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规土融合视角下特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规土融合视角下特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9/31913312.jpg)
- 陈韦,洪旗,陈华飞,熊威,郑金,刘蓓蓓,焦为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19522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规土融合视角下特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2
1.1 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及评价概况2
1.1.1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已上升为国家政策2
1.1.2 评价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技术手段2
1.2 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3
1.2.1 国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现状3
1.2.2 国内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现状4
1.2.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发展趋势7
1.3 “规土融合”视角开展特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重要意义8
1.3.1 特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复杂性8
1.3.2 “规土融合”视角开展评价的目的9
1.3.3 “规土融合”视角开展评价的意义9
1.4 研究框架、内容与方法10
1.4.1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10
1.4.2 研究方法10
1.5 实证研究城市11
1.5.1 武汉市概述11
1.5.2 武汉市开展评价的历程13
第2章 特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特征16
2.1 特大城市概述16
2.1.1 特大城市内涵16
2.1.2 特大城市土地利用特征16
2.2 特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现状20
2.2.1 过度集聚和低效利用“两极”并存20
2.2.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空间差异较大20
2.2.3 不同功能用途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各异21
2.2.4 存量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挖潜空间较大21
2.3 特大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重点22
2.3.1 开展过度与低效利用双重评价22
2.3.2 制定空间差异化评价体系23
2.3.3 强化不同功能用地专项评价23
2.3.4 开展存量用地潜力专项评价23
2.4 武汉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特征23
2.4.1 处于建设用地快速扩张阶段23
2.4.2 中心城区过度集聚,外围新城区粗放低效24
2.4.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呈现明显空间分异24
2.4.4 各类用途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明显24
2.4.5 存量用地规模较大25
第3章 “规土融合”的特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25
3.1 国内现有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28
3.1.1 现有评价体系构建过程28
3.1.2 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30
3.1.3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31
3.1.4 高校教育用地评价32
3.2 特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需求33
3.2.1 特大城市多层级评价需求33
3.2.2 特大城市多尺度评价需求33
3.2.3 特大城市多目标评价需求34
3.2.4 特大城市全空间评价需求34
3.3 特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构建34
3.3.1 “规土融合”视角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性35
3.3.2 “规土融合”评价体系的构建36
第4章 “规土融合”的特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总体评价36
4.1 特大城市总体评价概述40
4.1.1 特大城市总体评价内涵40
4.1.2 特大城市总体评价目标40
4.1.3 特大城市总体评价体系41
4.2 特大城市总体评价方法42
4.2.1 城市对比评价42
4.2.2 区域用地状况评价44
4.2.3 单一行政区评价45
4.3 武汉市总体评价实践51
4.3.1 武汉市与其他特大城市的对比评价51
4.3.2 武汉市区域用地状况评价55
4.3.3 武汉市单个行政区总体评价59
第5章 “规土融合”的特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专项评价59
5.1 特大城市专项评价概述70
5.1.1 特大城市建设用地专项评价内涵70
5.1.2 特大城市建设用地专项评价目标70
5.1.3 特大城市建设用地专项评价体系71
5.2 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72
5.2.1 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72
5.2.2 武汉市城市建成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实践76
5.3 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85
5.3.1 城乡结合部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方法85
5.3.2 武汉市城乡结合部评价实践89
5.4 农村建设用地评价94
5.4.1 农村建设用地评价方法94
5.4.2 武汉市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实践95
5.5 专类功能区专项评价97
5.5.1 专类功能区评价方法97
5.5.2 武汉市专类功能区评价实践98
5.6 专项用地评价100
5.6.1 专项用地评价方法100
5.6.2 武汉市专项用地评价实践102
第6章 “规土融合”的特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宗地评价102
6.1 特大城市宗地评价概述108
6.1.1 特大城市宗地评价内涵108
6.1.2 特大城市宗地评价目标108
6.1.3 宗地评价体系构建109
6.2 特大城市宗地评价方法110
6.2.1 全面清理宗地评价110
6.2.2 快速更新评价112
6.2.3 独立宗地现状评价114
6.2.4 独立宗地规划节地评价119
6.3 武汉市宗地评价实践121
6.3.1 宗地全面清理评价121
6.3.2 快速更新评价125
6.3.3 独立宗地现状评价128
6.3.4 独立宗地规划节地评价132
第7章 “规土融合”的特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应用132
7.1 基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规划编制应用136
7.1.1 建立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编制应用衔接关系136
7.1.2 基于总体评价的规划目标与策略制订138
7.1.3 基于专项用地评价的规划控制156
7.1.4 基于宗地评价的用地改造建议162
7.2 基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政策引导172
7.2.1 基于总体评价的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制度173
7.2.2 基于功能区和专项用地评价的用地标准制订173
7.2.3 基于宗地评价的土地储备计划180
7.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管理信息系统182
7.3.1 市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系统183
7.3.2 区级土地资源利用动态查询与管理信息系统188
第8章 “规土融合”的特大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创新与特色188
8.1 评价体系创新198
8.1.1 建立多层次评价体系198
8.1.2 建立全覆盖评价体系199
8.1.3 建立多目标评价体系199
8.2 评价技术方法创新200
8.2.1 创新“规土融合”的评价技术方法200
8.2.2 创新信息化辅助的评价技术方法201
8.2.3 创新目标需求导向的评价技术方法201
8.3 评价成果应用创新202
8.3.1 应用规划管控的技术方法和路径202
8.3.2 应用政策标准制定的技术方法和路径202
8.3.3 辅助政府决策的技术方法和路径203
参考文献204
后记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