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总论理论与运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法总论理论与运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1904002.jpg)
- 张丽卿著 著
- 出版社: 一品文化出版社
- ISBN:957413041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15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6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刑法总论理论与运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1
第一章 现行刑法之沿革3
第二章 刑法总则在法律体系中之地位7
第三章 犯罪行为之结构与研究11
第四章 刑法之概念17
第一节 刑法之基本概念21
壹、定义21
贰、犯罪与非犯罪21
参、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间之关系22
第二节 刑法之分类24
壹、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24
贰、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24
参、完备刑法与空白刑法26
第三节 刑法学和其他刑事科学之关系28
壹、犯罪学与刑法学28
贰、犯罪侦查学与刑法学28
参、刑事政策与刑法学29
肆、小结30
第四节 刑法之功能32
壹、保护法益32
贰、制压与预防犯罪33
参、保障人权33
肆、矫治犯罪人33
第五节 刑法之特色34
壹、刑法之道德性34
贰、刑法之不完整性34
参、刑法之高度政治性35
肆、刑法之最后手段性36
第六节 刑法之性质37
壹、公法37
贰、司法法37
参、实体法37
肆、强行法38
伍、国内法38
陆、继受法38
第七节罪刑法定原则39
壹、概说39
贰、沿革40
参、理论根据41
肆、内容42
第五章 刑法法典45
第一节 刑法之解释47
壹、解释之方法47
贰、解释的原则48
第二节 刑法之用语51
壹、以上、以下、以内51
贰、公务员52
参、公文书54
肆、重伤54
伍、性交56
陆、电磁纪录56
第三节 刑法总则之适用范围58
第四节 刑法之效力60
壹、时之效力60
贰、地之效力64
参、人之效力68
肆、外国法院裁判之效力69
第二篇 犯罪论71
第一章 犯罪定义与犯罪理论73
第一节 犯罪定义75
壹、形式之犯罪定义75
贰、实质之犯罪定义75
第二节 犯罪之本质79
壹、权利之侵害79
贰、法益之侵害79
参、义务之违反79
第三节 犯罪成立之要件80
壹、二阶论80
贰、三阶论81
参、四阶论82
肆、五阶论83
伍、小结83
第四节 犯罪理论85
壹、前言85
贰、犯罪理论之演进85
第二章 刑法之行为与犯罪类型97
第一节 刑法之行为99
壹、概说99
贰、刑法之行为100
第二节 行为之理论103
壹、因果行为论103
贰、目的行为论104
参、社会行为论105
肆、小结105
第三节 犯罪类型108
壹、作为犯与不作为犯108
贰、故意犯与过失犯109
参、举动犯与结果犯109
肆、实害犯与危险犯111
伍、状态犯与继续犯113
陆、自然犯与法定犯114
柒、一般犯、特别犯与亲手犯114
捌、单一犯与结合犯115
玖、单行为犯与复行为犯116
第三章 构成要件117
第一节 构成要件之概说121
壹、定义121
贰、功能121
参、种类122
肆、构成要件要素123
第二节 客观之构成要件127
壹、行为主体127
贰、行为客体128
参、行为129
肆、行为结果129
第三节 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131
壹、概说131
贰、因果关系之认定133
参、因果关系之学说及评价135
肆、因果关系之类型及是否可归责138
伍、客观归责理论所衍生之规则143
陆、不作为犯之因果关系145
柒、疫学之因果关系146
第四节 主观之构成要件147
壹、前言147
贰、故意148
参、过失154
第五节 构成要件错误159
第四章 违法性161
第一节 违法性之概念163
壹、违法性之意义164
贰、违法性之判断164
参、可罚之违法性165
第二节 法定阻卻违法事由170
壹、正当防卫170
贰、紧急避难186
参、依法令之行为194
肆、业务上正当行为197
伍、依上级公务员命令之职务行为197
第三节 超法定阻卻违法事由199
壹、定义199
贰、种类199
第五章 罪责213
第一节 罪责之基本概念215
壹、前言215
贰、罪责之意义216
参、罪责之基础218
肆、罪责要素之学说219
第二节 罪责之内涵221
壹、罪责能力221
贰、罪责型态234
参、不法意识235
肆、期待可能性239
伍、小结241
第三节 客观处罚条件242
壹、意义242
贰、现行法上之例子243
第六章 错误247
第一节 错误之基本概念249
壹、前言249
贰、基本概念249
第二节 错误之种类251
壹、构成要件错误之分类及其处理252
贰、禁止错误之分类及其处理256
参、容许构成要件错误之评价258
肆、包摄错误261
伍、反面错误263
陆、错误案例之综合结构图264
第七章 行为阶段与未遂犯267
第一节 行为阶段271
壹、决意271
贰、阴谋271
参、预备271
肆、著手实行272
伍、结果273
陆、预备及著手实行(未遂)之界限273
第二节 未遂犯之基本问题278
壹、定义278
贰、未遂(犯)之型态278
参、未遂犯之处罚依据281
第三节 普通(障碍)未遂286
壹、须有故意286
贰、著手实行构成要件之行为286
参、欠缺构成要件之完全实现286
肆、法律明文处罚287
伍、意外障碍所引起287
第四节 不能未遂犯289
壹、概说289
贰、不能未遂犯之可罚性289
参、有无危险290
肆、不能未遂之型态292
伍、构成事实欠缺292
陆、幻觉犯与不能犯293
柒、迷信犯与不能犯294
第五节 中止未遂犯296
壹、意义296
贰、法律规定296
参、立法理由297
肆、要件298
伍、多人犯罪情形之中止303
陆、既遂之中止305
柒、阴谋预备之中止305
第八章 正犯与共犯307
第一节 正犯309
壹、概说309
贰、共同正犯312
参、同时犯320
肆、单独正犯321
第二节 共犯330
壹、概说330
贰、狭义之共犯334
参、教唆犯334
肆、帮助犯346
伍、共犯之竞合349
陆、共犯之共犯350
柒、身分犯之共犯351
第九章 过失犯357
第一节 过失犯之基本概念359
壹、过失之意义359
贰、过失犯之注意义务及过失之体系地位361
第二节 过失作为犯之构成要件363
壹、客观之构成要件363
贰、主观之构成要件366
第三节 过失作为犯之违法性与罪责367
壹、违法性367
贰、罪责367
第四节 过失作为犯之未遂犯、正犯与共犯371
壹、未遂犯371
贰、共同正犯371
参、间接正犯373
肆、共犯373
第五节 过失犯之其他问题375
壹、过失型态375
贰、过失程度377
参、容许危险与信赖原则378
肆、过失犯之实例381
第十章 不作为犯385
第一节 不作为犯之基本概念387
壹、纯正不作为犯387
贰、不纯正不作为犯387
第二节 不作为犯之构成要件391
壹、故意不纯正不作为犯之构成要件391
贰、过失不纯正不作为犯之构成要件398
第三节 不作为犯之违法性402
第四节 不作为犯之罪责404
第五节 不作为犯之未遂犯408
壹、纯正不作为犯之未遂犯408
贰、不纯正不作为犯之未遂犯408
第六节 不作为犯之正犯与共犯410
壹、共同正犯410
贰、间接正犯410
参、教唆犯410
肆、帮助犯410
第三篇 竞合论411
第一节 概说413
壹、罪数之决定413
贰、行为与罪数之决定414
参、罪数理论417
第二节 竞合论418
壹、行为单数与行为复数418
贰、罪名之宣告420
参、刑罚之宣告420
第三节 法条竞合422
壹、法条竞合之意义422
贰、法条竞合之型态423
参、不罚(与罚)之后行为431
第四节 真正竞合434
壹、想像竞合434
贰、狭义之实质竞合(数罪并罚)437
参、牵连犯439
肆、连续犯441
伍、牵连犯、想像竞合犯与连续犯之竞合447
陆、新法施行后竞合适用之新面貌448
第四篇 刑罚论451
第一章 刑罚理论453
第一节 报应理论455
壹、报应理论之内涵455
贰、报应理论之优点及其批评456
第二节 一般预防理论458
壹、一般预防理论之意义与威吓逻辑458
贰、对于一般预防理论之批评459
第三节 特别预防理论461
壹、特别预防理论之内涵461
贰、特别预防理论对于当代刑事政策之影响462
参、危险预测为特别预防之重要工具466
肆、对于特别预防理论之批评467
第四节 综合理论470
壹、报应之综合理论470
贰、预防之综合理论与犯罪人之处遇471
参、小结473
第二章 刑罚之种类475
第一节 刑罚之种类477
壹、主刑477
贰、从刑479
第二节 主刑重轻之标准481
壹、不同之刑之重轻481
贰、同种主刑之重轻481
参、不能依前项定重轻之补充规定483
第三节 罚金487
第四节 没收488
第五节 褫夺公权491
壹、褫夺公权之种类及其要件491
贰、褫夺公权之效力492
参、褫夺公权之内容494
第六节 追徵、追缴或抵偿495
第三章 刑罚之适用497
第一节 各种刑罚之适用499
壹、刑罚适用之意义与阶段499
贰、刑法上量刑之标准500
第二节 刑罚之加重504
壹、刑罚之加重504
贰、累犯之加重505
第三节 刑罚之减轻508
壹、刑罚之减轻508
贰、自首之减轻511
第四节 刑罚之免除514
壹、审判上之免除514
贰、法律上之免除515
第五节 刑罚之加减方法与顺序517
壹、主刑加减之方法517
贰、同时并加减之情形519
参、刑罚加减之顺序519
第四章 刑罚之易科及折抵521
第一节 易刑处分523
壹、易科罚金524
贰、易服劳役527
参、易以训诫529
第二节 刑期之计算与羁押之折抵531
壹、刑期之起算531
贰、羁押折抵之方法531
参、羁押折抵之立法理由532
肆、另案羁押之折抵532
第五章 缓刑及假释533
第一节 缓刑535
壹、缓刑之意义535
贰、缓刑之要件535
参、缓刑之立法理由538
肆、缓刑之撤销539
伍、缓刑之效力542
第二节 假释544
壹、假释之意义544
贰、假释之要件544
参、假释之立法理由547
肆、假释之撤销548
伍、假释之效果550
陆、假释与缓刑之区别551
第六章 刑罚之消灭553
第一节 赦免555
壹、大赦555
贰、特赦556
参、减刑556
肆、复权556
第二节 时效557
壹、时效之意义557
贰、刑法创设时效之理由557
参、刑法规定之时效558
肆、追诉权时效之相关问题562
伍、行刑权时效之相关问题566
第五篇 保安处分571
壹、保安处分之意义573
贰、保安处分之立法理由573
参、保安处分之特点与要件573
肆、保安处分之种类574
伍、保安处分与刑罚本质之区别582
陆、保安处分之执行582
柒、保安处分之宣告与执行583
第六篇 理论与运用589
壹、构成要件该当性591
贰、违法性591
参、故意原因自由行为592
肆、麻醉状态之违法行为593
伍、错误594
陆、未遂犯596
柒、共同正犯597
捌、教唆犯599
玖、过失作为犯601
拾、故意不纯正不作为犯602
重要名词索引605
主要参考书目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