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动力与桎梏 澜沧江峡谷的盐与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动力与桎梏 澜沧江峡谷的盐与税
  • 李何春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605891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制盐工业-研究-云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动力与桎梏 澜沧江峡谷的盐与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盐与早期部落社会1

第二节 相关文献回顾4

一、盐业相关问题研究概况4

二、国内制盐技术史研究8

三、西藏盐井盐业研究概述10

四、简要述评13

第三节 理论借鉴的来源15

一、有关物的研究15

二、区域视野下有关西南地区物的流动研究16

三、考古学视野下的盐业研究17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倾向19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19

二、研究的立足点21

第一章 澜沧江峡谷的营盐村落22

第一节 晒盐的自然条件22

一、地理、地质与气候22

二、蒸发结晶的原理27

第二节 滇藏茶马古道上的忂关31

一、曾经的民族走廊31

二、村落布局与村民生计34

第三节 盐场的基础设施38

一、基础设施的要项39

二、基础设施的维护49

第二章 制盐工具与制盐工艺55

第一节 制盐工具55

一、与卤水相关的工具55

二、与晒盐相关的工具58

第二节 工艺流程61

一、从汲卤到晒卤61

二、从晒卤到收盐65

第三节 劳动组织67

一、性别分工67

二、家户间的合作70

第三章 盐的交易状况71

第一节 交易规则71

一、衡制与衡器71

二、新旧时期的盐价74

三、交换中介76

第二节 交易方式76

一、直接交换76

二、间接交换79

第三节 人、盐、马帮82

一、盐粮交换83

二、马帮89

三、驮夫94

第四章 吐蕃时期澜沧江流域及其周边的盐业96

第一节 澜沧江流域的盐泉与人类的活动96

一、地质运动与盐泉的形成97

二、古羌南下与盐泉的利用99

第二节 吐蕃境内“炭取法”制盐技术分析104

一、吐蕃东扩与盐池之战105

二、吐蕃制盐技术浅析109

三、明代以前盐井制盐技术探析114

第五章 土司制度下的盐业及税收120

第一节 木氏土司北扩及盐井的管理120

一、木氏土司北扩之过程120

二、木氏土司与盐井晒盐技术略述127

三、木氏土司盐井的管理与税收132

第二节 巴塘土司与盐井税收134

一、巴塘土司源流135

二、盐井僧权对盐税的控制142

三、政教联合及分税146

第六章 赵尔丰改土归流对盐业的影响149

第一节 盐井改土归流经过149

一、清末川边改土归流的背景149

二、僧俗之争:“腊翁寺事件”及其影响153

第二节 赵尔丰时期的盐业改革及其成效160

一、官盐局时期的盐业管理制度160

二、商盐局时期的盐业管理制度164

三、赵尔丰盐业管理时期盐税征收情况167

四、改土归流时期盐税之积极作用170

第三节 赵尔丰时期盐井地方事务的管理174

一、人口统计及村寨管理174

二、加强农牧酥油等基本税收178

第七章 民国对盐业资源的调查182

第一节 崔克信的盐井之行182

一、基于实证的科学描述182

二、《盐井县之地质及盐产调查》要义184

第二节 盐业资源的觊觎者188

一、僧界代表人物189

二、俗界诸势力193

第八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盐井盐业概况202

第一节 盐田所有制形式的变迁202

一、盐井解放及地方僧俗势力的削弱202

二、国营盐场的成立和集体晒盐制的形成204

三、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盐业生计207

第二节 加碘盐与非碘盐之争210

一、政府导向与加碘盐的发放210

二、盐民的生存策略212

第三节 澜沧江流域水电开发与盐田保护217

一、古水水电站的建设与盐田的淹没217

二、呼吁与保护:文化资本的显现219

第四节 旅游开发与盐民的境遇222

一、景区开发:文化资本的实现222

二、传统晒盐业的未来225

第九章 三圈说:人、盐、古道228

第一节 澜沧江畔的晒盐者229

一、女人晒盐,男人卖盐229

二、生存、互动和繁衍236

第二节 盐井:滇藏贸易线上的重镇243

一、滇藏之间的古老民族通道243

二、茶马古道上的盐井246

三、盐井同周边的交换关系249

第三节 明清以来盐井盐的销售圈257

一、明清时期的盐井盐销路257

二、解放后盐井盐的销路262

第十章 比较和讨论265

一、模型的建构:动力和桎梏因素265

二、模型在盐井盐业发展过程中的适用性267

三、结论277

参考文献282

附录297

一、一则盐井卤水来源的传说297

二、议定盐井商盐局章程(三十条)298

后记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