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访制度改革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信访制度改革研究
  • 金国华,汤啸天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7371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59页
  • 主题词:信访工作-体制改革-研究-上海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访制度改革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理论概述1

第一章 中国信访制度简介3

第一节 中国古代“信访”概述3

一、古代类似“信访”的制度4

二、古代类似“信访”的机构5

三、我国古代“信访”制度的演变6

第二节 中国近代“信访”回顾12

一、太平天国时期的“信访”活动12

二、清朝末期的“信访”活动12

三、中华民国时期涉及“信访”的规定13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信访制度1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信访工作的雏形14

二、社会主义时期信访工作的形成和发展15

第二章 境外类似信访制度的启示24

第一节 世界监察专员制度发展概况24

第二节 监察专员制度的运作机制26

一、监察专员的任免及组织机构26

二、监察专员的职责范围32

第三节 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38

一、瑞典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38

二、芬兰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39

三、挪威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40

四、澳大利亚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42

五、日本行政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43

六、我国香港行政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44

七、欧盟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45

八、英国行政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46

九、法国行政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46

十、韩国行政监察专员的权力行使方式47

第三章 信访机构的设置与运作机制49

第一节 信访机构的设置49

一、我国信访机构设置的历史变迁49

二、我国地方信访机构设置的类型55

三、我国现行信访机构设置的特点59

第二节 我国信访机构运作的主要机制60

一、信访机构传统的工作机制 60

二、《信访条例》进一步明确的工作制度65

三、现行信访工作制度的主要特点72

第四章 信访制度与维护社会稳定75

第一节 树立依法维护社会稳定的观点75

一、关于社会稳定的含义76

二、关于维护什么样的社会稳定78

三、关于如何维护社会稳定80

第二节 维护社会稳定的路径选择82

一、维护社会稳定,必须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83

二、维护社会稳定,必须把提高执政能力变成实际行动86

三、维护社会稳定,必须从规定性领导向示范性领导转变87

第三节 把执政为民和维护社会稳定统一于科学发展89

一、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为全社会共享91

二、必须把人民群众当做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力量92

三、必须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引导公民正确“维权”95

第二编 制度运行99

第五章 对我国信访制度的分析101

第一节 从制度视角对信访的审视101

一、信访活动的分类102

二、信访制度的历史回顾104

三、社会变迁与信访制度的关系105

第二节 对我国信访困境的解析107

一、信访内容的解析107

二、信访工作机构的解析108

三、信访人心态的解析109

四、信访工作效能的解析110

第三节 信访制度与可借鉴的制度文明成果111

一、对信访制度改革不同思路的梳理111

二、信访制度的改革必须走法治化道路114

第四节 信访制度改革的制度支撑116

一、执政为民建设服务型政府116

二、各负其责构建大信访格局119

第六章 信访制度与政治沟通125

第一节 信访是政治沟通的制度性渠道125

一、政治沟通的概述125

二、政治沟通的作用128

三、政治沟通过程中的挑战132

四、政治沟通过程中的障碍133

五、政治沟通的方式和媒介134

六、信访是政治沟通的途径136

第二节 从政治沟通看信访制度的改革137

一、畅通信访渠道,改善党群关系137

二、确保“让人说话”,化解对立情绪138

三、落实“事要解决”,为民排忧解难139

四、从信访的程序看其政治沟通功能140

第三节 政治沟通中博弈论的应用探索142

一、博弈论在信访制度改革中应用空间广阔142

二、上海在信访制度改革中的博弈探索144

三、在更新观念中努力建设理性博弈平台148

第七章 对信访中异常行为的分析150

第一节 上访群体的心理特征150

一、上访初期期待欲望较强150

二、期待受挫易出现过激行为152

三、情绪偏激容易受到挑唆153

四、可能出现暗中炫耀心理154

第二节 信访中的违法行为与异常行为155

一、信访中异常行为的界定156

二、“上访老户”的行为特征160

三、对异常信访行为的原因分析161

第三节 以诚相待减少信访人异常行为166

一、有序化的思路167

二、社会化的思路168

三、法治化的思路169

第八章 接访的心理疏导方法172

第一节 为来访人创造心理和谐的外部条件172

一、等候室空间宽敞、备足座位173

二、用柔和的色调美化等候室174

三、配置空调、饮水机等必要设施174

四、信访接待室的空间相对独立175

五、拉近接待者与来访者的距离176

第二节 为矛盾的化解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177

一、帮助弱者实现社会公正是信访工作的使命178

二、尊重每一位来访者是搭建沟通平台的前提179

三、取得来访人信任是成功化解矛盾的法宝180

四、准确的自我定位是实施良好服务的关键182

第三节 用恰当的沟通技巧做好心理疏导工作184

一、灵敏准确地察言观色184

二、人际沟通的方法技巧190

第九章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研究195

第一节 建立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的重要性195

一、保证《信访条例》的贯彻落实195

二、强化信访干部的责任意识196

三、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利197

四、彰显法律的公正与权威197

第二节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的原则198

一、责任法定原则199

二、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199

三、个人责任的原则200

四、失职渎职行为与责任平衡原则201

五、程序公正原则202

第三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责任追究问题202

一、厘定责任追究的行为范围和性质202

二、细化“造成严重后果”的认定标准203

三、客观分析越级上访的复杂原因204

四、处理好责任追究与工作改进的关系205

第十章 信访终结制度的设计206

第一节 建立信访终结制度的必要性206

一、无休止上访不符合法治原则207

二、上访无休止化的常见原因208

第二节 建立信访终结制度的难点210

一、建立信访终结制度需要理顺的关系210

二、信访事项终结的基础是“事要解决”211

三、信访终结需要社会多元力量的支持212

第三节 关于信访终结制度的争鸣213

一、信访终结及信访权用尽的法律依据213

二、对建立信访终结制度的争鸣215

三、信访终结所要理顺的关系217

第四节 信访终结操作程序的建议218

一、信访终结的具体程序建议218

二、信访终结制度的配套措施220

第三编 权利义务223

第十一章 信访者权利与信访者义务225

第一节 信访者权利和信访者义务立法现状226

一、国务院《信访条例》中的立法规定226

二、四个直辖市的地方立法规定227

三、四个省的地方立法规定230

第二节 信访者权利和信访者义务立法比较分析233

一、对信访者权利和信访者义务规定的对照234

二、对上述立法中信访者权利和义务规定的评价234

第三节 信访者权利的实现和信访者义务的履行237

一、立法技术上的分析238

二、立法内容上的分析239

三、立法保障上的分析241

第十二章 信访权行使的正当性研究244

第一节 信访权行使的基本原则245

一、实事求是原则246

二、信任政府原则247

三、合法合理原则248

四、公序良俗原则249

第二节 信访权行使的基本规则251

一、信访时效规则251

二、信访程序规则252

三、信访救济规则253

四、信访奖惩规则255

第十三章 信访权行使的模式研究257

第一节 信访权行使正当性的外在保证257

一、“权力—义务”模式258

二、“权力—权利”模式260

第二节 信访权行使正当性外在保证的实现263

一、恪守接访义务,尊重信访权利264

二、正当行使权力,接受监督制约268

三、健全法律责任,强化追究机制271

第十四章 信访权力配置及信访权利的规范276

第一节 信访事项受理权的配置276

一、信访受理权的概念与特征276

二、信访受理权的行使规则278

第二节 信访事项处理权的配置282

一、有权机关的办理权配置282

二、有权机关的监管权配置285

第三节 对我国信访权力配置的反思286

一、立法漏洞导致信访权力被滥用287

二、从权力配置上制约信访权利的滥用289

第四编 改革探索293

第十五章 信访制度改革概述295

第一节 我国信访制度的性质295

一、我国信访制度是监督公权力的制度296

二、我国信访制度是倾听民意、优化执政的制度297

三、我国信访制度是指导权利救济的制度298

四、我国信访制度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制度301

第二节 《信访条例》与信访制度改革302

一、《信访条例》体现了渐进改革的方针303

二、《信访条例》明确了信访工作机构的职责305

第三节 信访制度改革必须审慎地依法推进308

一、善治的实现是法治建设渐进的过程308

二、对公民的维权行为必须予以正确指导310

第十六章 信访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314

第一节 将信访制度的改革纳入法治轨道314

一、按照法治原则坚定推进信访制度改革314

二、按照渐进策略稳步推进信访制度改革319

第二节 信访制度改革必须自身定位准确321

一、信“访”不信“法”是信访功能畸强的反映322

二、信访机构应当更多地发挥决策咨询职能323

第三节 信访人员参与社会治理必须合法有序325

一、重视信访是对社会治理参与力量的尊重325

二、公民维权不能以破坏社会稳定为代价326

第四节 以善治为标准改革信访制度327

一、从善如流,按照善治标准改革信访制度327

二、求真务实,层层落实“事要解决”330

三、构建和谐,实现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合作331

第十七章 信访制度改革路径的选择335

第一节 优化信访工作机制的思考335

一、信访制度存在的必要性335

二、信访制度改革的方向336

三、信访制度改革与提高执政能力的关系338

四、信访制度改革与内部运行机制的创新341

第二节 信访制度改革路径选择中的理性考量345

一、应该进行的理性考量345

二、应该梳理的若干关系346

第三节 信访制度改革中必须理顺的关系348

一、人大、司法、行政三方面的分权制衡348

二、中央、地方、基层三级的不同职能350

第十八章 信访制度改革的初步探索352

第一节 信访工作机制的创新352

一、信访问题排查制度352

二、领导包案责任制和领导下访制度353

三、强化综合协调的权能354

四、信访责任追究制度355

五、专家决策咨询制度355

第二节 信访工作具体办法的新探索356

一、“三会”制度356

二、信访代理357

三、巡回接待357

四、心理咨询服务358

第三节 构建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358

一、党政“一把手”挂帅,构建群众工作平台358

二、动员社会力量,吸收志愿者参与信访工作360

第四节 试行信访听证制度取得初步成果362

一、在实践中转换观念362

二、在探索中总结经验365

三、在求实中完善制度368

第十九章 信访信息系统的初建369

第一节 善治理念下的信访信息系统369

一、信访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自我革命的挑战370

二、信访信息系统必须具有符合信访特点的运行功能370

第二节 推进信访工作高效化的信息系统372

一、信息的共享功能强劲373

二、避免重复的功能完善374

三、确保政务公开透明375

四、绩效考核评估客观376

五、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377

第三节 信访信息系统初步运行的思考378

一、信息系统的运行推动着理念的更新378

二、信访信息系统的完善有待付诸新的努力379

第二十章 信访队伍建设的前瞻381

第一节 信访队伍必须政治坚定、特别能战斗382

第二节 信访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交往和沟通能力384

第三节 信访干部必须具备心理疏导和咨询技术386

第四节 信访干部必须全面提升综合素质388

第五节 必须加强信访干部的培训交流力度392

第六节 必须以特殊的措施关心爱护信访干部394

第五编 调研附录397

附件一:适用于信访人员的问卷调查表399

附件二:信访人员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402

附件三:信访工作人员调查表414

附件四:信访工作者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420

后记43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