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药用植物生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林文雄,王庆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4481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药用植物-植物生态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药用植物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药用植物生态学的概念及特点1
1.1.1 药用植物生态学的概念1
1.1.2 药用植物生态学的特点1
1.1.3 药用植物生态学的意义2
1.2 药用植物生态学的发展3
1.2.1 药用植物生态学的发展过程3
1.2.2 药用植物生态学的发展趋势6
1.3 药用植物生态学的研究任务及内容7
1.3.1 药用植物生态学的研究任务7
1.3.2 药用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内容8
1.3.3 药用植物生态学的学习方法9
第2章 植物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0
2.1 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10
2.1.1 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概念10
2.1.2 最小因子定律11
2.1.3 耐性定律12
2.1.4 生态因子作用规律13
2.2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15
2.2.1 生态适应概念15
2.2.2 趋同适应与生活型16
2.2.3 趋异适应与生态型17
2.3 生态位原理18
2.3.1 生态位的概念18
2.3.2 生态位原理19
2.4 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20
2.4.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20
2.4.2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21
2.4.3 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22
2.4.4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25
2.4.5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3
2.5 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原理38
2.5.1 生态系统的发育与演化38
2.5.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0
2.6 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管理47
2.6.1 生态系统健康47
2.6.2 生态系统健康的若干原理47
第3章 药用植物与光因子的生态关系51
3.1 太阳辐射及其变化规律51
3.1.1 光及其相关概念51
3.1.2 光的变化规律52
3.2 太阳辐射对药用植物的生态作用54
3.2.1 光质对药用植物品质与产量的影响54
3.2.2 光强对药用植物的品质与产量的影响57
3.2.3 光照时间对药用植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60
3.3 药用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61
3.3.1 形态适应61
3.3.2 生理适应63
3.3.3 药用植物对光的分子适应67
第4章 药用植物与温度因子的生态关系70
4.1 温度及其变化规律70
4.1.1 温度的概念70
4.1.2 温度变化规律71
4.2 温度对药用植物的生态作用74
4.2.1 温度对药用植物分布的影响74
4.2.2 温度对药用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77
4.2.3 温度对药用植物质量的影响81
4.3 药用植物对温度的生态适应82
4.3.1 药用植物对温度的形态适应83
4.3.2 药用植物对温度的生理适应83
4.3.3 药用植物对温度的分子适应84
4.4 增强药用植物对极端温度适应的措施86
4.4.1 增强药用植物对低温适应的措施86
4.4.2 增强药用植物对高温适应的措施87
第5章 药用植物与水分因子的生态关系89
5.1 水及其变化规律89
5.1.1 水分89
5.1.2 水分的变化规律90
5.2 水分对药用植物的生态作用93
5.2.1 水分对药用植物分布的影响93
5.2.2 水分对药用植物产量的影响94
5.2.3 水分对药用植物品质的影响98
5.3 药用植物对水分的生态适应99
5.3.1 形态适应99
5.3.2 药用植物对水分的生理适应106
5.3.3 药用植物对水分的分子适应108
第6章 药用植物与土壤因子的生态关系112
6.1 土壤及其变化规律112
6.1.1 土壤112
6.1.2 土壤的变化规律117
6.2 土壤对药用植物的生态作用118
6.2.1 土壤对药用植物分布的影响118
6.2.2 土壤对药用植物产量的影响119
6.2.3 土壤对药用植物品质的影响128
6.3 药用植物对土壤的生态适应132
6.3.1 形态适应132
6.3.2 生理适应133
6.3.3 分子适应135
第7章 药用植物的种群生态137
7.1 药用植物种群及其基本特征137
7.1.1 药用植物种群的概念137
7.1.2 种群的数量特征138
7.1.3 种群的结构特征155
7.1.4 种群的遗传特征159
7.2 药用植物种群的生态分化与物种形成163
7.2.1 生态分化163
7.2.2 物种形成167
7.2.3 不同野生种、栽培种及其对药材品质的影响169
7.2.4 过度利用与物种灭绝170
7.3 药用植物种群数量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172
7.3.1 种群数量对产量的影响172
7.3.2 种群数量对品质的影响175
第8章 药用植物的群落生态180
8.1 药用植物群落及其基本特征180
8.1.1 植物群落、药用植物群落的基本概念180
8.1.2 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181
8.1.3 群落的动态特征193
8.2 药用植物群落分布的地带性196
8.2.1 水平地带性200
8.2.2 垂直地带性201
8.2.3 分布过渡带203
8.3 药用植物群落的种间关系203
8.3.1 竞争204
8.3.2 他感204
8.3.3 共生205
8.3.4 寄生207
8.3.5 种间结合208
8.4 人工农林复合系统对药用植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208
8.4.1 林(农)药复合系统及其特征209
8.4.2 林(农)药复合系统的类型及其结构组成209
8.4.3 林(农)药复合系统的生产力和药材质量211
8.4.4 林(农)药复合系统的应用前景和生产模式214
第9章 药用植物化学生态学与中药材质量220
9.1 化学生态学的概念与发展220
9.1.1 化学生态学的产生背景220
9.1.2 化学生态学与中药材质量研究221
9.2 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与中药材质量223
9.2.1 中药材质量的内涵223
9.2.2 药用植物生态环境的控制是提高中药材质量的关键225
9.3 药用植物的次生代谢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26
9.3.1 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与积累的环境诱导作用226
9.3.2 环境诱导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积累的作用机制227
9.3.3 植物生长与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关系229
9.4 药用植物的地道性与化学生态学特性230
9.4.1 地道药材的形成因素231
9.4.2 地道药材与非地道药材的相对性233
9.4.3 地道药材的化学生态学特性234
9.5 药用植物的化感作用与根际生物学238
9.5.1 药用植物化感作用238
9.5.2 根际生物学240
9.6 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与野生抚育242
9.6.1 药用植物引种驯化242
9.6.2 药用植物的野生抚育243
第10章 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46
10.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概况246
10.1.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246
10.1.2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概况251
10.2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256
10.2.1 药用植物野生资源过度消耗257
10.2.2 药用植物基因资源流失257
10.2.3 药用植物资源无序开发258
10.2.4 药用植物资源污染严重258
10.3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62
10.3.1 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262
10.3.2 加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的立法支撑270
第11章 药用植物生态学研究方法274
11.1 药用植物资源的生态学研究方法274
11.1.1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研究274
11.1.2 新药用植物资源的发掘与利用280
11.1.3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282
11.2 药用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方法284
11.2.1 肥料营养生理的研究方法285
11.2.2 化学调控的研究方法287
11.2.3 光合生理的研究方法287
11.2.4 水分生理的研究方法291
11.3 药用植物化学生态学研究方法291
11.3.1 中药材地道性的指纹图谱分析292
11.3.2 药用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294
11.3.3 不同环境条件下中药材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295
11.4 药用植物分子生态学研究方法296
11.4.1 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297
11.4.2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298
11.4.3 应用代谢组学技术299
参考文献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