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学史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学史稿](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1736754.jpg)
- 李小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8452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史学史-研究-中国-秦汉时代;史学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学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秦汉史学的发展历程1
第一节 秦王朝统治下的史学1
一、统一前的秦国史学1
二、秦王朝的文化专制和史学的衰落4
第二节 西汉时期的史学7
一、西汉时期史学的复兴7
二、西汉的史官14
第三节 东汉时期的史学16
一、东汉史学的发展16
二、郡国人物传的撰修和地理风俗类史著的增多21
三、东汉政府对史学控制的加强24
第二章 秦汉时期史学的传播26
第一节 秦汉以前史学的传播26
一、口头讲史与文字记史26
二、不同类型的讲史活动29
第二节 秦汉时期史学的传播33
一、史书的抄写、传阅与流通33
二、讲史活动的发展与变化35
第三章 两汉史学的嬗变43
第一节 一书独秀与百史争妍——史著状况的嬗变43
一、数量悬殊的两汉史著43
二、两汉史著数量差异原因探析45
第二节 全局视野与地区关注——记述内容的嬗变63
一、全局视野下的西汉史学63
二、东汉史著的地区关注66
第三节 学术传承与政治借鉴——目标追求的嬗变75
一、西汉史学的学术追求75
二、以政治借鉴为己任的东汉史学78
第四节 会通意识与断代撰史——史学意识的嬗变81
一、会通意识指导下的西汉史学82
二、以断代撰述为特征的东汉史学83
第四章 三国与西晋时期的史学89
第一节 三国鼎立时期的史学89
一、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对史学的影响89
二、鼎立局面的形成与史学的逐步恢复90
三、世族人物传的撰修和历史观的变化95
第二节 统一局面下的西晋史学96
一、西晋时期史学的发展96
二、西晋史学发展的历史条件99
三、西晋史学中的历史观和史学思想101
第五章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史学103
第一节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史学的繁荣103
一、走向繁荣的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史学103
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史学繁荣的时代背景106
三、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史学中的历史观114
第二节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史学的时代特征115
一、门阀制度的影响和佛、道二教的渗透116
二、起居注的普遍撰修与实录的出现119
三、少数民族史学的发展与民族正统观的浓厚120
第六章 十六国北朝的史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122
第一节 十六国北朝时期史著的撰修与流传122
一、十六国北朝时期史著的撰修122
二、十六国北朝时期史学发展的原因129
三、十六国北朝时期史著的流传133
第二节 十六国北朝史学的特征135
一、为现实服务的史著内容135
二、以官方史学为主流的史著撰修139
三、秉笔直书与曲笔阿时共存144
四、“华夷正统”之争中的大一统思想146
第三节 十六国北朝的史学与民族文化的融合148
一、史学与民族政治文化的融合148
二、史学与民族学术文化的融合156
第七章 士族的衰变与南朝史学的内容取向161
第一节 南朝士族的衰变161
一、士族的形成及其特征161
二、南朝士族的衰变163
第二节 《宋书》列传对士族人物的记述168
一、《宋书》列传中士族人物的记述比例及其原因168
二、《宋书》对士族人物的基本态度180
第三节 《宋书》列传对非士族人物的记述183
一、《宋书》中非士族人物的入传特征183
二、《宋书》列传人物入传标准总结186
第四节 《南齐书》列传对士族与非士族人物的记述187
一、《南齐书》列传对士族人物的记述187
二、《南齐书》列传对非士族人物的记述193
第八章 佛、道二教的影响与魏晋南北朝史学197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二教的传播197
一、战乱的局面与佛、道二教的传播机遇198
二、民族矛盾的激化与佛教的广泛传播201
三、佛、道二教迅速发展的文化基础203
第二节 佛、道二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史的影响205
一、对正史内容取向的影响206
二、正史中佛、道典志的出现209
第三节 佛、道二教对魏晋南北朝“杂传”与“史注”的影响210
一、佛、道二教对“杂传”的影响210
二、佛教的传入对传统史注形式的影响212
第四节 佛、道二教对魏晋南北朝史学思想的影响213
一、为现实服务思想的强化214
二、宗教迷信色彩的加重217
三、民族观和世界观的开阔219
第五节 佛教史学和道教史学的产生221
一、佛教史学的产生221
二、道教史学的产生225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的民间史学活动228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民间的史著撰修、抄写与传阅活动228
一、民间的史著撰修活动229
二、民间的史著抄写与传阅活动231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民间授史活动与通俗历史讲唱活动234
一、民间私学与家学授史活动234
二、民间通俗历史讲唱活动238
第十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史家与史著241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史家与史著241
一、司马迁和《史记》241
二、班固和《汉书》257
三、《东观汉记》264
四、荀悦和《汉纪》268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家与史著272
一、陈寿和《三国志》272
二、袁宏和《后汉纪》275
三、范晔和《后汉书》277
四、沈约和《宋书》280
五、萧子显和《南齐书》283
六、魏收和《魏书》285
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其他史家与史著289
第十一章 关于班固“受金”写史和陈寿“谤议”诸葛亮问题299
第一节 关于班固“受金”写史问题299
一、问题的提出299
二、难以成立的罪名301
三、“受金”为“受命”的讹误304
第二节 关于陈寿“谤议”诸葛亮问题309
一、对陈寿史德的两点指责309
二、“寿父为马谡参军”与事实不符311
三、“寿父亦坐被髡”也与事实不符313
四、陈寿受诬探源315
参考文献318