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宏观经济学 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宏观经济学 2版
  • (美)斯蒂芬·D·威廉森著;郭庆旺,张德勇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8537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75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702页
  • 主题词:宏观经济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宏观经济学 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导论和衡量问题1

第1章 导论3

1.1 何谓宏观经济学?3

1.2 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4

1.3 宏观经济模型8

1.4 微观经济学原理10

1.5 宏观经济学中的分歧11

1.6 我们能从宏观经济学分析中学到什么?12

1.7 认识近期和当前的宏观经济事件14

1.7.1 总生产率14

1.7.2 税收、政府支出与政府赤字16

1.7.3 利率18

1.7.4 美国的经济周期20

1.7.5 经常账户盈余与政府盈余22

1.7.6 通货膨胀24

1.7.7 失业25

1.8 复习与练习27

1.8.1 本章小结27

1.8.2 主要概念28

1.8.3 复习题30

1.8.4 思考题31

1.8.5 练习题32

第2章 衡量34

2.1 衡量GDP:国民收入与生产账户34

2.1.1 用生产法衡量GDP37

2.1.2 支出法38

2.1.3 收入法38

2.1.4 以存货投资为例39

2.1.5 以国际贸易为例40

2.1.6 国民生产总值41

2.1.7 GDP忽略了什么?41

2.1.8 总支出的构成42

2.2 名义GDP和实际GDP、价格指数44

2.2.1 实际GDP45

2.2.2 价格水平的衡量指标48

2.2.3 衡量实际GDP和价格水平时存在的问题49

宏观经济学实践:博斯金委员会和消费价格指数51

2.3 储蓄、财富和资本52

2.4 劳动力市场衡量53

宏观经济学实践:对失业和边缘劳动力的衡量54

2.5 复习与练习55

2.5.1 本章小结55

2.5.2 主要概念56

2.5.3 复习题58

2.5.4 思考题59

2.5.5 练习题61

第3章 经济周期的衡量62

3.1 GDP波动的规律性63

宏观经济学实践:宏观经济预测困难重重65

3.2 联动66

3.3 GDP的构成71

3.4 名义变量73

宏观经济学实践:货币供给和总体经济活动75

3.5 劳动力市场变量76

3.6 联动总结78

3.7 复习与练习79

3.7.1 本章小结79

3.7.2 主要概念80

3.7.3 复习题81

3.7.4 思考题82

3.7.5 练习题84

第2篇 宏观经济的一时期模型87

第4章 消费者和企业行为:工作—闲暇决策和利润最大化89

4.1 典型消费者90

4.1.1 典型消费者的偏好90

4.1.2 典型消费者的预算约束95

4.1.3 消费者的最优化98

理论与经验数据:1980—2003年美国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劳动供给107

4.2 典型企业109

4.2.1 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对生产函数的影响114

宏观经济学实践:亨利·福特和全要素生产率115

理论与经验数据:全要素生产率和美国的总生产函数116

4.2.2 典型企业的利润最大化问题118

4.3 复习与练习120

4.3.1 本章小结120

4.3.2 主要概念121

4.3.3 复习题123

4.3.4 思考题123

4.3.5 练习题125

第5章 封闭经济下的一时期宏观经济模型127

5.1 政府128

5.2 竞争性均衡129

5.3 最优134

宏观经济学实践: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苏联137

5.3.1 社会无效率的原因138

5.3.2 如何使用模型140

5.4 用模型分析:政府购买变化的影响142

理论与经验数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政府支出144

5.5 用模型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145

5.5.1 对模型预测的解释148

理论与经验数据:全要素生产率、实际GDP和能源价格149

5.6 复习与练习151

5.6.1 本章小结151

5.6.2 主要概念152

5.6.3 复习题153

5.6.4 思考题153

5.6.5 练习题155

第3篇 经济增长157

第6章 经济增长:马尔萨斯和索洛159

6.1 经济增长事实160

6.2 马尔萨斯经济增长模型165

6.2.1 马尔萨斯经济增长模型中稳定状态的分析169

6.2.2 马尔萨斯经济增长模型有多大用处?174

6.3 索洛模型:外生增长176

6.3.1 消费者176

6.3.2 典型企业177

6.3.3 竞争性均衡178

6.3.4 对稳定状态的分析181

宏观经济学实践:索洛增长模型、投资率和人口增长187

6.4 增长核算189

6.4.1 索洛残差和生产率减速190

6.4.2 增长核算实例193

宏观经济学实践:东亚奇迹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194

6.5 复习与练习196

6.5.1 本章小结196

6.5.2 主要概念197

6.5.3 复习题198

6.5.4 思考题198

6.5.5 练习题200

第7章 各国收入差异与内生增长202

7.1 趋同203

宏观经济学实践:世界各国的劳均收入会趋同吗?206

7.2 内生增长:人力资本积累模型207

7.2.1 典型消费者209

7.2.2 典型企业209

7.2.3 竞争性均衡210

7.2.4 经济政策与增长212

7.2.5 内生增长模型中的趋同214

宏观经济学实践:教育和增长215

7.3 复习与练习218

7.3.1 本章小结218

7.3.2 主要概念218

7.3.3 复习题219

7.3.4 思考题219

7.3.5 练习题220

第4篇 储蓄、政府赤字和投资221

第8章 两时期模型:消费—储蓄决策与李嘉图等价223

8.1 经济的两时期模型225

8.1.1 消费者225

理论与经验数据:消费均匀化与股票市场238

8.1.2 政府247

8.1.3 竞争性均衡248

8.2 李嘉图等价定理249

8.2.1 李嘉图等价:数值例子251

8.2.2 李嘉图等价:图解252

8.2.3 李嘉图等价与政府债务负担253

8.2.4 李嘉图等价不成立时会发生什么情况?社会保障和信贷市场不完全255

宏观经济学实践:从现收现付制转向完全基金制社会保障259

理论与经验数据:乔治·H·W·布什和降低预扣税263

8.3 复习与练习265

8.3.1 本章小结265

8.3.2 主要概念266

8.3.3 复习题267

8.3.4 思考题268

8.3.5 练习题270

第9章 包含投资的实际跨期模型272

9.1 典型消费者273

9.1.1 当期劳动供给275

9.1.2 当期消费品需求278

9.2 典型企业279

9.2.1 利润和当期劳动需求280

9.2.2 典型企业的投资决策282

9.3 政府286

9.4 竞争性均衡287

9.4.1 当期劳动力市场和产出供给曲线287

9.4.2 当期商品市场和产出需求曲线291

9.4.3 完整的实际跨期模型294

9.5 政府购买暂时性增加:G增加的均衡效应295

9.6 政府购买永久性增加:G和G′都增加的均衡效应297

理论与经验数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投资支出299

9.7 当期资本存量K下降的均衡效应301

宏观经济学实践:1993年密西西比河流域上游洪水的宏观经济影响302

9.8 当期全要素生产率z提高的均衡效应303

9.9 未来全要素生产率z′提高的均衡效应304

理论与经验数据:“新经济”又过时了305

9.10 部门冲击308

理论与经验数据:“9·11”作为部门冲击309

9.11 复习与练习311

9.11.1 本章小结311

9.11.2 主要概念312

9.11.3 复习题313

9.11.4 思考题313

9.11.5 练习题316

第5篇 货币和经济周期317

第10章 货币跨期模型:货币中性319

10.1 什么是货币?320

10.1.1 货币供给的衡量320

10.2 货币跨期模型322

10.2.1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和费雪关系式323

10.2.2 典型消费者325

10.2.3 政府329

10.2.4 竞争性均衡——完整的货币跨期模型330

10.3 货币供给水平增加与货币中性332

10.4 货币跨期模型中的短期分析:全要素生产率暂时下降335

理论与经验数据:能源相对价格和价格水平的变化337

10.5 货币需求的变化338

理论与经验数据:货币流通速度340

10.6 货币数量论和货币主义342

宏观经济学实践:货币总量在货币政策决策中无用344

10.7 复习与练习345

10.7.1 本章小结345

10.7.2 主要概念346

10.7.3 复习题348

10.7.4 思考题348

10.7.5 练习题349

第11章 市场出清的经济周期模型351

11.1 弗里德曼-卢卡斯货币意外模型353

11.1.1 货币意外模型的货币政策含义356

11.1.2 对弗里德曼-卢卡斯货币意外模型的评论357

11.2 真实经济周期模型358

11.2.1 真实经济周期和货币供给变动362

11.2.2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政府政策含义363

11.2.3 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评论364

理论与经验数据:货币冲击、实际冲击和1970年后的衰退365

宏观经济学实践:经济周期和大萧条368

11.3 凯恩斯协调失效模型369

11.3.1 协调失效模型:一个例子372

11.3.2 协调失效模型的预测374

11.3.3 协调失效模型的政策含义376

宏观经济学实践:经济周期消失了?377

11.3.4 对协调失效模型的评论378

11.4 复习与练习378

11.4.1 本章小结378

11.4.2 主要概念379

11.4.3 复习题380

11.4.4 思考题381

11.4.5 练习题382

第12章 凯恩斯经济周期模型:黏性工资模型384

12.1 凯恩斯黏性工资模型中的劳动力市场385

12.2 黏性工资总供给曲线388

12.2.1 使黏性工资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390

12.3 总需求:IS曲线和LM曲线391

12.3.1 IS曲线的移动393

12.3.2 LM曲线的移动394

12.3.3 总需求曲线396

12.3.4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396

12.4 完整的凯恩斯黏性工资模型399

12.4.1 工资是黏性时的货币非中性401

理论与经验数据:黏性工资和货币供给波动能解释经济周期吗?402

宏观经济学实践:货币政策和“沃尔克衰退”404

理论与经验数据:凯恩斯总需求冲击作为经济周期的起因406

12.4.2 黏性工资模型中政府政策的作用408

宏观经济学实践:乔治·W·布什、艾伦·格林斯潘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时效413

12.4.3 货币需求的变动和货币控制415

12.5 凯恩斯黏性价格模型417

12.5.1 对凯恩斯黏性工资和黏性价格模型的评论418

12.6 复习与练习419

12.6.1 本章小结419

12.6.2 主要概念420

12.6.3 复习题421

12.6.4 思考题422

12.6.5 练习题423

第6篇 国际宏观经济学425

第13章 商品和资产的国际贸易427

13.1 两商品小型开放经济模型428

13.1.1 无贸易时小型开放经济中的竞争性均衡431

13.1.2 贸易在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影响432

13.1.3 贸易条件的变化:对生产、消费和福利的影响436

宏观经济学实践:贸易条件的冲击对经济周期有多重要?439

13.2 两时期小型开放经济模型:经常账户440

理论与经验数据:经常账户赤字是一件坏事吗?442

理论与经验数据:20世纪80年代的双赤字443

13.3 生产、投资和经常账户445

13.3.1 世界实际利率提高的影响446

13.3.2 政府支出暂时性增加与永久性增加及其对经常账户的影响447

13.3.3 当期和未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影响449

13.3.4 经常账户赤字、消费和投资451

13.4 复习与练习453

13.4.1 本章小结453

13.4.2 主要概念454

13.4.3 复习题454

13.4.4 思考题455

13.4.5 练习题456

第14章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458

14.1 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购买力平价459

理论与经验数据:巨无霸汉堡指数和美国与加拿大的购买力平价关系460

14.2 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463

14.3 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小型开放经济模型464

14.3.1 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中性466

14.3.2 国外经济事件对国内经济的名义冲击:P*提高468

14.3.3 国外经济事件对国内经济的实际冲击469

宏观经济学实践:亚洲金融危机471

14.4 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小型开放经济模型472

14.4.1 固定汇率制下的名义国外冲击474

14.4.2 固定汇率制下的实际国外冲击475

14.4.3 汇率降值476

14.4.4 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的选择478

14.5 资本管制479

14.5.1 资本账户和国际收支480

14.5.2 资本管制的影响481

宏观经济学实践:资本管制在实践中有成效吗?483

14.6 复习与练习484

14.6.1 本章小结484

14.6.2 主要概念485

14.6.3 复习题487

14.6.4 思考题487

14.6.5 练习题488

第7篇 货币、银行、失业和通货膨胀491

第15章 货币、通货膨胀和银行493

15.1 各种货币形式494

宏观经济学实践:商品货币和商品担保纸币:雅浦岛石头和纸牌496

15.2 货币与双方需要一致的缺失:商品货币和不兑现纸币的作用497

15.3 货币跨期模型中的长期通货膨胀500

15.3.1 最优货币政策:弗里德曼法则505

宏观经济学实践:美联储应将通货膨胀率降为零还是更低?507

15.4 金融中介和银行508

15.4.1 资产的特性508

15.4.2 金融中介509

15.4.3 戴蒙德-迪布维格银行模型511

宏观经济学实践:美国和加拿大的银行破产与银行恐慌518

15.5 复习与练习520

15.5.1 本章小结520

15.5.2 主要概念520

15.5.3 复习题522

15.5.4 思考题522

15.5.5 练习题524

第16章 失业:搜寻和效率工资526

16.1 美国失业率和参与率的变动情况527

宏观经济学实践:欧洲的失业531

16.2 失业的搜寻模型533

16.2.1 就业和失业工人的福利533

16.2.2 保底工资535

16.2.3 失业率的决定536

宏观经济学实践:失业保险和激励542

16.3 效率工资模型543

16.3.1 企业的最优化:就业和效率工资的选择544

16.3.2 效率工资模型中的劳动力市场均衡547

16.3.3 效率工资模型和经济周期548

16.4 复习与练习552

16.4.1 本章小结552

16.4.2 主要概念553

16.4.3 复习题553

16.4.4 思考题554

16.4.5 练习题554

第17章 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和中央银行承诺556

17.1 菲利普斯曲线557

17.1.1 弗里德曼-卢卡斯货币意外模型和菲利普斯曲线563

17.1.2 认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变化情况565

宏观经济学实践:新西兰学习控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目标制568

宏观经济学实践:香港对低通货膨胀的承诺572

17.2 复习与练习573

17.2.1 本章小结573

17.2.2 主要概念574

17.2.3 复习题574

17.2.4 思考题574

17.2.5 练习题576

附录 数学推导577

A1 第4章:消费者和企业行为577

A1.1 典型消费者578

A1.2 典型企业580

A1.3 问题581

A2 第5章:封闭经济下的一时期宏观经济模型582

A2.1 竞争性均衡582

A2.2 帕累托最优583

A2.3 比较静态584

A2.4 问题585

A3 第6章和第7章:经济增长586

A3.1 索洛增长模型的显式结果586

A3.2 问题588

A3.3 最优增长:内生消费—储蓄决策588

A3.4 问题591

A4 第8章:两时期模型591

A4.1 消费者的最优化问题591

A4.2 比较静态592

A4.3 问题595

A5 第9章:包含投资的实际跨期模型595

A5.1 问题596

A6 第10章:货币跨期模型597

A6.1 问题601

A7 第15章:货币、通货膨胀和银行601

A7.1 清泷信宏-赖特货币搜寻模型602

A7.2 问题604

A7.3 戴蒙德-迪布维格银行模型604

A7.4 问题606

A8 第16章:失业:搜寻和效率工资606

A8.1 问题608

A9 第17章: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和中央银行承诺608

A9.1 问题609

索引611

符号含义6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