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循环经济法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循环经济法论
  • 孙佑海,张蕾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1708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481页
  • 主题词:自然资源-资源利用-法律-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循环经济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循环经济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理论1

1.1循环经济的发生与发展1

1.1.1循环经济理念的历史追溯1

1.1.2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历程2

1.1.3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4

1.1.4人类的人与自然观的转变历程7

1.1.5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10

1.1.6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状况11

1.1.7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13

1.2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15

1.2.1循环经济的本质和内涵16

1.2.2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20

1.2.3循环经济的系统特征和物流特征22

1.2.4循环经济与科学发展观23

1.2.5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25

1.2.6发展中国家的隧道说26

1.3中国的循环经济实践29

1.3.1中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9

1.3.2企业循环经济实践:清洁生产32

1.3.3工业园循环经济实践:生态工业园区建设35

1.3.4再生资源产业(静脉产业)发展40

第2章 循环经济法的含义44

2.1循环经济法的概念、特征、性质44

2.1.1循环经济法的概念44

2.1.2循环经济法的特征50

2.1.3循环经济法的性质56

2.2循环经济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61

2.2.1循环经济法的立法宗旨61

2.2.2循环经济法的立法指导思想67

2.2.3循环经济法的基本原则71

2.3循环经济法的适用范围78

2.3.1循环经济法适用的主体范围78

2.3.2循环经济法适用的对象范围81

2.3.3循环经济法适用的地域范围85

2.4循环经济法的作用89

2.4.1循环经济法的规范作用90

2.4.2循环经济法的社会作用93

2.4.3正确发挥循环经济法的作用96

第3章 循环经济法与相邻法律的关系99

3.1循环经济法与环境保护法的关系99

3.1.1循环经济法与环境保护法的联系100

3.1.2循环经济法与环境保护法的区别104

3.1.3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106

3.2循环经济法与资源法的关系113

3.2.1循环经济法与资源法的关系114

3.2.2资源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117

3.3循环经济法与能源法的关系125

3.3.1能源的含义与能源问题125

3.3.2循环经济法与能源法的关系127

3.3.3我国能源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130

3.4循环经济法与清洁生产法的关系137

3.4.1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法137

3.4.2循环经济法与清洁生产法的关系138

3.4.3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139

3.4.4清洁生产法的完善143

第4章 循环经济法律关系146

4.1循环经济法律关系概述146

4.1.1循环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分类146

4.1.2循环经济法律关系的性质及特征148

4.2循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153

4.2.1政府部门155

4.2.2企业157

4.2.3其他社会组织159

4.2.4公民160

4.3循环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162

4.3.1作为循环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物162

4.3.2作为循环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169

4.4循环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172

4.4.1关于循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的一般规定172

4.4.2主体在生产过程中从事减量化的义务(责任)173

4.4.3主体在流通、消费过程中从事减量化的义务(责任)175

4.4.4主体从事产业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义务(责任)175

4.4.5主体在流通、消费后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义务(职责)176

第5章 国际上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178

5.1概述178

5.2德国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180

5.2.1德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历史发展180

5.2.2德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制度183

5.2.3德国循环经济法的贯彻190

5.3美国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195

5.3.1美国循环经济的产生与实践195

5.3.2美国循环经济立法203

5.3.3美国循环经济立法的特点217

5.4日本循环经济法律制度218

5.4.1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历史背景218

5.4.2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发展过程演化220

5.4.3日本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的现状224

5.4.4日本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主要内容225

5.4.5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特点229

5.5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的国际公约232

5.5.1循环经济与国际法232

5.5.2国际循环经济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234

5.5.3几个重要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公约和协定238

第6章 循环经济法的基本制度246

6.1循环经济管理体制246

6.1.1循环经济管理体制的含义及意义246

6.1.2现行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及其产生背景247

6.1.3循环经济监督管理权限配置和制度设计250

6.2循环经济规划制度251

6.2.1循环经济规划制度的含义251

6.2.2循环经济规划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252

6.2.3循环经济规划制度的具体内容253

6.3总量调控制度254

6.3.1总量调控制度的含义254

6.3.2总量调控制度的理论基础255

6.3.3总量调控制度是落实环境资源目标的重要途径256

6.3.4总量调控制度的主要内容257

6.4循环经济评价制度259

6.4.1循环经济评价制度的含义259

6.4.2循环经济评价制度是评判循环经济发展质量的主要依据260

6.4.3循环经济评价制度设计及其实施261

6.5循环经济考核制度262

6.5.1循环经济考核制度的含义262

6.5.2循环经济考核制度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263

6.5.3循环经济考核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264

6.6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265

6.6.1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的定义和产生背景265

6.6.2建立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的必要性267

6.6.3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的主要内容267

6.6.4以生产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的实施269

6.7对高耗能、高耗水企业的重点管理制度270

6.7.1重点管理制度的含义270

6.7.2重点管理制度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271

6.7.3重点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实施273

6.8统计、标准等基础管理制度275

6.8.1循环经济统计和信息发布制度275

6.8.2循环经济标准制度277

6.8.3循环经济标志标识制度279

第7章 减量化法律制度283

7.1生产过程中的减量化制度283

7.1.1鼓励、限制或者禁止名录制度283

7.1.2生态设计制度287

7.1.3工业节水制度291

7.1.4工业节油制度294

7.1.5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制度298

7.1.6建筑产业的循环经济要求302

7.1.7循环农业制度307

7.2流通、消费过程中的减量化制度311

7.2.1绿色消费制度311

7.2.2城市生活节约的要求314

7.2.3服务业的减量化要求317

7.2.4一次性消费品限制制度319

第8章 再利用与资源化法律制度323

8.1产业废物再利用与资源化制度323

8.1.1区域循环经济323

8.1.2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要求326

8.1.3工业废水、余热、余压等综合利用制度330

8.1.4综合利用信息和废物交换的要求333

8.2流通消费后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335

8.2.1废物回收体系建设的要求336

8.2.2拆解和再利用的资质管理制度338

8.2.3废电器电子产品的再利用和资源化要求341

8.2.4报废机动车船的回收拆解要求348

8.2.5废旧机电产品的再制造的要求352

8.2.6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要求356

第9章 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制度359

9.1利用激励机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与理论依据359

9.1.1激励机制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359

9.1.2经济激励手段的理论根据361

9.2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资金与财政补贴制度366

9.2.1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项资金、财政支持及其特征366

9.2.2专项资金与财政支持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作用368

9.2.3专项资金与财政支持的应用368

9.3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制度369

9.3.1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手段及其特征369

9.3.2税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370

9.3.3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税收激励措施的应用370

9.4发展循环经济的价格制度374

9.4.1价格手段的性质374

9.4.2合理价格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作用375

9.4.3价格手段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应用377

9.5发展循环经济的收费制度380

9.5.1发展循环经济的收费手段及其特征380

9.5.2收费制度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积极作用381

9.5.3收费手段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应用382

9.6发展循环经济的押金制度387

9.6.1押金手段的内涵与特点387

9.6.2押金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积极作用388

9.6.3押金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应用390

9.7发展循环经济的政府采购制度393

9.7.1政府绿色采购的含义与特征393

9.7.2政府绿色采购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积极作用395

9.7.3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应用396

9.8发展循环经济的投资制度399

9.8.1发展循环经济的投资的含义与特征399

9.8.2绿色投资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作用402

9.8.3绿色投资制度的适用404

9.9发展循环经济的金融制度407

9.9.1发展循环经济的金融的含义与特征408

9.9.2金融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促进作用409

9.9.3金融手段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411

9.10小结417

第10章 法律责任418

10.1循环经济法律责任的主体418

10.1.1行政主体418

10.1.2企业420

10.1.3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公民422

10.2循环经济法律责任种类422

10.2.1违反循环经济法律规范的行政责任422

10.2.2违反循环经济法律规范的刑事责任428

10.2.3违反循环经济法律规范的民事责任429

参考文献4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