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过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过程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1769563.jpg)
- 周杰,沈吉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9411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2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32页
- 主题词:自然环境-演变-研究-西北地区 ;自然环境-演变-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过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风成堆积与西北地区干旱化过程1
1.1 黄土高原风尘记录的干旱化历史1
1.1.1 早—中中新世风尘堆积2
1.1.2 晚中新世—第四纪风成堆积2
1.2 新疆北部风尘沉积记录的干旱化过程4
1.2.1 黄土的特征4
1.2.2 黄土形成时代6
1.2.3 北疆气候变化与干旱事件的黄土-古土壤记录8
1.3 西北地区沙漠演化与干旱化历史14
1.3.1 晚白垩世的沙漠演化与干旱化历史15
1.3.2 早中新世—中中新世沙漠演化与干旱化历史15
1.3.3 晚中新世—上新世的沙漠演化与干旱化历史16
1.3.4 第四纪以来沙漠演化与干旱化历史20
1.4 小结25
参考文献26
第2章 中国西部重大环境事件及其影响30
2.1 研究区构造地貌背景30
2.2 重大环境事件记录31
2.2.1 早中新世的重大环境事件32
2.2.2 中中新世的重大环境变化32
2.2.3 晚中新世—早上新世的重大环境事件33
2.2.4 中上新世—第四纪的重大环境变化35
2.3 重大环境事件对区域及全球的影响35
2.4 小结38
参考文献38
第3章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演化44
3.1 黄土高原植被演化的孢粉记录44
3.1.1 黄土高原区现代植被特征44
3.1.2 黄土高原的植被类型45
3.1.3 黄土高原的植被分区46
3.1.4 黄土高原上新世以来植被演化的孢粉记录47
3.2 黄土高原植被历史的有机碳同位素记录68
3.2.1 现代土壤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与现代植被69
3.2.2 黄土高原河流悬浮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与植被季节性变化70
3.2.3 古土壤有机碳同位素记录的植被历史72
3.3 黄土高原地区晚新生代植被演化特征73
3.3.1 黄土高原晚新生代植物地理特征73
3.3.2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73
3.3.3 黄土高原上新世—早更新世植被与环境特征74
3.3.4 黄土高原晚更新世植被与环境特征74
3.3.5 黄土高原全新世植被与环境特征75
参考文献75
第4章 湖泊沉积记录的全新世环境演变过程78
4.1 新疆艾比湖沉积记录与环境变化78
4.1.1 区域概况78
4.1.2 新疆艾比湖全新世以来的沉积剖面特征79
4.1.3 艾比湖沉积物环境代用指标81
4.1.4 艾比湖全新世以来的环境与气候特征90
4.1.5 艾比湖早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91
4.1.6 新疆北部全新世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环境特征94
4.2 青海湖晚冰期以来气候环境演变过程95
4.2.1 青海湖概况95
4.2.2 样品采集与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测试96
4.2.3 孢粉组合与古植被99
4.2.4 粒度组成及其环境意义104
4.2.5 沉积岩芯碳酸盐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106
4.2.6 沉积岩芯有机碳、有机氮、δ13C变化及其环境意义109
4.2.7 沉积岩芯介形类壳体δ18O变化及其环境意义112
4.2.8 综合指标揭示的晚冰期以来青海湖古气候环境演化114
4.2.9 区域对比117
4.2.10 晚冰期以来青海湖沉积记录的驱动机制分析122
4.3 云南洱海湖泊沉积揭示的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证据124
4.3.1 洱海流域自然地理概况125
4.3.2 洱海流域考古和历史记载126
4.3.3 钻孔样品采集与实验分析方法127
4.3.4 年代序列及环境指标变化特征127
4.3.5 洱海全新世环境演化特征134
4.3.6 主要结论140
4.4 西部全新世湖泊记录的区域对比141
4.4.1 全新世西部气候环境变化的区域比较141
4.4.2 西部地区气候环境变化与亚洲季风142
4.4.3 西部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及其生存环境144
参考文献145
第5章 历史文献记录的环境事件个案研究156
5.1 约公元626年火山喷发的气候效应157
5.1.1 引言157
5.1.2 约公元626年火山喷发简介157
5.1.3 约公元626年火山喷发气候效应的研究现状158
5.1.4 约公元626年火山喷发与黄土高原的气候变冷&158
5.1.5 约公元626年火山喷发与塞北地区的雪灾和霜灾160
5.1.6 东突厥汗国的覆灭160
5.1.7 结论161
5.2 约公元934年冰岛Eldgjá火山喷发的气候效应162
5.2.1 约公元934年冰岛Eldgjá火山喷发概述162
5.2.2 历史文献记录的欧洲和中东气候与大气异常163
5.2.3 树轮记录的气候异常163
5.2.4 日本历史文献记录的气候异常165
5.2.5 历史文献记录的中国气候异常166
5.2.6 洛阳开封一带降温幅度的初步估计168
5.2.7 Eldgjá火山喷发气候效应的时间分布及其对喷发过程的考量168
5.2.8 喷发时间与Eldgjá喷发接近的其他火山喷发170
5.2.9 讨论171
5.2.10 初步结论172
5.3 公元1860~1898年北京沙尘天气变化序列的初步建立172
5.3.1 引言172
5.3.2 资料的整理173
5.3.3 资料的完整性174
5.3.4 资料的可靠性174
5.3.5 公元1860~1898年北京沙尘天气变化序列的建立175
5.3.6 1860~1898年北京沙尘天气的月际分布177
5.3.7 1860~1898年北京沙尘天气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177
5.3.8 初步结论178
参考文献178
第6章 特征时期中国古环境空间格局重建182
6.1 引言182
6.2 古环境空间格局重建的总体思路和方法183
6.2.1 总体思路和原则183
6.2.2 总体方法185
6.2.3 古环境分类系统185
6.3 中国现代环境格局及其形成与演化过程概述185
6.3.1 中国现代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185
6.3.2 中国现代环境格局的形成与演变过程简述189
6.4 特征时期中国古环境空间格局191
6.4.1 前人工作简要回顾191
6.4.2 特征时期的选择191
6.4.3 特征时期中国古环境空间格局192
6.5 几个相关问题的认识与讨论206
6.5.1 关于生物气候带的摆动206
6.5.2 关于冰川、冻土、沙漠和湖泊等环境要素的变化207
6.5.3 关于青藏高原隆升209
6.5.4 关于西北地区的干旱化和我国的干旱环境210
6.5.5 关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212
参考文献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