,是学习态度,也是创意方法178
学习的三大标准: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79
为善去恶的关键,在于不反复、不再犯181
把自己收拾整齐,是为了照顾别人182
精而熟之,鬼将告之184
孔子理想中的人才需具备的四条素质185
学习需付出代价186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188
恻隐之心,是仁的发端190
学会放弃191
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天道酬勤,这是可求193
孔子所谨慎的三件事:斋戒、打仗和生病194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195
孔子论正义与哈佛大学的正义公开课比对196
得道之人199
易经64卦,就是人的生活境遇中64种可能遇到的情况200
读书、写作、朗诵,是学习的三大功夫202
叶公好龙的龙,就是孔子吧!204
天才论:天才是否需要学习?205
中国人不信神,这是从黄帝的孙子颛顼传下的政治遗产——绝天地通208
拜师,不是他比我强,而是每个人身上都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210
哪国都能任用孔子,唯有宋国,绝对不能211
圣人之道,都是最基本的原则,和最简单的道理212
什么是忠呢?忠者,不自欺也214
孔子界定“正面人物”的四个标准等级:圣人、君子、善人、有恒者215
中国人的仁义思想与环保传统217
历史是很不可靠的,就算是一手,也不可靠218
要把人往好处带,别把人往坏处推221
做圣人也容易,你今天就可以试试:圣人情境模拟法222
圣人的修养:善则归君,过则归己223
孔子唱歌的故事:学习之道,取人之长也225
知道不是懂得,做到才是学到226
孔子的两个不厌倦:为之不厌,诲人不倦228
凝聚人心,整合社会,是为神229
宁愿节俭鄙陋,也不要奢侈凌人232
儒家的不焦虑之道——志向、使命与无我233
容貌、气质、脾气,背后是人的德性和修养235
第八章 泰伯第八237
做好事是德,不留名更是至德237
对朋友关系的重视,是儒家一大特色239
儒家对自己的身体,有一种宗教般的虔诚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240
儒家思想,很大程度是讲领导力241
君子才智超群,却不在人前逞能,而是始终看着别人有本事!243
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圣人君子和顾命大臣245
使命是永恒的,没有终点的246
知道自己没修养,就得重新学习248
“不做判断,跟着走”是一种智慧、性格和能力250
君子该如何与小人相处:不可嫉恶如仇252
骄傲的反面,不仅是简单的谦虚,而是善与人同,与人为善253
学习,是为己不为人,谋道不谋食255
学了这道,就要践行,按这道去做,死而后已256
喜欢对别人的工作发表意见,是一种浅薄的表现259
三种“天下之废材”262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和我的七条读书方法263
高管必读:你得了某个位子,别把它当权势利禄,要把它当责任担当265
尧舜故事的本质,不在事实,而在于其象征意义:创造一种共同价值观的连接266
要得人,先要修身267
“克勤克俭”,是克勤于国,克俭于家269
第九章 子罕第九271
接受命运,是把握命运的前提271
伟大的人介绍自己的本事,总是从最小的事说起273
仪式就是精神,仪式就是态度,仪式就是本质274
四种坏心态,人所常有,圣人绝无275
孔子的气势:以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自居277
圣人多能干粗活,因为他不会认为什么活不该我干,而是干什么都能干好278
问题即答案,一旦找对问题,答案就在问题背面279
神话传说,意义不在于事实,而在于象征281
人性的弱点:一方面想出人头地让人尊重,另一方面又蔑视权贵粪土当年万户侯283
师徒制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机制,是最好的人力资源文化284
该怎样,就怎样,不要姑息迁就,不要坏了规矩286
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我们能做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把那一部分坚持住,就是人生原则287
孔子为什么想渡海去朝鲜?289
凡事彻底,把最平凡的事,做到最彻底;在最寻常的事上,付出最不寻常的努力290
简单、单纯,但是日日不断,一刻不停,就是坚持努力291
好色,是最大的诚意,是知行合一的极致292
所谓坚持,不是确信坚持就是胜利,而是有使命驱使,志向支持,且能接受任何结果293
最快的进步,就是只进不退,把每一天每一点进步都保持住295
今天名闻于世的,都是昨天的英雄;而今天的英雄,还不为世人所知296
要重视别人的话,善于用别人的话来规正自己298
君子秉持的,不是愿望而是志向299
知道自己是谁,有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志向,就不会去跟别人比300
每在国难亡国亡文化之时,总有那松柏之士,支持文化之危局,延续文明之香火302
“智”“仁”“勇”三达德,是三粒治疗焦虑症的良药303
有的人,你可以和他一起求道,却不能和他一起坚守305
天下事不怕做不到,就怕不是真心去做307
第十章 乡党第十308
对地位相当的人,团结活泼;对地位比你高的人,保持一点严肃308
迎来送往的原则:迎客要快步向前,送客要站在那里张望310
孔子对“权贵”是高度尊敬顺服,但他的顺服是有条件的311
外交礼仪无小事313
服装不仅是自己的形象,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仪式的庄严315
斋戒的饮食起居规矩317
孔子饮食的讲究:规规矩矩,方方正正317
中国人饭前祭的不是神仙,而是祖先319
关心人,关心别人,别人也是人!320
保持对上级的敬畏321
圣人什么都怕,啥也不怕的,是只关注自己323
第十一章 先进第十一326
伟大的企业,都是一个伟大的老板,带着几个特别能吃苦的人,和一帮离了这儿找不到好工作的人,干起来的326
颜回+苏秦张仪+陶朱公=子贡327
说出来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要谨慎329
颜回之死与葬331
子路问死与子路之死332
君子有三种快乐:父母健在、心地坦然,以及得到天下英才来教育他333
“过犹不及”,不偏不倚,才是恰到好处336
性格决定命运,修养决定成就337
安贫乐道的本质,不在安贫,而在乐道339
墨守成规,才是创新的基础341
直言与慎言,儒家的说话哲学342
读书的本质在于切己体察,事上琢磨344
颜回:父母在,不敢轻生;师父在,也不敢轻生345
当对方不听你的,你的价值发挥不出来,你就赶紧走人346
德不配位,则害人害己348
一个两千多年没说清楚的问题——孔子为什么赞同曾皙的志向?349
第十二章 颜渊第十二355
要知止,凡是与我无关的,不收看,不收听355
把自己的怨言都清理没了,别人对我的怨言自然也就没了357
接受命运也接受自己,是最好的心药359
不怕吃亏,就怕占了人便宜,破坏了我的诚意原则362
凡是要求别人怎样怎样的,都不是儒家;凡是一声不吭,自己先做到示范的,才是真儒家364
我们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太粗野了369
位置越高,责任越大,别想征服世界,先想征服自己369
翻脸了还能认人,就是有德而且不惑的君子374
英明的国君,只有良师益友,没有酒肉朋友376
子路一身正气,却没有基本的程序正义378
所谓“中年危机”,就是过去的追求没意思了,新的目标又没有,权力在手里还不愿意放给别人380
小人之心,人皆有之382
“模仿定律”,是儒家方法论的核心383
不怕被人占便宜,就怕不小心占了别人便宜,多留余地,才能游刃有余384
霸天下者有三戒:不要贪心,不要愤恨,不要急躁387
知人,是人生第二大智慧,难度仅次于知己389
珍惜身边能帮你进步的朋友391
第十三章 子路第十三393
成功不是去做不寻常的事,而是在寻常的事上,付出不寻常的努力和坚持393
向内的工作做好了,天下人才会趋之若鹜地来,做不好,在这儿的也会离开396
万事开头难,修行在个人398
领导人的信用,就是民众的安全感402
读书是极为聚焦之事,志向越清晰,越不会“博览群书”405
但凡有任何事,你没做到,没得到,或别人对你不好,你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407
对那些最基本的问题,我们的认识永远不够410
杰出政治家的八条素质标准411
达成仁政的标准:三十年实现理想社会412
晋平公和师旷的故事: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就会铸成大错414
国家好不好,移民最知道417
欲速则不达,孔子自己也失败在这句话上418
“亲亲相隐”不仅是儒家价值,也是普世价值420
做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22
人生的关键在于立志,志向的关键在于有所不为423
中庸不是平庸,是完美到极致,是丝毫不差的至善至美425
儒家总是要解决国家需求,而政治的关键,往往在于解决君王的个人需求426
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429
才高气盛,便是小人。自尊心太强,也是一种病431
刚毅木讷,是仁者必备的特征432
家人朋友关系的相处之道:朋友之间要相互改造,家人之间不能相互改造433
成功非一日所成而在于积累435
第十四章 宪问第十四437
仁,是一种人生逻辑437
有志之士,终身进取,不要“安全感”439
不管国家有道无道,我的观点不改,我的言行可以改440
有德的人一定能说,能说的人未必有德441
不要做与众不同的人,要做大家都能接受的人443
仁是满分,君子也永远打不了满分,只能不断趋近445
领导者知人善任,小伙伴同心共济446
孔子论子产、子西、管仲447
用人需要对人对己都有所了解449
人无完人,完人的标准:智、廉、勇、艺,再加上礼乐451
做人,要的不是做人的智慧,而是做人的诚意453
王道靠仁义,霸道靠实力455
历史、思想的解读因人而异457
始终站在老板的立场,是最大的职业道德;培养新的领导者,是各级领导者的最主要任务459
世间最大的爱,就是成就他人462
读《论语》是为了批评自己,切己体察463
田氏代齐的故事:收买人心和广生儿子465
批评,对于老板来说,是奢侈品467
进步是一点一滴成就的468
新知识来源于旧知识的不断操练469
进步是做减法,不是做加法473
干好自己的事,是有机会干别的事的唯一方法475
真人真心真本事477
付出努力,接受结果478
错误是资产,别人的错误,也是我们进步的资产481
至诚者方能走得长远482
千里马不是靠力气,是靠做事的品德,靠“正确地做事”484
自己靠自己活。自己独立,才能爱别人486
不要到处去学前沿尖端的东西,而是反复学习自己手上正在做的事,把它做到极致488
义所不该为,就是命里不该有;不打尽最后一张牌,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490
隐退并不是放弃原则,不工作不等于停止学习,只是等待天时491
孔子的天命是搞教育493
成功不是做不平凡的事,而是把平凡的事做彻底495
领导要成为员工心中的神500
一个人的修养关键在敬503
珍惜老朋友,就是珍惜和过去时光的联系505
成功或被承认,都来自于时间,来自于等待507
第十五章 卫灵公第十五509
学会接受失败509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忠恕之道,用民间的俗话来说,就是四个字:将心比心512
没有苦难,就没有进步,一帆风顺,是不能到达彼岸的514
孔子的无为而治,就是要把培养人,作为自己最大的作为515
中国式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免于祸患516
儒家为什么讲明哲保身,以及明哲保身的四个标准519
要慎言,更要贵言;不失言,更不失人521
杀身未必成仁,不杀身反而可以成仁526
选择做对了,就成功了一半528
孔子讲如何治国的五条标准529
为未来考虑,做好先手534
管理者最大的罪过,就是不培养人才536
放弃要求别人,全部用来要求自己537
凡事多请教,不要光是自己思考539
任何问题都检讨自己540
君子为人处世之道:只以君子之道待人处事,不向谁效忠,也不要求谁向我效忠543
我们的好恶标准总是大于是非标准546
人们总是不关注珍惜爱他的人,成天跟毁他的人打得火热!548
不知道就别说,要问!550
学会忍,才可能成大事552
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需要勉强结交朋友553
领导者一半的精力要用于内部沟通555
不愿意改错是认识问题557
学习,只关注我收获了什么,不关注别人什么地方“讲得不对”559
担心自己没钱的人,百分之百是没有志向560
修身靠自己,齐家治国平天下,得靠礼562
识才、用人,是领导者一生都修炼不完的功夫564
心中有“仁”,勇往直前565
不因守小信而失大义566
要领导客户,不要搞定客户。要领导你的领导,而不要搞定领导567
如果价值观、志向、思维逻辑、判断标准、做事原则都不一样,怎么可能一起谋事呢569
重要的事情重复一遍。多一字就太啰嗦,少一字又没说清楚570
心里随时装着别人,养成好习惯,就是好修养572
第十六章 季氏第十六574
自私的主公很难有忠诚的家臣574
儒家讲忠是相互的,上级忠于下级,下级忠于上级576
要交益友,不要交损友578
儒家教导对尊长说话的规矩:保持尊敬、诚实和体贴580
是血气在驱使你,还是志气在驱使你,就是修养的区别581
君子小人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敬畏心583
不贪巧求速,不走小路,走大路584
三省九思是儒家的君子修身之道587
主张得不到实施,就隐居起来,不为利禄苟且;主张能得到实施,就要彻底实施,还是不为利禄苟且589
假如明天我死了,是否有人会若有所失?590
圣学无秘传,只不过是些大道理592
第十七章 阳货第十七595
守住自己的立场595
孔子和公山弗扰的故事:孔子的理想国598
如何落实领导者的“仁”600
孔子版六荣六耻:归根结底,都是以不学习为耻604
读《诗》的好处:心平气和,有了说话的艺术606
治国的起点是婚姻607
治国靠礼乐,企业管理靠礼乐,家庭和睦靠礼乐,犯罪团伙,也靠礼乐609
表里如一,知行合一611
真本事方能有底气614
大道至简至正的真理,就是我们不思考时都懂、一思考就不懂的理615
孔子说话微言大义,要靠自己去悟618
放空自己,歇歇也好619
怨气比毒气还可怕,人在毒气室里,是窒息而死;在怨气室里,是生不如死622
第十八章 微子第十八626
柳下惠正直而正气,内心强大而骄傲,根本不以被罢黜为辱626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因为我是个人呀!628
孟子的四种圣人论,和孔子的无可无不可,就是无我631
忠厚的领导者,首先会照顾自己的亲属;然后用好手下每个人;第三他念旧;第四,对人不求全责备634
第十九章 子张第十九637
不进步,就是无德637
读经典的顺序638
不退步就是最快的进步641
有同学,才有学习642
诚信是成事之本644
学习之事无本末之分646
仁者是平易近人的650
千难万难,“无我”最难652
象征永远胜过事实,符号总会掩盖人物653
君子不辩诬655
学习,是一种拼图游戏657
宗师的产品一是思想、二是弟子658
不服高人有罪660
来之、富之、教之,能做到这三样,就拥有了领导力661
第二十章 尧曰第二十663
治国的中庸之道,就是全民幸福的最大公约数663
作为领导者,就要承担领导责任664
领导没有“自己人”之说665
从我做起,恢复当代的礼——“仪式”667
成功靠什么?越到高处,就越是靠人品,靠修养669
最佳领导者守则:五美四恶670
项羽失败的原因之一是钱财问题673
君子的大智慧有三条:知命,知礼,知言675
参考书目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