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IAP九层大气环流模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IAP九层大气环流模式
  • 张铭,左瑞亭,曾庆存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978750294438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36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45页
  • 主题词:大气环流模式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IAP九层大气环流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第2章 模式动力框架3

2.1 动力方程组的变形3

2.1.1 标准层结扣除3

2.1.2 坐标变换与变量替代6

2.1.3 绝热无耗散大气的整体性质7

2.2 空间差分方案8

2.2.1 三维空间变量分布8

2.2.2 有限差分算子和平均算子9

2.2.3 方程组中各项的差分形式10

2.2.4 差分形式的模式干动力框架及其守恒律12

2.3 水汽方程的变形及数值差分13

2.4 时间积分方案14

2.5 平滑与滤波15

2.5.1 纬向滤波器15

2.5.2 平滑滤波16

2.6 用R-H波检验IAP9L AGCM干动力框架18

2.7 模式动力框架的特色18

第3章 模式边界条件及物理过程简介19

3.1 地表边界条件19

3.1.1 海陆轮廓、地形高度和次网格地形偏差19

3.1.2 土壤与地表要素的设置方案20

3.1.3 海温及海冰的设置23

3.1.4 地表粗糙度的设置23

3.1.5 地表发射率及反照率的设置24

3.2 模式物理过程简介25

3.2.1 长波辐射的吸收25

3.2.2 太阳辐射的吸收25

3.2.3 吸收函数25

3.2.4 地表反照率的计算26

3.2.5 黑体辐射26

3.2.6 对流过程27

3.2.7 干对流调整27

3.2.8 湿对流调整27

3.2.9 浅对流过程27

3.2.10 深积云对流27

3.2.11 大尺度蒸发、凝结调整与降水28

3.2.12 云的参数化28

3.2.13 水平扩散方案29

3.2.14 涡旋扩散方案29

3.2.15 地形重力小拖曳29

3.2.16 地面温度的预报29

3.2.17 土壤体积含水量30

3.2.18 祼土最大蒸30

3.2.19 植被根区层总蒸腾量和植被冠层拦截降水的蒸发量30

3.2.20 陆地表面感热加热通量和地表位温30

3.2.21 地表总体湍流输送系数30

3.2.22 近地面气层温度和水汽的计算31

3.2.23 近地面风的计算31

3.2.24 雪量预报31

第4章 模式边界层物理过程和水平扩散方案32

4.1 边界层物理过程32

4.1.1 垂直涡旋扩散方案32

4.1.2 Brunt-Vaisala频率的计算34

4.1.3 地形重力波拖曳的参数化方案35

4.1.4 浅积云对流过程37

4.1.5 近地面气温和水汽的计算40

4.2 陆面和水面过程41

4.2.1 地表总体湍流输送系数及稳定度参数的计算41

4.2.2 雪量的预报42

4.2.3 地面温度的预报43

4.2.4 近地面层风的计算43

4.2.5 纯水面过程的参数化43

4.2.6 永久性海冰和陆冰面过程的参数化45

4.2.7 陆面过程的参数化45

4.3 水平扩散方案51

4.3.1 扩散方程51

4.3.2 具体离散化方案52

第5章 模式中的云和辐射过程54

5.1 云的参数化54

5.1.1 模式中云的分类54

5.1.2 云量的预报54

5.1.3 云的发射率的计算56

5.2 红外辐射的计算方案57

5.2.1 红外辐射中气体吸收率及发射率的计算57

5.2.2 晴空大气的红外辐射通量66

5.2.3 有云大气的红外辐射通量68

5.2.4 大气中各种红外辐射通量68

5.3 太阳辐射参数化69

5.3.1 晴空大气太阳辐射69

5.3.2 有云天空太阳辐射的计算71

5.4 模式中的辐射加热计算74

第6章 模式中的对流调整过程76

6.1 干绝热对流调整过程76

6.1.1 干绝热对流调整条件76

6.1.2 干绝热对流调整76

6.1.3 模式中干绝热对流调整的实施方案77

6.2 湿绝热对流调整过程77

6.2.1 湿绝热不稳定条件77

6.2.2 湿绝热对流调整72

第7章 大尺度蒸发凝结和积云对流参数化过程79

7.1 大尺度蒸发、凝结调整79

7.1.1 模式中部分热力学变量的计算方案79

7.1.2 大尺度蒸发调整80

7.1.3 大尺度凝结调整81

7.2 积云对流参数化82

7.2.1 冷云中过饱和水汽的凝华82

7.2.2 积云对流参数化实施的条件83

7.2.3 次云团的计算方案83

7.2.4 积云对大尺度场的反馈作用89

7.2.5 积云动量再分配90

第8章 数学公式中的变量列表91

第9章 模式子程序算法和源代码说明108

9.1 模式子程序算法108

9.2 FORTRAN源代码公用区“COMMON”块变量168

9.3 模式源代码变量说明178

第10章 模式的操作运行221

10.1 模式的编译及运行环境221

10.2 模式运行的初始准备222

10.2.1 模式运行控制文件JOB.AGCM222

10.2.2 模式初始资料文件OTP.AGCM和续启动功能224

10.2.3 下边界资料文件SBC.AGCM225

10.2.4 臭氧资料文件GAS.AGCM226

10.3 模式的后处理227

10.3.1 模式输出产品的计算227

10.3.2 模式产品的绘图输出231

参考文献2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