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性突发事件的网络“扩音效应”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性突发事件的网络“扩音效应”研究
  • 张淑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5729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19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影响-突发事件-公共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性突发事件的网络“扩音效应”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社会性突发事件的媒介影像1

1.1 “报道热点”: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媒介再现5

1.1.1 社会性突发事件是当前媒体报道的“热点”5

1.1.2 社会性突发事件的新型传播特征10

1.2 “扩音效应”:重大社会性突发事件传播的突出特征15

1.2.1 社会性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普遍具有“扩音效应”16

1.2.2 网络传播“扩音效应”的理论依据17

1.3 典型案例:从“毒奶粉事件”看网络传播“扩音效应”21

1.3.1 传播扩散理论及其在危机传播研究中的应用21

1.3.2 危机传播扩散加速:对“阜阳事件”和“三鹿事件”传播扩散要素的比较22

1.3.3 研究结论:新媒体是危机信息“扩音”和传播扩散加速的最重要因素29

2 网络环境下典型社会性突发事件的传播过程31

2.1 探究、争议与围观:网络“扩音效应”产生的条件和依据31

2.1.1 “扩音效应”产生的现实逻辑31

2.1.2 文献研究的发现和验证43

2.2 节点与变量:“扩音效应”产生的过程和一般模式48

2.2.1 从事件发生发展的关键节点看“扩音”如何发生48

2.2.2 传播中的两个关键变量及其互动关系66

2.2.3 “扩音”产生的一般模式:信息模式与情感模式的“共振”75

2.3 典型案例:广州区伯“嫖娼事件”的教训与启示76

2.3.1 区伯“嫖娼事件”媒介呈现及传播过程分析77

2.3.2 区伯“嫖娼事件”的教训与启示82

3 社会性突发事件的传播要素及其互动关系88

3.1 传播要素之“要”:事实前提与表达技巧89

3.1.1 传播者:传播者的表达技巧和传播策略96

3.1.2 议题:事件本身的矛盾尖锐性和“争议性”98

3.1.3 渠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传播100

3.1.4 受众:“人民的选择”与社会心理诉求101

3.1.5 反馈:信息的“对抗”与“互馈”105

3.2 刺激与反应: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106

3.2.1 “扩音”前提:争议性议题—深层冲突—对抗式表达111

3.2.2 “扩音”过程:多媒体渠道的互动与议题“流转”112

3.2.3 “扩音”与“消音”最关键变量:政府的行为和对策113

3.3 典型案例:杨达才事件的符号化表达115

3.3.1 作为分析工具的符号学:理论框架与问题指向的契合116

3.3.2 作为表达技术的符号:为社会设定公共议题119

3.3.3 作为意义生产单位的符号:对社会关系的审视和建构123

3.3.4 作为话语权利的符号:对公权力的监督和调整129

3.3.5 作为危机标志的符号:对反腐“顶层设计”的期待——兼作结论131

4 社会性突发事件“扩音效应”的生成机制134

4.1 外部机制:“扩音效应”的生成环境分析135

4.1.1 媒体的阶层分化呈现“结构性紧张”135

4.1.2 社会阶层的集结依据主要源于共同的利益诉求138

4.1.3 社群化生存容易形成“想象的共同体”139

4.1.4 参与者在冲突中发挥了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140

4.1.5 媒体信息结构的多元化具有解构权威信息的作用142

4.1.6 新媒体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参与功能激发了突发事件报道和公众的介入程度143

4.2 内在动力: “扩音效应”产生的驱动分析——情感动员144

4.2.1 线上抗议:愤怒的表达与社会不公的道义建构145

4.2.2 线下抗争:社会怨恨的弥漫与承认机制的扭曲146

4.2.3 情感表达的价值辨思与回归理性期待148

4.3 媒介进路:“扩音效应”产生的路径分析——以“网络围观”为例149

4.3.1 网络围观:一种特殊的“扩音”方式150

4.3.2 网络围观产生“扩音效应”的媒介形态151

4.3.3 通过围观来产生“扩音”的发生机制153

4.4 案例:“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乌坎事件156

4.4.1 乌坎事件的性质“反转”与传播环境恶化158

4.4.2 乌坎事件中的情感动员与情感管理160

4.4.3 乌坎事件中的技术赋权与社会网络163

5 社会性突发事件传播规律的研究启示和管理建议166

5.1 社会性突发事件传播规律的研究启示166

5.1.1 “扩音效应”既可以是负效应,也可以是正效应166

5.1.2 政府应对能力是影响事件发展走向的首要因素168

5.2 社会性突发事件的传播管理策略和技巧173

5.2.1 事实层面管理策略174

5.2.2 价值层面传播策略179

5.3 比较视野下的中西突发事件处置——以“伦敦骚乱”和“厦门公交爆炸案”为例181

5.3.1 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评价指标183

5.3.2 “伦敦骚乱”和“厦门公交爆炸案”应对情况比较184

5.3.3 两个事件政府处置效果的评价及核心结论188

参考文献192

中文类192

英文类203

后记2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