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老子思想的教育之“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老子思想的教育之“道”](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0169110.jpg)
- 陈文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0465237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4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老子-教育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老子思想的教育之“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一、问题的提出——现代教育之困1
(一)现代教育之困1
(二)中国教育问题的解决路向探索6
二、文献综述12
(一)大陆:由否定到肯定12
(二)港台:研究方兴未艾17
三、研究目的22
四、研究方法25
第一章 老子思想及儒道互补28
一、老子思想28
(一)老子的思想体系28
(二)庄子对老子思想的继承与补充35
二、中国文化的“儒道互补”及其道家走向37
(一)孔子与老子——中国文化的两种路向的代表39
(二)补缺与补偏——儒道互补的具体内容40
三、教育文化视野下的儒道教育思想的对立与互补42
第二章 老子教育思想的有无之辩46
一、老子的教育活动及教育思想46
(一)老子首创私学46
(二)老子“反教育”思想之正解49
二、现实教育改革中的老子教育思想52
(一)老子教育思想在西方52
(二)老子教育思想在东方森田正马的“森田疗法”56
(三)老子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57
第三章 以自然主义为宗旨的教育价值观64
一、自然之“道”64
二、“自然”的特征及其教育意蕴65
(一)“自然”意味着动因的内在性65
(二)“自然”,意味着外力的辅助性66
(三)“自然”意味着发展轨迹的平稳性67
(四)“自然”意味着质变的渐进性67
(五)“自然”意味着自愿68
三、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东西方发展路向69
(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发展70
(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的发展73
四、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当下深思76
(一)向儿童学习,最大限度地尊重人,相信人77
(二)树立生命论教育观78
(三)教育应遵循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79
第四章 以“反”为特征的教育辩证法81
一、教育“不善”82
二、教育“不兴”87
三、教育“不仁”92
四、教育“不齐”97
五、教育“不言”103
(一)“言之有误”104
(二)“不言之教”的方法论价值106
(三)“不言之教”的教学境界108
六、教育“不益”110
第五章 以“负”为导向的教育方法论118
一、“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118
二、老子认识论的“负”的方法119
三、老子教育的“负”的方法122
(一)“虚静”的学习心态122
(二)以直觉、体验为特色的教学过程123
(三)整体性学习原则126
四、当代教育的“负”的方法转向127
(一)关于教育研究中“体验”和“生命体验”界定130
(二)关于“体验教育”主要认识130
(三)关于体验教学的研究与开展131
(四)直觉思维的价值再现132
第六章 “有无相生”的教育生活观135
一、“有”与“无”135
二、生活是“无”,教育是“有”138
三、“无”中生“有”,教育源于生活140
四、有无相生,教育的生成与发展143
(一)原始社会教育与生活的融合144
(二)古代社会学校教育与生活的分离144
(三)现代社会教育与生活结合的趋势与分离动向146
五、有归于无,教育回归生活150
(一)历史探讨150
(二)教育回归生活的当代研究154
第七章 教育之“五育”157
一、“不德”之德育157
(一)“素朴”之人性157
(二)“超然”之认知158
(三)“无情”之情感160
(四)“自由”之意志162
(五)“不德”之修养163
二、“若愚”之智育168
(一)大智若愚168
(二)智育内容169
(三)智育过程170
(四)智育方法171
(五)道家智育的现代意义176
三、“质朴”之美育178
(一)关于审美内涵的理解178
(二)关于对审美功用的理解181
(三)关于美育的内容183
四、“道进乎技”之劳动技术教育190
(一)反对利用机巧以求省力的劳动191
(二)反对满足人非自然欲望的生产劳动194
(三)依循天理的劳动195
(四)自由的劳动196
五、“养生”之体育198
(一)道家体育文化内涵与体育养生观199
(二)道家养生体育的基本特征202
(三)西方体育文化内涵与现代竞技运动204
(四)西方近代竞技体育的基本特征205
(五)中西互补——未来世界体育发展走向207
结语208
附录《道德经》213
参考文献232
后记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