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1924445.jpg)
- 何宗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ISBN:754265590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释“社”1
二、对有关资料和研究状况的简单梳理6
三、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的意义、思路9
第一章 明代文人结社概说14
第一节 明代文人结社的分期与发展演变16
第二节 明代文人结社的基本特点21
一、明代文人结社的地域分布特点21
二、明代文人结社的组织与活动特点26
三、明代文人结社的类别与性质36
第三节 明代文人结社的渊源与背景41
一、明代文人结社的渊源42
二、明代文人结社的社会背景47
第二章 晚明社会衍变与文人结社59
第一节 张居正改革及其对党争、结社的影响60
一、明王朝危机与张居正改革60
二、张居正改革与晚明党争62
三、张居正改革与文人结社66
第二节 晚明党争与文人结社72
一、晚明党争概说73
二、晚明党争对文人结社的影响76
第三节 晚明思潮与文人结社86
一、“汹涌如潮然”的晚明思潮87
二、晚明思潮对文人结社的影响94
第四节 晚明科举与文人结社109
一、文社兴起的科举因素109
二、晚明文社的兴起与发展113
三、晚明文社的意义和影响120
第三章 复社及其思想、学术与文学(上)124
第一节 复社兴起的诸因素分析125
一、苏松地区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形态125
二、绅衿阶层的兴起129
三、民变与奴变135
四、复社与东林的关系139
第二节 复社的形成过程与社集活动143
一、复社的形成144
二、复社的社集151
第三节 复社的思想和学术158
一、复社的思想宗旨160
二、复社的政治思想163
三、复社的学术思想170
第四章 复社及其思想、学术与文学(下)179
第一节 复社的文学活动179
一、京师的文学活动180
二、吴中的文学活动182
三、云间的文学活动183
四、金陵的文学活动184
五、杭州的文学活动187
第二节 复社的文学思想191
一、渊源论:绍绪七子,宗法汉唐192
二、宗旨论:祖述六经,力返风雅197
三、创作论:性情、学问与世运203
四、异同论:地域、流派与文学观210
第三节 复社的文学创作217
一、愤世忧时之慨叹217
二、忠臣志士之咏唱223
三、融洽经史,意气雄迈230
第四节 复社对文学的影响234
一、复社与明末清初的传奇、杂剧235
二、复社与清初的苏州文学241
三、复社对清初文学思想的影响244
第五章 清初明遗民及遗民结社247
第一节 明遗民现象概述248
一、《心史》与明遗民思想的形成248
二、明遗民的生存环境254
三、明遗民的生存方式260
第二节 明遗民结社及其特点267
一、明遗民结社略考267
二、明遗民结社的特点275
第三节 明遗民诗社的文学活动与文学创作282
一、惊隐诗社282
二、甬上遗民诗社291
三、岭南遗民诗社298
第六章 清初东北流人及流人结社306
第一节 清初东北流人的流放原因307
第二节 清初东北流人的人生遭际与生存状况313
一、“万里穷沙北,由来道路难”313
二、“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315
三、“为问同来青琐客,今朝并辔几人还”319
第三节 函可与冰天诗社320
一、函可的生平及其对结社有影响的一些因素321
二、冰天诗社成员略考325
三、冰天诗社的成立及其文学活动330
第四节 冰天诗社及辽沈流人群体的文学创作336
一、《冰天社诗》336
二、函可《千山诗集》339
三、辽沈其他流人的创作345
第五节 “七子之会”及宁古塔流人群体的创作348
一、宁古塔流人文学活动的几个阶段348
二、宁古塔流人的诗歌352
三、宁古塔流人的散文和杂著355
结语: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的影响360
一、党社现象与统治者的政治心理及历史走向360
二、“塔尖”与“塔基”之启示364
三、文学的“多米诺效应”、“党社习气”及其他366
四、从明末清初到“五四”前后370
征引与参考文献372
后记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