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国名医著作精华 增订俗伤寒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国名医著作精华 增订俗伤寒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1920045.jpg)
- 王致谱主编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54633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38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5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国名医著作精华 增订俗伤寒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通俗伤寒论前序1
通俗伤寒论后序3
何廉臣先生传6
何廉臣先生事略8
绍兴何廉臣先生增订通俗伤寒论序10
通俗伤寒论绪言13
第一编 伤寒要诀21
第一章 伤寒总论21
第一节 六经形层22
第二节 六经气化22
第三节 六经关键25
第四节 六经部分26
第五节 六经病证27
第六节 六经脉象37
第七节 六经舌苔41
第八节 六经治法46
第九节 六经用药法49
第十节 六淫病用药法50
第十一节 三焦内部病用药法55
第十二节 用药配制法56
第十三节 六经总诀57
第二章 六经方药66
第一节 发汗剂67
第二节 和解剂74
第三节 攻下剂83
第四节 温热剂95
第五节 滋补剂103
第六节 清凉剂117
第二编 病理诊断135
第三章 表里寒热135
第一节 表寒证135
第二节 里寒证136
第三节 表里皆寒证136
第四节 表热证136
第五节 里热证137
第六节 表里皆热证137
第七节 表寒里热证138
第八节 表热里寒证138
第九节 里真热而表假寒证138
第十节 里真寒而表假热证139
第四章 气血虚实140
第一节 气虚证140
第二节 气实证141
第三节 血虚证142
第四节 血实证142
第五节 气血皆虚证142
第六节 气血皆实证143
第七节 气虚血实证143
第八节 气实血虚证143
第九节 气真虚而血假实证144
第十节 血真实而气假虚证144
第五章 伤寒诊法145
第一节 观两目145
第二节 看口齿146
第三节 看舌苔148
第四节 按胸腹151
第五节 问口渴否155
第六节 询二便156
第七节 查旧方157
第八节 察新久157
第六章 伤寒脉舌163
甲、切脉举要163
第一节 诊法163
第二节 部分164
第三节 脉象168
第四节 钩玄175
乙、辨舌举要180
第一节 观舌形180
第二节 察舌色183
第三节 辨舌质189
第四节 心法提要190
丙、六经舌苔歌193
第一节 太阳经腑舌苔歌193
第二节 少阳经腑舌苔歌194
第三节 阳明经腑舌苔歌194
第四节 太阴经脏舌苔歌195
第五节 少阴经脏舌苔歌196
第六节 厥阴经脏舌苔歌196
丁、察舌辨证歌197
第三编 证治各论209
第七章 伤寒本证209
第一节 小伤寒一名冒寒,通称四时感冒。如冒风感寒之类,皆属此病209
第二节 大伤寒一名正伤寒,张仲景先师但名曰伤寒210
第三节 两感伤寒《内经》与《伤寒序例》皆谓之两感于寒227
第四节 伏气伤寒古人名肾伤寒228
第五节 阴证伤寒《内经》名中寒,即直中阴经真寒证230
第八章 伤寒兼证234
第一节 伤寒兼风俗称冷伤风,仲景《伤寒论》名曰中风234
第二节 伤寒兼湿一名寒湿,《内经》分寒气胜者为寒痹,湿气胜者为湿痹236
第三节 伤寒兼痧俗称冷痧,势急者又名急痧,势缓者则名慢痧239
第四节 伤寒兼疟一名寒疟,俗称脾寒病246
第五节 伤寒兼疫一名时行伤寒,通称寒疫256
第六节 风温伤寒一名风温兼寒,俗称风寒包火257
第七节 风湿伤寒即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故通称痹证,《伤寒论》总名湿痹,风胜者名风湿,寒胜者名寒湿259
第八节 湿温伤寒一名湿温兼寒262
第九节 春温伤寒一名客寒包火,俗称冷温263
第十节 热证伤寒一名热病伤寒,世俗通称寒包火267
第十一节 暑湿伤寒一名暑湿兼寒271
第十二节 伏暑伤寒一名伏暑兼寒,通称伏暑晚发273
第十三节 秋燥伤寒总名秋燥,俗通称风燥278
第十四节 冬温伤寒一名客寒包火,俗称冷温287
第十五节 大头伤寒一名大头瘟,俗称大头风,通称风温时毒290
第十六节 黄耳伤寒293
第十七节 赤膈伤寒295
第十八节 发癍伤寒299
第十九节 发狂伤寒306
第二十节 漏底伤寒315
第二十一节 脱脚伤寒一名刖足伤寒,又名肢脱318
第九章 伤寒夹证322
第一节 夹食伤寒一名伤寒夹食,或名停食感冒322
第二节 夹痰伤寒一名风寒夹痰326
第三节 夹饮伤寒一名伤寒夹水336
第四节 夹气伤寒一名伤寒夹郁338
第五节 夹血伤寒一名伤寒夹瘀339
第六节 夹阴伤寒一名伤寒夹房劳353
第七节 夹哮伤寒357
第八节 夹痞伤寒一名伤寒夹痞结362
第九节 夹痛伤寒一名伤寒夹胃脘痛367
第十节 夹胀伤寒一名伤寒夹肿胀,又名肿胀兼伤寒379
第十一节 夹泻伤寒一名伤寒夹泄泻402
第十二节 夹痢伤寒俗名伤寒夹痢疾407
第十三节 夹疝伤寒一名伤寒夹疝气412
第十四节 夹阴伤寒一名伤寒夹阴证417
第十五节 夹痨伤寒一名伤寒夹虚痨422
第十六节 临经伤寒又名行经伤寒428
第十七节 妊娠伤寒一名胎前伤寒435
第十八节 产后伤寒438
第十章 伤寒坏证442
第一节 伤寒转痉442
第二节 伤寒转厥459
第三节 伤寒转闭464
第四节 伤寒转脱471
第十一章 伤寒复证478
第一节 伤寒劳复478
第二节 伤寒食复480
第三节 伤寒房复附阴阳易481
第四节 伤寒感复484
第五节 伤寒怒复484
第四编 调理诸法487
第十二章 瘥后调理法487
第一节 药物调理法487
第二节 食物调理法494
第三节 气候调理法498
第四节 情欲调理法500
第五节 起居调理法502
附篇:历代伤寒书目考505
叙言505
第一章 伤寒共计四百九十四种507
第一节 商、汉、晋、隋、唐朝计二十种507
第二节 宋朝计五十七种507
第三节 金朝计二十种509
第四节 元朝计三十种510
第五节 明朝计九十一种511
第六节 清朝附民国,计一百九十三种515
第七节 日本伤寒书计八十种522
第八节 附验舌计二十二种525
第二章 脚气计二十一种526
第三章 温暑计一百二十六种527
第四章 瘟疫计八十种532
第五章 痧胀计二十五种535
第六章 霍乱计三十七种536
附:中药计量新旧对照换算表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