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 姜国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7966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自然资源-资源利用-研究-东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摘要1

Abstract1

1 导论1

1.1 选题依据1

1.1.1 问题的提出1

1.1.2 已有研究基础2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3

1.2.1 研究目的3

1.2.2 理论意义4

1.2.3 实践意义4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5

1.3.1 国外研究现状5

1.3.2 国内研究现状12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6

1.4 本研究相关基础理论18

1.4.1 经济增长理论18

1.4.2 可持续发展理论22

1.4.3 系统理论24

1.4.4 集聚理论25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25

1.5.1 研究内容25

1.5.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8

2 循环经济理论框架重构30

2.1 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30

2.1.1 循环经济的相关定义30

2.1.2 循环经济的3R原则32

2.1.3 对循环经济内涵的认定33

2.1.4 对循环经济理念的再认识34

2.2 循环经济内生演进路径分析35

2.2.1 对经济增长中稀缺要素演变的认识35

2.2.2 基于自然资源角度的经济增长理论分析36

2.2.3 从劳动分工到资源分工的内生演进40

2.2.4 资源分工的实证分析47

2.3 循环经济内生演进的动力机制50

2.3.1 动力机制的理论依据50

2.3.2 自然资源价值计量中能值分析法的应用51

2.3.3 自然资源完全价格机制下的经济分析56

2.4 基于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型构建58

2.4.1 模型的基本假设58

2.4.2 生产函数的建立与模型的推导59

2.4.3 模型的现实意义61

2.5 循环经济与线性经济比较62

2.5.1 线性经济物质流运动方式62

2.5.2 线形经济的弊端: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63

2.5.3 循环经济物质流程分析64

2.6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规制与介入65

2.6.1 政府介入的原因分析65

2.6.2 政府介入的尺度分析66

2.6.3 政府介入的手段分析66

2.7 循环经济理论平台构建68

2.7.1 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改进的环境伦理观68

2.7.2 循环经济的技术手段:自然资源价值计量69

2.7.3 循环经济的实践指导:生态经济理论70

2.7.4 循环经济的保障机制:制度经济学71

2.8 本章小结73

3 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比较研究74

3.1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资源效率比较74

3.2 国外循环经济发展典型分析76

3.2.1 美国77

3.2.2 德国79

3.2.3 日本82

3.2.4 韩国85

3.2.5 瑞士86

3.3 国内循环经济发展典型地区分析87

3.3.1 贵州:贵港制糖生态工业模式88

3.3.2 大连:生态工业园区建设89

3.3.3 上海:建设循环经济型的国际都市93

3.3.4 江苏:循环经济省的建设94

3.4 国内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96

3.4.1 国外经验分析96

3.4.2 国内经验借鉴97

3.5 本章小结98

4 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框架构建99

4.1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99

4.1.1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沿革与分析99

4.1.2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107

4.1.3 循环经济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辨析113

4.2 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与问题分析119

4.2.1 发展现状119

4.2.2 问题分析125

4.3 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框架构建129

4.3.1 主导思想与原则129

4.3.2 基本发展框架130

4.4 本章小结133

5 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134

5.1 循环型农业134

5.1.1 输入端:农业资源投入的减量化134

5.1.2 输出端:农业废弃资源的集聚及循环利用135

5.1.3 生态农业模式140

5.1.4 循环型农业与其它行业的耦合142

5.2 循环型工业144

5.2.1 清洁生产:资源的企业内集聚144

5.2.2 生态工业园区:资源的企业间集聚147

5.3 循环型服务业152

5.3.1 旅游业循环经济模式153

5.3.2 商服业循环经济模式154

5.3.3 物流业循环经济模式155

5.4 循环型城市157

5.4.1 城市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157

5.4.2 城市污水的循环利用161

5.5 循环型社会165

5.5.1 多级链接的产业166

5.5.2 完善的社会资源回收网络167

5.5.3 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活方式168

5.6 本章小结170

6 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研究171

6.1 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171

6.2 空间布局应遵循的原则172

6.3 空间布局的整体构想174

6.4 中部集聚轴176

6.4.1 本区概况176

6.4.2 本区发展设想177

6.4.3 集聚轴的“外部集聚、内部扩散”演进机制178

6.5 三大循环型工业增长极179

6.5.1 本区概况179

6.5.2 本区发展设想179

6.6 七大绿色基地181

6.6.1 本区概况181

6.6.2 本区发展设想182

6.6.3 循环型林业布局区182

6.6.4 循环型农业与乡镇工业小区布局区184

6.6.5 循环型畜牧业基地187

6.6.6 无公害海水养殖基地190

6.7 本章小结191

7 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方法研究192

7.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94

7.1.1 指标选择的主导原则194

7.1.2 指标确定依据及标准值的设定195

7.1.3 对具体指标设定及取值的解释196

7.1.4 指标统一计量的必要性198

7.2 权重的确定198

7.2.1 AHP的应用与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198

7.2.2 Delphi法与意见的采集200

7.2.3 构造判断矩阵201

7.2.4 评价指标的层次单排序203

7.2.5 评价指标的层次总排序206

7.2.6 一致性检验208

7.3 评价指标体系的模糊综合评价210

7.3.1 定义评价指标集210

7.3.2 定义权重集210

7.3.3 定义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集211

7.3.4 隶属度的确定211

7.3.5 模糊评价矩阵的确定与运算212

7.4 本章小结214

8 东北地区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215

8.1 加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建设215

8.2 发挥市场机制调控作用217

8.3 培育社会资源回收网络221

8.4 稳步推行绿色GDP核算方式222

8.5 促进循环经济技术研发224

8.6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公众教育机制225

8.7 重视煤炭产业发展与资源综合利用226

8.8 本章小结238

9 黑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实证研究239

9.1 黑龙江省循环型农业发展实证研究239

9.1.1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分析239

9.1.2 黑龙江省发展循环型农业的现实意义242

9.1.3 个案调研及问题分析243

9.1.4 黑龙江省循环型农业发展策略247

9.2 双鸭山市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现状调研251

9.2.1 煤化工循环生态园251

9.2.2 冶金循环生态工业园253

9.3 七台河市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调研254

9.3.1 七台河市市情简析254

9.3.2 七台河市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的背景分析256

9.3.3 七台河市循环型工业发展现状分析257

9.3.4 煤炭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推广情况258

9.3.5 七台河市煤炭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260

9.3.6 关于推进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261

9.4 本章小结263

结论265

参考文献26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278

致谢2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