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西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山西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
  • 奥小平,郝向春,孙拖焕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5092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森林植被-恢复-山西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山西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山西省自然及植被概况第一章 山西省自然概况1

第一节 自然地貌1

一、山地2

二、台地4

三、丘陵4

四、盆地5

第二节 气候因子7

一、温度7

二、无霜期10

三、降水10

四、光照13

五、蒸发量14

六、风向与风速及沙尘天气16

第三节 土壤18

一、土壤的水平分布18

二、土壤的垂直分布19

三、山西的隐性土壤20

四、山西省主要土壤类型及特征20

第二章 山西省植被及森林分布23

第一节 山西省植被变迁23

第二节 山西省植被分布28

一、山西植物区系特点28

二、山西省植物群落的水平地带性分布30

三、山西省植物群落的垂直地带性分布34

第三节 山西省森林类型及其分布37

一、山西省森林资源现状37

二、山西省主要森林类型53

第三章 山西省森林立地区划58

第一节 山西省森林立地区划性质及原则58

一、区划性质58

二、区划原则58

三、区划体系59

四、区划方法59

五、区划结果60

第二节 分区概述61

一、北部防风固沙林区61

二、西部黄土丘陵水土保持林区62

三、吕梁山土石山水源涵养林区64

四、中南部盆地农田防护林区64

五、东部土石山区水源涵养林区65

第二篇 苗木培育技术第四章 裸根苗培育技术68

第一节 圃址选择68

第二节 建圃技术69

一、整地技术70

二、施肥技术71

第三节 播种裸根苗培育技术74

一、种子检验、贮藏74

二、种子催芽与萌芽75

三、播种前整地及土壤消毒76

四、播种方法与播种量77

五、播种苗管理技术79

第四节 移植裸根苗培育技术81

第五节 营养繁殖苗培育技术82

一、硬枝扦插技术82

二、嫩枝扦插技术83

第六节 裸根苗活力保护技术84

一、苗木生理84

二、起苗作业对苗木质量的影响86

三、分级作业对苗木活力的影响88

四、裸根苗木包装、贮运与保护89

五、苗木在造林作业过程中的保护91

六、出圃与造林计划的衔接93

第五章 容器苗的培育技术95

第一节 容器苗的特点与培育基础95

一、容器苗的特点95

二、容器苗造林成本分析96

三、育苗容器种类96

第二节 播种容器苗育苗97

一、圃地选择97

二、塑膜容器类型与容器苗生长特点97

三、营养土100

四、营养土的填装及容器摆放115

五、种子处理与播种117

六、容器苗的铜化物化学修根123

七、容器苗的田间管理129

八、苗木出圃136

第三节 移植容器苗育苗137

一、普通移植容器苗138

二、大移植容器苗140

第四节 扦插容器苗育苗141

一、硬枝扦插容器育苗141

二、嫩枝扦插容器育苗143

第六章 组织培养育苗技术146

第一节 组培育苗概述146

一、培养基146

二、植物材料148

第二节 针叶树组培育苗的现状与趋势149

一、外植体149

二、培养基成分150

三、其他因素151

四、芽的诱导及增殖培养151

五、生根培养和移栽驯化151

六、问题与展望152

第七章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培育154

一、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154

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156

三、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157

四、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var.mongolica Litv160

五、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162

六、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ex Endl163

七、杜松Juniperus rigide Sieb.et.Zucc163

八、圆柏Sabina chinensis(L.)Ant164

九、白杄Picea meyeri Rehd.et Wils.、青杄Picea wilsonii Mast166

十、雪松Cedrus deodara(Roxb.)G.Don166

十一、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167

十二、泡桐Paulownia spp168

十三、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169

十四、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169

十五、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170

十六、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171

十七、白刺Nitria spp172

十八、四翅滨藜Acriplex canescens(Pursh)Butt173

十九、柿树Diospyros kaki Linn.f174

二十、银杏Ginkgo biloba Linn175

二十一、山杏Prunus armeniaca.var.ansu Maxim175

二十二、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176

二十三、酸枣Zizyphus spinosa Hu177

二十四、阿月浑子Pistacia vera L178

第三篇 森林植被重建技术第八章 树种选择179

第一节 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179

第二节 抗逆性树种选择180

一、阳性树种180

二、阴性树种180

三、耐荫树种180

四、防风固沙树种180

五、耐水淹树种180

六、耐干旱瘠薄树种181

七、耐盐碱树种181

八、抗污染树种182

第二节 不同立地类型区的树种选择183

第三节 山西省常见造林绿化树种183

第九章 人工植被重建技术187

第一节 造林规划设计187

一、野外调查187

二、内业设计187

三、造林地立地条件189

第二节 整地技术190

一、造林整地的作用190

二、造林地的清理191

三、整地时间191

四、整地深度192

五、整地方法192

第三节 混交林营造技术196

一、混交比例196

二、混交树种的选配197

三、树种的混交类型197

四、混交林的营造方法198

第五节 造林密度198

第六节 人工造林方法200

一、人工播种造林200

二、植苗造林200

三、飞播造林201

第七节 幼林地抚育管理204

一、中耕除草204

二、幼树修枝204

三、平茬复壮204

四、幼林补植205

五、病虫害防治205

六、幼林保护205

第八节 造林技术档案206

第九节 山西省生态防护林常见造林模式206

第四篇 森林植被恢复与经营技术第十章 森林植被恢复技术207

第一节 低质低效林的概念207

第二节 低质低效林标准的制定207

一、制定低质低效林判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207

二、制定低质低效林标准的原则208

三、关于低质低效林标准的依据208

四、低质低效林标准的制定210

第三节 低质低效林的形成214

一、低质低效林形成的原因214

二、几种质效类型林分的形成及特点214

第四节 山西省低质低效林类型划分及其改造技术214

一、类型划分214

二、低质低效林类型与比例调查215

三、经营恢复技术215

第五节 封山育林方法222

第六节 人工林天然化224

一、人工林天然化的理论基础及可行性分析225

二、太行山具有森林群落生境类型的森林群落类型225

三、人工林天然化的实现途径225

第七节 人工天然松栎混交林的形成226

一、人工天然松栎混交林的形成226

二、人工配置松栎混交林的恢复技术229

第十一章 森林经营技术231

第一节 森林抚育采伐231

一、抚育采伐的概念与任务231

二、抚育采伐的种类与方法232

三、抚育采伐的技术指标及其确定235

四、采伐木的选择238

五、生态公益林的抚育239

六、风景林的抚育240

七、采种母树林的抚育240

八、整枝技术241

第二节 华北落叶松林抚育密度控制表242

一、编制方法243

二、最密林分的分析及过高密度带的测定243

三、适宜密度中心的确定245

第三节 森林主伐与森林更新246

一、森林主伐246

二、森林更新248

第五篇 现代森林经营理论第十二章 现代森林经营理念251

第一节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251

一、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提出及概念251

二、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与传统森林经营的区别252

三、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实质253

四、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实践254

五、一些国家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实践254

第二节 森林可持续经营255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255

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和特征256

三、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描述260

第三节 近自然森林经营264

一、近自然林业理论的基本原理264

二、近自然林业经营存在的局限性268

三、目前我国开展的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法269

第四节 森林分类经营和生态补偿271

一、森林分类经营的概念271

二、森林分类区划272

三、森林分类管理279

四、森林生态补偿280

第五节 森林认证282

一、森林认证的起源282

二、森林认证体系的内涵283

三、森林认证体系的构成283

四、世界范围内已有的森林认证体系284

五、FSC认证体系的原则和标准284

六、中国森林认证的展望289

附件 山西省生态防护林常见造林模式模式1 侧柏+刺槐混交林模式291

模式2 侧柏+柠条(沙棘)水土保持林模式292

模式3 油松(侧柏)+山桃(杏)混交模式294

模式4 油松+辽东栎(蒙古栎、白桦)水源涵养林混交模式295

模式5 油松+元宝槭混交林模式297

模式6 油松+天然灌木混交模式298

模式7 油松+沙棘混交林300

模式8 华北落叶松+云杉水源涵养林模式301

模式9 华北落叶松+沙棘防风固沙林模式302

模式10 樟子松+沙棘防风固沙林模式303

模式11 樟子松+山杏(山桃)生态经济林模式305

模式12 华山松+油松混交林模式306

模式13 华山松+辽东栎混交林模式307

模式14 杜松+椴树水源涵养混交林模式309

模式15 杜松+油松防风固沙混交林模式310

模式16 杜松+黄刺玫水土保持林模式311

模式17 刺槐+四翅滨藜混交模式313

模式18 刺槐+紫花苜蓿复合经营模式315

模式19 白皮松+黄栌混交林营造模式316

模式20 杜仲混农复合经营模式318

模式21 桑树+牧草复合经营模式319

模式22 文冠果+牧草复合经营模式321

模式23 黄连木营造模式322

模式24 连翘林营造模式324

模式25 荆条林营造模式325

模式26 野皂荚营造模式327

模式27 辽东栎+云杉水源涵养林模式328

模式28 柽柳+紫穗槐生态灌木林模式329

模式29 柠条+山杏混交模式331

模式30 沙棘+草(灌木)混交林造林模型332

参考文献3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