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黑龙江省典型河湖水生态监测 评价与修复关键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黑龙江省典型河湖水生态监测 评价与修复关键技术
  • 郑国臣,张静波,冯玉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8679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53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河流-水环境-环境监测-黑龙江省;河流-水环境质量评价-黑龙江省;湖泊-水环境-环境监测-黑龙江省;湖泊-水环境质量评价-黑龙江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黑龙江省典型河湖水生态监测 评价与修复关键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 河湖水生态监测的意义和目的1

1.2 河湖水生生物监测主要内容2

1.2.1 生境评价2

1.2.2 理化生境质量2

1.2.3 遥感应用于生境评价3

1.2.4 水文变更3

1.2.5 非自然干扰3

1.3 我国河湖水生态调查研究现状4

1.3.1 关于水生生物的生态因子的研究4

1.3.2 关于水生生物区系分类方面的研究4

1.3.3 生物多样性指标评价4

1.3.4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研究5

1.3.5 关于水生生物对水生态调控机理方面的研究5

1.3.6 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5

1.4 河湖水生生物监测主要研究内容6

1.4.1 藻类6

1.4.2 浮游动物6

1.4.3 大型底栖动物7

1.4.4 鱼类7

1.4.5 生物综合评价8

1.5 黑龙江省河湖生态调查概况9

1.5.1 黑龙江省简介9

1.5.2 黑龙江省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及其监测评价状况9

1.5.3 调查河湖与主要测试项目10

1.6 本书的研究意义及内容10

1.6.1 本书的研究意义10

1.6.2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10

2河湖水生生物监测方法及规程12

2.1 样品采集12

2.2 样品分析方法13

2.2.1 水体理化参数分析13

2.2.2 浮游植物分析13

2.2.3 浮游动物分析13

2.2.4 底栖动物分析13

2.2.5 鱼类分析14

2.3 水质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14

2.4 生物多样性评价15

2.5 浮游生物计数分析智能鉴定系统16

2.5.1 主要性能指标16

2.5.2 配置16

2.6 浮游动物17

2.6.1 监测方法17

2.6.2 试剂17

2.6.3 仪器与设备17

2.6.4 测定步骤17

2.6.5 浮游动物多样性评价指数21

2.7 底栖动物监测规程23

2.7.1 器材及试剂23

2.7.2 采样23

2.7.3 样品处理与保存24

2.7.4 检测25

2.7.5 底栖动物优势种评价25

3黑龙江省典型湖库水生态调查27

3.1 五大连池27

3.1.1 自然地理概况27

3.1.2 采样断面布设28

3.1.3 富营养化及水质状况28

3.1.4 浮游植物状况29

3.1.5 浮游动物状况33

3.1.6 底栖动物状况35

3.1.7 其他生态组分35

3.1.8 存在的问题36

3.2 磨盘山水库36

3.2.1 自然地理概况36

3.2.2 采样断面布设37

3.2.3 富营养化及水质状况37

3.2.4 浮游植物状况38

3.2.5 浮游动物状况40

3.2.6 底栖动物状况42

3.2.7 其他生态组分42

3.2.8 存在的问题43

3.3 镜泊湖43

3.3.1 自然地理概况43

3.3.2 采样断面布设44

3.3.3 富营养化及水质状况44

3.3.4 浮游植物状况45

3.3.5 底栖动物状况50

3.3.6 其他生态组分51

3.3.7 存在的问题51

3.4 兴凯湖52

3.4.1 自然地理概况52

3.4.2 采样断面布设52

3.4.3 富营养化及水质状况52

3.4.4 浮游植物状况53

3.4.5 浮游动物状况56

3.4.6 底栖动物状况58

3.4.7 其他生态组分58

3.4.8 存在的问题59

3.5 尼尔基水库59

3.5.1 自然地理概况59

3.5.2 采样断面布设60

3.5.3 富营养化及水质状况60

3.5.4 浮游植物状况64

3.5.5 浮游动物状况66

3.5.6 底栖动物68

3.5.7 存在的问题69

4黑龙江省典型河流水生生物调查70

4.1 嫩江中上游70

4.1.1 监测断面布置70

4.1.2 监测项目70

4.1.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70

4.1.4 水质评价70

4.1.5 嫩江中上游示范区汛期水生态调查72

4.1.6 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82

4.1.7 鱼类资源82

4.2 嫩江下游89

4.2.1 调查范围89

4.2.2 调查点位布设89

4.2.3 浮游植物89

4.2.4 浮游动物92

4.2.5 底栖动物94

4.3 哈尔滨二水源(松花江)96

4.3.1 采样断面布设96

4.3.2 富营养化及水质状况96

4.3.3 浮游植物状况97

4.4 拉林河(五常段)99

4.4.1 采样断面布设99

4.4.2 富营养化及水质状况99

4.4.3 浮游植物状况99

4.5 牡丹江102

4.5.1 采样断面布设102

4.5.2 富营养化及水质状况102

4.5.3 浮游植物状况103

5嫩江流域典型区域水生态风险评价106

5.1 嫩江流域示范区自然概况106

5.2 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107

5.2.1 指标体系的层次107

5.2.2 子评价指标体系108

5.2.3 评价标准109

5.2.4 常规污染指数109

5.2.5 特征污染指数110

5.2.6 指标标准化处理110

5.3 评价结果111

5.3.1 水华风险评价111

5.3.2 污染风险评价112

5.3.3 生态风险评价112

5.4 污染物来源分析方法与数据113

5.4.1 排放量计算113

5.4.2 支流汇入计算114

5.4.3 上游来水计算114

5.4.4 污染物排放计算114

5.4.5 非点源排放计算115

5.5 嫩江流域典型区域污染物来源分析115

5.5.1 支流水质116

5.5.2 上游来水情况117

5.5.3 沿河排污口情况117

5.5.4 非点源排放数据118

5.6 结果与分析121

5.6.1 支流汇入121

5.6.2 上游来水含量122

5.6.3 沿河排污量122

5.6.4 非点源排放122

5.6.5 结果分析123

6嫩江流域示范区水生态风险预警与决策125

6.1 水生态风险预警-决策模型建立125

6.1.1 沿江排污125

6.1.2 非点源污染127

6.1.3 上游来水与上游支流汇入129

6.1.4 特征污染物的模拟130

6.2 系统动力学模型验证131

6.3 水生态风险预警与决策134

6.3.1 水生态风险预警134

6.3.2 水生态风险决策148

6.4 嫩江流域示范区水生态风险分析158

6.4.1 嫩江流域示范区的水质情况分析158

6.4.2 嫩江流域示范区水生态风险预警决策159

6.4.3 尼尔基水库生态风险分析159

6.5 嫩江流域示范区水生态保护对策160

6.5.1 嫩江流域示范区水生态风险的预警策略160

6.5.2 尼尔基水库水生态保护策略160

7叶绿素a测定方法的研究实验161

7.1 叶绿素a的研究现状161

7.1.1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的叶绿素a方法研究161

7.1.2 叶绿素a的其他分析方法162

7.1.3 检测叶绿素a方法的应用163

7.2 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研究164

7.2.1 方法原理164

7.2.2 测定范围的确定164

7.2.3 干扰及消除165

7.2.4 试剂和材料165

7.2.5 仪器和设备166

7.2.6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166

7.2.7 分析步骤166

7.2.8 叶绿素a的提取方法改进168

7.3 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174

7.3.1 流动相的组分比例及流速的确定175

7.3.2 荧光检测器激发、检测波长的选择177

7.3.3 叶绿素a的标准曲线177

7.3.4 叶绿素a的加标回收实验178

7.4 活体叶绿素荧光法实验179

7.4.1 浮游植物荧光仪的校正179

7.4.2 活体叶绿素荧光法与分光光度法比较179

7.5 三种实验方法测定的叶绿素a值的比较181

7.5.1 分光光度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181

7.5.2 三种方法在叶绿素a低浓度下测定情况的比较182

7.6 本章小结183

8低污染水源生物菌剂的构建及其应用184

8.1 低污染水特征与治理184

8.1.1 低污染水特征184

8.1.2 低污染水治理的重要性185

8.1.3 低污染水治理难点185

8.1.4 流域低污染水治理体系构建186

8.2 流域低污染水主要构成186

8.2.1 低污染水输送特征分析186

8.2.2 流域低污染水处理净化体系方案187

8.2.3 低污染水治理的关键技术187

8.3 低污染水源固定化生物菌剂的构建189

8.3.1 菌剂的构建内容189

8.3.2 具体实施方式190

8.3.3 实例验证效果193

8.4 实施案例194

8.4.1 固定化生物菌剂对松花江水和马家沟河水的COD去除效果194

8.4.2 固定化生物菌剂对松花江水氨氮、硝氮、亚硝氮、磷酸根的去除效果195

8.4.3 固定化生物菌剂对马家沟河水的氨氮、硝氮、亚硝氮、磷酸根的去除效果195

8.5 固定化生物菌剂的构建技术路线196

8.6 嫩江典型区域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197

8.6.1 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过程的确定197

8.6.2 嫩江流域示范区优先控制污染物的筛选197

8.6.3 初始清单的确定197

8.6.4 初筛清单的筛选198

8.6.5 优先污染物控制清单的筛选201

8.7 DBP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分离及鉴定205

8.7.1 DBP作为典型有机污染物的选择依据205

8.7.2 DBP高效降解菌的初筛208

8.7.3 DBP高效降解菌的复筛209

8.7.4 DBP高效降解菌的确定211

8.7.5 DBP高效降解菌的疏水性与絮凝率212

8.7.6 DBP高效降解菌的鉴定214

8.8 低污染水治理对策217

9黑龙江省水生态文明建设219

9.1 水生态文明解析219

9.1.1 水生态文明的提出背景219

9.1.2 水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220

9.2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及意义220

9.2.1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220

9.2.2 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222

9.2.3 国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分析223

9.3 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24

9.3.1 新时期加强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思路224

9.3.2 新时期加强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任务225

9.3.3 水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227

9.3.4 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229

9.3.5 进一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231

9.4 如何加强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232

9.4.1 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任务232

9.4.2 流域水生态治理与公众生态保护意识234

9.4.3 松辽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与要求238

9.5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展望239

9.5.1 东北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思考239

9.5.2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文明的建议240

9.6 海绵城市的内涵、意义及原则241

9.6.1 海绵城市的内涵241

9.6.2 建设海绵城市的意义242

9.6.3 建设海绵城市的原则242

9.6.4 国内研究现状243

9.6.5 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244

9.6.6 黑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展望244

9.6.7 黑龙江省水生态监测展望245

参考文献2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